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人生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巩宝荣(网名三错)  页数:349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的网名叫“三错”,别名“错错错”,因创下一日观影八部的纪录,被友人戏称“影疯”。说到这个名号,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陆放翁吟诵的“错错错”,抑或五月天歌唱的“错错错”,鲜有人记得《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每每谈及电影,我这个“影疯”总会习惯性地滔滔不绝,仿佛永远有说不完的实话。一与电影结缘,源于学生时代的一段爱情。那时候,我像所有年轻的学子一样编织了一个爱情的乌托邦,无悔无怨地付出激情。因为对方喜欢电影,所以入校时不知“百年润发”广告主角为何人的我,大踏步地迈进了光影王国,九州四省来回奔波留下爱的足迹。爱,如此美好,如此坚定。甚至坚信,地球可以爆炸,宇宙可以毁灭,爱情也不会变色。然而,这样的自信在瞬间被击得支离破碎,爱人像阿美离开警察“223”一样走了,我像警察“663”一样迷失了方向(《重庆森林》),像小米一样感知到整个世界的崩塌(《生日快乐》)。起初,我和欧阳锋一样想用逃避“格式化”这段凄美情缘,包括放弃已经熟悉的电影,企求以此治愈伤残的心灵。可梦醒时分,眼前浮现的总是那些过去的美丽,就如黄药师所说“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东邪西毒》)。既然逃避无济于事,那就选择直面残酷现实,独自一人重返电影的殿堂。某个夜晚,《可可西里》中荒凉高原上生命的伟岸与悲怆,让我感到一种沉重之后的惊喜,挥笔写下了影评处女作,并想着能与同好者分享。可当我来到网易“我爱电影”论坛时,红警苏红不懂爱、迈克阿郎、李祥瑞、杜车别赫等“大虾”们正因此展开唇枪舌剑的激辩,他们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锋,让我这个“菜鸟”有感而不敢言。再后来,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的自我救赎,击中了我那颗需要抚慰的灵魂,遂用键盘敲打出《影史上伟大的无冕之王》。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友的广泛讨论给了我一丝宽慰。从那以后,枯燥的工作之余,我跑遍了京城的主要碟区,混迹于电影论坛,阅读《看电影》、《大众电影》等风格迥异的杂志,在亦真亦幻的影海里恣意畅游,相遇了特吕弗、伯格曼、希区柯克、塔可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小津安二郞、卓别林、大卫•里恩、约翰•福特等光影缔造者,惊叹于胶片无与伦比的造梦魔力,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动情时百感交集,绝妙时拍案而起,幽默处前仰后合,触动处托额思虑……渐渐地,梦中醒来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形象换成了光影里鲜活的人物。慢慢地,那些感性中追寻理性的个人文字,被《艺术评论》、《青年电影手册》等刊物转载,《由〈夜宴〉看中国大片时代》、《二元对立:2006年中国电影全景扫描》等文章更是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刊载。二很多人疑惑:“你一天看八部电影不觉得累和乏味吗?”每每听到类似疑问,我总是以笑回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影只是消磨时间的调剂品。而我,除了对电影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激外,还深切明白电影也是快乐“发动机”和知识“制造器”,让我从中品尝到生活的百般滋味。李翰祥说:“艺术应该是一盏灯,照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黑泽明说:“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可以把人生中的各种滋味都容纳其中,将那些本来游离在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嘘、欢笑、感动和痛楚都具体地展现出来,让所有人分享。”李碧华在《胭脂扣》里借伶人之口道出了“戏”的新奇与魅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银幕内外,“戏”与“人生”交织交错。台湾木偶戏大师李天禄对着摄影机诉说他的生活片断:开始于1周岁生日,结束于40岁时日本投降的日子(《戏梦人生》);冷剑心上了妆就是剑拔弩张的狄青,是劈山救母的沉香,卸了妆就成了一个俗事缠身的妻子和母亲(《虎度门》);程蝶衣排练时唱着“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登台后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女娇娥还是男儿郎,徒留一段荡气回肠的世纪悲剧(《霸王别姬》);舞台上,娇美的女子秋芸和丑陋的鬼魅钟馗“合为一体”,共诉悲凉的命运与遭遇(《人鬼情》);聂文将他的爱恨嵌入导演的电影里,用“死亡”为三角痴恋画上一个无言的句号(《如果•爱》);关锦鹏把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的情感故事和90年代主创人员拍摄电影的过程相互穿插、交相辉映,并加入阮玲玉出演的影片片断,素描了一个女明星短暂、精彩又悲苦的一生(《阮玲玉》);赖声川让两个剧组在同一场地演绎了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失去了爱情,“桃花源”没有了家园,带来了欢笑,也洒下了泪水(《暗恋桃花源》)。电影,拓宽了我们的生命线,走进电影也就走进了世俗生活,透过流光溢彩的万千凡人,便能够体味生活的全部诗意和梦想。譬如,同样是青春的表达,杨德昌以温情的镜头凝视都市,贾樟柯则用冷静的镜头观望城乡。“故乡三部曲”里的崔明亮和尹瑞娟们,在时间流逝中归于沉默,归于妥协,诉说导演对人生的体验:“生命中的必然或者偶然,擦肩而过或者意外相逢,人的聚聚散散,缘来缘去,所有那些与命运有关的感觉都与时间有关。甚至孤独,在空荡荡的午后的房间独处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只有时间。”人生再怎么精彩纷呈,也无非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条道路,而可供我们落脚皈依的只有后者,不论它多么苍白,你我都无可选择,必须接受。我的一个朋友曾感叹:人是复杂的,生活是简单的;抑或,人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的。其实,人和生活无所谓简单复杂,唯独抽离的情感是复杂的,它足以涵盖我们丰富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沈从文在《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了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人性,不仅是文学供奉的神,也是电影供奉的神。现实生活是“情”滋生的土壤,人性内核则是“情”的深层表达。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经历也能够透过银幕与剧中人物交流,从秦燕归家的隐忍中感知底层“北姑”的痛楚(《榴莲飘飘》),从公园里林小姐寂寞的哭声中感受灵魂的孤独(《爱情万岁》),从欧阳锋的忌妒中体察一颗因情创伤的内心(《东邪西毒》),从小渔左右为难的抉择中看到一个生命的蜕变(《少女小渔》),从蓝宇的泪水和捍东的号啕中体会同性真情的可贵(《蓝宇》),从阿炳回头蹲在地上为老年痴呆的父亲系好鞋带的细小动作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女人四十》),从小马哥桀骜不驯的坏笑里重温豪气干云的男儿情义(《英雄本色》)。所有这些,恰如《佛心妙悟》所写:“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因而,在小武跨不过友情的鸿沟、掉进了爱情的陷阱、找不到可依靠的亲情之后,剩下的只能是“手艺人”尊严的无处可逃(《小武》)。三当“影像照进现实”时,我们也就体会到“戏梦人生”的真谛。本书从尘世生活中撷取小资、男儿、女性、少年、父亲、“同志”和妓女七个断章,以《花样年华》、《纵横四海》、《舞台姐妹》、《童年往事》、《冤家父子》、《男生女相》和《恋恋风尘》等片名提纲挈领,每部分主要介绍一位华语影坛的知名导演。其中,“幕曲”部分力图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对同类题材电影作尝试性的全景式白描,并以对数部佳片的“一句话影评”作为引言;“导演”部分从“流年碎影”到“作品链接”再到剖析风格和主题,都在努力形成系统性的评述;“放映室”部分罗列同类题旨影片的基本信息,供同好者延伸点击和选片参考。第八场《戏梦人生》围绕“七个断章”,对近十年内地公映的多部影片作个人化解读,偏向于随感,聊生活,说世事,谈感情,侃自我,以散点式笔触向普通影迷靠近。所有这些文字,不专情艺术,不排斥商业,多为一己之感、私人记忆。这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合于任何与电影有缘的读者。它既是个人的观感,也有意在感性的舞台上寻找理性的支点;它是坊间的声音,却追求一种系统的表达,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个人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对港台电影偏爱等因素,本书聚焦华语影坛特别是港台电影近30年的名导佳作,而对西方大导名片作了有意规避。毕竟,对于《第七封印》的西方哲学式解读,远远赶不上《喋血双雄》中对古典侠义精神的追逐。放弃同样精彩的国外电影,或许是本书的一个不足,抑或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四电影应该且能够照亮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是从大师到观众的共识。那么,电影是否等于现实生活呢?对于这个问题,《天堂电影院》里的艾弗多作了精辟的回答:“真实的生活跟电影是不同的,现实总不会像电影那么美好。”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也说:“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所以,当我们享受胶片里或悲或喜或真或假的生活时,不要忘记这只是暂离自我生活的时光隧道。在电影散场的顷刻,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我想,生活就像几米描绘的那样:“我抱着无比的决心,但对某些事并不一定有帮助;我乐观地对待任何事,但对某些事情并不一定管用;我做了万全的准备,但对某些事根本白搭;我掉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对某些事情一样没辙;我在清晨的窗口,观看飞动的生命,努力学习并试着发现自己。”米兰•昆德拉也说过:“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如此,生活归结到努力发现并坚持自我。我们生活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处处可以看到所谓的叛逆、新奇和另类。我们可以怀揣梦想,自命为被上帝遗忘的天才;我们可以愤世嫉俗,自称为理想的隐士。但是,我们更要明白:电影里可以享受别人的故事,电影外必须正视自己的生活;黑夜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梦,天亮时必须踏踏实实地前行。五与影同行的日子里,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感动,拣拾到无法丈量的收获,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里构筑起一座纯粹的精神城堡。时常,我会记起博客里朋友“林中月”的留言:“总想起《一一》中NJ在影片快结束时说的那句话,‘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怎么能快乐呢?’人其实要开心很简单,就看你怎么选择。三错,祝愿你一直保有对电影那种单纯的热爱,心中有爱,才能笔下生花!”是的,因为有爱,所以行动。今天,我把电影在心中激发的火花凝固成文字,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合于任何与电影有缘的读者。它既是个人的观感,也有意在感性的舞台上寻找理性的支点;它是坊间的声音,却追求一种系统的表达,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

作者简介

巩宝荣,网名三错、错错错,现役军人,因创下一日观影八部的纪录,被网友戏称为“影疯三错”。曾任网易“我爱电影”论坛版主,对电影有着真心的喜爱、深刻的领悟,喜于用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文字,将个人对影像、对现实的感触娓娓道来,斐然成章。近年来,在《艺术评论》、《香港电影双周刊》、《北京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十篇颇具深度的评论,多篇文章被收录于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

