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香港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新燕  页数:211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求学香港是众多内地家长和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求学香港》(作者谢新燕)是第一部涉及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学习生活实况的调查信息的书籍。香港高校自2005年起开始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性大学招生录取系统以来,每年都从内地率先招收大批顶尖学生来港升学。因此,内地学生在香港求学的情况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书正是针对与日俱增的内地学生来香港就读这一社会现象,全面详尽地探讨他们在香港高校生活与学习中所经历的适应问题。
《求学香港》的目的旨在解释和探讨为何中国内地学生选择到香港完成高等教育,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的切实问题,包括他们在各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以及毕业后的未来计划。笔者逐一对19位在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半结构式采访,以收集数据、进行个案分析、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窥探究竟。本书的目的并非在于对某种理论做简单的测试,而是在于探讨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学习的真实经历,包括他们离开故乡来香港生活学习时所进行的文化及自身调节。本书将这些适应过程进行概念化的分析,并且通过彻底系统的分析和归纳来引述中国内地学生在外学习的情况。以此,本书力争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海外求学体系的发展和深入,作出理论及实际的双方面贡献。
就本书在相关领域文献上的贡献,笔者发现内地学生选择来香港完成高等教育,不但出于社会、经济、教育三方面的原因,而且其中也掺入了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其他因素。由于遇到的困难通常基于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兴趣性格上的差异变化,适应情况也因人而异,内地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克服困难.的一独特.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发现虽然在最初来港阶段,内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挑战,但最终他们大都选择了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或进一步升读研究生的发展道路,笔者对其中的道理作了具体的分析。
本书创造了独特的应急模式来描述内地学生在港学习期间的适应措施和过程。该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视野看问题,并把研究基础建立在内地生的亲身经历及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应对策略上。本书有助于促进跨文化比较学研究的发展和扩大,同时也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着不凡的影响。笔者充分利用十余年亲自在香港高校任教的有利条件,接触了大量在香港求学的多届中国内地学生,收集了第一手资料,通过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得出了客观独到、前所未有的多视角见解,并将此编写成书,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谢新燕,英国教育博士。北京人,祖籍江苏宜兴。1982年在中国获得语言学学士,1988年在美国获得语言硕士,2010年在英国获得教育博士。1998年至2011年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并担任校长职员顾问委员会委员。迄今教书三十载,学生逾万,在教育学领域和世界文化交流领域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秉承“东山世泽,南国家声”的祖训,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足迹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协会为表彰其优秀业绩,创立了“谢新燕基金会”。现任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协会(亚洲)名誉主席并获荣誉团勋章和终生院士称号,同时任美国世界名人协会副会长并获终生成就奖。2011年创办香港中杰国际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求学香港大势所趋
第一节 问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议题与问题根源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 内地生来港的新趋势
第五节 研究的前提
第六节 本书的整体结构
第二章 中国内地生来香港求学的原因剖析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国内地学生选择海外求学而没有留在内地升学的真正原因
第三节 中国内地生在香港及海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第四节 适应措施及策略
第五节 毕业后的去留问题:香港高校中国内地生的新趋势
第六节 总结
第三章 中国内地生来港求学的调查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教育研究与范畴选择
第三节 采用“案例研究法”的原因
第四节 案例选择方法及采样过程
第五节 数据收集方法——半结构式采访
第六节 总结
第四章 适应香港高校学习与生活的可行性与真实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分析过程
第三节 研究的可信性分析
第四节 适用对象及范围
第五节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定位
第六节 道德考虑
第七节 总结
第五章 中国内地生选择海外求学及来港深造的真实动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受访者概述
第三节 中国内地生选择去香港或海外求学而不是留在内地深造的真实原因
第四节 选择香港深造的实际目的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中国内地生在香港生活与学习的心路历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生活经历——社会层面
第三节 生活经历——学校层面
第四节 中国内地生在香港的教育经历
第五节 总结
第七章 适应香港高校的应变措施及毕业后的前途理想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内地生为适应香港的生活所采取的策略
第三节 中国内地学生为适应香港的学习采取的策略
第四节 中国内地生毕业后的规划和打算
第五节 毕业后留在香港的特殊优势
第六节 未来的规划与策略
第七节 总结
第八章 国际化教育及求学香港的思考与启迪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内地生选择来港求学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内地生在香港的经历
第四节 中国内地生在香港求学所采取的策略
第五节 中国内地生香港求学毕业后的打算
第六节 总结
第九章 有关香港内地生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案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香港地区中国内地生研究的新趋势
第三节 香港内地生其他高校的新案例
第四节 总结
第十章 展望未来开辟新天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项目的创新贡献及结论适用性
第四节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第五节 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作用
第六节 对求学香港未来研究及实施的建议及指引
第七节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阿德勒(2002)最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文化适应模式,对来自欠发达国家人员在发达国家生活学习进行调整适应的过程和策略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的选定与本研究课题类似。中国内地生所在的内地经济相对来说没有香港地区发达,这一点可以将该理论和我们的研究议题很好地联系起来。  文化适应模式强调身处异国环境的人群努力采用和模仿东道国的文化准则,而不是一味地保留母国自身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这一行为的黄金定律就是“入乡随俗”(阿德勒,2002,第126页)。在特定情况下,对东道国文化和实践的融合非常有效。阿德勒将熟练掌握东道国语言这一现象引证为文化适应模式的典型情况。文化适应的方法可以使身处异国环境的人群能够继续自在地使用个人标准获得商业或学业上的成功。  虽然文化适应模式频频出现在跨文化研究的文献中,但是该领域真正的实证研究仍颇缺乏,更不用说针对处于香港环境下中国内地生的实证研究了。因此本领域的研究必须对中国内地生在香港学习生活碰到的困难有深刻的了解,并需要进一步认知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唯有如此,新的研究才能推断出相关的理论模式。从解释主义范畴的角度来看,这些解决问题策略的成功与否只能从行为者本身的观点未切入分析,因此在调查之前不可能通过先验的假定和模式预设来开展研究进行求证,这也就为本研究开展的访谈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求学香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