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

出版时间:1994年11月第1版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晓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诞生自磨难岁月的,也有宝贵的成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年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7条)

 
 

  •     文中有很多章节,都让人唏嘘不已亦或是满眶热泪。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不懂得柴米油盐之可贵,不懂得公平公正之难遇,不懂得社会变革也会带给老百姓不可忽视的引致成本;我没有铁哥们没有死党没有甜苦共尝的朋友,不懂得友情的无私和无价;我没有像书中的主人公们那样,让生死存亡和聚散离别变得那么刻骨铭心。但这本书,给我了一段难得的人生之旅。
      在这本书里,你也许会对父母曾经的生活有所了解,他们或许没有经历这全部的一切,但一定没有我们这几代人的幸福生活来着这么轻松自在。
  •     不知是说谁说的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想一个人活到老,总是有几件事可以拿出来跟别人说说的,岁月将琐事堆积成了我们生命的厚度。
      
      看完梁晓声的《年轮》,我百感交集。
      我很早就想把看完那本书后的心情写下来,只因种种原因搁置。
      时隔多日,有时候猛然想起还是感慨良多。
      就算岁月无情改变,你我兄弟依然惺惺相惜。
      我一直不知道《年轮》是先有的电视剧本,后出版的小说。
      直到看完书之后某天心血来潮搜了下,却原来还有电视剧。
      想到自己幻想了无数次的场景我可以十分细致的看到她们的动态。心里十分憧憬。
      却不曾料到当一个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自己想象的那般跌宕起伏的先入为主的历史,便再也不愿用别人的思想去破环心中的那份我以为的美好。
      所以我还是放弃了将电视剧再回味一番的做法。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被哪些剧情牵动着心弦的,只是潜意识里一直在幻想、重复着那些场景。
      有时候看着看着,我的心都纠结了。
      我一直十分期望吴振庆会和张萌在一起,王小嵩跟郝梅在一起。
      
      只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你最大,最有主意,你要照顾好弟弟们。
      吴振庆便义无反顾的挑起了照顾王小嵩徐克们的重担。
      担起了老大哥的义务,有时甚至是慈父的角色。
      这个生了病他整夜整夜的守在床前,那两个闹了变扭他连哄带劝。
      六个人从一个连队分开后,逢年过节,他都不远百里路程逐个到各队去看望。
      为了郝梅不遭欺负,他坚决要求调回连队,谁要是歧视欺负郝梅,他就跟谁拼命。
      返城后,无论是扫大街的落魄还是成为公司大老板的辉煌,他都是以老大哥的身份罩着大家。
      而其实所谓的哥哥也只是比他们略微大了三个月而已。
      是不是因为以前的人们总是很早熟。所以他才可以这般坚强执着隐忍。
      那么浓烈的爱直到最后竟也没有打动张萌的心,我一直觉得特别可惜。
      可是就算不是娶自己所爱的女人,他也没有亏待过他的妻子。
      所以贯穿全文我一直特别喜欢这个有血有肉重情重意十分孝顺的男人。
      
      当读到王小嵩要去北京上大学那天,几个朋友各自连夜冒雪走几十里山路,
      只为了在列车路过的拐角,与车上的王小嵩喊声保重。
      我更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突然有种有友如此,死而无憾的感觉。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其实我也是有很多让我很感动的朋友的。
      
      对于徐克的印象一直是停留在他反复给父亲写信叮嘱为瘫痪母亲住进能照进阳光的小偏房,而后来父亲写信给他说母亲已过世的那般无奈与遗憾。
      他,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就算成为暴发户时的豪爽傲气我觉得这也只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一种不健康的方式。
      或许是因为当年母亲之事的懊悔。我不清楚。
      不过总算他得到的最幸福的事应该算是在一无所有后仍对他不离不弃的那个在他父亲看来妖艳的不三不四的女人。
      
      当我看到王小嵩欲写给韩德宝的那封诚挚而沉重的信时,我觉得我的心情都在随着他的陈诉跌宕起伏着。
      他说。人是一件奇怪的事。
      我觉得人心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
      它总是四分五裂的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它的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地保留在过去的日子里,如同将一瓶酒珍藏起来。
      为的是使自己相信,我们还替自己保留着什么。
      它的另外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的抛向将来的日子里去了,
      为的是我们活到将来某个日子的时候,有什么能
      令我们感到满足的东西在那儿等着我们去获取。
      伴人生活在现实中的只是人心的三分之一而已。
      人常说活得很累,是因为事实上人很难用全部心思活在现在。
      人常对自己的现实不满,也许是因为对已经过去了的某些事情,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仍在那儿发出呻吟和叹息。
      好像我们自己的三分之一的心灵,在过去的日子里向我们哭诉些什么。
      我们多么想重新回到过去,去安慰别人同时使我们自己获得安慰,并企图使已经过去的事情再重新发生一遍。
      不是按照它发生过的样子,而是按照我们意愿中的样子。
      可是我们已经不能够。 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无可奈何。
      我觉得人的过去是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家。 尽管我们已远离了过去,好比一个行止匆匆朝前奔的旅者,
      但是如果我们自认为家并没有料理好,我们总难免会一步三回头。
      
      王小嵩和郝梅终究还是没有在一起,现实给了她们的爱情一次次强烈的冲击,他们那么无奈又那么软弱的妥协了。
      我一直以为最后的最后总归是会在一起的,直到变成哑巴的郝梅嫁给了潘师傅。
      我才终止了那些自以为是的想象。
      我应该明白我看的不是现在的偶像剧,不管如何,男女主角最后都会在一起。
      不过就是如此残酷的接近现实才让我有如此震撼如此感受。
      所以我突然觉得,其实很多时候,太完美反倒失去了她本身的美好。
      
      每次看到韩德宝对王小嵩他们说:“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你们三个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是后来在北大荒才加入你们的,有时总把自己当外人,但你们在我心里,都是最亲最亲的亲兄弟”的时候,
      我都有种想哭的感觉,不管是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儿时无私奉献豆饼还是后来为吴振庆王小嵩徐克的两肋插刀,
      我觉得这都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最诚恳的表现。
      只是在韩德宝死后,吴振庆的一段话令我感慨万千。
      “从前,我一向偏向你们两个(小嵩和徐克),而觉得德宝他,是一个收编的异姓兄弟。”
      
      原来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
      所以即使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无私帮助,到底还是挤不进铁三角的队列,
      到底还是差了一段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然而我终究固执的认为如果是因为对某件事或者某段感情胸有成竹而现实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失落感更甚,
      所以我还是觉得韩德宝的自知之明不至于让他自欺欺人含冤而去。
      所以我更佩服他的为人,明知感情没那么到位却依然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我写到这里,甚至都觉得通篇下来我最喜欢的是韩德宝这个人物了。
      …
      …
      
