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邓小平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建公,林庭芳,金钊  页数:509  字数:313000  

内容概要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各国都面临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只有在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赢得主动的国家,才能赢得未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新的世纪我们的事业能否顺利地持续发展,我们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材队伍。近年来,党中央关于造就高素质的队伍作过一系列指示,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讲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也发表过不少讲话、文章。不仅如此,党中央还把“讲学习”作为在全党开展党性党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讲学习已经成了我们党为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以迎接新世纪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新形势下,作为担当跨世纪任务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比如,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等,这些对于一个新时期的领导干部都是需要的。除了上述知识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还有一个方面的素质是更根本的,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因为,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有可能认识规律,把握大局,才谈得上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治党治国的本领,而这一点正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素质。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过几座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他们奠定的。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完整地说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们是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当然更要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学风,但是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弄懂弄通,在弄懂弄通理论之前,谈不上同实际的结合,谈不上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为此必须认真读书,并且做到持久以恒,锲而不舍。认真读书,首先要认真读原著,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邓小平著作。除此之外,读一些编撰得较好的辅导性读物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理解原著的作品也是必要的。   我们编撰的《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干部提供一个帮助他们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辅助性读物。这套系列丛书取名“读懂”,意思是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的结合上来阐述他们各自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观点,撰写的著作,以及这些观点、著作对实践和对后世的影响。我们认为,仅仅提供对经典著作的文本的诠释,虽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帮助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要使广大读者看清这种文本背后的时代气息、丰富实践和复杂斗争,使他们看清,处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实践、斗争的条件下每一位经典作家这个活生生的人。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某一部经典著作,而且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个人,只有把经典作家这个人,把他们的生活、斗争、个性特点、复杂经历乃至缺点失误同他们的理论观点、著作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读懂。所以这套书的书名不是叫《读懂马克思主义》、《读懂列宁主义》、《读懂毛泽东思想》、《读懂邓小平理论》,而是叫《读懂马克思》、《读懂恩格斯》、《读懂列宁》、《读懂斯大林》、《读懂毛泽东》、《读懂邓小平》。应当说,这样一种写法,比起诠释经典作家的文本要难得多。这是因为,文本相对来说是静止的,而人是活生生的,特别是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无不丰富多彩,他们的经历无不曲折复杂,他们的个性无不鲜明生动,他们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当中,对他们的把握是十分不易的。这样的写法虽说比较难,但如果写好了,对读者的帮助会比较大。   现在,这套系列丛书即将面世,它是否实现了编撰者原有的意图,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就要看读者的反映了。我们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批评。

作者简介

林建公,1934年生,江苏张家港市人。1950年参加第三野战军。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防大学进修系第七期结业。曾任《国防大学学报》副社长、副编审,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正师职、大校。现为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波澜壮阔 传奇色彩的一生一  邓小平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共党史  “打不例的东方小个子”  “三次超越”的人格魅力第二章 当今世界的历史伟人  中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邓小平眼中的邓小平  江泽民眼中的邓小平  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第三章 飘扬中华大地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完整准备地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对“老祖宗”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讲社会主义第四章 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次提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关系在于党的理论  第一次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理论第五章 要像邓小平那样思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后记 邓小平理论万岁

章节摘录

书摘    重视实效,“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务实言行的第二个鲜明主张。他认为,无论怎么说,干工作就好;任何意识形态论证都必须以它在实际运用中达到的预想目标为基础进行判断。60年代初期,邓小平针对“大跃进”和“一大二公”给农村生产力造成的破坏状况,坚决主张在农村实行“三自一包”。当时,他对那种不管效果的做法感到不满意,用四川民间常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谚语,来告诫大家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讲究实效,切实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就强调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不同的场合,阐明了不抓四个现代化,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阐明了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阐明了搞好经济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阐明了经济建设的成果是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邓小平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之点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把人民生活改善好。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一切都会成为空谈。    “摸老虎屁股”,一抓到底。这是邓小平务实言行的第三个鲜明主张。“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复出后遇到许许多多棘手的事,他从不退却,逆水而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975年1月,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之后,邓小平在一次次会议上大声疾呼:“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过去怕也不对,但是还可以原谅,因为有当时的情况。现在中央支持地方,上级支持下级,再怕就只能怪自己,怪自己革命意志衰退,怪自己革命干劲差。”当时他在讲话中把上面这些意见归纳成一句很形象的话,即不要怕“摸老虎屁股”。1974年至1975年,徐州地区打派性仗很厉害,情况很复杂,邓小平亲临现场,同闹派性的“头头”谈判,在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结束混乱,一共只抓了3个人。再如,有一次放映江青主持拍摄的一部新影片时,邓小平未等影片放完就走了。他认为,这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一花独放。关于军队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说:“因为军队受的赞扬太多了,所以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我想了一下,有五个字,‘肿、散、骄、奢、惰’。”1978年12月以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重申,把那些“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扔进了垃圾堆。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紧紧抓住两个东西从不松手。一个是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个坚持,这不能动摇。这一点我任何时候都没有让过步。中国不搞四个坚持能行吗?人民民主专政能不用吗?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个根本问题。另一个是改革开放。邓小平一再强调,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有的人担心平息政治风波以后,改革开放政策要收。邓小平斩钉截铁地回答:人民对我们这个集体基本上满意,主要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路线,而且真正干出了实绩。关门可不行啊,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封闭时代。那种封闭的方式也造成了灾难啊,例如文化大革命。在那种状态下,经济不可能发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改善,国家力量也不可能增强。总之,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要像邓小平讲的那样,一贯到底,抓住不放,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三次超越”的人格魅力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之一。邓小平不仅以他创立的理论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以他极富魅力的超群人格赢得了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国老百姓都有这样的共识:“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了,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要记邓小平”。    时势造伟人,而伟人的业绩来自实践。它既反映一定时代的特征,又体现每个人的人格力量。所谓人格,主要指人的个性特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意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邓小平的人格力量,是造就邓小平丰功伟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于1992年就现代中国的两位历史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之间关系作过深入的比较研究,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实现了“三个超越”,即超越了个人本位观念的“自我”,超越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超越了许多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这里,笔者沿着邓小平“三次超越”的人格魅力继续作些探讨。    1.超越了个人本位观念的“自我”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习惯以个人为本位的“自我”超越,现代西方人却提倡个人主义与个性开放,热衷于自我价值的实现。邓小平在这方面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人民根本利益、与人类进步要求融合为一的高尚境界。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不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年代;不论是身处逆境的非常时期,还是在设计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总是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视人民韵利益高于一切。他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实现了他早年的夙愿:“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    伟大人格之一:抛弃个人恩怨,评价毛泽东。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老祖宗不能丢啊!”他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这既是百年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对待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应具备的态度。邓小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的“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关。1933年邓小平第一次“落”的原因,是因为他拥护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1966年的第二次“落”与1976年的第三次“落”,都与毛泽东错误地估计形势,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导和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运动有着直接关系。虽然如此,邓小平以大局为重,对毛泽东的感情是始终如一的。他不仅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且要求全党同志一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是邓小平的老师和战友。无论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毛泽东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第一大功绩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几十年的斗争,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悲惨命运,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他的第二大功绩是领导中国人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突破性的见解,其中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有的导致严重错误和失败,但不管如何,他提出的所有这些见解都是有历史价值的。邓小平一贯是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即使在毛泽东晚年,对邓小平产生了不少误会,两次被毛泽东撤职,也是不计前嫌,依然维护毛泽东的形象,给毛泽东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懂邓小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