书籍目录

第一场  花样年华 【幕曲】“小布尔乔亚”的雕刻时光     小资生活的情调、方式与心态别有洞天,“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轻狂豁达,“世上本没有路”的哲学思辨,“独自徘徊,寂寥又悠长”的内心孤独。孤独滋生自恋,安妮宝贝说:“一个自由、漂泊、落拓不羁的女人注定是自恋的,因为无人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 【导演】王家卫:呢喃私语,都市寓言     有人说过,电影是用来看、用来听、用来想,而不是用来懂的。这种说法让我想到了哲学。我更愿意把王家卫看成一位哲学家,他的电影就是要表达那些人生中对立的矛盾的命题:自闭与渴求,拒绝与追寻,漂泊与回归,忘却与铭记。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二场  纵横四海 【幕曲】跟着光影闯江湖     江湖情,江湖事,多少人心醉,多少人动容。阿飞浪迹四方,令狐冲行侠仗义,岳不群走火成邪。侠客与魔头,刀剑丛中讨生活。任我行放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洪七公自语:“我一生杀了二百四十一人,没有一个好人。”江湖自是无法无天,亦是有道有义。 【导演】吴宇森:铁汉柔情,义胆群英     每一个“作者导演”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编码”,就像性之于大岛渚,笑之于卓别林,史诗之于大卫?里恩。对吴宇森来说,电影就是“每秒二十四画格的暴力”。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三场  童年往事 【幕曲】胶片中的不老时光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世界上没有唱不完的舞曲,没有走不完的岁月。少年终要长大成人,远走的岁月不再复返。人生的旅程上,我们轻轻地挥一挥手向青春作最后的告别,留下了记忆,带走了云彩。 【导演】贾樟柯:新电影,新旗手     贾樟柯说他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你不能因为要往前走而无视被你撞倒的那个人。他与时代同步走来,将镜头贴近、探入普通百姓,记录他们的行为、思想与酸甜苦辣,突出人生的无序、无奈和无从把握,带观众体察平民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四场  冤家父子 【幕曲】父亲的“背影”     燃烧的岁月,在父亲的脸上刻下了皱纹;如梦的光阴,在父亲的头上留下了白发。打开记忆的闸门,走进光影的围城,关于父亲的“背影”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捕捉。 【导演】李安:传统文化的异域守望者     李安的电影,犹如一杯绿茶,清新淡雅又回味无穷;仿佛一幅水墨画,浓淡相宜且空灵秀丽。他身上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异域的旅居生活,扎实的戏剧舞台基础和好莱坞的电影训练,探秘到情感深处,便是作品中处处流露的“浪子情怀”和“恋家情结”。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五场  舞台姐妹 【幕曲】流光溢彩“半边天”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始终以男性为中心,是一个“瘸腿”的社会,“半边天”习惯性地被掩盖,女人冲不破男尊女卑的籓篱,不问“为谁辛苦为谁忙”,死死坚守滴血的贞节牌坊,暗自承受“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辛酸。 【导演】许鞍华:“影”射巾帼传奇     她认为,所谓风格都是人工制造的,是不自然的,因而也容易僵化和死亡。一切从内在延至外在的自然流露,并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表现,才是真正有生命的东西。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六场  男生女相 【幕曲】大大方方看“同志”     经历过人世的悲欢离合,看惯了世间的潮起潮落,“同志们”逐渐融入人来人往的大街,在岁月的曲陌里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纷繁的光影中谱就如歌的行板。 【导演】关锦鹏:男生女相,雌雄一体     关锦鹏曾说,关照女性“与我的性取向有关”。正是因为“同志”所拥有的敏感、细腻和精致,他的电影才流淌着逶迤绮丽的女性气质。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七场  恋恋风尘 【幕曲】风尘女子,光影中起舞     她们从远古走来,体态婀娜,眉梢眼底柔情流转,与风流才子浅吟低唱,令无数情种迷恋沉沦,就如多情的柳七爷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她们虽然阅人无数,却也是血肉之躯,期盼遇到命中的白马王子,就像多情的如花和十二少相亲相爱,只可惜敌不过门当户对的繁文缛节,共赴黄泉的路上失散阴阳两界。 【导演】陈果:哀民生之多艰     有人说,陈果是另一个王家卫。事实上,两人从根本上来讲是两种导演甚至是两种人。王家卫注重情调气氛和自我精神的感发,而陈果自称“是穷人名牌,是佐丹奴”,从独立执导开始就将镜头锁定在底层市民,游走在主流边缘。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第八场  戏梦人生 《东邪西毒》:酿一壶“醉生梦死”     《花样年华》:“不能说的秘密”     《如果?爱》:歌舞搭台,痴恋唱戏     《生日快乐》:所有的爱都有泪水     《孔雀》:于时代夹缝中开屏     《青红》:“第六代”与青春挽歌     《千里走单骑》:艺术升起深藏的爱     《父子》:斩不断血缘宿命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理想与现实,困守与妥协     《图雅的婚事》:底层生活,直面或者粉饰     《租期》:谁来拯救卑微的灵魂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暗花》——冷冷的黑夜,肃杀的澳门,老人用五百万暗花摆下精妙棋局,自命不凡的晚辈仿若棋盘上无法回头的过河走卒。《跛豪》——从亡命天涯到只手遮天,从飞扬跋扈到锒铛入狱,奇闻与史实交织成荡气回肠的枭雄传记。《旺角卡门》——因为“愿做一日英雄,也不愿做一世乌蝇”的小弟,大哥用热血和生命宣告了英雄的诞生。《黑金》——不论黑金政治如何纵恣猖獗,我们都应当坚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迟早会到”。《无间道》——江湖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不可逆变的唯有“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命相。《龙在边缘》——弑父上位,门派背叛,亲信卧底,所有的暴戾和阴谋在邪不胜正中画上一个正义的句号。《傲气雄鹰》——在你死我活的黑白战场上,“有自信未必会赢,但没有自信一定会输”。《门徒》——兄弟逼死大哥,孩子丢掉毒具,警匪角力衍化为社会宣教,纯粹的自由江湖已然渐行渐远。江湖是什么?徐克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还有人说,江湖是一个传奇,出没于每一个有爱、有梦想、有正义的人的心里。在少年遐想的断章里,江湖就是男人的游戏,布满了迸发的热血,远在天涯,近在咫尺,侠客们仰天长笑,手握孤星剑,腰佩屠龙刀。有关江湖的传说悠长久远,先秦时期庄子谈到涸辙之鲋时说,与其在涸辙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那个时候,六合八荒,九州内外,江河纵横,湖泊遍地,江湖是为域内四方。江湖,广阔浩渺,荒山僻野;都市,车水马龙,热闹繁嚣。唐玄宗送名士司马承祯诗曰:“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此时的“江湖”意指文人士大夫隐遁之地,正如王昌龄送朋友回乡的诗中写道:“故人念江湖,富贵如埃尘。”一旦到了江湖,唯有“独立浦边鹤,白云长相亲”。若看不破功名利禄,耐不住寥落寂寞,就无法立足江湖。当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些文人志士也可能遵循“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准则。江湖浩瀚,百变生新意。待到施耐庵写《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时,张青、孙二娘请武松吃饭,三人“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吓得两个公差“听着,惊得呆了,只是下拜”。这个江湖没有静谧安和,尽是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江湖不是迁客骚人的世外桃源,而是脱离了宗法网络的小市民们奔走、停歇、觅食、寻衣的场所,他们在这里一无所有,各显其能,凭个人心智、胆量、力气、勇气、义气求生存谋活路。这个江湖就是我们要跟随光影闯荡的江湖,香港电影人用胶片在肃杀而唯美的江湖上书写恩怨情仇,描绘人性的光辉与驳杂,从英雄到毒枭,从大哥到马仔,从师爷到走卒,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一起缔造了英雄片、枭雄片、风云片、警匪片以及江湖青春片,将银幕点缀得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他们是江湖光影的缔造者,操纵着银幕上的刀剑与枪火,演绎了江湖上黑白两道的快意恩仇。他们有的仗剑长啸,有的低吟浅唱;有的威严如教父,有的天真如孩童;有的渲染迷离诡谲,有的制造血雨腥风。英雄•吴宇森20世纪70年代,以张彻为代表的武侠片和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点燃香港电影的熊熊烈火。然而,电影的江湖并非风平浪静,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巅峰之后,80年代中期武侠片、功夫片双双陷入低迷,为新类型、新导演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契机。或是机缘巧合,其时郁郁不得志的吴宇森在参加一次电影人活动时邂逅徐克。两人一见如故,发现彼此对传统侠义精神灌注到电影中的意识如此一致如此强烈,大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意,很快就一起讨论翻拍龙刚版的《英雄本色》。据徐克夫人施南生回忆:“《英雄本色》本来是徐导自己想拍的,但是他觉得《英雄本色》这部戏的心情符合当时的吴宇森,两者相符时,艺术创作的动力便会特别强烈,然后他就说,不如你来拍这个。”导演身份和现实身份的重合引爆了吴宇森潜在的强大创造力,用《英雄本色》拉开了“英雄片”的序幕,不仅让他成为香港黑帮片的一代宗师,也让周润发完成了从“票房毒药”到“票房救星”的转变。周润发回忆往事时说:“我只是和吴宇森说了我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我也有过片中人物的感受,是不是可以让我多表现一点自己的感情出来,用我的亲身经历稍微改变一下剧情,吴宇森同意了,所以我很感激他让我这样表演。”小马哥承载着吴宇森和周润发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们共同塑造了这个影响数代影迷的经典形象。青年导演彭浩翔和冯德伦承认:“《英雄本色》是我们儿时最经典的回忆。”影片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来自于对情义的刻画,包括兄弟手足情、朋友生死情、男女爱情,以及忍辱负重的隐忍之情和报仇雪耻的畅快之情。随后,吴宇森连续拍摄了《英雄本色II》、《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和《辣手神探》等同类题材影片,倾全力宣扬男性情义和尊严,塑造了一批重义轻利、为友情洒热血的古道热肠形象,缔造了一个强势的英雄神话时代。《英雄本色》一炮走红后,跟风者趋之若鹜,掀起声势浩大的“英雄片”浪潮。徐克与吴宇森分道扬镳后自编自导的《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风格与前两部大相径庭,人物关系更为复杂,英雄行为夹杂儿女私情,并借越南内战抒写幼年经历的乱世情怀。影片上映,票房惨淡,以致徐克很多年没有再拍同类题材,直到2000年从好莱坞铩羽归来后将一腔热血激情浇注《顺流逆流》,以凌厉的影像绘就两个男儿为保护妻儿、家庭的英勇壮举。黄泰来导演的《江湖情》和《英雄好汉》是“英雄片”洪流中较为出色的作品,以一家两个性格迥异的兄弟闯荡江湖为主体,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黑帮元素,帮会恩怨、红颜痴爱、悲欢离合、亲信背叛、属下暗算、血性忠义和知恩图报等。定国、家勇和济哥这些风云人物豪情万丈,却会为儿女私情低头退缩,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奏出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悲歌。除此之外,大多数“英雄片”像《五虎将之决裂》一样,主角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耍枪后饮弹自尽,耍酷有余,内涵不足,流于肤浅,败坏了“英雄片”的名声。枭雄•麦当雄“麦当雄电影制作公司”是香港电影界的一朵奇葩,它以相对稳定的班底拍摄了一部部半剧情半纪实式的黑帮警匪片,大多成为潮流的滥觞。《省港旗兵》复现港人眼中的“大圈仔”形象,东哥为首的一伙大陆客前往香港打劫金铺,计划周密可靠,不料另有他人捷足先登并被警方捉获,东哥等人只得仓皇撤离。但他们并未善罢甘休,决定过两天杀个回马枪继续抢劫金铺。为了享受香港的浮华生活,他们在等待的日子里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结果被警方追缉,全部死于九龙。麦当雄号到时代的脉搏,将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一气呵成,将人性的贪婪与自私在枪林弹雨里反射出来。麦当雄凭借《省港旗兵》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后,逐渐退隐幕后出任监制和编剧,将导筒交与旗下干将黎大伟、麦当杰、潘文杰等人。潘文杰导演的《跛豪》借鉴好莱坞《教父》、《疤面煞星》的叙事方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黑帮史诗。这部香港影坛最成功的黑帮传记电影,以20世纪70年代风光无限的“吴锡豪家族”的发迹和犯罪史为蓝本,突破传统道德价值的评判规范,把主人公刻画成智勇双全、肝胆相照的乱世英雄,由此消解了杀人如麻、违法乱纪的恶行。该片取得3900万港元的票房,斩获第11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编剧,带动了“枭雄片”的风行,《雷洛传》、《蓝江传》、《O记三合会》、《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等片纷至沓来。麦当雄起用原班人马,以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为原型,拍摄了《上海皇帝》(分《岁月风云》和《雄霸天下》上下两部)。这些影片流露出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不屑,大都以“真人真事”、“人物传奇”进行包装,以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前为时代背景,大肆标榜此等人物如何飞黄腾达,又以“秘史”故作揭秘式的夸张吸引眼球,赢得大批观众青睐。麦当杰导演的《黑金》以调查员方国辉和黑势力老大周朝先的正邪对抗为主线,嫁接台湾解严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首次揭露台湾政治丑闻,将金钱、色情、权力、黑幕交易呈现银幕,体现出浓烈的政治焦虑和批判意识。在警匪对峙的激烈冲突背后,肆虐着黑金政治的丑行,当局为黑社会提供漂白的温床,民主选举沦为赤裸裸的黑金交易和黑势力之间的权力分配,政府官员成了黑帮老大的统领者。影片的大场面下足功夫,诸如群狗野外追逐撕咬、的哥集体暴动、政党游行斗殴,以及直升飞机追击等场面,视觉冲击力极为强烈。 古惑仔•刘伟强1996年,黑帮片开始发生变异,主人公由成年的英雄枭雄演变成青少年“古惑仔”,出现了别具一格的“古惑仔”系列片。1996—1998年,刘伟强、文隽等人根据漫画家“牛佬”许景琛的通俗漫画相继改编拍摄了《古惑仔:人在江湖》、《古惑仔II:猛龙过江》、《古惑仔III:只手遮天》、《古惑仔:战无不胜》和《古惑仔:龙争虎斗》五部影片。五个从小在穷苦环境中长大后进入黑社会的“帮派小孩”,经历行走江湖的艰辛,始终未曾泯灭并力图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主角陈浩南与兄弟生死与共,和女友不离不弃,对长辈尊敬爱戴,引起很多青少年追捧。该系列延续了“黑帮片”的忠义主题,表现街头边缘青少年靠义气和群策群力打闯江湖,对抗社会、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充满了刀光剑影和性、毒品、暴力。“古惑仔”系列片构筑起的个性化、时尚化、青春化的影像风格和人物群像,在香港掀起一股热潮,不仅以“古惑仔”为名的跟风式漫画充斥全港,而且同类影片一再延续,出现诸如《古惑天堂》、《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等“古惑仔”影片,以及《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湾仔十二妹》之类的“古惑女”电影,从风格到内容都与前五部有较大差异。《旺角揸Fit人》、《去吧,揸Fit人兵团》等对黑社会极尽嘲讽,表现“古惑仔”不过是叶公好龙之徒,遇事时个个胆怯心虚,挖苦江湖中人的滑稽、浮躁与浅薄,竭力批判黑社会的暴力崇拜。整体而言,“古惑仔”后期的续集已经少有新意,在打打杀杀中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风气严重败坏了观众口胃,也因其对暴力行为的写实性刻画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逐渐沦落到市场的边缘。2002年,《无间道》横空出世,风靡两岸三地。影片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主人公刘建明和陈永仁的使命,没有从黑社会与警察对立的表面阐述,避开探问“到底谁是卧底”的俗套,重点剖析人物未知命运及其内心的变化与挣扎。全剧情节丰富,人物关系复杂,多条线索交错推进,横扫当年金像奖和金马奖,受到国际电影界极大关注。2006年,马丁•西科塞斯将其翻拍为《无间行者》,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四项大奖。2003年,《无间道II》和《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在保持类型属性和娱乐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已建立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主题。小人物•杜琪峰20世纪90年代末期,社会的发展不但没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密切,反倒是出现本体意识的迷失、疏离和扭曲,尤其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后,港人不再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充满被压抑、被排斥和被摆布的情绪,原有的“英雄神话”彻底终结。对前途的悲观和绝望影响到电影创作,以杜琪峰为首的“银河映像”适逢其会,把黑社会争斗和警匪对峙演绎成猫捉老鼠的精妙游戏,无谓胜负的两败俱伤,凸显世事与生命的荒谬无常。“银河映像”的创业作品《一个字头的诞生》,对当红的“古惑仔”影片和黑社会现象极尽讽刺挖苦,以一群小混混策划抢劫案引发的三种不同结局,传达人生路向不同选择下的种种可能,以及命运玄机的不可猜测。《两个只能活一个》延续《一个字头的诞生》的草根关注,阿武替他找来的杀手卡曼杀人,灰暗影像传递了两个黑社会小人物的爱与哀,悲凉现实中的温暖爱意显得怪诞不堪。《暗战》中身患绝症的劫匪和警方谈判专家展开“心理角力”,人生的宿命感油然而生。《非常突然》诉尽生死系于偶然的无常,一群血肉丰满、浓情重义的重案组警员到酒吧痛饮后,与突如其来的劫匪相遇,结果双方尽数同归于尽。《暗花》以凝重的悬疑色调尽写世事的难以预知和无从防范,梁朝伟饰演的警察自认为置身事外、掌控全局却恰恰成为众矢之的。《枪火》中五名社团骨干为保护老大汇聚一起,英雄相惜又不得不彼此互搏,充斥凄凉压抑的死亡气息,无时无刻不被暗杀的阴影笼罩。杜琪峰大幅度瓦解了吴宇森缔造的“英雄片”,悲情英雄和有道之“盗”逐渐淡出视野,底层小人物大量登上前台。《无味神探》对准处于婚姻、职责双重危机中普通警察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饱受生活挤压、性格濒于分裂的边缘人物的关照。《再见阿郎》承接《无味神探》的母题,把主人公面对家庭的彷徨化为回归的行动。刘青云扮演的过气大佬在恶警的百般刁难下毫无报复,相反在小店老板黄卓菱的感化下念念不忘对“家”和亲情的渴望,算是对忌讳儿女情长的传统英雄片的大胆反叛。《真心英雄》渲染英雄气短的末路心态和生命不由自主的悲凄,两个黑道高手由敌变友惺惺相惜,他们为老大出尽全力后被双双出卖,一个沦落海外做苦力,一个被废双脚行乞街头。从2003年开始,杜琪峰不满足于对经典类型的解构,尽可能地融入人文精神、历史观念,以此提升电影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内涵。《黑社会》、《以和为贵》和《放逐》都以现实和历史的双重笔触,对黑社会组织作全景式白描,既有过去的历史,又有青年黑帮崛起及少年黑帮的诞生,并抛弃简单的善恶褒贬式评判,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深入黑帮内部,力图呈现一种另类的黑社会文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影疯”自诩的作者激情澎湃、信马由缰地在光影与现实的世界穿梭、驰骋,书中信息量大,给人汪洋恣肆、铺天盖地之感。作者语言练达流畅,淋漓尽致地抒发个人对影片的情感体验,诠释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生活的见解。                                           ——徐军电影比自身更加伟大——至少,如果它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它拥有的思想、理念总是比作者有意识地放入的还要多。宛若生命的持续递移、变换,允许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并感受每一个分离的瞬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我拍片的过程,即是我学习和认识历史、生活、人的过程。——侯孝贤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可以把人生中的各种滋味都容纳其中,将那些本来游离在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嘘、欢笑、感动和痛楚都具体地展现出来,让所有人分享。                                        ——黑泽明