      徐克说过一句话“那个时候我们好得就像男人和男人谈恋爱一样”。
      
  •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我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家叔留了许多书给我,我闲来无事也都去读。这本书当时给我的感慨很大,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年纪还小吧。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想要去了解70.80.90年代的中国青年、中年的想法与生活:想要了解当年知青下乡奔赴北大荒的历程;了解那时的大团结、款爷等,这本书值得你去读!
  •     这里校园没有以前的大,这里的米饭没有以前的好吃,这里的空气没有以前的那么舒服,这里的教室没有以前的那么新,甚至这里的美女没有以前的学校那么多,这些我都不太在乎,但我却不能不在乎这里的图书馆的书太少!第一次怀着希望穿行在汗牛充栋的流通书库中我感觉到了一种渴望已久的幸福,可这种幸福感马上就烟消云散了。因为我发现这里的书太少,太旧,太难找了!图使馆是一幢上了年头的平面为六边形的建筑,看起来很容易联想到易经八卦。图书馆只有五层,三楼才是流通书库。里面确实挺大,文学类书却少的可怜。就是这些少的可怜的书里面还有很多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衣的旧书。前天刚上完导师的《高混》,我就跑到图书馆去希望的找到点好书,结果很幸运的捞到几本小说:《年轮》,《苏东坡》,《晋商》。于是我决定先拜读梁晓声的《年轮》。没想到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现在刚看完第二章就要迫不及待的写下我的感受了,并在此对书中人物做一下小小的预测。
      
      然而我的另外的出口又在哪里呢?
      
      连一扇《楚门的门》,都没有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昨天的年轮
      
      
      
      是梁晓声的理想主义告白吸引了我!
      
      那是一个历史的契合点。一个能让几代人深思的时代在那里起步。
      
      悲惨的年代里面的善良的人们被剥夺了一切,吴振庆,王小嵩,徐克被夺走了参加国庆游行的机会,同学们被夺走了亲爱的曲老师和赵老师,满怀希冀考上大学的高材生广义被夺走了一条腿,王小嵩和郝梅被夺走了“小朋友”。悲剧年代里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悲剧,人人都随时可能成为这悲剧里的主角。人们生活在一个压抑和沉闷的天空下,生命里偶尔升起的一股小小的灵动的微风也会立刻被这无情的年代里的高墙所阻杀!王小嵩差点被夺走了宝贵的小人书!当我看到这里时,感到有种难以忍受的愤懑充斥心间。物质匮乏的人们竟然连一点精神上的享受也面临无情扼杀的危险!往后看的时候才感觉在这灰色笔调的描述下依然埋藏着人性的希望。就如黑夜里行路那遥远而又朦胧的小橘灯。虽然渺小但却在那里发着光芒。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们对老师的爱,小嵩妈对孩子们的爱,灾区农民们对孩子们的爱,三奶奶对小嵩的爱,小嵩,徐克和吴振庆之间的爱让我看到了这盏小橘灯。
      
      新时代里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段共和国同龄人的历史。现在的我们可以选择做愤青来抒发我们对社会的不满,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这个权利,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遵从,在社会给予他们极少的情况下,以自己之渺小平凡的生命做着默默无闻的“抗争”。生活对于他们已经演变成了对于一顿饱饭的简单追求。但即使是那样,在王小嵩,吴振庆,徐克和郝梅的幼小心灵里仍有一片沃土,那里已经播撒了爱和希望的种子。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的善良,他们的友情是那么的珍贵那么的牢固。可以预料他们的命运绝不会被那时代的年轮所碾灭,他们的命运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将会发生波澜壮阔的改变。。。。。
      
