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三定  页数:272  字数:27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由余三定著。当代学术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或学科,正在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在学术界及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对其自身的重要相关问题作出梳理、分析和研究。

作者简介

余三定,1956年生,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云梦学刊》主编、兼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作协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先后出版《文坛岳家军论》、《古代小说艺术探奥》、《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文艺湘军百家文库·余三定卷》、《许诺纪念文集》、《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新世纪文论》等著作,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的文学悲剧论”于2006年被鉴定为“良好”等级。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列入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验收合格),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2006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007年人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曾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湖南省第三届、第五届、第九届社会科学成果奖,其主持的“当代学术史”课程被确定为200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书籍目录

当代学术史研究:新兴的学科(代序)
上编 宏观扫描
第一章 回眸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
第一节 第一时段:接续断裂,学术研究全面复苏
第二节 第二时段:空前繁荣,学术成就硕果累累
第三节 第三时段:追求深化,学术事业在反对浮华中向前推进
第四节 补论
第二章 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
第一节 第一阶段:少数先觉者率先倡导
第二节 第二阶段:在激烈批评腐败行为的同时呼吁建立
第三节 第三阶段:在继续批评的同时,着重点转到了“建设”上
第四节 余论
第三章 关于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腐败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和严重程度
第三节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整治学术腐败的对策
第五节 附言
第四章 关于学术评价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评价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学术评价基本内容的论述
第三节 关于新时期学术评价弊端的批评
第四节 关于“CSSCI”的争论
第五节 关于改进学术评价的期待和建议
第五章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关于研究生考试录取的评论
第三节 关于研究生学习培养的评论
第四节 关于研究生导师与导师制的评论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
第三节 关于当今“学术大9币”缺失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七章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的讨论
第一节 争论的背景与发端
第二节 关于诗歌教学整体性问题的争论
第三节 关于具体诗人、诗作的争论
第四节 关于诗歌教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节 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第八章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本世纪最初三年评述
第一节 革新历程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理论前沿性
第三节 学术探索性
第四节 对于研究的研究
第五节 开展科学的学术批评
第九章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综评
第一节 用心选择重要学科
第二节 全面总结主要学术成果
第三节 深入总结研究方法
第四节 余议
第十章 2005年文学评论的热点
第一节 关于长篇小说《狼图腾》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长篇小说《秦腔》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酷评”
第四节 关于“学院批评”
第五节 关于文学批评的一般性讨论
第六节 补述
下编 个案论析
第十一章 论胡绳的治学精神
第一节 关注现实,与时俱进
第二节 独立思考,不断创新
第三节 信念坚定,但不僵化
第四节 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第十二章 许诺在“文革”中关于真理无阶级性论题的探讨
第一节 许诺生平简历
第二节 在对“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反驳中立论
第三节 对今天学术争鸣的启示意义
第四节 真理标准讨论的孕育与先声