编辑推荐

《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于所有爱电影、爱阅读、爱想象、爱生活的读者。如果你热爱电影,不妨看看这本“电影书”——它将为您打开一扇门,让您得以全面了解华语影坛各类题材的影片、七大知名导演的从影历程和拍片风格。如果你热爱阅读,不妨读读这本“电影书”——我们力求做得和电影一样美观,让您“悦读”;文字练达流畅,让您欣然体会作者行文中抒发的情感体验。如果你热爱生活,不妨细品“戏梦人生”书——听听作者说影片、聊世事、谈感情、侃自我,回味你我熟悉的影片,细读评述文字,感受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种种情感:柔情、豪情、亲情、爱情、友情……(这是坊间的声音,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让您与王家卫、吴宇森、贾樟柯、李安、许鞍华、关锦鹏和陈果等名导一起,共赏人生的七色彩练,观望现实的纷繁侧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戏梦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文字优美流畅,解读引人入胜!
  •   非常好的,就是有点旧了!
  •   ffg&;uuml;宿舍的地方反反复复点点滴滴
  •     午后遐想:三错的时空
      
      易木晨
      
      坐在图书馆里,读着三错的《戏梦人生》,突然就有了清冷忧伤的感觉,按三错的话,那是独属于都市的“小资情调”在泛滥吧。——爱看三错的文字,因为他总是能以感性的笔触,把理性的精神阐发涵纳到极致——清灵灵如飘逸的风,深沉沉如静冷的水。三错是一个文字和影像的高手,一如他的书名般,他不但能将影像照进现实,诉说尽光影世界里的万千情愁,更难得是他竟能将这份缱眷情怀,保留到天荒地老。那种欲说还休、欲语还迟的心境,一如朋友家陈酿的酒,明明白白摆在你的面前,却还是只有他自己才能解悟得最透。不管漂洒在纸页上的隐密何种风味,何种风情、何种心境,有一点无法遮掩,或许三错更不想修饰,那就是相爱的人之间,真的不是相互怜惜就可以彼此理解,也真的不是彼此体贴就可以真的相互慰藉。人世间的这份孤独与清冷,注定了是人们永远无法践足趟过的河流,寒冷到绝望,冰冷到刺骨……
      
      或许,对于三错来说,小资的情调注定了只能属于高楼林立的都市,荒僻的小镇没有那份不经意间雕琢出的心境,也没有那份酝情酿雨的空间,说白了,朦胧的美也是需要代价的,潜藏于都市人心头的那份无法言表的心事,只有在光影的时空里,才能如此纯净和美好,不是不爱,也不是深爱,只爱那么一点点,却又总是在梦回时刻,刺得你的心流血,再不能忘记……一如《阿飞正传》里的那只无脚鸟:不知疲倦地飞着、飞着……,唯有死亡的瞬间,才落地一次,却完成生命中最庄严的祭礼。这就是都市里的小资情爱吧!这就是都市里的小资——如你我般,呵护尊严,呵护时光,呵护生命密码般,看护自己心灵领空的那份纯洁和纯净的真正用意吧,我们追求幸福,却迷离惶惑于现实的无奈,在恍惚的光与影里,三错帮助我们读出了另一个我的存在……绚烂多彩,一声叹息
      
      三错的文字是华丽典雅的词语所无法概括的,他的文字属于迷离惶惑的鬼域,永远充满了不定方向的张力,看似逼紧了、收缩了、拢起了,走进去却又发现总是另外一个天。心到自有神知,三错的文字是可意会却难言传的,他有学者的严谨,却没有学者的酸腐,他有学者的睿智与宽广,却没有学者的自以为是、术语横陈和陈词滥调。三错让我们明白,原来电影也可如此多情地去解读,原来电影也可以如此生动地去表达,原来电影也可以如此气息地去玩味,电影原来不是另一个世界,电影原来就是我们简单的、幸福的梦想和生活。生活原来也不只是时间的灰,而是也可以开到姹紫嫣红,也可以开到烟花绚烂,也可以开到沉醉如斯……这就是三错,这就是三错《戏梦人生》中,洋溢着温暖和情爱的文字,这就是三错“戏梦人生”文字中,游走着的都市和你我。迷醉在光影年轮里的我的成长时光,迷醉在北京街头的我的午后阳光……
      
  •     影 字 书
      文\暗地妖娆
      
       书
      
       错错错历时三年多,终于出了自己的书——《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书拿在手上浑甸甸的,只得拿八部电影,八个导演做引子,不似偷懒的影评结集出书,完全是积沙成塔的耐性与毅力。粗略翻了几页,果然文字极为厚重,都是值得信任的文章。顶佩服三错对华语电影的热情,从网易电影论坛里结识开始,他就一直保持这份诚意,华语片再好再滥,都会保持关注,相形之下,我总为自己的心猿意马感到惭愧。后来我跟叶小凯说,能像三错那样闷头三载,给自己一个交待真是太不容易了,然后互相取笑对方是懒鬼。常年有人讲我勤奋,要不然哪能写那么多博客文章?殊不知写博最偷懒省事,既不用担心错误连篇,又不必为读者负责,还能想写啥写啥,除了避过“敏感词”之外几乎可以无法无天。但一旦是书,就要担负责任,为自己,亦为他人,因此在那么多写影评的朋友里头,三错的创作态度我最为欣赏,谁不会拎几篇以前写过的旧文章出来改几个字,收拾收拾就变成书了呢?三错可是为书而书,写得认真,写得严谨细致,可从中汲取养分的。要想把评论写得不垃圾,在国内实在太难了,三错居然能做到有水准有高度有质量,我可不是惊讶一点点。
      
       影
      
       《南极料理人》真牛逼,我讨厌赞一部喜剧片牛逼,可《南极》就是配得上这个词。首先题材牛逼,这电影放在国内也百分之一万过审,可就是没人想得到把八个人放到一望无际的冰川上整天吃饭这种故事,我如果向一个老板推荐这电影,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准确描述其中的亮点。其次导演很牛逼,在戏骨芸集的电影里,导演要做到牛逼似乎很容易,其实并不容易,很快他就会被演技派们的光芒淹灭,但冲田修一没能成为死人,他把电影处理成闷骚的喜剧,你会笑,因为片子古怪,你会笑,因为这个有趣的环境的确会萌生诸多荒诞的情绪,但在那样的地方,厨师才会显得独一无二,珍贵且有权威。最后《南极》牛逼在气质上,尽管有八个人,但还是很孤独,这份孤独感从头到尾都不曾烟散,一直牢牢擒住人的心头,喜剧果然是把悲剧放到哈哈镜面前照出的影像啊!
      
       《岁月神偷》也看了,画面的绚丽程度,情感的渲染程度,都饱满过头了。听说是罗启锐自己的童年故事,所以做得特别用心。看出来了,就是旧香港版的《血疑》。不过任达华的表演让我挺感动,他在里边有点像王学析,估计王学析演个忠厚老实的老爸,也是这样的,原来香港人演惯了狠角色,偶尔换个口味用上主旋律的演法,果然就拿了金像奖了。吴君如在里头我特别喜欢,因为不像,怎么演都不像那种能干的平民之妻,正因为不像,演起来才有隔离感,反而显得真了。还有演富家女的蔡颖恩,真像十八岁的杨采妮啊。
      
       字
      
       都看到了吧?最近我的博客显示有点不对劲,自动排版了就不显示了,怎么整怎么别扭。幸亏不影响发送,只是每次都要手动敲键好麻烦,我又这么懒。也罢,宁愿少写博,多花时间看书看碟罢。
      
      
      (妖娆姐姐是在网易“我爱电影”论坛认识的影友,对于电影我俩都有最单纯的热爱,但现实中却是不大一样的人,而这本书恰恰是关于现实的。所以,她只言片语中的肯定,令我很欣慰。)
      
  •     只叹江湖几人回:华语影坛十大黑帮电影…
      文\三错
      20100610
      
      
      江湖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只有一代一代的人感受江湖的情怀,品读江湖的精彩,像王怜花一样纵横古金、恣意驰骋,畅谈“既生古龙,又生金庸”之痛快。江湖里有千奇百样、或正或邪的门派帮会,他们在古代用冷兵器争高下、博名位,爱恨情仇恩怨无尽,血流成河而又荡气回肠。徐老怪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代的门派帮会变为今时的公司企业,用固有的规则构成当代的黑色社会。时代的发展改变不了江湖的古典情怀,因而吴宇森才说:“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就会很像我的《英雄本色》了”。在那些杀人越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黑色故事里,感动我们的永远是不变的侠义精神:正义、牺牲、拼搏和友爱。
      
      上世纪的后三十年,一大群才气纵横的天才导演,用他们的激情和才情抒写了华语电影里最为华丽的篇章,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大哥小弟形象,有的甚至将影像中的情义带到了现实,让我们亲身感悟江湖本色。我们可曾记得,肥姐的追思会上邓光荣怒斥郑少秋的感人情景?这个主持公道、呼唤良知的邓光荣,正是《龙腾四海》、《黑豹天下》、《再战江湖》、《江湖龙虎斗》等片里的大佬,一个如狄龙、发哥一般讲义气、重感情的大哥。那个时候,帅气的发哥和华仔都甘愿做他的小弟马仔,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然而,随着新世纪的戾气、躁气和铜臭味,这些情怀随风飘逝。前些天,我贴出一篇关于《喋血双雄》的文章,纪念那个渐行渐远的侠义时代,结果是知音难觅、应者寥寥,验证了朋友“黑帮电影已死,侠义江湖不再”的论断。题材的轮转,明星的更替,是影坛无法规避的自然定律。不久的将来,发哥重出江湖,《谍海风云》再现大哥风范,料定不过是死水微澜。我们不必回避江湖传奇越来越少的不争事实,只是我们忘不掉那些刻录于胶片中的侠义故事,忘不掉那些曾经的热血澎湃和义溥云天,忘不掉那些动人的英雄气短和儿女情长。
      
      让我们一起走进光影的世界,拣拾江湖帮会里最精彩、最绚丽的十个断章,重温曾经的激动、冲动和感动。
      
      
      十、《英雄好汉》:奏响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悲歌…
      
      ◎年  代 1987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黄泰来
      ◎主  演 周润发 刘德华 万梓良 刘嘉玲 成奎安
      
      入选理由:英雄片浪潮中精彩的应景之作,完整呈现腥风血雨、爱恨交织的恩怨江湖。
      
      《英雄本色》一炮走红后,跟风者趋之若鹜,掀起一片声势浩大的“英雄片”浪潮,大多数像《五虎将之决裂》一样于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耍枪后饮弹自尽,耍酷有余,内涵不足,流于肤浅,败坏了“英雄片”的名声。难得的是,黄泰来导演的《英雄好汉》不仅仅“为稻梁谋”,而是在兄弟仇杀中坚守英雄道义、刻画英雄本色、弘扬英雄豪情,为暴戾的江湖平添了些许好汉的柔情。
      
      定国(刘德华)和家勇(万梓良)本来情同手足,同为潮州老大剂哥(周润发)手下,定国因忠义、细心受到大佬赏识,引起家勇嫉恨并最终与剂哥反目。定国身处江湖道义和兄弟亲情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被迫选择远走马六甲另谋生计。家勇一意孤行,投靠了剂哥的对头朱老大。多年后,家勇羽翼渐满,伺机铲除朱老大后独霸一方,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同时,剂哥被手下出卖险遭横祸,与妻子(刘嘉玲)逃亡马六甲。家勇派杀手追至马六甲,炸死剂哥和定国的家人。所幸的是,剂哥与定国得以逃脱,双双回港找家勇雪仇,展开一场腥风血雨的杀戮。
      
      《英雄好汉》是黄泰来执导的《江湖情》的续集,延续前作未完的故事,包含几乎所有的黑帮元素,涉及到江湖恩怨、怨女痴爱、悲欢离合、亲信背叛、手下暗算等套数,刻画了诸位崇尚忠义、胆识过人、知恩图报的血性男儿。他们不是小马哥、吴国豪式的英雄和枭雄,也会为儿女私情低头、退缩、妥协,纵使如此,终究还是逃不过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编导精心构建暴力景观,成奎安扮作清洁工行刺时被一排手持鲜花和酒具的保镖击毙,其间的血腥火爆凸现了黑帮斗争的格致残酷。片中数位大腕都有上佳发挥,尤其以万梓良饰演的家勇最为突出,将一个野心勃勃、背信弃义、心狠手辣的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从《江湖情》到《英雄好汉》,万梓良完成了从小弟到老大的成长历程,成为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奸雄,以至于在后来的《古惑仔》(系列)中饰演帮会大佬时游刃有余,举手投足尽显大哥风范。
      
      
      九、《无间道》:同是卧底身,相煎何太急…
      
      ◎年  代 2000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刘伟强
      ◎编  剧 麦兆辉 庄文强
      ◎主  演 梁朝伟 刘德华 黄秋生 曾志伟 杜文泽
      
      入选理由:解构《龙虎风云》的传统模式,注入浓厚的人性拷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刘伟强打破香港警匪片中单一的卧底模式,在警察队伍里混入了劫匪的卧底,在劫匪的阵营里安插了警方的卧底,你卧我,我卧你,你我同卧却不相识,在彼此相斗中呈现出异类的精彩。谈及影片创作,刘伟强说:“剧本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有个反卧底,不光是警察在黑社会中有个卧底,黑社会在警察内部也有一个卧底,这样的结构很吸引我,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拍出来应该会不错。”
      
