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领导国学讲堂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骆建彬 编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前言

把几位国学专家的讲演稿整理成书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听过他们讲演的人,可以用这本书作为反复学习的教材,没有机会听他们讲演的人,也可以从这些讲演稿中获得学习的机会。。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听权威专家讲演是最“实惠”的。那些专家把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经过凝练,用半天最多一天的时间把最精华的内容讲给我们听,对于听讲的人来说,真是“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事情。中国人对国学的态度,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国学,特别是儒学,是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化。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在“四书五经”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都是“吃人”二字。此后,国学作为封建文化的代名词,连续遭受了几十年的批判。最近一些年,国学又重新复兴起来,提倡国学。学习国学,乃至推崇国学,已经形成了气候。一些讲国学的学者成了最红的人物。这些起落,都是基于社会和政治的原因产生的。我们对国学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毛泽东说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取其精华也好,弃其糟粕也好,前提都是了解国学。如果我们不承认国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是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国学不屑一顾。一无所知,那就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了。2003年底,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主任骆建彬同志以及吴绪模。吴建基等同志,还有作为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的我,一起策划了“企业卓越领导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项目。为了搞好这个研修班,我们提出了“五有”的目标和四句话的学习方针。所谓“五有”,就是企业卓越领导必须是“有文化。有思想。有品德。有能力。有影响”的企业经营者。四句话的学习方针是:“开阔视野,多维思考,以道御术,追求卓越。”在这个研修班上,我们安排了相当分量的国学课程。本书收集的几位国学专家的文章,就是他们在研修班上的讲演稿。学习方针中的“以道御术”,主要是针对如何学习国学提出的基本方法。一般而论,国学的优势在于“道”,在于对“道”——基本原理的论述比较精辟,而国学的弱点在于“术”,缺少在操作层面的研究。西学,特别是西方企业管理理论,长项在于“术”,操作方面讲得很细,弱项在于“道”,基本原理方面讲得较少,也不够深透。如果我们悟通了“道”,再用“道”去理解“术”。驾驭“术”,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也才有可能在中国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海尔的董事长张瑞敏就是悟透了老子说的“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无相生”的“道”,才自觉而娴熟地操作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良性循环的名牌战略,悟透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道”,才大力推行他们的“市场链”管理方法。历来的大企业家和卓越领导者,大都是具有较为深厚的国学修养的。学习方针最后一句话叫“追求卓越”。我想也可以改成“先己后人”。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为己”。“为人”都不是道德上的概念,而是学习中的概念,即学习首先的着眼点放在哪里。所谓“为己”,是学习的着眼点首先放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所谓“为人”,是学习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作用于他人上。国学的学习,首先要着眼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这就是儒家历来倡导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开始,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要做卓越领导者,也应该重视“修身”,并从“修身”开始,安排自己的学习。“企业卓越领导高级研修班”已经办了七八期,学员们的反映是好的,他们对国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思想收益。我认为,正确对待国学,学习国学,消化国学,其意义绝不止于办好某种研修班这个层次,更重要的在于探讨如何发展我们中国文化的途径。过去我们讲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在于批判,这有其时代背景的因素。其实,就是对批判也不能片面理解。批判并不是简单的否定,不是一概说“不”,更不是一律打倒。批判的实质在于分析,在于分析之后的区别对待。要认识到,学术和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方式是融合,分析之后的融合。批判性最强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融合了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在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应该更多地采取融合的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机地融合古今中外文化中一切好的东西,特别是国学中的精华,才能创造出既继承中国传统又适应现代社会。既有民族特色又能够和世界接轨的中国新文化。让我们在“融合”的道路上一起努力!

