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怀尧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阳光疏朗。三年前,北京,秋天的某个午后,吴怀尧刚满21岁,要去采访一批“80后”富翁。那时的北京还没有召开伟大的奥运会,中关村一派杂乱,传媒还把“80后”看作一种新鲜事物,乐意奉献大量版面。那时的北京不会想到,这个留着遮耳碎发的湖北新青年,会如惊雷一样炸响在他们的上空。  登载在《财经时报》上的一篇文章——《“80后”开始商业起跑》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吴怀尧。那时的报纸没有料到,一个即将改变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大胆举动,已经在这个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心中酝酿完毕。几个月后,他开始东跑西颠地逛书店、跑出版社、接触作家……一点儿也不像一份商业报纸的封面报道记者。“不务正业”了几个月,他给自己所在的报纸交上了一份名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深度调查文章,文章结尾处附了一份关于作家财富的名单。  正是这份看上去不起眼的榜单,改变了吴怀尧的生活轨迹。铺天盖地的报章转载,唾沫横飞的网络争论,足以使那些上榜作家闻风丧胆,生怕税务局去收他们的款子。殊不知,什么事儿没有,我们的作家真是天真得可爱,他们那点辛苦写字赚来的稿费,远不够富豪们吃几顿饭、打几场球、养“几只蜜”。  此时已经赢得“80后首席记者”美誉的吴怀尧,转而关注商业时代作家们的生存现状,关注那些桂冠击落的落寞王孙。从每年发榜一次的“中国作家富豪榜”起笔,怀尧青春白马出门去,遍访文化啸傲辈。由是才有跨媒体合作的“怀尧访谈录”,也才有目下这本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揭开文化领袖心灵秘史的超级访谈。自2008年3月问世以来,以独立、冷静、客观、真实的新闻访谈原则,深度对话在在自身领域有开拓性贡献,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并且具有社会关怀的文化大家。本书集中反映出1947年至2008年前后文化领袖的价值观,前后跨度长达六十年。与常见访谈完全不同的是,本书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文化话题,谈话范围拓展到童年经历、个人成长等绝对隐私,向读者展现了采访对象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以及他们的独特思维和心灵秘史。《怀尧访谈录》因立场独立、视角独到,受到广泛好评。

作者简介

吴怀尧,1984年12月生于湖北红安。师从《现代汉语词典》,曾数次通读。17岁在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游历、讲学和生活过的二程镇上高中,因不满应试教育制度而退学。18岁赴京从事编辑工作。21岁担任财经时报封面报道记者,其间独创《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空前轰动。2008年推出专访文化领袖的《怀尧访谈录》,受到诸多赞誉和追捧,运行三个月后获“新媒体贡献奖”。

书籍目录

序:中国惊雷自序:本命年朱大可 先锋评论家岳南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于坚 写诗取悦世界阎连科 我未妖魔化北大时白林 老兵永远不死李银河 优雅而温柔的生活何三坡 燕山上的灰喜鹊郭敬明 文学史避不开我沙叶新 我天下无敌陈丹青 多面丹青阎安 圣地守夜人号外 九问余秋雨跋:《怀尧访谈录》获奖与媒体生态嬗变