  •     十年前,生活你没把我们怎么样,十年后,你还是没把我们怎么样,无论你变得怎么冷漠!
      人性的至善至美,永远值得赞扬,而能用平时朴素的语言叙述这种至善至美的人更值得赞美,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有些回忆起来是美好的,是能够咧开嘴大声笑的,有些回忆起来会扯痛伤口,并且一旦扯开就没办法愈合的,可我们还是要回忆,因为这份记忆是独一无二的,即使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自己至少还拥有这份回忆,不管这份记忆是苦与乐。
  •     历史的车轮往前走,人在大环境下挣扎。那时的条件很艰苦,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但是越是这样,人的本性越表露无遗,那些善良朴素真诚的感情,把人之间的纽带紧紧的绑在一起,那些执着单纯无私的精神,让现在的人不禁汗颜。那是艰苦的,也是美好的。我想梁晓声不是在说谁对谁错,而是在有心地回忆,那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而回忆是美好的,他们挨过饿,受过苦,甚至别人的批斗打压,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熬过来了,也有很多没有。
  •     章节纷落有致,每一节都描写了一个时代应有的特色。反映了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问题。任人物的形象分明,有放纵不拘的,也有时刻奋斗向上的。但是无论如何那份兵团战友情,一起长大的情谊从来没有改过,也改变了许多的人,是一本好的小说。总让人有无穷的趣味。
  •      寒假时,和朋友一起去高中常去的那家书店看书,卖书的大伯总是看谁都熟却又对不上号,冬天的书店里很冷,两个丫头随手翻着书和大伯聊天,后来他老人家说,到了五月就书店不再开了,一中现在全封闭的教学,孩子们都不出来买书,老伴去北京去照顾小孙子了,自己年纪大了,想着退休研究自己的小爱好。然后他把自己珍藏的书拿出来问我们是否有喜欢的,打折卖给我们。当时,他从书架最里一层拿出这套《年轮》,这位和梁晓声同岁的老人,告诉我,他很喜欢这本书,已经看过很多遍了。那天我和彭丫头在书店里砸了一百多大洋,毕竟是跟着我们走过中学时代的书店,那家伙分外不舍的拿着我的手机在书店里拍了又拍,心想到再次回来时,估计六月的热浪里就不再是熟悉面孔,记忆似乎也失去了可以去支撑的一角。
       关于《年轮》也许大多数80后还对这部描写北大荒知青的故事略有印象。作为一部剧本,书中的大多语言质朴易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不乏深意。
      故事讲述了与共和国同龄的六位知青,王晓嵩,吴振庆,徐克,韩德宝,郝梅,张萌,从幼年到中年经历的人生坎坷。细微的事,平凡的人,展现着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而时间若白驹过隙,风雨沧桑,时代在这一代人心上刻下的痕迹也是共和国的年轮。那是用热情与青春谱唱的骊歌,而今听来悲伤无奈也别有它的纯真和高尚。
      故事始于60年代的饥荒,几个孩子尚且纯真地盘算着怎样能够拥有一双白球鞋,偷偷拿走老师的粉笔涂鞋子,然后被班里的女生告发.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尚且是一件难事。人们却仍将荣誉看得比命还重。那时温柔的女教师为了省粮食吃野菜,中毒,生前最后的事仍是在课堂上讲课。那时,为了多找些过冬的粮食,老师学生一起坐着“闷罐车”去城郊偷挖野菜,那时,住在城市“贫民区”的小伙伴们互帮互助着,在互相的家中也得到亲人般的对待,也是在那时,本该纯真的年纪便已经学会了担当,一群孩子想着法子挣钱补贴家用,每个普通家庭都捉襟见肘地数着米粒过活,一次工伤发的几个鸡蛋却又都当作礼物送出去。生命在困苦中展现出极大的韧性,人性在平凡中坚持着它最本质的真善美。这是那个年代中国的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悲苦时,他们面对且隐忍。那时,孩子也只是孩子,单纯而懵懂,也许就算现在也是一样的吧,每个人的小学里总会有几个爱告状的女生让调皮的男孩子们头疼,也会有些善良可爱的女孩子偷偷为他们开脱,而男孩子们一只会用“反感”和“抱怨”来反抗下。如果,世界可以允许孩子一直单纯下去该多好。
      然而政治的风声随时转向,时代的命运不因大众的悲苦而停止兴风作浪,相反只会让所有后果转嫁给百姓来承担。文革,使人性极度的扭曲,将原本高高在上的人群扯下神台踩在脚下,曾经一再坚持的真理在瞬间垮台,人人自危,人人自保,这之间就是违背良心与人性的迫害。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对谁去指责,文革,不是谁的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几位正值中学时代的主人公也在那时面对着人生不同的方向。原本骄傲如公主的张萌面对着家庭的破碎与人群的仇视,那些原本不如她的法眼的毛小子们“一个一个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站在另一个极端上的少年们,有着根正苗红的出身,用极大的热情去坚持着他们的正义,倡导着自己的革命性。梁晓声更多地选择描写用美好的一面来减少去陈述那个时代一个个的悲剧。那本就是中国历史上不肯轻易揭开的伤疤,暂且让我们相信那个时代有美好可言吧。
      狂热的政治还未降温,这些本该接受良好教育青年们便背着行囊来到了北大荒,父母的叮咛声渐渐随风散去,背影与家园退成远方看不见的念想,下车,满眼荒凉,这里就是他们青春的又一驿站——北大荒。在这里除了现实还是现实,那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不允许软弱。一切从零开始,路是自己铺,房是自己盖,田是自己开。在这里有人胆怯了,不择手段地要返城,也有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高尚,阳光在丛丛树叶间落下,青春在高高地白桦林里流浪。在那个信念刚刚在人心中生成的年纪里,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永远是无可替代的。在风雪苍凉的时刻里有暖爱,在无声暗夜中有真情。那时的爱情不能言说,只能深深在心印刻,默默为对方付出。那时的友情,绝不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而是真的打心眼里把对方当作兄弟。
      若干年后,这些曾在一起开荒垦地的人相继返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时代在变命运在每个路口给了众人不同的选择,而相同的是都走的艰辛,在艰辛中与岁月对抗。他们中有人有幸重返校园,有人托关系才 找到一个不易的文职工作,有人从社会的底层慢慢打拼,有人暴富后又在一夜间变清贫。再一个十年过去后,又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叹,每个人都挣扎在社会的洪流中努力着不被浪涛淹没,那些曾经的伙伴都已经人到中年,曾经的恋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谁也不是谁的不二臣;曾经的朋友在谈判桌上尔虞我诈,为利益,为前程,而彼此又心知肚明,若你能好,我甘愿让你几分,赌来赌去,只是想赢回朋友那颗心。
      知青,代表一个时代,我们本就不是那代人也许永远都不能深刻体会他们的艰辛,他们失去的太多,多到无法弥补,而他们的获得,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那个时代,也只能留在这讳莫如深的历史中,供无数人回忆与遥望。
       很多时候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女性往往更坚强,这一点在本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郝梅的父母是留苏回国的专家,童年的郝梅家境优越,而郝梅也是一个文静善良的女孩,从来不因王晓嵩几个家境贫寒而刻薄相待过,相反到常常为他们说些好话,她与王晓嵩本就是青梅竹马加郎才女貌,从一开始就众人欣羡和祝福的。只可惜命运喜欢和她开玩笑,文革中,自己的父母被打到,自己甚至无家可归,上山下乡时,又因种种事情和恋人分开,在照顾生病知青时被强暴,怀孕后,自杀未成而成了哑巴,伤心之余,为不拖累王晓嵩而让吴振庆告诉他说自己因病去世了,返程后,带着瘫痪女儿成为了单亲妈妈……然而这些所有的苦难只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这世界本该留给她的美好,就在一步转弯时,转身一世,错肩。只是,活着就有等待去继续的生活,她继续学习,平凡却并不平庸地活着,在失去女儿后,她终于和老潘走到了一切,这个实在到质朴的男人更懂得如何爱她,而她已不能去等那个得知她死讯就和别人结婚的初恋了。岁月无声,偷走了少年的纯真与懵懂,留下一颗经历世事而平静的女人心,可以藏起伤痛执笔赞美生活。这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这是命运,考验一个人有没有胆识去执着;这是现实,流泪也不能改变悲苦;这是生命,最后,让我们屈服于触手可及的温暖。
      关于爱情,书中着墨最多是郝梅与王晓嵩,张萌和吴振庆。如果说前两位是青梅竹马的模范恋人的话,那后两位莫过于用冤家两个字更合适吧。张萌本出自条件优越的家庭,但是在文革中父母收到迫害,不同于郝梅的温柔善良,张萌是一个任性又虚荣的女孩,从下乡那一刻,她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返乡,同去吴振庆本就是 一个大哥型的人物,当所有人都排斥张萌时,他却是格外的照顾着她。吴振庆其实是倾其所有地对张萌好,甚至因为张萌一句话而放弃返城的机会,这种爱,已经是一种牺牲。可惜了张萌只是一个任性的公主,她看得到也感动,只是把这些都当作了理所当然,她不惜一切代价地返城,然而许多年后,她打开门看到送煤气罐的是老友吴振庆时,也只能哽咽着说,对不起。彼时年少尚且无知,而今岁月亦远,又有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她说到钱时,彻底伤了他的心,他一巴掌打下去也彻底断了她的意。最后他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选择淡忘那位让他和盘托出又爱地小心翼翼的女子。多年后彼此还是朋友,还在一桌子上谈笑风生,他还是会为她不顾自己企业家的形象而大打出手,只是情人沦为朋友才能更好地在她不远处守护。而郝梅与王晓嵩,也只能让人叹息了,书中描写两个人在医院偶遇时,王晓嵩一直追着那个背影看似郝梅的女子,喊她的名字,只是他不知道,她永远都不能用自己的声音回应他了。当郝梅一个人拿着王晓嵩的照片流泪时,着实让人心疼。而王晓嵩也始终对这段感情不能释怀,后来他在给韩德宝的心中写到“人生那么古怪,我觉得人心好像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它的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地保留在过去的日子里,如同将一瓶酒珍藏起来,为的是使自己相信,我们还替自己保留着什么;它的另外三分之一仿佛被人有意地抛向将来的日子里去了,为的是我们获得将来某个日子的时候,有什么能令我们感到满足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获取,伴人生活在现实中的只是人心的三分之一而已。人常说活得累,是因为事实上人很难用全部心思活在现在,人常对自己的现实不满,也许是因为人对已经过去了的某些事情,像有生命的东西一样,仍在那儿发出呻吟和叹息,好像我们自己的三分之一的心灵,再过去日子里向我们哭诉着什么。”也许只是自己再也不能 找回过去的三分之一的岁月,无从安慰双方的心,也许彼此也只能像垂垂老去的人那般慨叹一句,这就是命吧。
      那一代人错过了青春年华学习的机会,错过触手可及的爱情,诸多的梦碎地斑驳,然而一样极其坚固的守候,那就是友谊。武珞是王晓嵩,徐克,吴振庆这个铁三角,还是后来收编的“异姓兄弟”韩德宝。几个好朋友从幼年就在一起,蹭饭,挣钱,帮各家的忙,一直到上山下乡时,几个人仍然团结在老大哥吴振庆身边。直到返城后,各自经历着不同的生活,但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人站在彼此身边支撑着,这就是老铁,足够义气,足够兄弟。即使后来王晓嵩回国后与吴振庆成为对手站在谈判桌的两边,最后因为是朋友,因为太了解,才放下利益,指给对方一条更实际的路。文中曾引用崔健的歌词“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宽阔胸怀,过去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奇怪,过去我们想得到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似乎才清楚什么是未来,过去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过去的光影流逝我记不清年代,我曾经以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二十年来我好像只学会了忍耐。”儿时那些拿着粉笔涂鞋子的孩子们不曾想到二十年后会在一片荒凉的北大荒度过青春,而那些劳作在黑土地上的青年们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再聚首时又是一重天。相见还是酒浊人无言。生命中有人来有人去,时光告诉我们走到最后,留在身边的,是朋友。
      当岁月的列车疾驰时,还有热站在远方从未停止眺望的目光,要相信站在你身后默默凝视着你的人永远是最爱你的,他们是父母。书中对父辈的人描写并不多,但足够感人,他们是知青的父母,也时代之外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因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王晓嵩的母亲。无论是幼年时期,她对孩子们的包容和教导,对邻里的照顾还是对在车站“捡到”的小姨的细心照料,都在细微处体现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与善良。当风霜染白她的头发,失明的老人握着出国多年没有音信的孩子,老泪纵横,她不曾提起自己不易,只是心疼着孩子。这也是中国母亲的典型,无尽的付出却不求回报,用最善良的方式教导着子女,撑起一片天,给后辈可以飞翔与施展的国度。
      梁晓声说:“我当年创作《年轮》时那一份理想主义的热忱和真诚,委实难再了。”书中描摹的理想主义或许已经不被这个时代所信仰和崇拜,我也只是从一位老人手中接过这本书,偷窥了一下那个时代,而后,感慨。
      