      十多年前,三合会黑帮老大韩琛(曾志伟)安排刘健明(刘德华)加入香港警察做卧底。警官黄志诚(黄秋生)看中警校的年轻精英陈永仁(梁朝伟),安排他秘密渗入三合会,为警方做卧底。在组织一宗毒品交易中,警匪两方的行动全部宣告失败,暴露出双方内部都有内鬼的事实。刘健明因工作出色调到内务部,负责暗查警方内部的奸细。陈永仁深受韩琛信任,让他负责调查内鬼。为脱离黑道成为真正的警察,刘健明借机杀死韩琛,却不料被陈永仁发现真相。刘健明希望陈永仁给他一个机会,被遭拒绝。这时,与刘健明一起混入警局的卧底大B杀死陈永仁,自己反被刘健明杀死。最后,警方通过陈永仁提供的线索,查出刘健明的卧底身份并将其抓获。
      
      2002年,香港影市低迷,《无间道》风靡两岸三地,漂亮的票房成绩使其成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影片脱胎于香港传统警匪黑帮片,但一改过去重文轻武的顽疾,剧情丰富紧凑,人物关系复杂,多条线索交错推进,营造出强大的戏剧张力。导演的叙事重心不再是追寻“谁是卧底”,而是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谁是卧底”,把聚焦点转移到关注两个卧底未知的命运之上,剖析他们内心的变化、矛盾、恐惧和挣扎,由此赋予浓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影片当年横扫金像奖和金马奖,受到国际的极大关注。2006年,被好莱坞大导马丁·西科塞斯翻拍为《无间行者》,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四项大奖。2003年,刘伟强乘势推出《无间道II》和《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在保持类型属性和娱乐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已建立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主题。
      
      
      八、《黑金》:肮脏政治里的正义宣言…
      
      ◎年  代 1997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麦当杰
      ◎编  剧 麦当雄
      ◎主  演 梁家辉 刘德华 吴辰君 赵文瑄
      
      入选理由:在黑暗势力纵恣猖獗的年代,执着的人们应当坚信“正义也许会迟到,但迟早会到。”
      
      从某种意义上说,麦当雄电影制作公司是香港影坛的一个传奇,以相对稳定的班底拍摄了一部部半剧情半纪实式的黑帮警匪片,为影迷留下了很多津津乐道的佳作,《黑金》就是其中之翘楚。梁家辉扮演过很多的经典角色,在黑帮电影里常常是不怒而威的大佬,但没有一个角色像周朝先一样嚣张霸道,与众人商议要事,总是一句:“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周朝先(梁家辉)是台湾黑道中的狠角色,打算通过贿赂政府高官,参与竞选立法委员将黑道身份漂白。精明干练、嫉恶如仇的调查局机动组组长方国辉(刘德华)带领手下,监拍到周朝先经营地下赌场的证据并将其告上法院。但周朝先用金钱收买法官被判无罪释放,方国辉却被上司勒令休假,停止对周朝先的调查行动。电视台女记者凌飞(吴辰君)主动为方国辉打气,两人渐生情愫。周朝先在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公开宣布退党,参选立法委员,企图进一步控制台湾的政治。方国辉在法务部冯部长(赵文瑄)的直接支持下重回岗位,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将不可一世的周朝先绳之以法。
      
      《黑金》首次揭露台湾政治丑闻,将金钱、色情、权力、黑幕交易呈现银幕,在港台引起极大轰动。影片通过女记者在荧屏上的讲述和真实历史纪录画面的剪接,实现了传奇故事与台湾社会政治演进过程的契合。在警匪对峙的激烈冲突背后,观众看到了台湾“黑金政治”的肆虐和猖狂,台湾当局为黑社会的漂白提供了温床,“民主选举”沦为赤裸裸的黑金交易和黑势力之间的权力分配,政府官员成了黑帮老大的统领者。凡次种种,都显示出强烈政治焦虑和社会批判意识。制作方请来强大的演员阵容,投资6000万港币,在大场面上下足功夫,诸如群狗野外追逐嘶咬、的士集体暴动、政党游行斗殴以及直升飞机追击等场面视觉冲击力极为强烈。
      
      
      七、《黑社会》:勾勒黑帮蓝图的宏大野心…
      
      ◎年  代 2005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杜琪峰
      ◎编  剧 游乃海 叶天成
      ◎主  演 任达华 梁家辉 古天乐 张家辉 张兆辉 林雪
      
      
      入选理由:杜琪峰的转身之作,从对准黑社会的一角一落调转到描摹整个黑社会的气象,从对黑社会个人命运的关注调整到对整个黑社会文化的思考。
      
      杜琪峰和他的银河映像,在黑帮类型片里留下了许多佳片。《枪火》之义气,《一个字头诞生》之荒诞,《非常忽然》之灰暗,《暗战》之斗智斗勇,都成为银河影迷顶礼膜拜的经典,对于其间精彩,亦是如数家珍。然而,就杜琪峰亲自挂帅执导的影片而言,大抵只有这部《黑社会》及其续作《以和为贵》可以登堂入室,位列传世经典。
      
      帮会“和联社”到了两年一届的老大选举,对社团贡献极大、具有坐馆实力的“准老座”阿乐(任达华)和大D(梁家辉)展开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争夺。老一辈选出阿乐为新老大,但象征社团权力的信物“龙头棍”不翼而飞。于是,阿乐和大D手下的一批风云际会的后字辈追查“龙头棍”下落,地域空间从香港到广洲,再从广洲到香港,“龙头棍”几经易手,最终落到阿乐手中。阿乐从社团大局出发对大D晓以利害,说服大D和他一起共谋大事,两人和解共同对外。后来,当大D要求平起平坐时,阿乐迅即反脸、杀死大D。
      
      在这部影片里,杜棋峰显示出对同类题材的一流驾驭能力,他在选老座、争信物的短短几天内,构架出一个错综复杂的人物网络关系,揭开香港黑帮社团的方方面面,有老一代的“龙头老大”(郑伯)及其左右手,有新一代的帮会骨干及其家属,还有干预帮会选举的警局官员。全片画面干净,剪辑简练,动作写实,看不到任何特技的处理,展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江湖。其中,最为精彩的桥段是社团“新生代”带“龙头棍”从广州返回九龙时的追杀、截击和接应,设计巧妙衔接紧凑,极具震憾力。影片囊括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四项大奖。2006年,杜琪峰推出续作《以和为贵》,继续表现赤裸裸的权势斗争和无尽欲望,继续探讨香港黑帮的人性沦丧和何去何从。
      
      
      六、《龙虎风云》:天职与情义的生死博弈…
      
      ◎年  代 1987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林岭东
      ◎编  剧 沈西城 林岭东
      ◎主  演 周润发 李修贤
      
      入选理由:林岭东的立宗开派之作,抒写黑白战场的悲情幕曲。
      
      就在《英雄本色》横空出世的第二年,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再一次在香港影坛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市场热烈反应,一举奠定了林岭东事业成功的基石。同样是警察与劫匪,《喋血双雄》里的李鹰和小庄由兵贼角力转化为英雄相惜,而《龙虎风云》里高秋和阿虎的生死情谊不过是一个预设的“阴谋”。在影片的最后,当警方将阿虎等人包围时,高秋所遵守的情义在临死前“我是警察”的告白中轰然倒塌,黑色意味与悲凉情绪在“道是无情亦有情”中蔓延,凝结成一出残酷现实逼迫下的人性悲剧。
      
      以南哥为首的抢劫集团引起警方重点调查,他们计划去抢某珠宝工厂。警方为此成立了专案组,负责此案的刘帮办派得力助手兼好友高秋(周润发)渗入黑道卧底协助调查。高秋以售卖枪械为名与劫匪打通关系,经过阿虎(李修贤)多次考验才博得信任,并被劫匪成员阿虎身上的男子汉气概所吸引,两个结为莫逆之交,情同手足。在警察与劫匪的一系列斗争中,高秋一步步陷入深不可拨的警匪夹缝之间,既害怕对不起警局和女友,又害怕有负阿虎。当劫匪实施行动时,高秋留下线索通知警方布下天罗地网,却不肯离开阿虎。最后,他在枪战中被警察误伤,躺在阿虎的怀里讲明自己的卧底身份,看着阿虎难以置信的眼神而死。
      
      早在1981年,章国明以《边缘人》开创“警察卧底”之先河,描写一个年轻警察因卧底而酿成的性格悲剧。作为林岭东的成名作,他将警察的悲剧置于警匪博弈之中,重点刻画高秋夹在警匪之间的痛苦、内疚与折磨,最终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周润发)。随后,林岭东拍摄了《监狱风云》(1987年)、《学校风云》(1988)、《圣战风云》(1990)和《监狱风云Ⅱ》(1991),树立起香港电影的“风云”大旗,与吴宇森的“英雄”大旗并驾齐驱,成就一段光影辉煌。放眼世界影坛,很多优秀的警匪电影或多或少地从该片中获取灵感。1992年,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导演处女作《落水狗》里仿效过《龙虎风云》;2000年,刘伟强的《无间道》借镜此片,将单线卧底演化为双线卧底,而刘伟强正是在《龙虎风云》里首次担任摄影指导。
      
      
      五、《野兽刑警》:是人,是鬼,更是兽…
      
      ◎年  代 1998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陈嘉上
      ◎编  剧 陈庆嘉 陈嘉上
      ◎主  演 黄秋生 谭耀文 张耀扬 李灿森
      
      入选理由:一个人,踏入了黑白两道,模糊了黑白界限。
      
      有一天,我用电视遥控器随便换台,看到黄秋生在《杨贵妃》里饰演唐玄宗,不由得感叹:这么好的演员演这么烂的剧集,香港黑帮电影确实走到穷途末路了!黄秋生是江湖影像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大佬,他提纲主角的并不多,大多是如《古惑仔》(系列)里肩扛菜刀、手抠鼻屎的大飞哥一样作为鲜活的配角。不过,黄秋生是幸运的,他抓住陈嘉上给他的一个机会,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不朽的江湖角色。而这个角色,成就了一部足以留名青史的黑帮佳作。
      
      “烂鬼东”(黄秋生)是一个脚踏黑白两条船的边缘警察,与分管地区的黑帮头目阿辉(张耀扬)称兄道弟。黑白两道都默认这种状态,大家相安无事,共同维系着混沌江湖的风平浪静。后来,阿辉犯事外出避风,他的手下阿华(谭耀文)经人唆使,激起抢班夺权的野心,很快凭本事坐上了头把交椅。阿辉回来后,他用江湖道义的原则与阿华谈判,却被后者于不经意间残酷砍杀。“烂东鬼”念旧情重义气,看不惯阿华目中无人、犯上作乱的举动,像疯子似的与阿华决一死战。
      
      影片的最大的亮点,是成功刻画了一个生活在黑白两道间的“问题警察”形象,烂东鬼好似《喋血双雄》里小庄和李鹰的综合,既是政府的执法者,又为了道上兄弟复仇而杀人。“兵”与“贼”身份的互动转换、合二为一所产生的讽喻,使影片跳出了黑白分明的传统警匪片模式。在“烂东鬼”身上,人性的善与恶已无法用标准的尺度去衡量。导演正是将人性的多面性置放在现代道德与法制观念的天平上,诠释生存哲理和人性的两极,从而在戏剧化的娱乐故事里寓于较深的思辨价值。黄秋生性格化的表演极具神采。本片在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威风八面,获八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
      
      
      四、《跛豪》:一将功成万骨枯…
      
      ◎年  代 1991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潘文杰
      ◎编  剧 麦当雄 萧若元
      ◎主  演 吕良伟 郑则仕 叶童 叶子楣 吴启华 黄光亮
      
      入选理由:华语影坛里最霸道、最宏大、最残烈、最完整的黑帮史诗。
      
      作为华语电影的精华所在,我们有很多黑帮经典可与西方同类型影片相媲美。但由于拍摄资金、传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相比西方《好家伙》、《教父》、《美国往事》等史诗巨制,华语电影难免显得相形见拙。所幸的是,我们还有《跛豪》压阵,可以骄傲地扛起香港黑帮电影不倒的大旗。
      
      1962年,随难民潮逃到香港的汕头青年伍国豪(吕良伟)不甘被人欺凌,遂投靠黑帮老大肥彪(郑则仕)并取得信任,逐渐确立自己在帮会中的地位。随着国豪势力的日益壮大,肥彪受到威胁,设计铲除国豪。国豪虽未丧命,一只脚却落下残疾,人称“跛豪”。国豪收买肥彪情妇(叶子楣),并通过新闻界揭露肥彪藏毒使其入狱。国豪帮助总华探长夺位,获其赏识而接管肥彪所有地盘,成为黑帮四大家族之首。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警队人人自危,总华探长劝国豪收手,但其因位高狂妄自大,终致众叛亲离,更被手下出卖,锒铛入狱,被判三十年徒刑。
      
      作为香港“枭雄片”的开山之作,《跛豪》称得上香港影坛最为成功的黑帮传记电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黑帮史诗。影片根据大毒枭的真实经历改编,借鉴了好莱坞《教父》、《疤面煞星》的叙事方式,讲述香港20世纪70年代风光无限的“吴锡豪家族”的发迹和犯罪史。剧中故事突破传统的道德价值评判规范,把主人公刻画得成智勇双全、肝胆相照的乱世英雄,由此消解了杀人如麻、违法乱纪的恶行。该片上映后反响良好,不仅取得3900万港元的票房,更斩获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编剧奖,还带动“枭雄片”的一时风行,《雷洛传》、《蓝江传》、《黑金》、《四大探长》、《赌城大亨》等片随之而生。麦当雄更是策划原班人马,以上海青帮杜月笙为原型,拍摄了《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和《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这些电影看上去拍得热热闹闹,实际上不过是狗尾续貂。
      
      
      三、《暗花》:精妙棋局上的过河走卒…
      
      ◎年  代 1998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游达志
      ◎编  剧 司徒锦源 游乃海
      ◎主  演 刘青云 梁朝伟 邵美琪、王天林 林雪
      
      入选理由:江湖中最好的剧本,江湖中最绝望的宿命。
      
      或许,没有一个影迷会否认这是一部可以写进影史的经典。对于这部极具震撼力量的杰作,我用这样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冷冷的黑夜,肃杀的澳门,老人用五百万暗花摆下了精妙棋局,自命非凡的晚辈仿若棋盘上无法回头的过河走卒。”
      
      社团新势力基哥和乔治两派大打出手,十多年未回澳门的幕后老板洪爷“看不下去”,决意回澳收拾局面。于是,基哥和乔治决定谈判商议对付洪爷。这时候,忽然传出基哥以500万“暗花”要除掉乔治的消息。基哥便派身为警务人员的手下阿琛(梁朝伟)负责调查、防范暗杀乔治之事,以保证谈判前不发生任何意外。阿琛盯上了一个光头的神秘男子耀东(刘青云),将其锁定为执行暗杀任务的杀手,两人遂展开一场斗智斗勇的追逐。其间基哥和儿子全被莫名杀掉,耀东也成了枪下鬼。阿琛最后发现自己成了“暗花”对象,惊魂失措地打算潜逃出澳门,却在逃离前于码头被人击毙。
      
