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塔玛牧道-家住新疆.散文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如果  页数:187  字数:1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家住新疆    刘亮程    这是一套讲述新疆家园生活的书,由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书写共同的家乡——新疆。家乡是文学言说不尽的母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她都像空气一样,像阳光和雨水一样。小时候,家乡是童年的村庄。长大后,家乡是整个新疆。家乡随着年龄在变大、扩张,但不会大过新疆。对于家乡的情感,也远非一个爱可以说清,它更丰富更复杂,百感交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家乡。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美好家园,当我们说新疆是自己家乡时,其实它也是许多人的家乡,是许多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家乡。当我们用汉语表述对家乡的情感时,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里的家乡又是怎样的情景。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每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许多种语言在述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这正是新疆的丰富与博大。家住新疆,是十位各民族作家心中的新疆之家。正如土地会像长出包谷和麦子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这些充满着爱和真诚的家乡文字,是对新疆真实生活的一次可贵言说。    叶尔克西的《永生羊》,讲述的是她小时候生活的北塔山牧场。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哈萨克牧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团人组成了这个边境牧场,人们一边生产劳动,一边守着祖国大门。克西的父母就在那里开办牧场小学。《永生羊》以孩童视角,梦幻般呈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殊地方的故事:四季迁移的哈萨克毡房里不为人知的生活秘密:人的悲欢离合和羊的生离死别发生在同一个小山冈;铺展的青草年年将人畜引向远方又回到老地方。自然与人世的交融中,唯一不变的一颗纯真童心,是引领一切的魂。我们跟着她回到那个久违的又似乎不曾有过的童年家乡。《永生羊》的再版证明了这部作品的持久魅力。    《发现塔玛牧道》是方如果继《大盘鸡正传》后的又一部文化人类学散文。在塔城塔尔巴哈台山和托里玛依勒山之间,存在着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有三千多年固定转场历史的古老牧道,至今每个转场季节,仍有百万牲畜延绵不绝走过这里,它是世界现存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草原转场牧道,是游牧文明的最后奇观。2010年,方如果发现并命名了这条千年古牧道——塔玛牧道,并以理性而优美的文字,将这个人类古老神奇的游牧家园呈现在读者面前。塔玛牧道的发现和命名,应该是新疆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其意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发现。    生活在油城克拉玛依的赵钧海,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准噶尔人。《准噶尔之书》是一个“准人”的苍茫心路。作者站在盆地中心追古怀今,从边野历史到心灵记忆,此时此刻的生活连接着古往今来。曾经的游牧家园,现在是石油人的富裕城市。那些雕像般的老石油工人、农场职工、母亲,在延伸着另一段历史。与生存之地的历史和谐相处,大地上过往的先民皆是祖宗,不分民族人种。这不仅仅是作家的思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心态。    康剑在喀纳斯一带长大,后来做了这个新疆最美地方的管理者。