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学

出版时间:1990-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徐立根|主编:曾宪义//王利明  页数:320  

内容概要

  第四版《物证技术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于上一版:
   1.修正了一些文字、图表及表述错误;
   2.增加了“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本书的第二章,全面介绍了物质可分性原理和物质交换原理;
  
3.完善并充实了原第二十一章(本版第二十二章)“音像物证技术(二):声音及其鉴定”、原第二十二章(本版第二十三章)“音像物证技术(三):图像物证及其检验”;
   4.修改、调整、更新了原第二十三章(本版第二十四章)“电子物证技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物证、物证技术、物证技术学 
 第一节 物 证 
 第二节 物证技术 
 第三节 物证技术学 
 第四节 物证技术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物质可分性原理 
 第二节 物质交换原理 
第三章 物证技术学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 
 第一节 同一认定概述 
 第二节 同一认定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同一认定的依据和条件 
 第四节 同一认定的类型 
 第五节 特征反映体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六节 种属认定的概念及与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节 种属认定中物质属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八节 研究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 物证摄影技术 
 第一节 物证摄影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第二节 近距离摄影 
 第三节 物证原物大、直接扩大和显微摄影方法 
 第四节 阴影摄影和脱影摄影方法 
 第五节 文书翻拍和物证分色摄影方法 
 第六节 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在物证摄影中的应用 
 第七节 物证技术中的数码摄影 
第五章 形象痕迹技术(一):指纹、足迹、牙痕及其鉴定 
 第一节 形象痕迹概述 
 第二节 指纹及其鉴定 
 第三节 足迹及其鉴定 
 第四节 牙痕及其鉴定 
第六章 形象痕迹技术(二):工痕、枪痕、车痕及其鉴定 
 第一节 工痕及其鉴定 
 第二节 枪痕及其鉴定 
 第三节 车痕及其鉴定 
第七章 文书物证技术(一):可疑文书概述 
 第一节 文书及可疑文书的概念 
 第二节 文书物证技术的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 案件中可疑文书的勘验和送检 
第八章 文书物证技术(二):笔迹鉴定 
 第一节 笔迹的概念、实质和笔迹鉴定的科学性 
 第二节 笔迹的特征体系 
 第三节 笔迹鉴定中的笔迹样本 
 第四节 笔迹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 伪装笔迹的常用手法及伪装笔迹的鉴定可能性 
第九章 文书物证技术(三):伪造、变造文书及印章印文的检验 
 第一节 伪造文书及其检验 
 第二节 变造文书及其检验 
 第三节 伪造印章印文及其检验 
 第十章 文书物证技术(四):文书物质材料及文书制作时间的检验 
 第一节 文书物质材料及文书制作时间的概述 
 第二节 文书物质材料的检验 
 第三节 文书制作时间的检验 
第十一章 文书物证技术(五):其他文书物证的检验 
 第一节 打印文书的检验 
 第二节 静电复印文书的检验 
 第三节 被损坏文书的检验 
 第四节 被涂抹文字的显现 
 第五节 抑压文字的显现 
第十二章 化学物证技术(一):概述 
 第一节 化学物证的概念 
 第二节 化学物证技术的任务和作用 
 第三节 化学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第十三章 化学物证技术(二):爆炸、纵火物证及其检验 
 第一节 爆炸与燃烧的概念 
 第二节 炸药与燃物质 
 第三节 爆炸、纵火物证的收集 
 第四节 爆炸、起火情况的分析 
 第五节 爆炸物证、纵火物证的检验 
第十四章 化学物证技术(三):泥土、玻璃、纤维物证及其检验 
 第一节 泥土物证及其检验 
 第二节 玻璃物证及其检验 
 第三节 纤维物证及其检验 
第十五章 化学物证技术(四):塑料、橡胶、油脂、涂料物证及其检验 
 第一节 塑料、橡胶的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塑料和橡胶物证的特点及提取方法 
 第三节 塑料和橡胶物证的检验 
 第四节 塑料和橡胶助剂的检验 
 第五节 油脂物证及其检验 
 第六节 涂料物证及其检验 
第十六章 化学物证技术(五):毒品及其检验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常见毒品简介 
 第三节 毒品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十七章 化学物证技术(六):毒物及其检验 
 第一节 毒物及毒物分析概述 
 第二节 毒物物证的分析 
 第三节 氰化物、乙醇中毒的检验 
 第四节 亚硝酸盐中毒的检验 
 第五节 砷化合物中毒的检验 
 第六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检验 
 第七节 生物碱类药物中毒的检验 
 第八节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检验 
 第九节 一氧化碳中毒的检验 
第十八章 生物物证技术(一):概述 
 第一节 生物物证及生物物证检验的任务、作用 
 第二节 生物物证的发现、提取、包装、保存和送检 
第十九章 生物物证技术(二):血痕的检验 
 第一节 血痕的勘验和可疑血痕的定性 
 第二节 人血与动物血的鉴别 
 第三节 人血红细胞血型的检验 
 第四节 人血红细胞酶型的检验 
 第五节 人血清型和白细胞型的检验 
 第六节 人血的nna检验 
第二十章 生物物证技术(三):毛发、精斑、唾液斑及植物物证检验 
 第一节 精斑、唾液斑的检验 
 第二节 毛发的检验 
 第三节 植物物证 
第二十一章 音像物证技术(一):概述 
