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历史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孙毅霖、 江晓原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孙毅霖  页数:171  
Tag标签:无  

前言

传统的“科普”概念,在18、19世纪曾经呈现过不少令科学家陶醉的图景。那时会有贵妇人盛装打扮后,在夏夜坐在后花园的石凳上,虔诚地聆听天文学家指着星空向她们普及天文知识。那时拉普拉斯侯爵为他的“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写了《宇宙体系论》这样主题宏大的科普著作,大受欢迎,他去世时已经修订到第六版,其中新增加的七个附录中居然有两个和中国有关(一个是关于中国古代“周公测影”的数据,一个涉及元代郭守敬测算的黄赤交角数值)。至少在19世纪,衣冠楚楚的听众还会坐在演讲厅里,聆听科学家面向公众的演讲。这样的场景让科学家感觉良好。在科学家和大众媒体的通力合作之下,营造出了科学和科学家高大、完美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很长时间里确实深入人心。基于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现实,在中国形成的传统“科普”概念,也是一幅类似的图景:广大公众对科学技术极其景仰,却又懂得很少,他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仰望着从天而降的伟大的科学家们,而科学家们则将科学知识“普及”(即“深入浅出地”、单向地灌输)给他们。这一很大程度上出于想象的图景,也曾在很长时间里让中国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相当陶醉。然而,上面这番图景,到今天早已时过境迁。今天有些中老年人士感慨“科普”盛况不再,常喜欢拿当年《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如何畅销来说事,他们质问道: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科普工作者不能再拿出那么优秀的作品来了呢?其实这种质问也是“伪问题”——因为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到底算不算“优秀”,是一个必须商榷的前提。事实上,如果将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今天的同类书籍相比,后者信息更丰富,界面更亲切,早已经比《十万个为什么》进步许多。

内容概要

  浩瀚的宇宙,拥有数以千亿计的星系,拥有数也数不清的星星,然而,当我们仰望天空,即使括上最现代化的科学翅膀,至今却还没有发现其他任何星体存在任何生命的迹象,唯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生机盎然,生气勃勃生命的诞生是如此独一无二,生命的世界是如此精彩奇妙,自然而然就引发出一连串有关生命的提问,比如,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么起源的?比如,细胞是什么,细胞是从哪里来的?比如,酒为什么变酸,如何可以不变酸?比如,生物是进化的吗,这种进化是怎么实现的?比如,什么是生命的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又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比如,生物是如何遗传的,所有生物的遗传规律都一样吗?  ……一连串的提问,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以天才的直觉,大胆的猜测,给出过充满智慧的解读。几千年过去了,随着对这些困惑的不断追问和不懈追求,一门具有真正科学意义的生物学诞生了。1802年,第一个提出“生物学”这个名称的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Lama rck)指出:“生物学者,不仅是搜集标本,进行分类定名,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今天的生物学,已经包含着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胚胎学、生态学、细胞学、进化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分支学科。  《生物学的历史》以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作为逻辑主线,这条主线串接贯通一个个平面所代表的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在每个平面上镶嵌着一颗颗钻石所代表的重大史实。这样的线条感、这样的层次感、这样的立体感,或许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生物学的历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物学的起源/0011.远古生命起源的猜想/0012.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0043.人的由来与进化/0084.希波克拉底的医学/0125.中国早期的生物分类思想/0156.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史》/017第二章 解剖学的脉络/0201.盖伦奠基的解剖学/0202.达·芬奇绘制人体解剖图/0233.维萨留斯和《人体的结构》/0254.塞尔维特发现肺循环/0285.法布里修斯与静脉瓣膜的发现/0306.哈维和《心血运动论》/032第三章 细胞学的问世/0381.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0382.列文·虎克的癖好/0403.胡克发现了细胞/0424.施莱登与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0455.细胞从哪儿来/047第四章 微生物的发现/0511.酒不酸了/0512.自然发生说之争/0543.“科赫准则”/0594.种痘防天花/0635.巴斯德的疫苗/065第五章 生理学的沿革/0701.桑克托留斯的称量椅/0702.人体是尘世间的机器/0723.博雷利与《动物的活动》/0734.生命是一种化学现象/0765.实验生理学的奠基/0796.“假饲”实验与条件反射假说/083第六章 进化论的形成/0881.揭示造物主真正的足迹/0882.布丰与《自然史》/0923.进化的推测——用进废退/0954.居维叶与生物灾变说/098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016.“达尔文的猎犬”/1097.达尔文的困惑/111第七章 遗传学的奠基/1161.奇妙的三比一/1162.错失碰撞的两种不同的遗传理论/1223.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1244.诠释孟德尔定律/1285.萨顿的假设/1306.蝇室中的发现/1317.基因的诱发突变/137第八章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1391.生化学派的“一个基因一个酶”/1392.噬菌体学派的三个火枪手/1423.结构学派的卡文迪许实验室/1484.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1525.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1586.遗传密码的破译/162附录生物学大事年表/164后记/170

章节摘录

插图:雷迪在这篇论文中阐述的观点,虽然未能被科学家普遍接受,但这一实验无疑动摇了自然发生说的权威地位。人们不仅仅热衷于谈论肉眼可见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而且开始观察和研究纤毛虫与微小动物这样一个小型的新世界。1675年,列文·虎克第一次用显微镜发现了这些微小动物,他还发现,用纱布蒙住的容器内,这些微小生物仍然不断地从腐肉中产生出来。列文·虎克本人不信自然发生说,认为这些微小动物都是那些同其本身相像的亲本繁殖出来的。但列文·虎克的发现使得“自然发生说”的争论,又重新活跃了二百年。1718年,生物学家乔布劳特(Joblot)为了证明纤毛虫不是自发产生的,做了一个对照实验,他把培养基煮沸以后,分别装在两只烧瓶里。一只封闭起来,另一只不加盖子。不久,在敞开着的烧瓶里出现了大量有生命的物体,而封闭起来的那只烧瓶里则毫无动静。为了证明封闭烧瓶里的培养基仍然是会腐败的,乔布劳特把它再暴露于空气中,几天后,纤毛虫就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了。由此他断言,必须有来自空气中的某种东西进入培养基后,才能产生微生物。

后记

写完拙作《生物学的历程》,除了轻松,还有些许的感悟,我以为,与其他所有自然科学相比较,生物学是一门集古老和年轻于一体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物体的科学,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刚诞生的远古时代,在那时,尽管人类还十分的幼稚无知,还十分的敬畏自然,在各种自然现象面前显得恐惧不安,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人类还是慢慢地积累各种医药、畜牧、植物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生物学的萌芽,都是生物学的研究范畴。说它年轻,是因为“生物学”这个词是在19世纪才有的。19世纪之前并没有这个概念。在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及康德的有关科学及其方法论的著述中,只有医学(包括解剖学及生理学)、博物学和植物学,而没有提到生物学。解剖学(人体解剖)在18世纪就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植物学同样也主要是由一些对药用植物感兴趣的医生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运用的。

编辑推荐

《生物学的历史》:走近科学史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物学的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是教生物学史课的教师,这本教材通俗易懂,线条清晰,重要的是突出了人物,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谢谢作者!
  •   不错的购物体验!书很有用
  •   这本书浅显易懂,例子丰富,作为生物学史的课外阅读还是不错的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