      在《暗花》中,游达志沿承他在处女作《两个只能活一个》建立的江湖无从把握感,以澳门回归为背景,描述了一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黑色宿命悲剧。两主角之间的警匪对峙,既不同于《暗战》般的英雄相惜,也有别于《野兽刑警》的合二为一。同样是放弃了善恶的明确界定,游达志则是全心塑造角色嗜勇斗狠的残暴、血腥姿态,彻底颠覆了观众对英雄的惯常期待,空留一片不可预料的诡谲江湖。澳门的腥风血雨和荒凉环境渲染出浓郁的黑道凶险感,散发出古龙笔下的江湖气息。精妙的谋篇布局,深刻吊诡的隐喻,扑朔迷离的悬念,冷酷深沉的表演,成就了一部最能代表“银河映像”风格的撼世杰作。
      
      
      二、《喋血双雄》:这个杀手不太冷…
      
      ◎年  代 1989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吴宇森
      ◎编  剧 吴宇森
      ◎主  演 周润发 李修贤 曾江 朱江 成奎安
      
      入选理由:发自情义孤岛的呐喊,情义江湖的终结者。
      
      像小马和豪哥一样,小庄和李鹰的故事,是江湖上永远的传奇,无须任何累赘的描述,只需要静静的体悟。在这部名垂青史的电影里,有两句话让我纠结、伤感和思索:
      
      ——“我相信正义,但是没有人相信我。”吴宇森用李鹰这个角色传递他对于正义的呼唤:“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存在正义、道德、爱情和美丽”。李鹰的出场就定下了人物的性格轮廓,正如曾爷所说“一看就像是警察”,因为正义写满了他的脸颊。但是,一个尊崇理想主义的好人往往会被社会误解。李鹰是法律的执行人,却不能践行心中的情义;他代表着正义,却被排斥于主流之外,在体制的边缘寻找着精神的落脚地。枪有很多种用法,良知和正义还是让他背弃了本该遵守的铁规,无怨无悔地改变了用枪的方式。
      
      ——“这个世界变了,我们都不再适合这个江湖,我们太恋旧了。”在吴宇森的心里,繁华都会就是现代江湖,只是这个江湖已经变了,每个人都奉行“人人为己,金钱为上帝”的准则,没有什么人愿意舍生取义。在这个江湖里,小庄就像一个孤独的剑侠,与世格格不入。他栖居教会教堂,因为那里才是都会里唯一清静、有序的地方。临窗靠墙吹口琴的小庄,就像是《射雕英雄传》里屹立桃花岛对江吹箫的黄药师,信步江湖,追忆往昔。教堂之于小庄,独岛之于东邪,已然成为吴宇森心里侠客(精神)的栖息地。
      
      这一次,吴宇森完全沉醉于男人的情义世界,尽情描绘黑衣白巾的江湖兄弟,冰冷弹射的劲枪,至死坚持的原则,不经算计的友情,偶然邂逅的爱情,以及快意恩仇的故事。影片的最后,他把黑夜中烛火通明的教堂作为杀手出没的殿堂和生死决战的场地,在满堂烛光、旁观的圣母像和枪林弹雨间飞翔的白鸽的宣染下,一场江湖纷争被装饰得如神圣的宗教祭典。
      
      
      一、《英雄本色》:世上已无英雄时…
      
      ◎年  代 1986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吴宇森
      ◎编  剧 陈庆嘉 吴宇森 梁淑华
      ◎主  演 周润发 狄龙 张国荣
      
      入选理由:看着受伤流血的豪哥,小马怒吼着对阿杰说“做兄弟的……”
      
      爱一部电影需要理由吗?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心灵的感动。就在刚刚敲打上一段字符的时候,我的脑海再一次浮现出小马哥的模样,眼睑里习惯性地噙满泪水。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记不清第一次看《英雄本色》是什么时候,记不清看了多少遍,也数不清全身流动的血液沸腾了多少回。为小马哥感动了多少,为豪哥唏嘘了多少,记忆里一样没有清晰的记载。只是知道,每一次看着小马哥桀骜不驯地用伪钞点燃香烟的模样,就会像遇到老朋友一样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华语电影里,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找到数以百计的经典角色,却没有一个角色像小马哥一样深入人心。这个角色承载了吴宇森和周润发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影响数代影迷的经典形象。影片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来自于对友谊与情义的刻画,包括兄弟手足情、朋友生死情、男女爱情,以及忍辱负重的隐忍之情和报仇雪耻的畅快之情。影片的最后,小马的没有说完“做兄弟的”的这句话,阿成的子弹就打爆了他的头,鲜血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英雄情,什么是朋友义。阿杰递上象征法律正义的枪,豪哥带着失去兄弟的痛苦决绝地扣动板机。那一刻,我们的世界里,没有黑没有白,只有情只有义。
      
      我不知道自己看过多少部电影,观影量的增张从未动摇这部电影的地位,它永远是我心里的“No.1”。当名利的喧嚣和世俗的炒作成为时代的标签时,当“男儿”和“超女”成为今天热门的话题时,当安逸享乐、无病呻吟的小资气息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时,这个世界已经找不到英雄的足迹,只有在这部最爱的、经典的、不可复制的、无法超越的电影中静静地守望、膜拜英雄。
      
      
      此外,还有不少影响颇广的电影,如《古惑仔》(系列)和《省港骑兵》(系列)等,但前者生猛有余却深度不足,后者激情四射却囿于意识形态,皆非心水之作,故而弃之。
      
      PS:
      更多话题,有兴趣者不妨参阅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拙作《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的第二场“纵横四海”,约5万字:
      http://gsgbr.blog.163.com/blog/static/3443208201059117149/
      一、跟着光影闯江湖
      江湖写照:无法无天,有情有义
      大佬传说:力争上游,金盆洗手
      黑白战场:兵贼角力,卧底风云
      人文思考:命运诉求,社会隐喻
      二、吴宇森:铁汉柔情和义胆群英
      三、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借孔庆东之言:“俺要去吃大米饭了,绿翠的小辣椒炒金黄的鸡蛋。所以,那些批评俺的人,俺感谢,攻击俺的人,俺把他们当鸡蛋就完啦!”呵呵。对这些电影的评述与选择,朋友们随意拍砖、乱砍、乱弹吧,辣椒西红柿鸡蛋都可以炒菜,上好的砖块正好修房盖楼,这年头奶奶的房价真是高。世界杯来了,咱们边看球、边侃影,欢迎大伙儿随意补充、拨乱反正!!!
      
      
      
      
  •     难偿世上儿女债:华语影坛十佳父亲电影…
      文\三错
      20100617
      
      6月20日,是今年的父亲节,以此文献给所有的父亲!
      
      父亲,是人生必读的一本巨著,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解读的方式。
      
      贾平凹在《关于父子》里写道:“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父与子是一对影子,也是一对冤家,在他们之间总是横着一道代沟。张扬在《向日葵》里借张庚年之口说:“儿子生出来就是和老子作对的”。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不忘借张小萌之口调侃说:“与老爸斗,其乐无穷。”然而,梁实秋对此更有真知灼见:“沟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沟需要沟通,不能像希腊神话中的亚历山大以利剑砍难解之绳结那样容易的一刀两断,因为人终归是人。”
      
      观看父亲题材电影的时候,我时常会情不自禁地想念千里之外白发渐增的父亲母亲,想起中学时严冬清晨母亲起床为我做饭的身影,想起父亲那些耳提面命的话语:“平为福,和为贵”,“融四岁,能让梨”,“讲小讲小,天下走了”,“官打民不羞,父打子不羞”,“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不要披金挂银,只要好好做人”,“赞美成功的人,安慰失败的人”。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离开父母的游子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感慨:以为离开了成长的环境,就能拥有都市的身份;以为“摆脱”了父母的血脉,就能海阔天空大展宏图;以为早已不是破土而出的树苗,就想远离孕育生命的土壤。可是,当树苗成长为大树时,它的根越来越深地扎入供给养份的大地里。很多时候,现实让我们明白,爱情虽美却更残忍,友情虽贵也会背离,唯有亲情永不改变。或许,我们意识不到,成功的喜悦时很少会想到远方的父母,受挫的悲伤时却会自觉不自觉地靠向父母的那片领地。到头来,才发现最亲近的人永远是或在身边或在远方不离不弃的父母,即便你伤害到他们的心,他们依然会静静地守护着你。
      
      这就是父子宿命,这更是生命的大幸!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打开记忆的闸门,走进光影的围城,一起捕捉那些真实而又光鲜的父亲的“背影”。
      
      
      十、《洗澡》:小澡堂,大社会…
      
      ◎年  代 1999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张扬
      ◎主  演 朱旭 濮存昕 姜武
      
      入选理由:借父亲之题材,以澡堂之小变化,窥社会之大变革。
      
      谈及“第六代”导演张扬关于父亲的表达,我们更多想到的是2006年的《向日葵》。他在这部跨越三十年时空的影片里,用张向阳儿子的出生抒写父子关系的轮回。与这部半自传的《向日葵》相比,张扬早期拍摄的《洗澡》表现出来的视野更加宽广、笔触更加现实、思想更加深刻,可以说是他最好的代表作。
      
      老刘早年丧偶,与傻儿子二明相依为命,苦心经营着“清水池”澡堂,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儿子大明痛恨澡堂,离家出走到深圳谋求发展。他一直不理解父亲,直至收到二明寄去的明信片才回到家里。大明在家停留数日后,准备离去,恰逢老刘犯病,只好留下来。与父亲相处的日子里,他慢慢地理解了父亲为何不辞辛劳地经营澡堂的举动。因为深圳的家中有事,大明不得不返回深圳处理家务,等他再次回到老家时,父亲已经因病去世。最后,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清水池”被政府拆除,大明带着二明返回深圳开始新的生活。
      
      这是一部展示新旧文化冲突的当代都市生活伦理片,通过父与子、北京与深圳等一系列具有“新旧”意味的二元对立景观,传递了以“澡堂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冲突。在新与旧的天平上,张扬偏向守旧的一边:面对都市化建设的拆迁,父亲用寿终正寝于浴池投出一张无言的反对票;大明的“欲走还留”表明他的事业心服从于仁爱孝心;二明用水龙头赶走搬运工,用弱智之手表达对新事物的抗拒。我们与其说“清水池”是一所澡堂,不如说它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围绕洗澡,导演勾勒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社会众生相,并透过他们的种种故事,引发观众对于亲情、信任、宽容、关爱等话题的思考。
      
      
      九、《那山 那人 那狗》:爱与信念的传递之旅…
      
      ◎年  代 1997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霍建起
      ◎主  演 滕汝骏 刘烨 陈好
      
      入选理由: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清新唯美,情景交融。
      
      霍建起是唯美派导演的代表人物,善于在美丽的画面里描绘动人的情感。他描写红颜薄命的《暖》一度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时至今日依然奉为心水之作。在这部关于父子题材的电影里,霍建起精巧运用手中唯美和深情这两把杀手锏,让儿子接过父亲背了半生的邮包,踏上父亲走过的成长之旅,沿途撒播下爱的种子。
      
      在山灵水秀的湘西边区,送了大半辈子信的父亲退休,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上路的时候,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不肯跟儿子走,父亲怕儿子初行有误,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两人之间缺乏交流,话不投机。随着行路渐长,儿子在经历“秘书诉苦”、“五婆等待”、“侗族女孩婚礼”、“山娃风雨候父亲”以及当地乡亲为父亲送别等事后,知晓了父亲与母亲一生相识、相爱、相守的过程,终于明白父亲坚持的人生理念,被父亲身上那种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在群山环抱的河流边背起父亲过河。那一刻,泪水打湿父亲的脸颊,两代人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本片是“第五代”导演霍建起的代表作,获得“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而且奇迹般地跨越国界在日本掀起观看热潮。这部在国内发行零拷贝的电影,在日本票房收入高达3.5亿日元。两代父子邮递员之间从生疏、冲突到理解的故事,在唯美的画面和静雅的独白中渐渐铺开,将人性中最质朴的一面展现出来,把人和自然的和谐感传达出来,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启发。霍建起运用大量的镜头闪回,形成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进而完成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交流。全片影像风格唯美,霞光夕照,清澈溪水,郁郁葱葱的大树,环山飘荡的薄雾,以及朴实的农家风情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八、《看车人的七月》:父亲的尊严…
      
      ◎年  代 2003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安战军
      ◎主  演 范伟 陈小艺 赵君 张伟迅
      
      入选理由:为了生活,父亲一忍再忍;为了儿子,父亲怒发冲冠。
      
      这是一部容易为大众忽略的文艺佳作,在压抑的底层生活中氤氲着浓浓的温馨和感动。当我后来看到那部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百年而拍摄的《定军山》时,难以相信这部世纪烂片居然出自《看车人的七月》的导演安战军之手。由此来看,一个文艺创作者视角远离现实生活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憨头憨脑的范伟是一个小品好演员,也是一个影视好演员。从形象到气质,他都是扮演都市里“恐龙”式老好人的最佳人选,《即日启程》之老崔、《求求你表扬我》之杨红旗以及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之傅吉祥便是的佐证。而比这些角色还要出彩的,当数本片中忠厚老实、忍辱负重的父亲形象。
      
      老杜离异后独自带着儿子小宇生活,下岗后在一家豪华娱乐场所外看车。为了生活,他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得不选择妥协和忍耐。令他欣慰的是,美丽开朗的花店店主小宋与他情投意合,两人计划结婚成家。但是,儿子小宇却十分排斥父亲的这桩婚姻。平日里,老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儿子关爱有加,两人坦承交流后,小宇接受和理解了父亲再婚的选择。就在老杜欢天喜地购置家具、拍结婚照、迎接新生活时,小宋在监狱服刑的前夫刘三提前被释放出来,他反悔和小宋的离婚协议,并一次次地用暴力欺压老杜。面对这一切,老杜无限忍耐。但当刘三打伤意欲“为父报仇”的小宇后,老杜终于爆发。他忍无可忍地将板砖拍向刘三,然后安排好儿子的生活到警局自杀。
      
      这部电影沿承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传统,从一个少年的视角观看纷繁的成人世界,表达繁华都市中小人物的悲观离合。影片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对现实不作刻意的歪曲和粉饰,只是直面当代边缘群体艰辛的生活,包括他们的个人婚姻、家庭中父子之间代沟、来自社会恶势力的欺压以及其中的无奈与痛苦。影片中,父亲可以不要自己的尊严,却不能失去作为父亲的尊严。这个普通的低层父亲,恰当地诠释了老百姓逆境中追求幸福、不失尊严的生活,其间的舔犊之情令人感动久久。
      
