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胡大平等  页数:4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书籍目录

主编的话导言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围及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性质和意义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深化与资本主义批判的关系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类型或模式第一编 国家资本主义批判引言第一章 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物化的批判第一节 青年卢卡奇视域中物化问题及其逻辑意蕴一 物化现象二 物化现象的实质第二节 资产阶级物化意识形态的二律背反一 阶级意识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三节 青年卢卡奇物化概念的理论特色一 卢卡奇物化概念的理论背景二 卢卡奇物化概念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区别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节 格罗斯曼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一 格罗斯曼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形成二 资本主义的积累规律及其危机三 格罗斯曼的危机理论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第二节 波洛克与国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形成一 波洛克的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二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三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中期发展第三章 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根源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根源一 法西斯意识形态的理论和现实成因二 霍克海默对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批判第二节 国家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心理结构一 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的历史变迁分析二 权威与权威人格研究三 工人阶级非无产阶级化和纳粹的兴起四 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主义批判的理论意义第二编 消费社会批判引言第一章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第一节 文化的生产与资本的再生产一 韵味的消失与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艺术二 文化工业:垄断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自上而下的整合第二节 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一 社会的单向度化与技术合理性二 技术与社会的变迁:政治变革前景被遏制三 文化领域中压抑性的俗化趋势与全面管理的语言四 否定性思想的消失:统治逻辑的胜利五 大拒绝:哲学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超越性谋划第三节 审美和资本主义一 本雅明:废墟的寓言与弥赛亚救赎二 阿多诺:现代主义艺术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模仿三 马尔库塞:从歹托邦(资本主义现实)走向审美乌托邦第二章 列斐伏尔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第一节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一 理论突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凸现二 消费异化:消费被控制的恐怖主义社会三 消费被控社会的实质:资本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殖民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一 日常生活与消费社会中的主体改造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从静态的二分结构走向动态的再生产过程三 再生产视域中的主体异化及其意义第三节 资本主义空间的矛盾及其前景一 再生产理论的拓展:从日常生活到空间的生产二 再生产视域中的空间生产三 资本主义空间及其矛盾第三章 早期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第一节 物体系的批判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逻辑的深化.一 物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变迁及其意味二 物体系的意识形态第二节 消费社会符号编码逻辑和资本主义的本质一 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表征二 消费社会的符号逻辑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一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二 对生产之镜的批判第三编 晚期资本主义批判引言第一章 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版本中的资本主义理论一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理论的背景和独特价值二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版本中的资本主义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技术与意识形态一 重新定位发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二 交往理性视域中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问题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一 合法性危机理论二 晚期资本主义与合法性危机第二章 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政治学第一节 现代性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分期二 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拓展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转向与二律背反一 消费社会与文化转向二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二律背反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一 晚期资本主义的全球扩散及其界限二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第四编 全球资本主义批判引言第一章 德里克的“全球资本主义”理论第一节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关系在全球的重组一 全球化话语:新范式和意识形态二 历史地理解全球化三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全球资本主义第二节 弹性生产时代的资本主义一 跨国公司与资本的弹性生产二 管理的后现代化及其实质第三节 全球资本主义霸权及其反抗一 全球资本主义霸权形式二 新的话语实践:从全球化来理解历史和全球资本主义分析范式的崛起三 边界之地的激进主义第二章 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批判视角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视角一 资本的界限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学二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旨趣第二节 不平衡发展的地理学和乌托邦政治学一 乌托邦与不平衡的地理发展二 差异地理学及其政治学抱负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把这一阶段的终点定位在《单向度的人》,原因也因于此。这一文本扩展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开辟的工具理性批判等核心创见。尽管其仍然强调“至关紧要的不是心理学或美学问题,而是统治的物质基础”①,但恰恰也正是在这里,解放政治倒转成美学、心理学或伦理学。在这之后,不仅美学的维度成为压倒一切的批判中心,而且立即产生了《否定的辩证法》和《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两类从不同的方向宣布那种思路破产的著作。前者是内部爆破,其灰烬仍然是一种美学,只不过是一种伪浪漫主义的伪美学,例如大量围绕审美现代性而诞生的各种叽叽歪歪的美学话语。后两者是外部的攻击,它借助了在反对萨特过程中诞生的结构主义理论并使这种理论成为其后马克思主义论域中弥漫性的幽灵。从这一角度来说,1968年5月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的实践检验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套用霍克海默的一句话来说,“理论与时间的相关性在于理论家的社会存在判断的不断变化,因为这种判断取决于它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有意识的关系”②。如果理论家本人已经在理论上作出自我裁决,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实践的裁决已经无所谓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阿多诺等“五月革命”的思想领袖却以冷漠的姿态来对等这场革命本身。第二个阶段是一个漫长的整合阶段,它从1965年一直延续到1984年。在后一年份中,多种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著作直接揭开一个更新的阶段。先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判官佩里·安德森出版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肯定了一个更加多元化阶段的到来。

后记

作为财政部、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项目和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项目的最终系列成果之一,按照原来的计划,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描述和评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坦率地说,在一本书中要完整地实现这一目标,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困难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经验上的,如果不考虑“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术语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庞杂的,在内容上要以一本书的篇幅来反映其全貌无疑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二是逻辑上的,众所周知,“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指的并非一种统一的学说和理论思潮,而是包括许多甚至在立场上对立、在观念上难以沟通的广泛的社会思潮,如何以一种统一的逻辑再现其基本特征而不是简单地“拼合”其观念,这是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课题。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5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1至6卷都收集全了,谢谢当当网。
  •   老胡的理解,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有帮助,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浮一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