他的山水文章是安静的,那些他看了多年听了多年的风景,在进入他的文字时,有如走上回家之路一样惬意自如。好文字是家。那篇《禾木星空》就是给漫天繁星构筑的一个文字的家。自古以来的永恒文字里安顿着万物之心。《聆听喀纳斯》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沟通。山水言语,花草唱歌,人在聆听。康剑的家安在喀纳斯山水里,风景亦是心景。他以长久的聆听写出了有关喀纳斯山水的可信文字。    《天堂的地址》是军旅作家王有才的第一本散文集。读有才的散文,更能体味“文章老来好”。那些新疆风物在他手掌中磨砺多年,把玩出味道了。把玩是更高智慧的把握。他对大题材散文的有效把握和书写能力,是许多作家所不及的。有才的文字有新疆方言和多民族语言混合的智慧。    唐新运从小生活的老奇台,是新疆汉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在新疆,东起哈密、奇台,西至玛纳斯、沙湾一带,是汉唐以来中华农耕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区域,留有许多农耕遗存,新疆话及老新疆人的生活习俗,都在这一区域完整保留,它们是汉农耕文化在新疆的根。《天边麦场》是奇台老新疆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唐新运的散文语言汲取新疆方言特色,灵动俏皮又不失厚道。    张景祥《一代匠人》中的蒲秧沟村,是沙湾县商户地乡的一个村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村里逐渐聚集了一批天南海北的匠人,崔木匠、赵屠夫、张皮匠、说书人老李等先后在村里定居下来,那是手工匠人们逞能的最后年代。在他们中间长大的张景祥,日后成了一个文字匠,活生生地记录了匠人们的手艺和生活。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将新疆方言引入散文写作,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字,野趣横生,有着不寻常的创新意义。    《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是帕蒂古丽的处女作。书中的大梁坡村,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共居的村庄。在新疆,这样的村庄很平常,大家在一个村里,生来就知道怎样跟不同民族的人们一起和睦生活。古丽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她从小上汉语学校。在她充满维吾尔族味道的独特文字里,地处北疆的大梁坡村有了一种特殊的气息。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译成维吾尔文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生活,在另一种文字中会有什么不同的意义。这部书非常罕见地写出了一个乡村女孩的成长秘史,那些只能与羊儿分享的秘密,最终还是与我们分享了。优秀的文学都在与人分享人的秘密。而土地上曾经的美好生活,也许从来都不应该是秘密。可是,如何说出它,却是文学永恒的秘密。    孤岛以诗人的激情书写新疆山水。《沙漠上的英雄树》是他对新疆精神的写意塑形。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无数的文字在书写新疆大地。大地不知道人在写它。好文章让山川精神,让草木有灵。坏文章也无损它的皮毛。众多热闹的猎奇文字之后,山河会等来它真正的书写者吗?    尚崇龙有媒体人的经历,有幸走遍新疆。他热衷于风景人事,走一路写一路。《睡在戈壁滩上的辣椒》是他多年来对新疆的一人之见,一人之感。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行为艺术,独自表演,独自谢幕。平常人也幻想也激动也有故事,但过去就过去了。作家却试图用文字表达。这似乎是一件多余的事。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地挣扎写作,像草丛中的小虫想发出单独的声音,想被另外的声音记忆和传诵。写作本身是一种试图与时间和遗忘抗争的艺术。尽管是一种徒劳,其中却蕴含着人独有的最绚烂的幻想精神。    每一本书都在创造个人的新疆记忆。新疆是一个容易被猎奇、被传说、被魔幻和被误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文学能让不同种族、宗教的人们在一滴水、一棵草、一粒土中找到共同的感情。在对同一缕阳光的热爱中达成理解与共识。在大风和无需翻译的花香乌语中,敞开我们一样坦诚的心灵。从家出发,我们会到达人类共同的心灵之家。    2011年7月23日

