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晓原,刘兵 著  页数:34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科学文化研究(专题)编者按:  最近几年,国内学界一些从事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学者们发起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学文化新启蒙运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诸如“科学是什么”等老问题,通过一种否定性思维的方法,挖掘科学长期被遮蔽的另一面,期望通过这种努力,复原科学的本来面目。这种研究进路与目前国际上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具有很大的共时性,基于本土性的特殊文化与制度架构,这种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科学以及其作为建制的运行就具有了巨大的镜像意义。本着这样的理念,特意邀请了国内科学文化研究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共同就这个话题,畅谈科学文化研究在中国的缘起、发展以及它的理论旨趣所在。  科学文化运动的两位倡导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的江晓原教授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刘兵教授在《科学文化人:自发兴趣和意外使命》一文中,以对话的形式,回顾了中国科学文化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并特别探讨了由科学文化研究引发的“意外使命”以及新出现的“NGO学者”等现象在未来中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口刘兵兄,你我都是学物理出身的人,正如华杰所说,我们的“缺省配置”都是科学主义。后来大家纷纷“升级”,就告别了科学主义。在我们这群朋友中,你被认为是“升级”最早的人之一,而我是较晚才“升级”的。不过我在“升级”之后,回顾这番心路历程,倒是非常喜悦的。  你在《面对可能的世界——科学的多元文化》的自序中说:“一个学者,在其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思想认识应该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没有改进,那应该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段话我当然是极赞成的,不过它和中国古代的某些学术理念却是格格不入。古代中国人往往强调学者持某一种学说应该坚定不移,而“其法屡变”则成为被攻击的口实——似乎当一个学者所持的立场、观点或学说一变化,他就成为不可信任的了。我不敢说这种理念在今天的中国学者中已经毫无影响了。

内容概要

本书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唯科学主义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影响进行反思和清算。具体的方式,则是通过对一系列精心选择的书籍、人物的评论,来展开讨论,从中展示出唯科学主义观念对文化和我们精神家园的侵害。本书作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失控的趋势,现在是静下心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本书是《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一书的续集。但是两位作者的思想,在本书中显然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被本书选择为评论对象的,都是近年在科学文化领域有影响、有品位的书籍和人物,因此本书又是一册当代科学文化的阅读和购书指南。

作者简介

  江晓原,男,1955年生,1982~F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海内外出版60余种书籍,包括《天学真原》等专著、《江晓原自选集》等文集、《性感:一种文化解释》等文化史著作、《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等译著、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等系列丛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以及大量书评、影评、文化评论等,并在京沪等地多家报纸杂志长期撰写个人专栏。  刘兵,男,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史与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传播等。出版有《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等10部专著、《刘兵自选集》等8部个人文集、6部科学史普及著作、7部译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书籍目录

代前言 科学文化人:自发兴趣和意外使命    正编南腔北调49.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杂种    ——关于《玉米与资本主义》50.科学对迷信:究竟谁胜谁败?    ——关于《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51.关于“科学大战”:有话好好说52.女性主义眼中的中医和性别    ——从《繁盛之阴》谈起53.是谁再造了病人?    ——关于《再造“病人”》54.十年重读《小世界》55.失窃的收成能找回来吗?    ——从《失窃的收成》谈起56.公众到底怎样理解科学?    ——从《优化公众理解科学》想到的57.人类和科学:谁控制谁?    ——关于《科学的统治》58.“非欧洲中心”的科学技术史是否可能?59.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文化60.克隆:还想扮演上帝的上帝吗?    ——“南腔北调”专栏5周年61.《蚁生》:一个反乌托邦的寓言62.斯德哥尔摩不去也罢63。书籍使人进步,电视使人落后?    ——从《娱乐至死》谈起64.我们能够有一个永远的家园吗?    ——从《没有我们的世界》谈起65.那一年,我们进入有限地球时代    ——重读《寂静的春天》66.文化正在向技术投降    ——从《技术垄断》说起67.没有弗洛伊德,人类能生活得更好吗?    ——关于《弗洛伊德批判》68.宇宙尺度下的资源争夺与发展策略    ——从科幻小说《三体》出发进行思考69.我们将永远与疾病为伍吗?    ——谈《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70.一碗来自剑桥的科学宽面条    ——《剑桥科学史》第7卷71.谁是黑暗森林中的傻孩子?    —一科幻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72.实验科学:是一种神话吗?    ——从《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73.人性:来自基因还是来自文化?    ——关于《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74.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关于《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75.在经典中寻找当下的意义    ——读《希波克拉底文集》76.科学时代的一丝人文主义77.谁要重出江湖?谁能再振雄风?    ——关于“科学松鼠会”及其科普写作78.当代英国勋爵眼中的古代世界    ——关于《古代世界的现代思考》79.远西奇器:那些科学传播的往事80.“美国世纪”要终结了吗?81.“咋越学越对科学不放心呢?”    ——科幻小说《十字》82.美国军控专家的深度恐惧    ——读《国家的自我毁灭》83.“李约瑟难题”还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研究    ——初读陈方正《继承与叛逆》84.《中国景色》:要科学更要文化    副编南辕北辙戴维·洛奇:一个后现代智者和他的小说高才自古多沦落    ——戈革教授其人其事其书(上)高才自古多沦落    ——戈革教授其人其事其书(下)在幻想的故事中思考    ——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净土背后:大学校园中的那些事儿    ——谈《文学部唯野教授》兼及几部中国    同类小说看西方“民科”怎样做学问    ——罗伯特·坦普尔的几种著作物理学家的人文情怀    ——费曼其人其书李零:当代学者中的异数吗?一个医学“叛徒”的人文思考李约瑟在今天的意义与局限    ——从《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    说起瓦尔登湖的春天不崩溃后记

章节摘录

  在我的感觉里,阅读《小世界》倒是可以更加深对于后现代的理解。甚至可以说,这部小说与《红楼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同的人在其中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来。我所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将各种后现代的要素巧妙地融人其中,大量运用各种象征、隐喻的手法,将整部小说化为一种对后现代理论的阐述,当然,这种阐述是隐含在故事之中的。  除了在学术的意义上阅读、理解和思考《小世界》这种方式之外,人们也还可以从其表面上看似荒谬但却与现实又颇有吻合的情节中获得会心的共鸣,例如像对于那些教授们穿梭在会议中,对学术研究随心所欲地胡来等等。这恐怕也就是你所说的在对当今学界生态环境的感觉上的同感吧。当然,这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一种与关注情节背后极强的学术理念有所不同的阅读方式。但在这两种阅读方式之间,似乎又有某种关联,就像对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但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的后现代理论一样,也许后现代观念本身也同时意味着对于自身的反省和解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