      
      
      
  •      今天自习,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伤感蔓延全身,全心。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眼角有点模糊。从头读到尾,没有一刻不在想你。
       回到宿舍,喝了三瓶啤酒,为你,也为我。虽然知道你不在乎。我也不知道为何还是忘不了你,每天晚上你都会出现在我梦里。真希望你也是这个样子。想恨你,但爱你更多。
       几个知青,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失去到得到再到失去。爱情,友情。但其中友情比爱情更长久,这是一个问题,千百年的问题。不仅是知青的悲悯,更是我们,每个时代的悔恨。爱情天生都是那么脆弱。因为爱的人是那么想一辈子拥有。但当一个人说了放弃,这种感觉就会突然变化。我不懂为什么。也许是怕了再去失去些东西。或者这种东西真的是只有两个人的珍惜才会珍贵。我厌恶轻易说放弃的人,但又如乞丐般祈求,在多一些,在久一些。我是幻想主义。我只想两人的珍惜,不希望一人的苦恋。但有几人能做到,我做不到。
       其实反过来,很羡慕老潘,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不懂那是不是幸福。真的不懂。我也同情张萌。感觉她会有一点像你。但大部分不像。但却不同情你,不是很可笑么。我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对于他们是坏还是好。或者是因我们俯视着看他们,才会看到他们的痛苦是那么的多。也许,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幸福,会顶替一个长久的痛楚。真的会是这样的?。但对于现在的我,却是再大的幸福也顶替不了我内心的伤痕。
       我多希望这只是一个梦。我可能也只是别人小说中的一角色。只是把我分了一个苦命角色,和你注定擦肩。那么,我很写我和你的作者。
  •     书中以六个知青的人生为主线。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年轮。在这个年轮里。无论是善是恶’是富是贫,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适从了社会的定律。然而怎样变化,这六个好朋友尽管道路崎岖,坎坷不平。却还是靠着友谊依存下来。被耽误了一代的人,这句话老生常谈。而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这句话背后是那样的苍然。
  •     全书前面好像都是在做铺垫,自从下放回来以后,情节有了很大的起伏,在结合之前的他们几个人的少年时代,很有感触.虽然我本人没有经历这样的一个风雨变幻有充满激情的年代,如我"不幸"遇到,一定要好好品味其中的味道
  •     我想一个人活到老,总是有几件事可以拿出来跟别人说说的,岁月将琐事堆积成了我们生命的厚度。《年轮》原本是部电视剧本,在当年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因为它可以在当时的主流群体中激起共鸣。在图书馆挑书的时候,看到序言里作者坦率地讲自己很难再创作出这样高度的作品了,因为当年创作是那份理想主义的憧憬和激情已然不在,当年那些读者和观众的心态和情感已然不在,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已经逝去了,唯有岁月累积的年轮一道道记录着时光的流逝。
      
