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守刚  页数:450  字数:3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财政制度是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通道,财政的收支和管理活动是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表现。现代国家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基础上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共同体,在财政收支和管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国家制度,就是现代财政制度,也就是公共财政制度。人类生存的共同体从传统国家转为现代国家,财政也同时从传统财政转向现代财政。财政的转型,就是在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等领域,国家权力运行向现代化方向转变。财政转型是国家转型的一个部分,但在某些时候、某些环节上,财政转型却可能先于国家转型,并为国家转型提供推动力量。    与西方世界相比,中国的国家转型显得曲折而特别,对此已有众多学者进行了关注与研究。本书的主题是将中国财政转型与国家成长结合起来,以财政史料为基础,通过中国财政转型过程研究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意义和逻辑。    本书将以西欧的历史经验为参照背景,以中国帝制时期的财政为起点,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诸方面,探讨晚清民国以来中国财政所发生的三次转型,并特别详细地研究1978年后中国财政的转型,以最终概括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    本书将以时间为线索,来梳理财政领域重大变革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以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志,来分析其中蕴涵的权力运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成长的规律性。根据时间线索和事件标志,本书的框架结构大体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交代本书的基本概念、理论背景和基本逻辑。    第一章概述传统帝国体系的财政基础,说明其财政方面的权力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近现代国家的转型及其财政特征。    第二章阐述1949年后新中国国家构建活动中社会基础的变化,以及在这样的基础上家财型财政的兴起,并探讨随着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家财型财政的衰落,在1978年后探索类型转向。    第三章主要探讨1983—1992年间国家和社会关系在财政方面的变化,即国家通过财政契约,创造了社会与国家分离的条件与基础,社会因此成长,以其财力供养国家,财政也从“家财型”逐步向“公财型”转换。    第四章描述1993年后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公财型财政在中国不断成熟,表现为政府收入来源与支出责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体现了国家社会基础的变化(公共性增强)与责任范围的转换(服务性提高)。    第五章重点探讨1993年后财政制度在上下级政府分工(分税制)和管理方式(预算制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体现出的国家制度理性化的发展。    第六章总结中国的财政转型特别是1978年后的财政转型及其特点,指出其中蕴涵的现代国家成长的意义,概括中国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    附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财政视野对西欧现代国家成长所作的透视,第二部分是对1949年后中国财政理论的演进所作的回顾。这两个部分是对本书正文的知识补充或背景交代。

作者简介

刘守刚,男,汉族,江苏省建湖县人,1971年4月生。先后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分别获得经济学士、法学博士学位。后在复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同当代政治。曾任职于君安证券公司,同泰君安证券公司,现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财政学理论、公共生产理论,两方立宪土义史、当代中同政治。出版专著两种:《中国公共生产探源与政策选择》,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3年版;《丙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曾住《管理世界》、《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现代国家与现代财政研究的理论路径  第二节  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与本书的研究安排第一章  帝国体系近代转型的财政考察  第一节  传统帝国体系的财政基础  第二节  晚清现代国家构建与财政转型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政治与财政建设  第四节  小结第二章  新中国政治的财政基础与转型探索  第一节  新中国政治构建中家财型财政的形成  第二节  1978年后财政类型转向的基础  第三节  财政转型前的财政试验(—)  第四节  小结第三章  从财政契约创造自主社会(—)  第一节  从契约构建主体(一):企业  第二节  从契约构建主体(二):地方政府  第三节  重塑财政社会契约:税收的曲折与复兴  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年1993后国家与社会间财政关系的变迁  第一节  税收国家的成型  第二节  走向福利国家  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1993年后财政制度理性化的成长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与政府问关系的重塑  第二节  理性化预算的成长  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财政转型与国家成长  第一节  财政转型的发生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成长附录一  财政视野下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附录二  1949年后中国财政理论的演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当然,政府获得的财政收入,不仅仅局限于税收和公债两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不同形式的财政收入,对现代国家构建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也不同。Tilly曾经揭示,在一些依靠自然资源出口而获取租金收入的国家(租金国家),由于税收制度不健全,民主化也就不可能发生。Moore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当今世界中以租金收入为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的发展中国家,租金收入对国家构建和治理质量的影响,以及从租金收入转向税收收入对国家制度建设的可能影响。在Moore看来,租金收入对于早期欧洲政治发展作用并不大。不过,西班牙是早期西欧国家中的异类,其主要收入来自于掠夺美洲的金银,也就是租金收入。在当今世界,由于贫富悬殊的两极世界的出现,以及运输和通信技术带来的全球化,贫穷的外围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与富裕的核心国家(欧美国家)的区分十分明显,外围国家可以以租金的形式,从核心国家获取部分经济剩余。这样的租金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资源租金(因某种资源对高收入核心国家特别有价值而获得的租金,这些资源有矿产、钻石、木材,当然还有石油),另一种是战略租金(主要是由有效的战略地位而带来的各种形式的国外军事援助和经济资助,所谓有效的战略地位包括控制海洋运输要害地如运河,以及在军事联盟中处于重要地位等等)。这些租金收入,往往是一些最贫穷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与征税获得财政收入相比,一个国家如果主要依靠租金而存活,那么国家机器与社会集团之间就缺乏互动、谈判和交易的机会,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政府治理结构,难以创造人群之中的共同体(民族)意识,也不能建立起对政府权力进行强有力约束的制度。换言之,依靠租金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现代国家构建不利。

编辑推荐

  中国从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财政从传统财政转为现代财政,这一过程是极其曲折和复杂的。本书从财政转型的视角,来透视现代国家在中国的成长,力图通过对历史的描摹和总结,发现中国国家转型的规律与特征。全书的安排,以时间为线索,来梳理财政领域重大变革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以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志,来分析其中蕴含的权力运行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成长的过程与逻辑特征。书中的观点和结论是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的,形象地展现出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本书属于财政政治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创见。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财政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