      
      七、《千里走单骑》:艺术升起深藏的爱…
      
      ◎年  代 2005年
      ◎出 品 地 中国
      ◎导  演 张艺谋
      ◎主  演 高仓健 邱林 蒋雯
      
      入选理由:父爱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尽情弥漫,直抵心田。
      
      张艺谋拍完《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腰缠万贯而又口水满身,随后用《千里走单骑》在文艺片的路线上杀出一记漂亮的回马枪。影片不同于早期的《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情感基调上接近《我的父亲母亲》,在整体水准上与《活着》甚至《一个都不能少》有所差距。纵然如此,张艺谋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讲述的跨越国界、打破语言差异的父爱,也足以让普通观众感动不已、思绪万千。
      
      健一和父亲高田长期关系紧张,病危的他固执地拒绝与父亲最后的沟通。高田为完成儿子的最后愿望,从日本赶往云南拍摄李加民唱的傩戏《千里走单骑》。来到云南后,他才知道李加民因事被关入监狱。高田费尽周折来到监狱见到李加民并请他唱《千里走单骑》。可是,当李加民听说高田与儿子的故事后,想到自己无人管看的儿子杨杨,泣不成声地唱不下去。为此,高田决定找杨杨前来探狱。一路上,他对杨杨细心照顾,杨杨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但他还是不愿意见李加民。高田只好把拍摄的杨杨的生活照带给李加民。就在李加民准备唱《千里走单骑》时,高田接到儿媳的电话,儿子已经去逝,并留下一封书信化解了父子所有的隔阂。
      
      影片的故事不同于第六代导演镜头下边缘人的卑微与无奈、残酷与冷静,描述的人类最美好的思想与情感。全片没有过多的辅线枝节,镜头紧紧跟随主人公高田先生的行踪,干净利落,简单明了。张艺谋将影片主题调回到人文关怀的轨道上,将人物形象调回到了“一根肋”的模式上,将影像风格调回到纪实的路线上,将描述题材调回到农村的故事上,加之流畅的叙事、精湛的表演、极具感染力的配乐,使得影片具备了很强的戏剧吸引力,并没有因为是艺术片而失去观赏性。总体而言,本片是张艺谋的艺术回归之作,虽没有达到艺术的最高点,但在商业气息浓厚的世界影坛,显示出了中国艺术电影的地位与素养。(顺便说一下,张艺谋在玩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和《三枪拍案惊奇》两票大买卖之后,试图借《山楂树》再次回归文艺片路线,只是“受伤”的人们在期待中也忐忑难安。)
      
      
      六、《父子情》: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
      
      ◎年  代 1981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方育平
      ◎主  演 朱虹 石磊 陈鸿 容惠雯
      
      入选理由:一个望子成龙的传统父亲,引发人们对家庭关系、伦理道德的思索与共鸣。
      
      方育平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父子情》是“新浪潮”的发轫作品之一。它继承《可怜天下父母心》里注重人伦、家庭、社会的优良传统,是香港八十年代初期不可多得的写实文艺佳作。
      
      低级文员罗山本生有四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罗家兴。他因学历不高无法升职,饱受社会歧视和冷落,所以一心望子成龙摆脱贫寒处境。少幼无知的家兴不理解父亲的苦心,迷恋于连环画和电影,并结交不良朋友惹事生非被多所学校开除。家兴渐渐长大后,对父亲的爱恨矛盾愈加深厚。同时,父亲对儿子的厚望和爱意对家人形成一种偏执的“专制”,学业极佳的妹妹被迫辍学,姐姐也不得不嫁给一个有钱的长者。尽管家兴对此极为反感,最终还是背负着全家人的寄托,决心出国留学,不负父亲期望。最后,当家兴学成返回前夕,父亲因为儿子学有所成而过度高兴猝死。
      
      在这部影片里,导演方育平亲切自然地描绘了香港平民家庭的亲情,深刻细致地刻画了爱恨交织的父子关系。他对两代关系的深度挖掘,对香港中下层现实生活的平视关怀,远远超越同期的诸多香港电影,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艺术感染和体验。正如片名表达的那样,影片对父子之情的宣扬远远胜过对父权制度的反省。当年,影片突破众多娱乐片的重围,不仅赢得不俗票房,还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更破天荒地被联邦德国电视台重金购买,成为香港影坛一段佳话。
      
      
      五、《父子》:斩不断血缘宿命…
      
      ◎年  代 2005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谭家明
      ◎主  演 郭富城、吴景滔、杨采妮
      
      入选理由:“非典型”的父子关系,苦涩的童年记忆,在长大成人的儿子眼里看不到任何的怨恨。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发起者之一,谭家明封镜多年,“再战江湖”的力作依旧剑走偏锋,不同凡响。影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摆脱香港电影的大众娱乐性,择取马来西亚华人区的一段家庭故事,描摹出一幅别致的“父子图案”。
      
      阿宝的父亲阿胜烂赌成性,母亲阿莲忍无可忍独自出走后被父亲抓回。为挽救行将破裂的夫妻感情,阿胜计划安排一家三口外出度假,阿莲乘机逃离这个让她伤心的家庭。阿莲的出走令阿胜更加沮丧和暴躁,但他不仅没有改过赌博的恶习,反而借高利贷被追打断腿,只好带着阿宝驻进一家廉价的旅馆。重重的打击令阿胜无尽失落,但他仍然没有丝毫的改过之心,一次次地强迫阿宝向邻居和熟人借钱,甚至逼着阿宝到别人家偷窃,直到有一天被人发现痛打。阿胜看着阿宝被抓被打,无力挽救仓惶逃走。十年过后,阿宝再次见到父亲,往事涌上心头。
      
      在《父子》中,导演把父亲和儿子走向对立的一幕处理得十分冷静:冷冷的孤夜,阿胜强迫阿宝入室偷钱,阿宝被人追打得满脸鲜血,慌乱的阿胜看着赶来的警察仓惶逃走。这一幕,让我们彻底看清了一个不同于慈父的父亲。本片称得上是一部精致的文艺电影,由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李屏宾掌镜,运镜流畅,不乏长镜头的叙事意味,强化了浓厚的生活质感。多处采用透过门、窗、栏栅的视角来拍摄,将观众从影片故事中拉出来,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观看、评判剧中人物及其故事。自《杀手蝴蝶梦》之后的17年,谭家明一直从事美术和设计的研究,这方面的功效在《父子》中得到充分体现,很多构图美感十足,宛如一幅幅价值不菲的旖旎山水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四、《不能没有你》:爱至极端,大爱无声…
      
      ◎年  代 2009年
      ◎出 品 地 中国台湾
      ◎导  演 戴立忍
      ◎主  演 陈文彬 赵祐萱 林志儒
      
      入选理由:底层民众简朴平凡的生活里,洋溢着无言无声的人间大爱。
      
      这是一部典型的台湾文艺电影,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姿态还原生活中不为人关注的点滴真实,产生一份打动人心的力量。延续《海角七号》的大红大紫,它再次捍卫了台湾文艺电影的尊严,平淡得有些沉闷的父女亲情,令我这个而立之年男人的眼睑里噙满泪水。
      
      七岁女儿妹仔的户口归在母亲(父亲的女友)名下,母亲的婚姻登记栏内是另外一个男人,依照户籍法规规定,妹仔的抚养权属于那个陌生男子,而不是她的亲生父亲。于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规定,社会局必须强行带走妹仔由社工人员来照顾。就这样,父亲走上了一条漫长的“护女维权”路,而这条路上布满了艰难和无奈,充满了父爱和子情。
      
      在这部描绘父爱子情的影片里,导演戴立忍展现了高超的驾驭能力。倒叙与正叙的结合相当精细,纪实镜头、黑白影像自始至终保持统一,前呼后应的桥段紧贴亲情主题。此外,作为一名与父亲类似的底层市民,阿财哥身上的小善良、小热情、小真诚也如一道道暖流,温暖着每一颗存有爱意的心灵。戴立忍坦言巴西电影《上帝之城》直接影响了该片的创作,认为此片“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并让我发现,电影真的能影响当地社会。”我不知道这两部电影是否真的可以改变现实,但它们却是双双令我震撼动容,震撼来自残酷的现实抑或现实的残酷,动容来自生命的真实抑或真实的生命。不论是《不能没有你》,还是《上帝之城》,因为真实的现实和生命,都令它们氤氤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这便是艺术的魅力,是一部好电影的力量……
      
      
      三、《推手》:向旧时伦理深情告别…
      
      ◎年  代 1991年
      ◎出 品 地 中国台湾
      ◎导  演 李安
      ◎主  演 郎雄 王莱 王野同 Deb Snyder
      
      入选理由:难忘的父亲留字,既是无奈感叹,更是无限眷恋。
      
      李安说,推手之意就是要将一个致虚极、守静笃的太极老拳师放在一个戏剧性结构的故事里考验考验,与命运推手过招,看他沉不沉得住气。影片中,老朱说:“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练神还虚就难了。”这句感人至深的话,包含了老人对经历和处境的深切参悟。
      
      老朱是退休的太极拳教授,他的独生子朱晓生定居美国,娶玛莎为妻并育有一子。为尽中国孝道,晓生将老朱从大陆接到美国共享天伦之乐。但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差异,使得父亲和玛莎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在一次次的摩擦过后,老朱独自出走靠打工为生,晓生多次寻找未果。老朱打工时与人发生冲突被警察局带走,他的太极推手也成为社会热点新闻。晓生从新闻中得知父亲的消息,赶紧来到警察局希望带父亲回家。但老朱并没有再次回到儿子家里,而是让儿子安排一间简陋的住所独自安度晚年。
      
      很多大师级导演的处女作都会展示出过人的驾驭能力,《推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作为李安的第一部作品,处理题材的手法相当纯熟,让我不由得联想到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的处女作《窃听风暴》(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厚重深刻。李安借中国太极拳中的推手,通过一个东方太极老教授在大洋彼岸的故事,洞悉现代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平衡与矛盾,探讨中国传统伦理在异域文化背景下的命运。郎雄饰演的太极拳老教授成了李安作品的第一个父亲形象,由此拉开了“父亲三部曲”的帷幕。
      
      影片中,老朱过去勇夺全国太极推手冠军,年老身居异国无可奈何地自嘲:“父亲是民国高官,儿子是留美电脑博士,三代出了我这么一个没用的人。”他在得知儿子为自己撮合老伴后,感觉自尊受到伤害,当夜独自出走,留给儿子一封情意深长的书信,构成全剧最动人、最深刻的一幕。书信的内容,我这里不再引述。君若有意,自行观看体味,呵呵。
      
      
      二、《阿郎的故事》:风干泪眼后萧索的影子…
      
      ◎年  代 1989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杜琪峰
      ◎主  演 周润发 张艾嘉 黄坤玄 吴孟达
      
      入选理由:最可爱的儿子,最亲切的父亲。
      
      发哥饰演过多少个经典角色,一时难以算清,英雄好汉如小马、小庄、高秋、高进、高飞,多情男儿如船头尺、吴山水、梁少祖。当然,我们念念不忘的还有那个将两者合二为一的浪子父亲——阿郎。
      
      年轻时,放荡不羁的阿郎是一名出色的赛车手,家境上佳的女友波波对他一往情深,不顾家人反对与他结婚。但阿郎婚后浪子性情不改,甚至出手殴打怀孕的妻子,在妻子临盆前因参加非法赛车被捕入狱。母亲串通医生谎报婴儿夭折,心灰意冷的波波独自去美国发展。阿郎出狱后,面对妻离子散的结局无比追悔,在孤儿院找到波仔,两人相依为命,并靠打工当司机养子糊口。十年后,事业有成的波波回到香港巧遇阿郎父子,她希望从阿郎手中要回波仔的抚养权。阿郎心底仍然爱着波波,为争取和波波复婚的诚意,不顾年纪和身体状况的他决定参加车赛,结果发生意外身亡。
      
      本片是杜琪峰执掌香港黑帮电影“帅印”以前最好的电影。作为香港少有的悲情电影,破碎家庭的父子亲情和浪子回头的情怀感动了无数影迷。影片的故事设计完全走入市井、切近大众,没有富家子弟的奢靡世界,不去刻意营造低层民众的喜怒哀乐,只有时而长幼不分的逗趣、时而纯真动人的父子亲情。发哥将一个粗俗浪荡且深情温柔的父亲演绎得洗敛自然,童星黄坤玄将纯真且调皮的儿子拿捏地恰到好处,很多温馨的父子场景令人过目难忘。阿郎的意外打破了观众对一家人重聚的温暖的大团圆期待,将美好的事物彻底撕碎,徒留一段悲情在罗大佑的歌声中回荡。
      
      
      一、《饮食男女》:家庭往事…
      
      ◎年  代 1994年
      ◎出 品 地 中国台湾
      ◎导  演 李安
      ◎主  演 郎雄 杨贵媚 吴倩莲 王渝文 张艾嘉
      
      入选理由:中庸平实,不温不火,平淡中暗藏张力,安静中蕴含矛盾。
      
      这是一部招牌式的李安电影,称得上是通俗文艺电影的标杆,真正做到了趣味盎然而思想深刻。到这部电影里,李安将他的拍片理念完美运用,而这个拍片理念值得任何文艺工作者学习借鉴:“意义是我创作电影的原动力,没有意义会觉得底气不足,可是光有意义在后面,做做就不晓得在干嘛。所以我觉得有些人的电影意义过重,有种责任感。但这些如果太超越乐趣的话,我觉得也就没意思了。”
      
      无需讲述这部电影的故事,因为它是任何一个电影人必看的“教课书”,是任何一个喜爱电影观看无法绕过的“里程碑”。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影片以家事纠葛为核心,描述家庭的溃散与重构,展示血脉亲情的分裂和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一方面是“亲情的分裂”,听起来似乎有些恐怖和绝望,却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凝聚力”,由老朱味觉的失而复得暗含了传统力量驾驭下的家庭再生或重组。在单个家庭层面上,李安对“饮食男女”作了全新的诠释,“饮食”从属于“男女”为“男女”服务,所有微妙的情感都通过“饮食”传达出来。围绕“饮食”的餐桌,各色各样的“男女”粉墨登场,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家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家倩,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家宁,和她们那些或憨厚、或痴情、或风流的男人们,还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朱爸和性格迥异的梁家母女……
      
      相比李安的其他电影,本片获得的奖项并不耀眼,却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到了最佳的融合。其中,很多看似闹剧实为喜剧的绝妙手法,不由得叫人拍手称快,暗自臣服。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的第二部《喜宴》,也是一部难得的佳片,由于它可归入同性恋的题材,故而未选。
      