      小说从1961年开始写起,终于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故事发生在北国的哈尔滨。通篇围绕着几个好伙伴剪不断理还乱的命运联系,他们就是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的缩影。从读小学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讲起,讲他们在那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对食物的渴盼,讲老师如何病饿交加累死在讲台上,讲他们冬天坐闷罐车去城郊“偷抢”白菜,讲他们对于榆钱和豆饼的垂涎,讲他们想尽办法赚点钱贴补家用。讲他们少年时代懵懂的情感,明明暗恋着班里的女孩,却时常做出很讨厌的态度,甚至故意远离她欺负她。当他们成长到初高中阶段时,那场席卷全国的革命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本来高高在上的被打倒,本来宽裕的家庭被查抄,本来亲密的朋友彼此出卖,本来应该读书的他们成了这个组织搞垮那个组织,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批判那个,终于在狂热之后腻歪了厌烦了,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但对于他们的折腾从未停止,城市里的宠儿上山下乡来到北大荒,没有现场的房子和土地,一切都要靠双手去创造,有人胆怯了有人退却了有人坚持着有人崇高着,用自己的手造出兵团的营房,修建了通往营部的道路,开垦了肥沃的土地。哪里有池塘湖泊可以捕鱼,哪里有山林草地可以狩猎,哪里有平原可以开垦,哪里就是北大荒,而他们要把它改造成北大仓。若干年后,他们终于返回来城里,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知青!有些人运气好有关系还能找到混得过去的工作,有些穷困潦倒靠自己双手打拼,有些游手好闲默默沉沦,有些赶上末班车回到了学校。命运之轮给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生活有好有坏有起伏和波澜,但他们从未失去当年那份珍贵的友情。再过十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有些去了国外,有些成为企业家,有人成为个体户,有人成为作家,有人成为记者,有人闯南走北。青春已然不在,那份情感是否也随着时代而消逝呢?
      
      他们就是被耽误的一代人,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返程国企改制,几乎所有的一切的磨难和动荡,他们都刻骨铭心地经历过。我们早已忘记那个时代,仿佛中国一直都像今天这样富足,孩子一直都是家里的宠儿,生活从来不用忧虑什么。偶尔,只是偶尔,会从父母的只言片语听到那个时代的事情,而现在即使他们那代人也很少再提起当年。他们,或许是不幸的一代,也是经历很多的年代,他们失去了很多很多,也拥有了其他时代无法得到的东西。那个时代,只留在讳莫如深的历史中,以及无数人的回忆当中。
      
      小说的前半部分我很喜欢,尤其是他们在北大荒的那段故事,既有开荒的乐趣,也有田园的风格,还有无尽的困难和趣事,更有发了芽的爱情,以及难忘的友情。那个时代很苦很苦,但亦有很多难以忘记的东西;下半部分主要是返程后的经历,让人尝尽世间百态,他们曾经成为款爷后一夜变成穷光蛋,他们曾经潦倒到去扛煤气罐,多年后掌管大型的企业,她们对于自己的女儿有着不同的态度,接受着命运带来的不同的不幸。他们成为了不同类型的人,但当年的情谊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此情难再!
      
  •     几个关键字:友谊、兄弟、生与死、成长
      
      说太多总也无法全部说出高一冬天看到的那部电视剧,第一次我主动追着电视剧去看。即使到了大学、工作,总也会经常哼唱那首歌,搞得眼睛湿湿的,也许是为那种一直渴望的朋友友谊。
      -----------------------------
      梦中冷却的故事真的真的无法忘记
      雪花飘飞的村庄模糊又清晰
      感谢那个岁月让我认识了你
      从此爱就迷失在那片那片白桦林里
      你的温柔曾贴近我的胸膛
      你的笑容曾鼓起我生存的勇气
      就在那个时候我默默地告诉自己
      拉着拉着你的手才能够走出冬季
      千头万绪的往事不知不知从哪讲起
      雪花飘飞的村庄模糊又清晰
      浪迹天涯海角不忘的只有你
      记忆的那片白桦林
      永远永远抹不去
      秋的落叶飘落的虽然沉重
      岁月轮回我再一次忘情去寻觅
      因为很久以后
      我还在感受着自己放开放开你的手
      才发现故土难离
      才发现故土难离放开你的手
      才发现故土难离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是雨季少女,字里行间我只是懂得那么百分之一,可是,即便这样,仍然让我哀伤,虽然,现在的我基本忘记了里面的具体情节,但是,我,现在的心情,仍然感慨:爱情、友情!
  •     每个人的出声环境可能不同,每个人的教育背景也可能不同,每个人的经历大相径庭,但是在同一个时代中的人,总会有相同的人性。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但是抹不去人性的光辉。天道酬勤,与人为善。
  •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
      我看过听过太多关于朋友的故事,一开始同甘共苦,然而却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因为一些利益上的分歧而分道扬镳,有人说,友情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因为听过看过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也想当然地这样认为。
      然而,我这种想法却在看了《年轮》这部电视剧后改变了。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而且目前所有同类型的电视剧都无法和它相比,它给人的感觉不光真实,而且还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在那个饥饿的、轰轰烈烈的年代,几个知青一起插队下乡,又一起回城,在回城之后,虽然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但彼此的来往仍然没断,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刘振兴在回城之后因为打抱不平被抓,徐克为了营救他而找过去的那些知青联名写信说明事情真相就是很好的例证。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的人那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儿时曾看过这部电视剧,今天再看,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们的友情令人感动!
      
  •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
      我看过听过太多关于朋友的故事,一开始同甘共苦,然而却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因为一些利益上的分歧而分道扬镳,有人说,友情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因为听过看过太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也想当然地这样认为。
      然而,我这种想法却在看了《年轮》这部电视剧后改变了。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而且目前所有同类型的电视剧都无法和它相比,它给人的感觉不光真实,而且还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在那个饥饿的、轰轰烈烈的年代,几个知青一起插队下乡,又一起回城,在回城之后,虽然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但彼此的来往仍然没断,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刘振兴在回城之后因为打抱不平被抓,徐克为了营救他而找过去的那些知青联名写信说明事情真相就是很好的例证。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的人那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儿时曾看过这部电视剧,今天再看,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们的友情令人感动!
      