 第一节 音像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音像物证的种类及音像物证检验的任务 
第二十二章 音像物证技术(二):声音及其鉴定 
 第一节 声音、语音、声(语)音辨识及声纹鉴定 
 第二节 声纹鉴定的主要内容及说话人鉴定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说话人鉴定的主要仪器设备、方法和声纹谱 
 第四节 声纹鉴定的样本提取及说话人鉴定的结论种类 
第二十三章 音像物证技术(三):图像物证及其检验 
 第一节 图像概述 
 第二节 人像照片检验 
 第三节 变造、伪造图像的检验 
 第四节 模糊图像处理与图像测量 
 第五节 动态图像摄录设备的检验 
 第六节 动态图像内容的检验 
第二十四章 电子物证技术 
 第一节 电子物证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电子物证的发现与提取 
 第三节 电子物证的鉴定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物证技术学作为自然科学与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物证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从19世纪中叶始,为同日益增长的犯罪作斗争,欧洲的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就相继研究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发现、记录、提取和检验案件中的物证的问题。最早出现的是毒物检验技术,后来又有血型检验技术、指纹检验技术以及其他物证技术出现。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针对各种物证进行发现、记录、提取和鉴定而研究的种种科技方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即物证技术领域。我国物证技术是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司法制度的传人而逐渐建立的,但在不实行法治的社会制度下,物证技术不可能得到重视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物证技术的发展有了适宜的土壤。为了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公安机关展开了以物证技术和法医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刑事技术工作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公安系统内中央和省市一级均已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机构,并且培训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司法部系统也在上海建立了从事物证技术鉴定和法医鉴定的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受政治环境的影响,政法领域出现了片面强调依靠群众办案、忽视技术工作的倾向.技术工作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了遏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技术工作像其他专门工作一样,更受到彻底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括物证技术在内的各项刑事技术工作,又走上恢复和发展的道路。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公安系统和检察系统都已建立了为侦查服务的“三级技术点”,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工作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物证技术教育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有较大的发展。公安部和多数省市都积极发展了专门培养刑侦和刑技专业人员的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政法院系也为物证技术教育和物证技术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很大努力;一些条件较好的法学院系开始招收物证技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些法学院系经国家司法主管部门批准,还利用本单位实验室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创办了非官方的物证鉴定机构,为社会提供鉴定服务。这一切都表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物证技术已经获得空前的发展。正是物证技术的这种发展形势,促进了新学科——物证技术学的产生。1985年国家教委正式将物证技术学列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写计划。1990年5月我国第一部《物证技术学》教材经国家教委审定,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物证技术学被规定为法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编辑推荐

《物证技术学(第4版)》是高等学校文科教育,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物证技术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物证的入门图书
  •   蛋疼的第四版
  •   教材,好书!
  •   很好用的一本书,结合老师讲课内容
  •   给同学买的 他说挺好啦啦啦
  •   详细,有体系,教科书
  •   质量好。。书倒是不厚
  •   书没看,老师推荐的~~
  •   就是细节不是很全。质量不错。
  •   其中,第三版的错误的地方修改了一部分,也把第三版比较绝对的表述完善了一些。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第三版,那么大小的书。这本书的部分地方,排版和内容还是有些不完善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