内容概要

  著名哲学史家张立文先生论述了他独创的哲学体系——和合学,提出了五大原理,对小至个人修身养性,大至国家与民族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著名思想文化史家张岂之先生论述了“四书”的文化意义,用“四书”把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贯穿起来,帮助人们从“四书”中读出人生的意义。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朱汉民先生独辟蹊径,从书院的发展演变中梳理出宋明理学的发展轨迹,探讨了书院与宋明理学的关系,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人们对当今教育的反思。  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集其几十年研究曾国藩的心得,讲述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以及对后人的启迪,值得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深思和借鉴。  新儒家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先生讲述了在文化现代化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当前这个知识社会里,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发展创业精神等一系列问题,其思考的问题及问题的独特性都颇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骆建彬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机械系硕士生导师。1999年创立“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这是国内最早致力于中国企业家个人提升的教育机构之一。九年来,该中心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企业家个人修养而分别推出了“总裁系列课程”与“卓越领导系列课程”,对在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学习过的一万五千余名企业家及其企业而言,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书籍目录

出版缘起 序易、儒、道、释三句真言张立文  《周易》真言   生生之谓易   保合太和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儒家真言   以治平为本   以仁为核   以和为贵  道家真言   无为而治   有无相生   道法自然  佛教真言   明心见性   无念为宗 儒商与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儒商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儒道二家对“天道”、“人道”关系的论述 诚——中国文化精髓最精练的表述  “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信原则的哲理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讲诚信原则,必须刻苦学习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体验方法宋明理学与书院精神 书院的发展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内涵    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产物    理学是文化综合的产物 ……“四书”的文化意义和全学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知识社会的创业精神

章节摘录

“和”在各典籍中的内涵“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最高的价值目标。《尚书》第一篇《尧典》中说:“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在尧的时候,大概有三千多个部落(国家),到了周代还有八百多个,战国时期还有“七雄”。那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国际社会,虽然国家小,但毕竟是一个国家。如何“协和万邦”是统治者深思熟虑的问题,因此《尚书》开篇就提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应该协和、和谐,黎民百姓才能和谐相处的观点。《诗经》上也出现了“和羹”一词,“羹”就是肉汁,“和羹”就是说如何能够让肉汁好吃,味道更鲜美。晏子和齐景公对话的时候,就讲到了“和同之辩”。晏子认为要让肉汁好吃,就必须把各种各样的调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油、盐、酱、醋等加到一块,又调和得恰到好处,多种元素的和合,肉汁才能有鲜美的味道,才是“和羹”。《礼记》中讲“和”的地方就更多。孔子把“和”与“同”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人格的标准,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君子是用“和”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观点,甚至不同的宗教信仰,但他们可以和谐相处;而小人就不同,凡是跟我有不同意见的人,我就要打压他,这叫做“党同伐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在儒家的思想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四书”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人生事业的目标,以“仁”为事业的基点,以《孟子》所提出的诸多“仁政”措施为事业的出发点,通过以上几步,最终达到《中庸》所提出的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所谓健康的个人主义,就是有独立尊严,有个人自主性、独立性的人,掌握了一定的资产,不依附其他任何外力。这样的人可以有责任心,可以恒常不断地在财富积累、创造新的财富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美国人文艺术科学院哲学组院士杜维明只有化解人与自然冲突所造成的生态危机.顺应天时,才能成就富有之大业。要体认、把握阴与阳千变万化的道理与规则,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一定会需要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反映时代变革,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简单地照搬过去的思想体系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以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难题和困境。--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曾国藩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文人,但后来形势需要他做军队的统帅,他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做得比当时所有的专业军事将领还要好,原因就在于他的综合素质非常好,也就是他的人格修炼得非常成功。--著名作家,岳麓书社编审唐浩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卓越领导国学讲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领导国学讲堂(一 )我在一年的时间里读了四、五遍,每读一次的感悟越来越深,每次读得越来越认真。应用了那句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为导师们用白话解读,是很通俗易懂的,只是每次品味大师们的心得,自己也同样的感受,可说是受益至深。至此又求购“**领导国学讲堂(二)”再次聆听大师们的教诲。
  •   都是当代国学大师的演讲集,深入浅出很值得一读!
  •   对于国之精华,向大师学习,聆听大师的思想,让我们如浴春风
  •   各位大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生涩的经典,放在床头慢慢看,以后孩子也可以看的书
  •   当代国学大师的演讲集,深入浅出很值得一读
  •   大师力作
  •   这本书给人的阅读压力不大,都是大师的演讲稿整理的。
  •   我现在也搞不清楚该书名的缘由,书名如何讲?谁能告诉我。
  •   非常棒的书,买回来两月已经读了两遍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