      
  •     看完《年轮》,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尽管浅薄。
      
      知青的友谊向来是叫我感动和渴望的,友谊中的亲情,有着兄弟姐妹般的惺惺相惜。儿时的邻里玩伴发展起来的情谊是牢固、深厚的,更何况是那个需要彼此温暖依靠的年代。王小嵩、吴振庆、徐克,有着铁三角的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说二话的哥们仗义叫人胸腔涌动着热血,厚厚的尽是感动。有什么事彼此帮忙照应,凡事先想到兄弟,真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也会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可这并不妨碍彼此的友谊更厚一层,兄弟的信任与支持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唯一。文革的动荡是可怕而且艰难的,他们仨却是彼此支撑着挺了过来,而当改革开放的大潮翻涌时,他们也不忘在兄弟遇难时扶持一把,全是出自真心。其实,挺为韩德宝委屈的,即使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无私帮助,到底还是挤不进铁三角的队列,也许跟郝梅、张萌她们一排也是末位,到底他还是跟他们差了一个童年的邻里玩伴这层关系。我不免揣摩作者的心意,最后选择韩德宝的死作结,是不是,一方面在于韩德宝本来就跟他们差那么一丁点的份量,他的死则可以让吴振庆他们意识到他们一直以来对韩德宝的忽视,正如吴振庆说的,“从前,我一向偏向你们两个(小嵩和徐克),而觉得德宝他,是一个收编的异姓兄弟。”
      
      另外,挺捉摸不透王小嵩这个人的,觉得他有点懦弱,不够争取,不过,一点点啦。
      
      真的,挺可惜郝梅同他的爱情的,虽然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幸好,有老潘对郝梅的好。所以,老潘还是要挺住啊,造成别撒手郝梅和芸芸而去。
      
      ………………
      
      
  •     
       读完这本书的最后部分是在上周一次新闻史课上,看完后,都没有心思听讲,只盯着封面呆呆地看着,又翻开序言,反复看了几遍,那时,心里的感觉就像大一看《平凡世界》时一样。
       在序里,梁晓声说,自己当年创作《年轮》的时候,是怀着一份理想主义的热忱和真诚,而今已委实难再了。书本里是一群与共和国同岁的孩子,王小嵩、吴振庆、徐克、韩德宝、郝梅、张萌六人,出生于繁复又单纯的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北大荒的上山下乡,他们迷茫而又热血沸腾,他们单纯却难敌命运的阴差阳错。
       书中六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却有一些相似的品质,重情义、讲仁义,在作者理想主义的笔下,似乎没有坏人,他们是少男少女、知识青年,也是儿子女儿、父亲母亲……所有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都蒙上了那个时代的影子,也许书中的烙印是作者理想主义的结果,但是我也宁愿抱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去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人。
       《年轮》里铺面而来的,是属于那个时代暖暖的亲情、懵懂爱情和钢铁般坚毅的友情。小说中,无论是王小嵩的母亲,还是吴振庆的父亲,还有徐克的父亲,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人。同样,物质上的匮乏,让这几个孩子过早地接触到生活的苦难,开始担当生活的重任。那些场景,是两代人故事的见证:大雨下,吴振庆和王、徐逃课赚钱恰逢父亲推车的场景一直印象深刻,徐克不断嘱咐父亲给瘫痪的母亲装一个壁炉的愿望,也在他父亲写信说母亲去世的时候,让人心头一紧,对比来说,王小嵩是幸福的,他有一个弟弟妹妹,一个母亲还有母亲“捡”来的小姨,当他对小姨说“我长大了要娶你”的时候,我更多地理解这种情感为亲情,无疑,作为长子的他要承受很多,母亲的老去,弟妹的年幼,父亲的常年在外,这个“小姨”是他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的依靠……
       一直都喜欢郝梅,因为期望她能和王小嵩在一起,后来想想,这种思想真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我不该用看偶像剧的眼光看《年轮》,那个时代的爱情容不得一点浪漫。王小嵩和郝梅是六个人当中唯一让旁人羡慕的一对,从中学时代,到北大荒,到各自组建家庭,有太多的阴差阳错让这对人不在一起,他们的故事让人无奈,甚至悔恨,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一望无际的皑皑大雪上,行着的一辆马车,马车上有两个人,依偎着,渐行渐远……
       喜欢张萌是因为吴振庆,吴振庆对她的爱让读者有机会接近这个高傲的小公主,看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吴振庆和张萌之间或许并不能用爱这个字来概括,那只是他内心的斗争过程,身心搏斗之后,剩下的只有平静。倒是张萌,一心想走出北大荒,被所有知青歧视的她,在文章的最后(给女儿讲诉自己故事的时候),把执着、隐忍、坚强几个大字,像投篮般狠狠地扣给了读者,让人猛然一惊,肃然起敬。
       当然,最重要的在最后讲,在《年轮》里,最震撼的其实是友情,小说后半部分徐克说过一句话“那个时候我们好得就像男人和男人谈恋爱一样”,他们的友谊构成了整本书的内容,但在韩德宝死的那一刻,叫人感触最深。他说:“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你们三个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是后来在北大荒才加入你们的,有时总把自己当外人,但你们在我心里,都是最亲最亲的亲兄弟”(大致是这样),一直以来,都没太多地关注韩德宝,平凡、没吃太多苦、没做过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一直都是王小嵩、吴振庆和徐克在担当主角,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改革开放时期),韩德宝让人把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王小嵩和吴振庆是敌是友的纠结段落,让人心生不爽,这时兢兢业业、为人为民的人民警察韩德宝则无处不让人感动。最后意外的中刀更让人无限感伤,前一刻,仿佛那个算命人还在说“您必是平平凡凡,但长命百岁的人呐”,后一刻,他已全身冰冷地躺在医院坚硬的病床上。
       文章随着韩德宝的死而接近尾声,最后,王小嵩从国外回来,参加葬礼,吴振庆把公司留给王小嵩打理,自己带上王小嵩的母亲、自己的母亲,选择了到处走走停停。
       年轮一圈圈地增加,每圈年轮都留下不同的东西,那是时代选择刻下的烙印,他们的烙印是那群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中有太多的饥饿、委屈、无奈和强迫,但也有太多令人感动的东西。至始至终,他们都心心相惜,不是夫妻,也不是亲兄弟。
      
  •     同志们说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居然没有看过。难道那个时候我家还没电视机?
      这书太厚,实在是沉。而且年代颇为遥远,看的有些不以为然了。
      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大家没有饭吃的年代我没有经历。用票证的七八十年代我是经历过的。真是光有钱没有粮票是买不到吃的。这里教育我们钱也不是万能的。
  •     各位梁晓声的书友:    你们好!我并未看过年轮,也无从发表评论,来此留言只为了一本读过却未记得名的书,作者梁晓声,书的内容,我已模糊,是关于玉的,整本书围绕玉来展开人生,展开***会的变化,请问哪位知道书名,请告知在下,谢谢!!!
  •     梁晓声居然说这是他最好的小说?滚蛋,去死,虽然我给感动了七八回,虽然我觉得这书的确不错,但是对于一个看过梁晓声绝大多数小说的人来说,这书,真他妈的不厚道啊。一整篇的大杂烩,他写了多少中篇长篇?拼一下就出来了一个电视剧本,无数的小感动点在原著里就是完美的感动,那个可敬的母亲、那个可亲的小姨,那个白桦树做成的小灯,那三个走着不同道路的年轻人,那狂热年代的泯灭人性,这些情节在各本原小说中让我爱的死去活来,结果和谐成了一本大书,气晕了。
      
