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  页数:124  译者:刘千立  
Tag标签:无  

前言

  当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博士仿佛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我为这套丛书写一篇序言时,我的确感受到了一种挑战,一种“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向“现代性”(modernity)的挑战。出于对这套丛书的偏爱,我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放下了手头的其他工作,认真地读了丛书的每本小册子,难舍地花去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以表明我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的心声。  这套丛书的总题目是“后现代交锋”(postmodernencounters)。“交锋”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挑战;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各种观点之间的冲撞:质疑与回应、批判与反诘、解构与重组,当然,还包括现代性对后现代挑战的回应与反击。丛书虽小,但内容的涵盖面却相当广泛。从历史的跨度上看,丛书所论的人物既有19世纪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有活跃在当代学术舞台上的德里达(Jacques Derrida)、霍金(Stephen Hawking),甚至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涉及的广度而言,它涵盖西方近十多年来在知识文化界中所产生的许多重要的争论。

内容概要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被认为是自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以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但当他在80年代去世时,他的媒介研究已经被视为是落伍和天真的。近年来,麦克卢汉主义又有复兴之势。其中的原因何在?  本书说明,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复兴了针对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信息”的辩论。今天,他关于地球村和冷媒介与热媒介的观点,也被运用到虚拟实在与赛博空间对人的感觉、心理和社会诸方面影响的研究话语之中。《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一书考察了麦克卢汉的思想与信息革命的关系,将其探针伸入视听文化以及它们与网页、因特网这些全球共同性矩阵的复杂关系之中。本书也讨论了麦氏的宣言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以及麦克卢汉的复兴与后人类赛博枝的非实体化和虚拟身份的关系。

书籍目录

金吾伦序汉译前言导读 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引言:圣麦克卢汉删除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的文化经济检测麦克卢汉主义:预言的难题原后现代主义者?麦克卢汉以来的理论理解虚拟实在——麦克卢汉与新媒体叙事的链接麦克卢汉的理论拆求无肉身的人与分离的身份结语·虚拟的麦克卢汉参考文献小辞典致谢

章节摘录

  有人做过统计,追随麦克卢汉左右的大多数是学术圈子以外的人,包括中小学教师、画家、雕刻师、建筑师、工程师、一些头脑发热的商人、广告代理人、图书馆管理人员、电影制片人、电视制片人、公关人员、报纸新闻记者、诗人和嬉皮士等等。在麦克卢汉如日中天时,不少大企业的领袖人物乐于聆听麦氏的宣谕。通用汽车的高层请他说汽车已经成为明日黄花;贝尔电话公司的老总们在他面前承认根本就没有弄懂电话的功能,只有洗耳恭听,请高人指点迷津;房地产设计公司居然也情愿不惜重金,想听麦克卢汉对其企业出路的质疑;还有企业预付定金.请他在电视上对自己的产品说三道四……如此兴师动众,搞得当时加拿大候任总理特鲁多也“礼贤下士”.每月请麦克卢汉吃上一顿,目的是讨教如何改善自己的电视形象。1969年,《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也耐不住寂寞,由头牌记者采访麦克卢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麦克卢汉提醒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一切文化的变化影响,看到由此引发的危机,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

编辑推荐

  麦克卢汉未能亲眼目睹当代计算机普及的情形,也无法参与接踵而来的关于赛博朋克、后人类与受控有机体的讨论。然而,麦克卢汉的想法并未消失太久,因为麦克卢汉的探究必然涉及这个虚拟时代。因此他的再度流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