      此外,还有一些值得静心品味的父亲电影,比如王小帅的《二弟》、张之亮的《流星语》、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张扬的《昨天》、徐静蕾的《我和爸爸》、王朔的《冤家父子》等。整体而言,与国外的《因父之名》、《美丽人生》、《儿子的房间》、《偷自行车的人》、《回归》、《大鱼》、《当幸福来敲门》等片相比,华语影坛关于父亲的电影,在类型、品质、思想性和观赏性上都有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仍需要电影人更多孜孜不倦的努力。
      
      
      PS:
      更多话题,有兴趣者不妨参阅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拙作《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的第四场“冤家父子”,约4.5万字:
      http://gsgbr.blog.163.com/blog/static/3443208201059117149/
      一、父亲的“背影”
      真父亲和假爸爸
      父辈的情与爱
      血脉,代沟变通途
      历经背叛,走向皈依
      “无父一代”艰难找寻
      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
      二、李安:传统文化的异域守望者
      三、同类片检索
      
      
      以上选择及评述,皆为个人所爱、一孔之见,欢迎朋友们拍砖、斧正、补充!
  •     对电影的激情和深度解读 :推荐三错的书《戏梦人生》
      文\勇风
      
      
      在网易、凯迪、天涯等论坛的电影版常常走动的网友,对于三错或者错措错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的电影评论写得内容丰厚、视野深远又激情洋溢。如今,他将多年心血凝结成的文字汇集成书,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值得喜爱电影、喜欢看他的影评的朋友收藏。
      
      我最初认识三错,是在一个并不知名的论坛的电影版,刚开始就被他对电影的激情和深度解读吸引了,并暗暗为他的文字喝彩。后来,因为那阵子我们都爱写影评、发影评,就经常在各个论坛碰面,成为了论坛里的好哥们。虽然我在年龄上略长几岁,但是在写影评上,我诚心佩服三错,觉得他完全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看他的影评,你会觉得他非常地用心,不辞劳苦地收集背景资料、整理电影台词,又相当地有专业精神,对于电影制作涉及的许多技术环节他常常都会细致入微地考察、分析,但又从不陷入学院派的晦涩难懂的泥沼,而是激情四射又通俗易懂。诚如他在书的自序中所说,他“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
      
      这本名叫《戏梦人生》的关于电影的书,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影像照进现实”,生动地反映了本书把电影与现实联结并评说的主旨。本书把视点基本集中在华语电影,虽然涉及面不够宽泛,但是就现实性来说,用解读华语电影来评说我们周遭的社会,评说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却恰恰更加有针对性。
      
      本书用电影剧本般的架构来组织文章,共分为八场。第一场是“花样年华”,在幕曲中,“小资的雕刻时光”照亮了三错营造的文字舞台,他请出了王家卫这个华语电影导演中的小资代表,从评析王家卫的电影,去发现王家卫的心路历程,去理解他的电影语言,也去观察与解读都市的小资一族的典型生活状态与精神空间。
      
      第二场是“纵横四海”,以吴宇森作为香港黑帮电影的中流砥柱来评说香港黑帮电影的发展,也评说吴宇森杀入并闯荡好莱坞这个海外江湖的成败得失、复杂心情。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片是我上大学时期观影的难以忘怀的港片经典,而他去好莱坞发展后导演的《断箭》、《变脸》、《风语者》等又是我后来看电影时印象深刻的电影。三错的美文勾起了我许多尘封的记忆,应该也能够勾起许多我这样的影迷的记忆,或者这里大多数电影你还没看过,那么就让三错带你去领略这些有暴力但更有奇丽美感的电影,有兴趣你把电影找来看,再重读三错的文字,一定会有许多的共鸣!
      
      第三场是“童年往事”,突出评述关于成长的电影。三错用大陆新锐导演贾樟柯的电影和理念来透视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折射了大陆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我完全赞成三错的这一选择,也把贾樟柯这样目光“凝视底层”,懂得人文关怀的导演看作中国电影的真正希望。
      
      第四场是“冤家父子”,三错在本场把聚光灯打向父爱,很有心地选择了一些涉及父子情的华语电影集中评说,三错引述的贾平凹的话“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可谓本场的点睛之笔。在导演方面这次他评述的是大名鼎鼎的李安,特别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之后对于李安电影中名气最大的《卧虎藏龙》也有唯美描述和深度剖析。通过三错的叙说,你会对于李安和他的电影有相当完整和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欣赏李安过去和未来的电影都很有裨益。而借助本场出场的电影和三错的评点,你对于电影内外的东方的父子观念、家庭观念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五场为“舞台姐妹”,谈的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本场中,许鞍华作为华人导演中女性的杰出代表,被推到舞台中心也是实至名归。许鞍华用女人的视角来拍女人,其镜头语言自然是特别到位,而三错一如既往地既评说导演的电影,也评说导演自己的简史,对于理解许鞍华的电影,理解关于女性的电影,对于理解女性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读本。
      
      第六场为“男生女相”,主要谈同志电影,因为这类电影看得少,我对三错的这部分文字不敢妄加评论,但本场他谈的《喜宴》、《断臂山》(《断背山》)以及导演关锦鹏的一些作品我看过而且对三错的文字还是很有共鸣。
      
      第七场为“恋恋风尘”,说的是关于风尘女子的电影。虽然她们是一群生活在底层,而且常被人贱视的女人,不过在电影这类文艺作品中常常也被给予同情和理解。三错用心选取了一些涉及妓女题材的电影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请出”的导演陈果是香港既具有草根色彩又很有艺术气质的导演,导演有特质,而三错的文字值得影迷赏鉴。
      
      第八场乃本书的终场,三错撷取了自己的一组精彩影评,恰似一束五彩纷呈的鲜花,读来芳香沁鼻又回味良久。
      
      通读本书,我觉得三错给广大影迷特别是长期关注华语电影的影迷奉献了一本值得阅读值得珍藏的好书。在此,既要感谢三错的辛苦付出,也要继续支持三错,祝愿他在自己的电影文字之旅上再攀高峰!
      
      
      (勇风兄是未曾谋面的老友,我们因电影结缘,兴趣相投,性情相近,他认同这本书就像我自己认同这本书一样:))
      
      
      
      
  •     《戏梦人生》:70后电影路线图
      文\李星文
      
      
      三错是我见过的头号电影痴迷者。翻着他的新书《戏梦人生》,我很感慨。
      
      2001年左右,互联网论坛崛起,催生了一批头角峥嵘的写手。网站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大量专业BBS,山南海北的大侠小狗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啸聚在各色旗下。足球和电影是网络写手中的显学,能在这两个堂口出人头地的必得有过人的本事。那时候,关于足球的口水因为国家队的抽出亚洲和米卢神迹而波浪滔天,关于电影的文字则集中在对传世经典的反复品鉴和对《英雄》等大片的抵死抗议上。
      
      三错的一身十三太保横练功夫就是在龙蛇杂沓的论坛里锻造的。当他刚刚来到电影论坛这片喧嚣之地的时候,曾经为红警苏红不懂等“大侠”的功力所震慑,战战兢兢不敢发言。但电影就是最好的滋补剂和壮胆药,等他在光影之间穿梭有日,一腔块垒不吐不快的时候,他早已忘了“小狗不能大声叫”的自设壁垒。他赤膊上阵,一篇讴歌《肖申克的救赎》的《影史上最伟大的无冕之王》,引起了看贴者们海啸般的共鸣。夸张的鼓励和过火的回应令三错肾上腺素猛增,从此成了一个死心塌地的边看边写的影疯。
      
      是的,打麻将有“麻疯”,看足球有“球疯”,赏电影自然也有“影疯”。达到“疯”之境界的人的投入更胜于“迷”们。影迷不过是把电影当作闲暇的爱好,影疯却大有把电影与吃饭、睡觉、泡妞等量齐观之势。记得有一段时间,三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列出自己刚刚临幸过的电影的名单,每片还要加上三五句点评。就是这份老太太裹脚布般的片单,每每看得我心惊肉跳:这家伙在一个月内看150部电影,平均下来就是一天5部,这是一双什么样的不知疲倦的眼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安坐如山的屁股?据三错自行招供说:最多的一天看了8部电影。也就是说,那天他和电影搏斗了15个小时。
      
      有了这等发烧行为,自然要结出些非同小可的果实。现在,三错捧出了八年磨剑、三载批阅的新书《戏梦人生》。这是一个影疯不眠不休的个人观影史,这是一个年轻人舍弃莺歌燕舞甘于躲进小黑屋的积年收获。这里最多的是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香港电影的印记,这里也有时隐时现的欧美和内地电影的形迹。这里有一个电影研究者的青春和激情,这里更有非经上下求索而不可得的电影史料。这不是一部体系完整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仅凭一己记忆垒成的印象城堡。言而总之,这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密集的信息。这是影疯的本色。只有看过足够多的电影,你才能有足够宽的视野。我不知道三错是不是拿着一本《香港电影大全》的书,一步步蚕食了其中所有的片目,反正凡是我看过的港片他都说到了,他说到的港片中还有很多我未曾谋面。我自认为也是下过一些功夫的,眼界只在魏君子一人之下,而在诸君子之上,现在看来顶多也就只能去争个探花了。更让我惊奇的是,三错记下了那么多醍醐灌顶的片段和台词。只有看电影的时候足够仔细,你才能品尝到那么多甘甜的汁液。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把这些容易被淹没的触动点留存下来,是一件辛苦但功德无量的事。
      
      第二是一口口深井。老早以前有个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一个拿锹的人连挖几口井都没有出水,失望地离去。而画面显示,他只要再往下一点点,就能见到甘泉。这就是说,做事情必得有足够的韧性,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见成果。三错这本书并非仅仅是表面信息和感动的单摆浮搁,而是力求给每位导演一个人文和艺术的分析,给每部作品以社会背景和影史定位,通过横向的观瞻和纵向的比较,凸显出每部作品的当下意义和纵深价值。比如说,王家卫是容易被膜拜的,而陈果是容易被忽略的。吴宇森是处在光环下的,关锦鹏却是站在角落里的。到了三错的笔下,他们诸神归位,各有各的不同凡响。
      
      还有就是通感写作。《戏梦人生》不是以写事为主的,甚至也不是以写人为主的,它完全是按照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怀来结构和铺排的。写事可以通过秘闻和八卦来招人,写人可以功过传奇和逸事来招人,写片子如何把并不是那么沉静的读者抓住?三错的绝招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没有人不为小马哥的“盒饭言志”所感动,没有人不为《非常突然》的离奇结尾而感喟,也没有人不为王家卫那些似是而非的台词心神恍惚。凡是影迷心跳不已的,都是三错浓墨重彩、独家阐释的。归了包堆,这就成了大众检索记忆的红宝书。
      
      在最后一章“戏梦人生”的系列影评里,三错更是拿出了看家法宝,所选的每部片子都是他自己先感动得五内俱焚、再以黯然消魂掌打向读者的。他实际上没有多少小伤小痛的小资趣味,更多的还是最大多数人心底流淌的普世情感:姨妈的凄凉晚景、图雅的进退徘徊、《孔雀》的寂寞开屏......透过一行行知性和感性交融的文字,我端的是看到了一个影象照进现实的真切三错。
      
      
      (这些年,在电影评论方面,李大哥是给我最多帮助、最多鼓励的人。我的第一篇铅印评论就是他从网上选择并修改的。那时,他在《北京青年报》文艺版担职,现已是该报的社评评论员。之前,我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但影字第一次见报的力量却是没有标准可以丈量的。应当说,如果没有他的鞭策,也难有这本书。所以说,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李大哥的。他能有如是褒奖,这是我的骄傲...)
      
  •     “戏”说女人那些事儿:十部经典影像,十位尘世红颜…
      文\三错
      
      
      有人说过,读懂了女人,也就读懂了整个世界。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女人。《红楼梦》里,女人是林妹妹似花若水;玄藏西行,女人是观音菩萨普渡众生;耶稣受难,女人是玛利亚圣洁高贵……
      
      女人宛如一轮明月,照亮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文学及影视艺术的殿堂里,有很多关于关于女人的描写,比如我们熟悉的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写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疯狂的石头》中,在谢小萌的眼里,城市成为子宫,女人孕育了世界。当然,还有《宰相刘罗锅》里大权臣和坤送给即将继位的太子一个绝世美女,他的一番言词足以让天下所有正常男人垂涎欲滴:
      
      “殿下请看,这就是沉鱼落雁之容,这就是闭月羞花之貌。殿下,您看仔细,真是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既端庄又风情万种,既苗条又丰腴柔嫩,多一分则嫌肥,少一分则嫌瘦,您让她笑她就笑,笑得如牡丹盛开,您让她哭她就哭,哭得似海棠带雨。到了夜晚,香盆沐浴之后,双双扶上牙床,但见玉体绵软,酥胸高耸,金莲并举……殿下,她可以使您飘飘然如上九天,她可以使您享尽人间欢乐,殿下,这就是老奴献给殿下的一点薄礼,聊表存心,不成敬意,请殿下笑纳……”
      
      与文学相似,我们从胶片里可以看到摇曳婀娜的女人姿态、耐人寻味的女人情怀以及精彩纷的女人故事。在华语电影的谱系里,女性题材的影片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早在无声电影时期就拍摄了《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1913年)这类关于女性话语的影片。细细数来,在中国电影一百多年的光影舞台上活跃着各色各样的千古红颜和今朝佳人,她们的绰约风姿总会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十、《暖》――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年  代 2003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霍建起
      ◎主  演 郭小冬 李佳
      
      
       (谎言从这里开始)
      
      
      
      一言点评:美丽的乡村有个美丽的女孩,美丽的女孩憧憬美丽的爱情,美丽的爱情埋葬于伪善的年代。
      
      “铡美案”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流传到现在便有了新的诠释,清官不断家务事,为民申冤的包青天成了多管别人家务事的“法海”。井河之于暖,陈世美之于秦湘莲,两者何其相像。千年前包相爷义铡忘恩负义的陈世美,现如今没有人会为井河抛弃暖而捶胸顿足。当传统的道德低线日渐淡化冲垮时,暖的最终结局虽是出乎意料,却是情理之中。痴情女也好,负心汉也罢,在爱情与婚姻变得赤裸裸的年代,井河的返乡只不过是一声伪善的告白。
      