      看梁晓声去看他以前的中篇、去看红卫兵的自白、看雪城,那是个大家,但是当我拿着本书去买DVD碟片的时候,亲爱的文艺老板居然对我温和的说,这书不应该是我爸爸看得吗?我靠!!!
  •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情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划出共和国的年轮。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的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义不容辞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代人壮美的人生,刻划出共和国同龄人的年轮。”
      
      ————————————————————
      
      看完这本书应该是在两周以前,中间乱七八糟的事情让我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好好体验其中的滋味,以为就会随之淡然下去,没料到过的越久,竟然有了越发真醇的感受。
      
      《年轮》作为一个电视剧剧本,重点应该是在电视剧,电视剧成功就是剧本最大的成功。这类的电视剧我也是看过一些的,诸如《孽债》、《血色浪漫》之类。当初在书店,这几本书并排摆放在一起,买下《年轮》时有着坚定的心情,因为我觉得,还是《年轮》最为好看。可能这也是我的私心而已,通过电视剧的比较,《年轮》是最为舒缓和窝心的,其中的情感最为动人。有人说这是一本有点儿糙的书,在艺术性和语言上不够凝练和拔高,我觉得这是一个定位的问题,电视剧的剧本不能太文学,要是在电视剧里面的台词都像《立春》那样文艺的话我想坐在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一定会觉得古怪和不自在吧。所以对于电视剧的剧本,我们不能在台词上要求太多,只要故事完整,结构合理,结尾收得住就应该算是成功的,电视剧应该以故事情节为重。
      
      我只看过梁晓声这一本书,暂定他为一个温情的理想主义者吧,《年轮》里面,处处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一群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人,在那个繁复又单纯的时代里,重情义,讲人品,王小嵩、吴振庆、徐克、韩德宝、郝梅、张萌六人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有了各不相同的命运。从上学,到去北大荒,再到返城工作,“只有解剖一座城市,才会从城市的横断面里,发现他们确实运行着,走出了千差万别的人生轨迹。”
      
      在看书的过程中,会觉得王小嵩身上有梁晓声本人的影子,其实每个作家写来写去都是在写自己,这一点无可厚非,多年前看电视剧最喜欢的是徐克这个人,这次看书依然是倾重徐克更多一点,不过这六个人都还是很有血性的,不会让你觉得讨厌谁,平平常常但是很想亲近。
      
      在这一点上,梁晓声是成功的,又或许这就是理想主义的结果。
      
      韩德宝的死让我难过了很长时间,那么好的一个人……看书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全心的投入。以至于情感也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一伏。
      
      梁晓声自己也说:“我当年创作《年轮》时那一份理想主义的热忱和真诚,委实难再了。《年轮》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我笔下的人物们身上——那些少男少女;那些知识青年;那些儿子女儿;那些父亲母亲们;那些老师们;那些后来也成了父母的男人女人们,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友爱啊,他们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啊!甚至,连他们每一个人的缺点和弱点,似乎也具有了可爱的色彩!当年的我,也真是理想主义的可以!当年的读者和观众,竟也都那么容易又那么真诚地愿意被好人形象所感动!此情难再,此情难再。”
      
      如果说想找到这个故事动情之处的蛛丝马迹的话,听听电视剧的歌曲也可以。
      谢东:《拉着你的手》
      韩磊:《天上有没有北大荒》
      
      美丽的松花江和高高的白桦林,见证着这一代温情的理想主义者的悲欢离合,北大荒的黑土地上、芦苇荡里,有他们奉献出的最蓬勃的青春,伴随着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像史诗一样壮美。
      
      
      
      
      
      更多文字请访问:http://clocklene.blogbus.com/
  •       这篇更不像评论。权且放这里。
      
        文/环珮空归 (2007-10-20 16:56:36)
      
        今天休息。中午,我从暖烘烘的被窝中伸出胳膊试温度,又赶紧缩了回去。这赤裸的臂,让人想起史湘云带金镯子的臂被宝玉小心的塞进被子里,还有沉香屑中薇龙被形容为一壶倾倒牛奶的臂。看自己的,似乎是变质牛奶的颜色?
        想这么多文艺调,也解不了饥。ANT上课未回。拉开抽屉找一盒咖啡香浓糖,比较普通,我喜欢它稍微有点苦。在床上整整躺了十小时,脊背都硌的痛了。可摸下冰冰的睡衣,我还是继续硌着吧,一粒糖还能让自己再坚持半小时。
        电话费物业费水电费网络费加密费貌似都缴了,那么他们不用集体来敲门,让我慌乱了。可突然又想起供暖费要提前收了,想起钱包只一张老人头在瘪着,我只好又吃一粒糖来压惊。
      
        他们都说我今年长大了。语气挺意味深长的。做心理测验,去年是24岁,今年是34岁。真是洞中一年世上千年。可是他们又评论我衣服的款式也总是太端庄,而颜色,除了深蓝就是灰和咖,还有白,太老气。
        也是,我鞋柜里是一色的黑,皮包是一色的黑,头发是一色的黑。呃,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看更多的黑。
        那我无所适从了。为什么他们不想让我穿成熟的衣服内心天真,却非要让我穿天真的衣服内心成熟呢。效果不都是都让人吃惊嘛。
      
        ANT进门时,我还在思考着这么深刻的问题。他直奔我卧室说,今天的E文课好险,老师太认真,要他们挨个朗诵,有羞涩的,竟然被当堂核定不能及格,结果课间休息,吓跑好多学生。
        我几乎也想去见识下这老师,当然,他点不到我名字,我冒名顶替。我们的E文水平都是半斤八两,互相讥笑下也没什么的。
        他说完,就西装革履的去换衣服下厨了。别嫉妒,我们是家务分工明晰化,庖厨不归我负责。
      