内容概要

  新疆是一个容易被猎奇、被传说、被魔幻和被误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家住新疆·散文》是一套讲述新疆家园生活的书,由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书写共同的家乡——新疆。
  《发现塔玛牧道》为丛书之一。
  《发现塔玛牧道》是方如果继《大盘鸡正传》后的又一部文化人类学散文。
  在塔城塔尔巴哈台山和托里玛依勒山之间,存在着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有三千多年固定转场历史的古老牧道,至今每个转场季节,仍有百万牲畜延绵不绝走过这里,它是世界现存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草原转场牧道,是游牧文明的最后奇观。

书籍目录

发现塔玛牧道
 上篇 千年牧道穿过扬尘的大地
 中篇 珍存在亚欧大陆内心的黄金家园
 下篇 人与自然的神圣之路
峡谷佛踪
天上草原
富蕴行记
 上篇 可可托海之大地宝藏
 中篇 唐巴勒之无言史书
 下篇 额尔齐斯之牧道秋歌
喀纳斯新雪
谁在大塘里唱歌

章节摘录

发现塔玛牧道    上篇  千年牧道穿过扬尘的大地    我突然意识到我正走在一条伟大的道路上    我最初走上这条牧道的时候,还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不同,我只是想在夏天去看看冬窝子的样子。玛依勒山是我所知道的人类古代先民温暖的冬牧地,多年以来,深藏在那些大小山包后头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它们所孕育成的民俗如同时光一样古老,山花一样鲜活。    玛依勒山向南的坡地延伸过去是艾比湖和甘家湖,我从那里出发向北方,穿越在七月阴晴不定的天空下面宁静而繁茂生长着针茅、紫菀、毛蕊花的玛依勒山进入萨孜湖谷地,立刻被这片草原的美所震撼。我在那里一户牧民的毡房里住了两个夜晚,就在准备继续我的行程前往目的地塔尔巴哈台山的那个上午,与户主条辽汗的一次谈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正走在一条伟大的道路之上,于是我即刻中断了计划中闲适的漫长踏访,返回托里县城,从那里直接去了塔城。    当我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告诉地区旅游局的局长,他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去了地区畜牧局,带回来的一张统计表显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每年往返于塔尔巴哈台山夏牧场与玛依勒山及周边山区冬牧场的牲畜,包括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四个县市,保守统计一次转场通过托里谷地的牛羊数量是一百一十万只。    我知道这个统计确实是保守的,因为在托里的时候,我已经初步了解到,仅托里一个县的牲畜饲养量就有一百一十万只以上。也就是说,我发现和提出世界唯一存在的“百万牛羊大转场”的牧道盛况,在数量上是足以落地的。我心里的第一块石头,那天在塔城落了下来。    接下来,我着手梳理牧道。    人类的草原之上有无以计数的牧道,因为自然条件的原因,在四季转场的过程中,年复一年地固定下来,它们是游牧民族的生存线路,受到古老习俗的神圣保护。    我们平常所说的游牧,即指牧人转场放牧。塔尔巴哈台山广阔区域,由于山势平缓,雨水丰沛,数千年来一直是塔城及周边地区最大的夏牧场,历史上许多的传奇和战争就发生在这里。然而由于秋冬以后雪深风狂,人畜难以在这个区域越过寒冷的冬天,牧民们必须离开塔尔巴哈台山,到别的地方寻找冬季牧场。玛依勒山及巴尔鲁克山南侧广大丘陵山地,水草兴旺,地形适宜躲避风寒,遂成为方圆千里之内最好的冬窝子。而连接这两处牧场的就是一条古老牧道。巴尔鲁克山的险阻迫使塔城盆地以及北部各山区的牲畜转场,经巴尔鲁克山东翼与加依尔山之间狭长的托里谷地穿越,途中必经老风口。现在塔城市、额敏县、托里县以及裕民县一部分的牲畜转场,仍然一年两次无可选择地要通过这条古老的牧道。    在对牧道的迁徙脉络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以后,我一点没有耽搁的意思,随后要做的工作,是理清牧道的历史脉络。    起初我以为这个不难,可是我在百度、谷歌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历史上牧道的滚滚烟尘曾经高高扬起,落下来的时候,又掩埋了它自己的痕迹。之后我三次去乌鲁木齐求教文史专家、学者,他们令人钦佩地向我提供了许多当地考古和历史方面的记述,然而对于这一带古代先民游牧的路径和范围,关于这样一个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可能只存在一条牧道,关于这条牧道最初出现的一个年代,我只能说,它们也许从未曾吸引过历史的目光。    托里及其周边山脉、平原是历史悠久的西域先民游牧之地。哈萨克作为主体民族进入托里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余年,但是在两干二百多年前的汉朝时期,哈萨克的主要祖源乌孙人即生息于此。之后的两千年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蒙古人等在此你来我往争战征伐,一来因为托里处于乌孙与匈奴、突厥等诸多古代汗国交会前沿,二来由于这里是水草丰美的传统牧场,有方圆千里之内最好的冬窝子。    与玛依勒山一衣带水的萨孜草原,仿佛存在某种神奇的诱惑力,会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魂安神住。我看它第一眼的时候,就已经断言这是我所见过的最高贵的草原。事实上,萨孜草原星列般遗存的三千多年以来的墓葬,无论规模、形制,还是密集的程度,或者考古所见的历史背景,都确证这里自远古以来就是历代占有过它的氏族部落的贵族住牧之地,自然也就是不曾间断的某种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由萨孜草原出发的每一条牧道,同时又是社会维系的神经系统。    当玛依勒山和巴尔鲁克山冬窝子的岩画再一次开始吸引我注意的时候,我感觉得到,我就要找见打开牧道源流之门的钥匙了。    P1-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现塔玛牧道-家住新疆.散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仿佛去了一趟新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