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席文  页数:20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梳理了50年来科学史从智识史到社会史再到文化史的发展历程,通过精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科学史家将社会学和人类学进路用于历史研究所导致的新图景,论述了平衡科学史中智识精英和普通人作用的重要性,阐述了比较相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同种文化中的科学的方法,诠释了作者提出的“文化簇”概念及其作用,从方法学上总结了科学史发展的现状,前瞻了该领域的新趋势。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宏阔的学术视野,提供了独到的历史洞见,阐发了有效的方法精要,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具性为一体的著作,对研习汉学、史学、哲学、人类学和科学者犹富启发性。

作者简介

  席文(Nathan
Sivin,1931-),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曾任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会长、美国宗教研究会副会长、李约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炼丹术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医史、中国哲学、中国与希腊科学比较等。

书籍目录


第一讲 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职业科学史
 一般科学史的发展
 焦点变化
 对中国科学史的新探讨
 使用新工具
 下一步
第二讲 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
 人类学与医学
 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
 疾病社会学
 结语
第三讲 运用大众文化研究方法
 精英医学的宇宙观
 大众医学
 效力
 结语
第四讲 比较
 先决条件
 比较的例子
 自然
 身体
 东亚使用的天文学和医学
 网络技术
 结语
第五讲 运用“文化簇”概念
 伊斯兰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博学之士
 “李约瑟问题”
 不二臣
结语
人名译名表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许多极为精妙的概念和方法,证明有助于对许多文化的研究。仪式观念就是这些概念和方法中的一个。这个概念比中国古代的礼仪观念要宽泛得多。它指的是所有有效的被模仿的行为,而且还有超越行为有效性的意义。这个房间的每个人都理解,今天主持人介绍我之后,人们期待着我要演讲,期待着各位要听。主持人的介绍有效地提供了我的信息,但是其意义也是让各位有个准备,听我的演讲而不是听各位说话。每位学生都学会了理解这种介绍仪式。这就是它有效的原由,就是其意义赋予演讲者以一定权威的缘由。平常的生活充满着仪式。它们呈现出基本的文化模式。让我举一个仪式有效性的例子。一个人在生活中从一个身份转变为另一个身份,就是人类学中许多有趣的话题之一。多数社会里,主要的转变就是诞生、从童年变为成年、从单身到结婚成家,以及去世。对于其中的每种变化来说,通常都有一个仪式或典礼,指引人们从一个旧身份转变为一个新身份:生育典礼、成人典礼、婚礼、孩子出生典礼,以及死亡典礼。婚庆用象征符号和特殊行为教少男少女如何成为夫妻,为他人接受他们成为夫妻有个准备,表示已经合法婚配,等等。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复杂详尽的典礼多记载在《礼记》里。今天在中国,城乡之间、社会层级之间、地区之间、富者与贫者之间、民族之间,这些转变的典礼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经历同样的生命阶段,其亚文化都在教他们庆祝和哀悼的方式。

媒体关注与评论

席文多方面的成就不限于他对中国哲学史、宗教史尤其是科学史中传统智慧的挑战,也不限于他对当代社会的智识蠢行和道德放纵的深刻评论。他首先在中国科学领域提供了新智慧,进而增加了我们对于中国文明总体上的理解和品味。  ——罗思文,马里兰大学圣玛丽学院杰出教授(席文的著作)为所有的后继研究提供了勇敢的、富有思想性的、严谨博学的基础。  ——冯珠娣,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编辑推荐

《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当代科学文化前沿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了解些科学史――读《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
    早在读大学那会,系里报送我上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由于我那时已经决定献身于生态学研究,我信誓旦旦的跟我们学院书记和主任讲:“我已经想好了,准备攻读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我喜欢哲学,但是我不想把哲学作为我的专业。”就这样,我与“社会学”和“科技哲学”失之交臂。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读研一时,我喜欢在中科院图书馆读书,那会留意到有那么一个书架都是“科学史”方面的知识,可惜我还是没有去翻开读读。可能那会缘分未到罢!现在,我成为一名正式的科研人员,终于接触到了第一本关于科学史方面的书,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任安波翻译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席文(Nathan Sivin)教授的讲演录。
    作为我们非科学哲学等的理科生,我觉得我们最适合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读物,而不是高深莫测乏味可陈的专著,所以,这本“讲演录”就很适宜我们。另外,这本书后面附有席文的英文演讲原文,对于我们非科学哲学专业的外行来说,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对本专业人来说是常识的专有名字,我们外行,就需要看看英文原文,比如“文化簇”。
    《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中讲到的“社会学”、“人类学”。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觉得大家如果能稍微关注一些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于扩大知识面。

    很高兴这本书献给竺可桢先生。竺可桢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奠基人,正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
  •   本书的作者Nathan Sivin院士是我一直都很敬仰的教授之一,他的著作用中文简体字在中国大陆出版这还是头一次。《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为我们介绍了研究科学史的新进路和新方法,具有启发意义。书中附上的英文原文更方便对照起来学习。
  •   了解科学史发展的现状,对理工科同学的人文素质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   怎么礼卷还没送
  •   研究科学史学的值得看一下
  •   客观地说,我一向比较欣赏席文的观点,特别是他的“文化簇”概念很有启发意义。正是冲着席文才买这本书的。
    但这本书只不过是一些演讲稿的汇编。显得很不系统,很零散,许多东西没有讲清楚,篇幅也十分有限。令人失望!
    更重要的是,该书不仅有中文,还有英文,为双语书。说实在的,如有英文在手,直接阅读便是了,还要你中文干啥?难道要通过读这本书来练习英语不成?分明是将一本薄薄内容的东西充成一本,欺骗顾客!
  •   例子多为医学方面,对于缺乏医学背景的人看比较枯燥
  •   字大,后面还附有英语原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