第十三章 叶朗前期治学侧记
第一节 前期学术研究主要成果
第二节 治学精神和方法
第三节 美学史家与美学家
第十四章 郑欣淼的故宫学研究
第一节 故宫学的提出是人们对故宫研究进入自觉阶段的标志
第二节 人们对故宫价值认识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故宫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与其学科综合性特点
第四节 故宫学研究的四个时期
第五节 郑欣淼的其他学术研究与创作
第十五章 陈平原前期治学述略
第一节 前期主要著述
第二节 学术追求与治学特点
第三节 “博取杂用,守旧出新”
第十六章 从学者自述看学术大师
第一节 让后来者有可能尽早认清学术门径
第二节 展示出学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节 历史深处的神情与风采
第十七章 “剧作就是文学”专题讨论综述
第一节 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
第二节 多方面展开充分论证
第三节 积极发表不同意见
第十八章 “文化自信与文艺创作”专题讨论综述
第一节 追求对“文化自信”独到而深入的理解
第二节 展开对“文化自信”与文学创新关系的探讨
第三节 探究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时代特征
第十九章 评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史丛书》
第一节 关于“学术史”的界定和阐释
第二节 关于“学术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第三节 关于“学术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十章 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的代表性成果
第一节 两部著作的基本特点_
第二节 关于学术规范的界定
第三节 关于学术规范的目的和作用
第四节 关于学术规范的基本内容1
第五节 余论
附录
当代学术史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当代学术史研究》主编余三定访谈录(代跋)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五节 开展科学的学术批评 学术批评,又称学术评论,是对学术的批和评。有论者指出:“学术批评,指学者遵循一定学术规范,对学术思想进行的批评。批评的对象是学术思想,批评的规范是学术规范,批评的主体是学者。”学术批评本应有褒有贬,但面对近年来学风浮躁甚至出现学术腐败的现象,《理论周刊》的学术批评更重视对不良学风的批评和分析。 “学术”专刊在这段时间里,就学风问题组织过两次“学界话题”展开讨论。第一次以“维护学术尊严反对学术腐败”(2001年12月25日)为题,由薄洁萍主持,邀请张保生、杨玉圣、葛剑雄、邓晓芒、王宁、贺卫方等知名学者做嘉宾。关于学术腐败,张保生、杨玉圣两位学者分别作了界定。张保生说:“说到学术腐败,我们可以列举出剽窃、拼凑、制造‘学术泡沫’等多种不诚实的学术行为;还有种种评选活动中的请‘托’活动,如给评委送礼、请领导说情、评委之间互相照顾关系等等。但这些都是现象。要从本质上说,它是指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学术腐败污染圣洁的学术殿堂,腐蚀学术队伍的肌体,阻碍学术大师的产生,遏制一个民族学术水平的提高,是学术事业发展的大敌。”杨玉圣说:“学术腐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高校教材、教参编写中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和抄袭现象;粗制滥造的形形色色的辞书;学术文章、著作在数量上恶性膨胀,在质量上却没有相应的提升;沽名钓誉,一些并非搞学术研究的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或金钱,当上名牌大学的兼职教授、顾问,以此捞取更大的社会资本;高等教育和学位掺假、注水,在全国各地到处贩卖的假文凭使不少人谋取到不正当利益;以及在学术评奖、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等等。”这次《学界话题》的内容要点包括如下方面:学术腐败是学术事业的大敌,它的出现与一些学者的自身素质有关,也与学术体制不够健全和不利的外部条件有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学者能够自律的基础,坚守学术伦理,是一个学者之所以能成其为学者的道义基础;学术评审制度应按程序正义来进行设计,严格遵守学术评审的程序是保持公正性的最重要的条件;广泛而公开的学术批评是一个大环境问题,学者们在今天不仅要严守学者的职业道德,而且要坚决与学术腐败的各种现象作斗争。 《学术》专刊的男一次《学界话题》是以“浮躁:学术创新的大敌——四教授畅谈学风问题”(2002年3月19日)为题,由危兆盖主持,邀请李文海、张岂之、章开沅、龚书铎四位知名学者为嘉宾。张岂之指出:“对于当前学风的主要问题,有的提学术腐败,有的提学风浮躁。我认为,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应有所区别,说‘学风浮躁’更合适些。学风浮躁主要指治学不扎实,不实事求是,不认真研究,急功近利。这是学术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几位学者在分析了“学风浮躁的表现”、“学风浮躁的原因”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学风浮躁治理的对策”。其中,李文海提出了四条对策,他认为:首先要大力提倡学界同仁讲学术道德,提高学术队伍的道德素质。其次要调整社会心理。如何看待人文社会科学对现实的作用?有些可能会有直接的影响,有些则可能是对社会的长期作用,如人文科学对民族素质的作用就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再次就是要探索一套既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又有中国特点的学术评估办法。最后就是要加强学术评论。对好的学术成果,要大力推荐;对假冒伪劣的所谓专著、论文则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发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