章节摘录

  真是不好意思,我在天上睡着了。现在是晚上八点半,我在万米高空。  今天是我25岁的第一天,24小时之内,我出现在中国的三个地区。上午在成都,下午在西安,眼下正在从西安回北京的途中。窗外黑暗无边,像一张对我永不回头的脸。  喝完一杯冰可乐,我开始写这篇自序,请原谅我天马行空。  1  几天前,11月30日,当我和女友酸奶携手离开成都报业集团大楼时,已经是凌晨5点,空气凛冽而稀薄,街上人迹罕见。此前将近6个小时,我们和成都商报的编辑以及美编,围绕着如何在两个版内放置《2008年度中国作家榜》系列文章而绞尽脑汁。  这篇长达两万字的文章,耗费了我3个月的时间和精力。时间水一样流走,等到版式敲定,内容排完,诸位已经困红了眼。美编王芳握着粉拳仰天长叹:“奥运特刊都没加这么晚的班!”  次日,四川的《成都商报》,湖北的《长江商报》,山东的《半岛都市报》,同时在头版推出了2008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三省同步发布,让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毕竟努力没有白费。  作家富豪榜之所以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源自外界对它的关注;对作者而言,这是一篇改变其生活轨迹的文章,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说说它。很少被人关注。在生存方面,作家是否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这是我不了解但感到好奇的。  想到就去做,一切都很简单。采访,采访,再采访。大约一个月后,一篇八千余字的文章诞生了。几经修改,它刊登在《财经时报》第692期上,作为头版焦点推出。  飞机已经开始下降,嘿,北京,我又回来啦。  2  2007年夏天,通过我的一位朋友,一家公司的老总找到我。此人在商界颇有名望,旗下有多家公司,其一为网站,网站的名字就叫排行榜。此人极富激情和说服力,希望我加盟他的网站,成为职业制榜人,不用每天到公司坐班,每年制几个有影响力的榜单即可。  当时《财经时报》正值人事变动,总编更换频繁,报社人心惶惶;另外,每期出一篇深度报道的记者生活,我已经过了9个月,多少有些矛盾心理:有时候你想采访的人,由于没有新闻由头,选题很难通过;二是文章写出来后,被肆意删改也是我所不能接受的。  鉴于此,我提出了辞职,和总编几经交涉,终于得逞。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没有魄力的人是没有魅力的。9月11日,排行榜网站召开了和我签约的新闻发布会。同一天,我推出由10位文学批评家联合提名的中国作家实力榜,这个榜单,是对实力作家的一次盘点和致敬,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贵族,值得大家珍视。  3  有没有一种可能,一个人就是一个媒体?你不需要新闻由头,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写?你是你自己的编辑,没有人肆意删改你的文章?而且,你的文章有一批人认可,他们愿意把它印在纸上,并予以推广?  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因为有作家富豪榜制作人的身份,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一些媒体总编的认同。今年春天木棉花开的时候,《怀尧访谈录》正式启动(3月25日)。这档定位于文化大家高端访谈的个人媒体,通过和国内十余家主流媒体如知名期刊、报纸、互联网、电视媒体及其他新媒体的广泛合作,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大范围传播,以此实现新闻报道的最优化。他们鞠躬致敬。  是集所录,就是这大半年来的访谈文章。每次访谈,我都全力以赴,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时常不思饮食。我所期待的,是这些文字日后会成为文献式的资料,而不仅仅是轰动一时的热门新闻。尽管筋骨劳累,但还是很快乐,毕竟是在做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情。  日本小说家武者小路在其作《新村杂感》中说,“家里有火的人呵,不要将火在隐僻处搁着,放在我们能见的地方,并且通知说,这里也有你们的兄弟。”这些访谈对象,就是擎火把者。关于访谈录,酸奶希望我多说一点。但是我并不想赘言,仁智之见,是在读者。  当然,最让我欣慰的是,我得到了我所认可的人的认可。本书的出版即是其一,出版者张业宏的魄力,使得这些长长短短的对话彼此团圆,在短时间内以图书的形式集中亮相。  时间已经很晚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将来和这本书相遇的人,你们在做什么?你们又是谁呢?按照大多数人写序的惯例,作者应该列出一个感谢名单的。但对我而言,此举多少有点为难、感谢的话,就是刻在石头上也是不够的,更何况,我要感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这本书如有可取之处,全仗在这本书里面出现的名字,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美丽而温暖的世界。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访谈录不会解答太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跟文化有关。与你看世界的角度、与你看问题的方法有关。它是有趣的。但前提是。你不仅仅是一个满足于庸常生活的人。  ——《第一财经周刊》执行总编  伊险峰  通过阅读这些文化名流的直面访谈,足以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和为人处世之道。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并且受益无穷。  ——香港领袖传媒集团总编辑  施袁喜

