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道德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舍勒肯斯  页数:15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划出美学的界限、艺术的价值、艺术作为一种理解之源、艺术务必服务于某种道德目的才算优秀吗、对价值的敏悟能力、运用想象和编织叙事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英)舍勒肯斯

书籍目录

致谢导论第一部分  美学的界限第一章  划出美学的界限  一、两个研究领域  二、什么使一种体验成为审美体验  三、美学的界限是什么  四、初步结语:设定美学领域第二章  艺术的价值  一、我们为何要重视艺术  二、艺术价值种类  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四、初步结论:道德、审美与艺术价值  第二部分  艺术与道德价值第三章  艺术作为一种理解之源  一、艺术的认知价值  二、认知主义:赞成与反对  三、艺术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知识  四、艺术产生道德知识的范围  五、初步结论:艺术作为一种道德理解之源第四章  道德信念与艺术欣赏  一、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二、自律主义与审美主义  三、道德主义与伦理主义  四、评价道德评估的作用:复杂难办之事  五、初步结论:从道德视角到艺术价值第五章  艺术务必服务于某种道德目的才算优秀吗  一、不道德艺术:艺术能因其不道德特性而成为优秀的吗  二、通过想象回归认知主义  三、道德目的的限制与审查的问题  四、结论第三部分  美与道德之善第六章  康德论美、道德和自由  一、概念依赖性与逻辑优先性  二、康德关于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解释  三、崇高  四、席勒论审美和道德教育  五、初步结论:在鸿沟之上架起桥梁第七章  对价值的敏悟能力  一、如何评价审美特性  二、审美敏悟能力——界定术语和概念  三、美感和道德感  四、初步结论:审美敏悟能力即基于经验的才能第八章  灵魂之美与德行  一、从敏悟能力到品质:成为审美和道德的能动者  二、德行的美学  三、运用想象和编织叙事  四、结论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总之,用来界定审美体验的那些术语,至多可以说是涉及一些或所有(这取决于特定情况)如下心理状态:对形式和设计的愉悦性鉴赏,抛开种种实际的关切,发觉审美上显著的特征或引起共鸣的特征,感知诸如优雅和平衡等审美特性,关注艺术品形式特性、审美特性和表现特性的制作方式,认识投射到自然事物中的种种属性,凝神观照歧义性,认识对象的情感内容或再现内容。①兴许可以说,我们如果要分析参与审美体验的种种认识或感知活动的话,我们就会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如果是出于这一原因,那么下述说法便令人怀疑,即:成功分析审美体验的关键在于概述一种特定审美心理状态所需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与此相反的是,这一关键之处在于以不同方式结合而成的一整套心理状态。在这里,看来我们又返回到我们的起点。从根本上说,审美体验最好是从审美价值体验的角度予以阐述,因为审美价值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我们对审美价值的体验也是如此。这一探讨活动肯定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最为重要的审美体验特征之一确然如下:人们不能轻易地将审美体验从所有非审美体验那里划分出来,也不能轻易地将审美体验与所有非审美体验断然割裂开来。迄今所表明的一点是:依据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因循上述建议的思路,对审美体验的界说看来并不会成功。当然,这并非是说压根儿就没有审美体验这样的东西,也并非是说审美体验这一观念本来就是空洞之物。恰恰相反,若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在建议因为审美体验具有深刻的流畅性和非限制性,故应对来自临近领域的种种影响采取开放态度。所以,我们所遇到的这一问题,与确定条件的做法关联较少,而与探讨应用术语的种种限制关联较多;在这些条件中,一种体验或一个对象,应当用专门而无争议的一个术语予以描述。审美体验与审美价值能走多远?在什么情况下,审美体验能对我们的体验与思想的其他领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审美情况下,我们的体验和思想的其他领域会不会直接影响到自己?

后记

维特根斯坦曾把美学与伦理学等同视之,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the one and the same thing)。如果从学科分野上看,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从价值角度看,这两者的确关联密切。特别是当我们将其纳入艺术视阈之后,就会发现一系列价值的相互重叠与内在关联。其中,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关系最为显著和复杂。因为,在这两者之间,还不同程度地掺杂着彼此互动的艺术价值、情感价值、历史价值、认知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乃至宗教价值等等。譬如,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就是一个范例。画面的形式、内容、色彩与背后的历史事件、政治语境以及表现出来的道德义愤和心理冲击,都相互纠缠在一起,致使观众的审美活动过程,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包括道德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在内的价值判断与特殊体验。自不待言,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也离不开历史的认知作用;否则,对作品本身及其“有意味形式”的理解与鉴赏,就会大打折扣。当然,除了上述各种价值判断之外,我以为还会涉及一种更为深刻的哲理反思,那就是关乎人类本性、战争本性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我们在此权且将其称之为人生价值判断。这无疑为艺术鉴赏增添了某种人类本体论或生命形而上学的向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绝非像一把标新立异的尿壶或所谓的《喷泉》那样,使得不少观众看后不是哑然失笑,就是满脸不屑,尽管某些评论家们会从艺术哲学化的角度去追思艺术的终结。针对这种情景,人们至少会问:艺术到底何为?艺术还有用吗?应当如何看待艺术?

编辑推荐

《美学与道德》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学与道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美学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可以个大难题。既然是哲学问题,就不要指望它会不会告诉你审美是道德评判,还是与道德无关的评判,它只是告诉了你许多观点,让你自己去选择,去思考,这就够了。
  •   理论性书 薄薄的一本 不会太难懂 希望看完有收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