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探索之路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敏谊,滕B 整理  页数:269  

内容概要

顾明远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顾明远先生提出的“现代教育”首次将“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都纳入“现代教育”的范畴,并将“生产力”这一要素引入了教育本质的思考范围,这对中国教育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在此基础上,顾明远先生逐步发展形成的“教育现代化”体系,更是为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本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凸现了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顾明远先生作为中国教育界的学术带头人,其教育现代化思想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使得教育现代化思想成为了整个时代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侧面反映。

作者简介

顾明远,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另外顾明远先生还担任《比较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等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孜孜不倦,学思结合:教育现代化理论的研究者 一、“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 二、从“现代教育”到“教育现代化” 三、教育现代化的本体思考——“现代教育”及其基本特征 四、教育现代化的因素分析——教育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 五、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附录:顾明远有关“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文章及著作列表第二章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比较教育的探索者 一、从编《外国教育动态》开始专攻比较教育 二、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三、我与终身教育不得不说的故事 四、筹编第一本比较教育教科书 五、比较教育与文化研究 六、中国比较教育的名与实 七、中国比较教育的出路问题 附录:顾明远有关“比较教育”的主要文章及著作列表第三章 振臂疾呼,心系儿童:素质教育的呐喊者 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二、为素质教育正名 三、素质教育为何举步维艰 四、转变教育观念最重要 五、基础教育要打好三方面的基础 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八、我赞成愉快教育 九、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十、“奥数班”该叫停了 附录:顾明远有关“素质教育”的主要文章及著作列表第四章 高瞻远瞩,出谋划策:高等教育的建设者 一、大学理念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全球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改革 三、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四、高考改革与高校评估 五、一流大学的建设 六、教育学科的发展 附录:顾明远有关“高等教育”的主要文章及著作列表第五章 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教师教育的热心者 一、教师教育与国家发展 二、教师的职业特征与教师专业化 三、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创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五、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附录:顾明远有关“教师教育”的主要文章及著作列表尾声 未来展望后记 改革开放三十而立教育学者耄耋之年

章节摘录

  问:顾老师,刚才听您说在这次会议期间,您和终身教育有了一次“擦身而过”的“亲密接触”?  顾(笑):实际上,正如我前面所说,我闹了一个非常愚蠢的笑话。按照当时阶级斗争的思维定式,我们认为,终身教育是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既然发达国家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终身教育肯定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于是,我们就这样错过了把终身教育带回中国的机会。  问:那后来是什么机缘又让您和“终身教育”重逢了?  顾:197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才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委员会1972年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先生翻译的,但直到1979年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全面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如,该书提出的21条革新教育建议的第一条是:“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学会生存》还提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从今以后,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须吸收的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最后,《学会生存》向我们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行动和策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探索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