编辑推荐

  《贡献者:怀尧访谈录》中国文化界“南朱北何”联袂推荐。  朱大可,这是跨越代际、岁月、领地、事物表皮的遗问与倾听。  何三坡,一本无与伦比的访谈录,堪当中国媒体从业者教科之书。它的迷人魅力不只于相谈甚欢的亲切,更在于它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切的人性关怀,若非天才。不可为也。难怪作者有80后首席记者的坊间美誊。  朱大可  中国文坛是个垃圾厂,此乃恨铁不成钢还是肺腑之言?  何三坡  史上最牛诗集《灰喜鹊》诞生后,中国文学远超西方。  李银河  她期待过温柔而优雅的生活,坐观日升月落四季轮回。  陈丹青  有人说他是画家,有人称之为作家。事实上他是多面的。  岳南  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揭秘两千多年前的古墓被盗细节。  于坚  最具国际影响的诗人如何将日常生活提高到哲学境界。  阎连科  他的作品为何一而再再而三被禁?真相及谜底皆在此。  阎安  离时代最近又最远的人,如何成为文化界的精神贵族?  沙叶新  《陈毅市长》还记得么?“闲谈不超过三分钟”幕后。  时白林  《天仙配》是其作品之一,他坚信中国戏曲天下无双。  郭敬明  一个从未对外袒露的小世界,震惊四座的观点和事实。  余秋雨  是什么样的九个问题。让这位媒体红人至今保持沉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贡献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读后受益匪浅。沙老以前敢于说真话,现在还是敢于说真话!他对知识分子应有的认知度,他的真知灼见、他对美国的看法、道出了一个真字!世界上怕就怕在认真二字,令人尊敬。愿沙老早日恢复健康!同时我认为怀尧访谈录也是很成功的。希望常看到如此感人篇文!
  •   这是在其他媒体无法见到的访谈,仅阅读文本访谈录就能让人潸然泪下,若对面聆听更不知内心澎湃至何种程度!我不知道当一个人内心的压抑通过另一个之言得到释放,是幸福还是悲哀?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这把年纪的陈先生以自己当年的价值观来评判时下的中国百态,依然深刻,依然高尚,依然散发着芬芳……然而却被所谓的主流拒之千里。如果我们活着的一切都能变得如我们最初所想的那么简单,而不是一切都被政治教化搅得复杂又复杂,那将是无比快乐的人生。这一点,不管是生于五十年代,还是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人,凡是有一点苦难经历,并且从苦难中得到一点思考的人,都会有此同感。毕竟,从根本属性上讲,我们都是人。至于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变性,就不说了。
  •   收到此文迫不及待的打开,外表质朴文华,鲜明的书签告诉我每一页都是贡献者。因为是头一次接触访谈录所以如饥似渴的吸允着。是他们,每位文化大家都有不一样的人生,都有不一样的经历,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即使有的不被我所接受,但它们的勇气与对所在领域的执着追求让我非常震撼。是这个访谈录让我进一步知道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是惟妙惟肖的,社会上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要有海容乃大的情怀并为之而欢呼。其实活着就是接受!
  •   读着这本书很感动,难得有本这样能直接和这么多大家进行交流的书,同时也很佩服怀尧,呵呵,挺
  •   吴怀尧不愧是80后里的独树一帜的人物,作家财富榜搞得有声有色,访谈也很牛逼
  •   访谈是很有意思的文体,我喜欢真的访谈。当然,如果没有真的访谈的话,我想民间的扯淡也是很有意思的,至少会多了真实的东西在里面。在我们现行的体制下,真的访谈太难出炉了。央视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说到一定程度就说不下去了,所以只好无疾而终。实话可以实说,但条件是私下,到了公众场合,那就另当别论了。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但不能说,不敢说。能掀开冰山一角的就是有胆囊的媒体了。我的体会是智商低下在当下其实未必是坏事,小脑发育稍好其实才真正痛苦。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其墓之木何止拱矣!