        他在厨房听着电台里一个拿腔作调的女DJ发嗲,我闻到了肉香和米香。可惜虽饿,也没胃口。他过来敲门,起来吃饭。我长哦一声,这真有地主老财被伺候的气氛,再有个丫鬟捶腿就好了。
        当然,我这刚翻身做主人就想压迫人民的思想是不对地。那我就养个女儿来剥削?真是生当做人妻,死亦为孩他娘。ANT听到我的淫诗,也赋诗道,生不当人夫,死亦自由郎。
        没法子,我是猪八戒,他只好胜任高小姐。嫁给我这样如花似玉,天真烂漫无耻无欲的猪八戒,他还想怎地。
        认识我的人说,我有福气。认识他的人说,他有福气。我俩一起说,那是你们假装没福气,COW,想让我们请客直接说。
      
        我终于起床,摆弄着巴掌宽窗台上泥蛋中长出的一棵豆,因为加了锯末,叶子开了老大一片,嫩的绿色特别浅。豆子没开时,上面刻着祝你快乐四个字。
        客厅里有一盆很贵重的植物——天然养殖的红辣椒。其它的花我们都养死了,只有它旱涝不嫌,自顾自的结了十几枚的尖椒。
        为了显示自己的勤劳,去年ANT将它们摘在一个镶金边的盘子里,欣赏赞美了几天几夜,又巴结的送给了同事。结果他们今年也都人手一盆辣椒。送不出去了,他只好炒给我吃。吃的我满脸青春痘。
      
        看梁晓声的年轮,爆发户徐克为了斗富被人宰,他爸爸说“好日子非得像你似的,明面儿上显摆着过?”徐克将那些不值那么多钱的东西都砸了,说他明白道理,可是“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该过一种什么日子。”
        我该过什么日子。
        也许是被人宠坏。也许是膨胀了一些细节,象Word office 2007一样,看似完美,却不实用。曾经的网络是北大荒,被我们开垦过,如今已经太肥沃,太良莠不齐。我们已在开垦中熟悉了它的规律,玩不出新意了。
        我们是梁写的“将青春当武器投掷了出去,却连一枚似可引以为荣的纪念章都没有获得的男人和女人”。
      
        可是,好在,我还可以在冷天里有个休息日,可以大睡到中午,还可以缴齐各种费用后吃饱饭。奢侈的上来用不好用的软件打字,用不好用的播放器听歌。 
        我是猪八戒,不想为了成佛象唐僧一样,受那么多戒律。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象张曼玉一样,越老越美丽,将年龄践踏在脚下。或者象洪晃一样越老越聪明,将丑陋也践踏在脚下。
        若不能够,那也算了。
      
      
      
      
  •     只看过小说.那时还是初中,只用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部小说,当时还没有太的的感触...看不大懂,毕竟没有经历过,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用粉笔把鞋涂成白色的那一幕,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对他们的童年的描写...也许现在看会有不同的感想的吧,有时间再重温一下
  •   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
  •   小人可以得志,但是小人不会有福气;如果追求得志,天道酬勤、与人为善没用;如果追求福气,就有用了
  •   感觉自己有王小蒿的影子 内敛 深沉 懦弱 犹犹豫豫 考虑的太多 。。
  •   对韩德宝的说法同意……
  •   好评,电视剧好多记忆都不复存在了,不过我已经下下来了,准备重温。。。
  •   温情重现 此情难再
  •   没错,记得当时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年轮》,一本《雪城》,看完《雪城》看《年轮》,发现改革开放后做倒爷那段在两本书中居然一模一样的,连字都一样,当时狂晕。
  •   还是蛮多桥段类似,不过在序里面他自己已经做了说明,毕竟是剧本整理出来的小说。
  •   我看过的
  •   这电视剧巨酷!
    主题曲特别nb!
    天上有没有北大荒还是什么来着
    真nb!
  •   我很怀念这个电视剧。
  •   偶米看过捏~~今年就看了<金婚>张国立在这里觉得做康熙靠谱多了~
  •   我看过这部电视剧,当时就觉得很好看
    印象最深刻的是韩磊的主题曲
  •   我天生就对文革这段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自己都觉得奇怪
  •   2008-08-21 23:05:16 阿刺™|厭厭要上班了呢  
    我看过这部电视剧,当时就觉得很好看
      印象最深刻的是韩磊的主题曲
    ————————————————————
    韩磊的主题曲《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很好听啊。
  •   好吧,想到自己的青春,我决定不看这类书来刺激自己了···
  •   美丽的松花江 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
  •   美丽的松花江 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
    ————————————
    嗯,好听又熟悉的旋律。
  •   被人操了还写书怀念
  •   没看过···
    去听听歌
  •   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久违的旋律啊~
  •   没想到能看到有人给这个写书评。
    2008-08-21 23:05:44 阿刺™|厭厭要上班了呢  我天生就对文革这段的故事特别感兴趣,自己都觉得奇怪
    +1!
  •   初中时看的这本书。大学时又尝试看梁晓声其他作品,刚开始就在另一本书里也发现了年轮中的一个完全一样情节,于是就不看了
  •   很久以前很喜欢这个电视剧
    关注徐克多一点
    觉得自己有点张萌:)
  •   2008-08-22 19:28:49 emir  
    初中时看的这本书。大学时又尝试看梁晓声其他作品,刚开始就在另一本书里也发现了年轮中的一个完全一样情节,于是就不看了
    ————————————
    是不是《雪国》?
  •   2008-08-22 21:24:25 依依  
    很久以前很喜欢这个电视剧
      
      关注徐克多一点
      
      觉得自己有点张萌:)
    ————————————
    我也是比较关注徐克,另外张萌的性格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点吧。
  •   就是循着这句歌词来的
  •   黑龙江卫视正在重播《年轮》。小时候看的,具体情节都记不清了,人名只记得“徐克”,却总感觉有共鸣。
      念叨了很长时间为什么电视台总是一窝蜂地哄抢一部并不怎么样的剧集,《年轮》这样的片子却总不重播。
      完全也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期待这部剧。看的时候很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私以为《血色浪漫》这类的知青题材剧,首推《年轮》。带给人莫名的感动。
  •   很多人认为梁晓声知青作品重复的影子很多,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他的文字。大学时候在几百人的教室里看他的《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感动得一塌糊涂。
    梁晓声应该算是那种拥有克制的激情的作家,作家能够始终保持年轻时的那份创作激情,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晓声证明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奇迹。喜欢这份来自年轻的激情。
  •   那歌我记得……
    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
  •   上初中时看的电视剧。一直都记得,特别是那首主题曲:在那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
  •   嗯。前几天寻找同年的梦想。想起了这部电视剧。记得里面提到的北大荒知青,想起了他们几个孩子,想起他们拉着手在雪地了散步,在雪地里画圈。我已经下载了电视剧。打算再买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