  •   访谈很好,非常尊敬时老,献花~~但是进入课堂的十五部京剧中竟然九部是样板戏,不管时老如何说样板戏价值高,我也是不敢赞同的。若谓其中部分很创新,艺术水准很高,那大可选段来唱;再说,传统的是基础,这种复杂的高难度的片段,学生学习也未必合适;而且,传统京剧经典的很不少,几百年锤炼、沉淀出的经典居然只有六部,几十年间的东西却入选了九部,这种反差,任谁都难以理解(或者说,难以原谅)。至于样板戏的毒性,更是众所周知(即使撇开这个不谈,因了上面的几点,我还是无法理解的)。总而言之,我是坚决反对样板戏进学生课堂的,尤其是小学生课堂,其对孩子的恶劣影响不会比凶杀片低。
  •   比较深入地认识了被访谈的作家,由此又认识了很多好的作品。
  •   不好意思,喜欢你的访谈,看了书之后,又在网上搜索,转到博客去了,不为什么,就为能让更多的人分享!
  •   春节前在图展的定货会上,我就在人大的图书展厅看到了这本书,当时眼睛一亮,忍不住翻了起来,后来被吸引,特别是被这个年轻作者所吸引,觉得年轻人真是不得了,能做出这样深度的采访,确是我辈当年所不能及的。后来想买这本书,一直没有买到,现在终于在当当网上看到了,就购了两本,一本自看,一本送朋友,我想他也是一个八零后,或许会从这部作品中能吸收到什么吧。向作者致敬,向受访的大师们致敬。当然也谢谢当当网的推荐并给予我在这里一吐心胸的机会。
  •   终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这本书,陈丹青的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我对出国热没有看法。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本该出入自由,改革开放只是将事物恢复应有的状况。在国外,最深的感触:我们都是奴才,望不到边的奴才。
  •   好书,之前听说过,买回去了,真的很好!有种撞击心灵的感觉,特别是这些文化界风云人物的人生经验,给我很多启发,值得推荐。
  •   有思想、有见地、心怀学问的正直的学者,让人敬重、佩服!一群能回答问题的人,和一个能问出问题的人,都不是简单的。
  •   替别人买的,这个人肚子没啥墨水,又从不爱看书,结果有一天竟然开口叫偶帮他买这本书,还真是被吓了一跳,还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因为偶不相信他真的看得下去,结果过了几天再问偶交代的这事落实没有,偶才知道是动真格的,这才急急行动起来。
  •   封面真的没有吸引力。好在内容过硬,希望能有续集~~
  •   这是一本用心写作的作品,值得一读。
  •   同事儿子很喜欢,值得一读
  •   没得说,绝对的好书啊!
  •   思想的碰撞,这里看见文学的未来。
  •   WOW!
  •   没想到作者是个80后,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作家、诗人和著名的文化人物,一问一答,关注的都是访谈对象的作品、价值观、生活体验、写作体验和与对象有关的焦点话题。访谈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形式,如实记录对象的想法,问题也体现着吴怀尧作为一个对文化高度敏感的80后记者的眼光。总之,值得一读,文字口语化,读起来不累。
  •   真没想到这书给我的震撼这么大,这本访谈录真的不错,很真实,很客观
  •   我觉得不错。对中国文化现状的透彻分析。
  •   多数文章都看过了。我当时买的时候是为了想看看里头是不是有好看的照片,可惜全都是黑白的,要是彩照就更好了。至于说到的,文青的枕边书就有点儿过了,我觉得。其中可以看出作者为采访所做的功课,实在是任务繁重。20多块买来的。看完就丢一边了,等那天没准能当史料来用。总之还好就是了,但没有我想的那么好。
  •   你当真猜不出他的年龄。很好。但是也有些不足。比如采访丹青时,他不了解丹青,功夫没下足。
  •   是我太肤浅了,我应该多看这些人的书,好多内容我知道人名,因为没看过书本所以不是那么透彻。
  •   之前的几天都过得好忐忑又极度兴奋期待。今天终于到手,我无法凭主观臆断去说这两本书的好与不好;我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我要成长。成长就意味着改变,我不能总是每天挂着耳机听着无端伤感的情歌,也不能每天呆滞地守着满辐射的显示屏耗费自己青春细胞,所以在千万本之中,我战战兢兢地选择了它们。成长,我们静观其变。
  •   书是帮同学买的,他很满意,应该还可以
  •   这本书是送给朋友的!
  •   挺有启示的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丰富,很好。
  •   买之前是很期待的,但看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没什么意思。即使这本书围绕着文化领袖,我仍没发现太多价值。
  •   一本有良知的书,但可能由于作者过于年轻,读后觉得有些访谈深度不够
  •   我们要听关于实际的情况,敢于说真话。
  •   里面谈的人大多数不认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