      暖是村里最漂亮的女孩,能歌善舞,她和井河青梅竹马。有一年,省里的文工团来村里演出,暖与团里一个长相帅气功夫出众的武生暗生好感。武生鼓励暖为实现演员梦想而努力,暖也期盼着和武生一起离开乡村开始新的生活。没过多久,剧团离开村子,武生给暖留下了承诺,却从此没有了回音。暖陷入等待和思念的痛苦之中。武生走后,暖从井河的关怀里感受到爱的温暖,接受了井河的追求。美好如此短暂,在暖和井河荡秋千时,她不幸摔断了腿变成瘸子。后来,考上大学的井河在离开家乡时当着暖的父亲对暖说,大学毕业后一定回来接暖。于是,暖开始新一轮的她期望和等待,等回的却是再一次的杳无音信。时光流逝,暖接受命运的安排,与哑巴成婚并育有一女。十年过后,在城市成家立业的井河返回家乡,在村口遇到青春早逝、面容枯槁的暖,如烟往事涌上心头……
      
      本片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由著名唯美派导演霍建起执导。在霍导的镜头下,乡村似景如画,青山绿水,风吹麦浪,烟雾袅袅,墙壁斑驳,雨巷悠长,音乐舒缓,将伤感情绪缓缓渗入每个观众的心田。影片细致地描写了乡村生活,通过暖的命运轨迹揭示了灵魂深外的善与恶,生活的丑陋与美丽,让观众感到命运的无奈和深浓的惆怅。《暖》可以说是霍建起导演最好的作品,颇受国外内观众的喜爱,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等。
      
      
      九、《少女小渔》――小渔:找回自我的生命蜕变…
      
      ◎年  代 1995年
      ◎出 品 地 中国台湾
      ◎导  演 张艾嘉
      ◎主  演 刘若英 庹宗华
      
      
      
      (马里奥引导小渔做个独立的人)
      
      
      
       一言点评:“她那脆弱而神质的生命力正在振作起来,焦急地向外延伸,向着那涌入罅隙的一点茫茫的薄明。”当她冲破迷雾变成公主时,她已不再需要王子来拯救。
      
      影片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由熟悉移民题材的李安制片,台湾两代才女首度联袂:张艾嘉执导、刘若英主演。移民少女的生活,落在四个以情感细腻著称的人手里,自然驾轻就熟地挖掘出女性的内心意识,涂画出一道包含希望、激情与悲伤的移民侧影。
      
      张艾嘉以生活化的艺术手法,通过小渔的故事,唤醒女性深层潜在的自我意识。我非常喜欢影片的结尾,导演用这个“收官”段落完成了一个少女生命的蜕变。小渔收拾行李辞别,为病床上的马里奥取来报纸、冲好咖啡,马里奥对行将离开的小渔说:“你是个好孩子,小渔,真的很好,假如我需要一个朋友……”小渔听后拉着马里奥的手哭着说:“马里奥,我是你的朋友,永远是你的朋友。”这个时候,江伟打来电话:“我就在附近,两分钟就到。”小渔解释:“江伟,马里奥病了,他又不肯上医院,你让我再照顾他两天好吗?”江伟带着怒气说:“听着,我只等你五分钟,就等你五分钟,你不下来我就走,你爱在那里待多久就待多久。”小渔说:“江伟,你不要逼我……”话未说完,江伟挂断了电话。小渔迟缓地放下电话,看着已经入睡的马里奥,泪水滑落而下。
      
      此后,镜头在江伟和小渔之间来回切换:江伟在楼下焦急地等待,用力按汽车喇叭;小渔在房间里无法决断,听到江伟上楼梯的声音;江伟在门外徘徊,转身离开,停步,思虑;小渔在门内期盼着、聆听着,听到江伟下楼梯的声音,汽车开走的声音,眼神哀伤失落。她走到马里奥的床前为他盖好被子,拉上窗帘,静静地凝望着,面对未知的明天……
      
      本片是刘若英的银幕处女秀,那时的她显得有些许羞涩,还不像《生日快乐》里扮演小米那般收放自若、激情澎湃。本真的自然表演恰恰符合剧中小渔的角色定位,刘若英将一个从依赖爱人到坚强独立的少女形象树立起来,凭借此片获得第40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影片虽然在第40届亚太电影节上大放异彩,除最佳女主角外,还获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音响三项大奖,但内地影迷大多并不熟悉这部作品(本人在这里强烈推荐啦:))。
      
      
      八、《千言万语》――苏凤:十年革X命抖落爱情密码…
      
      ◎年  代 2000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许鞍华
      ◎主  演 李丽珍 李康生 黄秋生 
      
      
      
      (爱的眼神,证明李丽珍是一个美丽的优秀演员)
      
      
      
      一言点评:站在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苏凤们纵身跳进爱的河流追索往事,用热情点燃生命之光,奏鸣一曲人生抗争的命运交响乐。
      
      我始终认为,《千言万语》是许鞍华最好的作品,是最细腻且最大气的香港史诗文艺电影,是最令导演呕心沥血倾家荡产甚至一度弃导从教还债的电影。从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丽最纯真最痴情的李丽珍,金马影后是最好的褒奖与见证;看到了最善良最正常的李康生,不是那个蔡明亮导筒下既正常又有些扭曲的小康;看到了最好的最具魅力的黄秋生,甘神父是“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评选”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
      
      片如其名,《千言万语》包容了丰富内容,共分为三章:忘记,革命十年,不会忘记。第一章“忘记”作为引子,讲述失忆的苏凤在李绍东帮助下逐渐恢复记忆的故事;第二章“革命十年”作为主体,通过绍东与苏凤的回忆叙述从1979年到1989年油麻地居民与港英政府之间的斗争;第三章“不会忘记”作为尾声,衔接第一章的叙事时空,讲述苏凤恢复记忆后的故事。许鞍华透过苏凤和绍东的成长遭际,抒写了一段特殊时期(香港)社会的心灵史,捕捉到大时代里小人物生活的点滴感受与爱恨情仇,将我们带入一个本真且热情的生命群体,与主人公一道体味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的千言万语。
      
      在最早的构思里,《千言万语》的片名是《革X命十年》,用纪实风格把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香港主要的社会政X治X运动一一搬上屏幕,包括“水上人家”、“水上新娘”、“无证妈妈”、“刘山X青事件”等。然而,政X治X运动只是外壳,许鞍华终究要讲的是爱,是苏凤对明宽的苦爱,是绍东对苏凤的痴恋。爱,总有打动人心力量,苏凤成就了李丽珍。这个以三级片成名的艳星刻画了如此光彩照人的形象,获得第3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与舒淇凭《美好的时光》加冕金马影后类似,有一种百炼成钢、凤凰涅槃的意味。聪颖善良,倔强决绝,桀骜的乡野气息,野草般的生命力,都给苏凤弱小的身躯涂上一层闪烁的清辉。
      
      
      七、《图雅的婚事》――图雅:大草原上的美丽传说…
      
      ◎年  代 2007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王全安
      ◎主  演 余男 巴特尔
      
      
      
       (大草原的烈女)
      
      
      
      一言点评:年轻的时候,巴特和图雅是英雄配佳人。巴特意外落难,图雅面对艰难的现实生活,踏上了一条觅婿养夫的心灵之旅。
      
      多年过后,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看《图雅的婚事》是《三峡好人》公映不久的时候,应一个电影界朋友之邀参加看片会,当时影片还没有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能享受如此之早的“观片特权”自然倍感兴奋。观影之后,这种兴奋化为对艺术电影的长久思索。继贾樟柯之后,王全安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第六代”惯有的艺术力量。力量源自对底层人民的关注,沁人心脾的是真切的情感。查阅相关文献,才知晓影片改编自一则发生在甘肃的“觅婿养夫”的真实故事,编导把故事发生的地域从西北转移到大草原,赋予了独特的蒙古风情。虽然离开黄土高坡的家乡已是十年有余,但影像传达的情感和故事真实性之间的重合,似乎验证了某种地域文化的心灵感应。我想,维系这种感应的纽带便是普适的人性人情。
      
      王全安取材真实事件,用纪实般的镜头讲述一个内蒙古牧区妇女迫于生计带着已离婚的瘫痪丈夫改嫁的故事。蒙古大草原的土壤,给予主人公图雅以“烈女”式的坚强和美丽。从图雅老同学的话语中,我们知道年轻时的图雅和巴特是“美女配英雄”的美满婚姻。可是当灾难降临在这个幸福家庭时,昔日的英雄只能靠美丽的妻子来养活,他们所要面对的便是残酷的现实。倘若自由的情爱能够主宰生活的话,图雅也就不会选择与巴特离婚。这个时候,对于图雅和巴特尔来说,生活大于爱情,贫瘠的土地上已经容不下浪漫的爱情幻想。生活在倾轧,日子在继续,他们没有时间来幻想爱情。只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大草原的价值观,让她无法离弃前夫,任何可行方案只有一个要求:“我去哪里,巴特就在哪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然而,图雅的这句话回荡在大草原的天空,化为一段美丽的传说。
      
      
      六、《阮玲玉》――阮玲玉:影像与现实交错的千古传奇…
      
      ◎年  代 1991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关锦鹏
      ◎主  演 张曼玉 秦汉 刘嘉玲 吴启华 梁家辉
      
      
      
      (同是当红女明星,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
      
      
      
      一言点评:一代传奇女星的情感故事与主创人员拍摄电影的现场纪实交相辉映,深情刻画了一个在社会世俗洪流中挣扎的落寞女子。
      
      阮玲玉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卡夫卡.陆兄]曾评论说:时代造就了阮玲玉,时代也毁了阮玲玉。天堂里的老卡可谓一语中的。《神女》里,阮玲玉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品格崇高、地位卑微的妓女形象,令人为之震动。50多年过后,关锦鹏在《阮玲玉》里以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重现了一代奇女的短暂一生:
      
      阮玲玉16岁投身影坛,从处女作《挂名夫妻》到最后一部作品《新女性》,短短的9年里出演了29部影片(多部找不到拷贝),成功塑造了各种饱受苦难的中国妇女形象,有女学生、女工、村妇、妓女、尼姑、舞女、教员、作家。这些人物往往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大多数都摆脱不了悲剧结局,却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表演艺术倾注全部热情,能够用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剧中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拥有当时最多的观众群。然而,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之间的恋爱关系使她倍感苦恼,也成为市民和新闻界关注的对象。伴随满天的流言与诽谤,1935年3月8日她在遗书上写下“人言可畏”四字后服毒自尽。
      
      本片是根据默片时代著名女影星阮玲玉生平改编而成,是关锦鹏创作的一座高峰。影片采用现实与历史交错的“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虚构的30年代阮玲玉的情感故事和90年代主创人员拍摄本片的过程相互穿插,并加入阮玲玉出演的影片片断,全景式白描了阮玲玉短暂、精彩且悲苦的一生,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反思,进而启迪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阮玲玉旧拷贝和摄制过程访谈的插入,避免了落入传记片的窠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拍摄讨论部分使用黑白色调,似乎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历史故事部分使用浓墨重彩,以强烈的色调、光影与原拷贝产生对比,形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读解。影片从发型、服饰、建筑等方面力求还原老上海的风貌,诸多明星的表演惟妙惟肖,张曼玉的表演令人叫绝,凭借此片荣获柏林电影节“影后”,成为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
      
      
      五、《女人四十》――阿娥:与世俗生活博弈…
      
      ◎年  代 1996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许鞍华
      ◎主  演 萧芳芳 乔红 罗家英
      
      
      
      (萧芳芳最明白四十岁女人的处境)
      
      
      
      一言点评:经历四十年风雨沧桑,她不再是春风拂面的杨柳,已锤炼成迎风傲雪的寒梅。
      
      萧芳芳是一位称得上伟大的艺人,银幕之外她从事公益事业的慈善心肠,银幕之上她塑造了冷剑心、林亚珍、苗翠花等经典形象,其中当数四十岁的女人阿娥最为经典。在许鞍华的导筒下,她将一个肩担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的中年妇女演绎得栩栩如生包含深情。
      
      在公司,阿娥精明干练、工作勤奋,对业务流程和数据烂熟于心,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和同事的尊重。公司聘请了一个美丽的年轻女职员,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手段,受到老板和同事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阿娥的地位。面对突来的变化,阿娥随手将一卷手纸丢进垃圾筒。这个有违她精打细算性格的动作,透射出那一刻她的失落与无奈。后来,公司电脑发生故障,运营顿时陷入瘫痪,阿娥凭借纯熟的业务水准,有条不紊地组织调动,证明了她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家里,阿娥作为主心骨,挑起了总理家务的重担,买菜烧饭,洗衣打扫,照看长辈,沟通晚辈,构成了家居生活的全部。偶尔,她会在街头搓麻将,又无不例外地被这些家务琐事打断。当阿娥给公公洗澡时,电话铃声响起,她忙喊儿子去接电话,喊了两次都无人应答,只好自己去接,结果看到因失恋哭泣的儿子。一时间,阿娥由手忙脚乱的“儿媳”转变为善解人意的“母亲”,开始安慰儿子,传授恋爱经验。深夜里,她和丈夫闲聊后脸上绽放出简单而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里有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虽然忙碌却幸福,纵然不安却顺从,尽管辛苦却满足。
      
      细细品完《女人四十》,我给一位朋友发去短信,用“生活化的真诚与粗朴”概括这部电影。许鞍华将香港芸芸市民细碎的忙碌的生活搬上银幕,有艰辛与幸福,也有无奈与顺从,还有细腻动人的俗世亲情。她精准地探测到香港市井里那些并不光鲜的角落,并用充满温情的镜头照亮这些角落,呈现出一种原始的生活风貌,这便是一种难得的不加任何掩饰的真诚与粗朴。
      
      
      四、《乡音》――陶春:传统女性的生死绝唱…
      
      ◎年  代 1983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主  演 张伟欣 刘延 赵越 陈锐
      
      
      
      (张伟欣的美丽属于传统)
      
      
      
      一言点评:在民风淳朴的镜头里,流淌着无限的惆怅、淡淡的哀愁和深情的告别。
      
      胡炳榴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拍摄的“田园三部曲”(《乡音》、《乡情》和《乡民》)对社会变革时期乡土地域文化下的乡村现状、乡土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索,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乡音》里的陶春可以说是以现代的视野写下千古传统女性的最后绝笔。
      
      妻子陶春和丈夫余木生居住在江西山区柴紫云河畔,她平日里包衣揽食,弹奏锅碗瓢盆,演绎油盐酱醋,白天为丈夫送三餐,晚上为丈夫打洗脚水,凡事总是一句“我随你”。表妹杏枝约她进山去看赛过水晶宫的龙泉洞,木生说龙泉洞和村里的山水没什么两样,陶春只是笑笑作罢。陶出将家里的猪卖掉后,木生把整钱存银行,陶春拿得零头就给儿女买学习用品和玩具,给丈夫买两包好烟。相中了一件衬衫,木生却说家里应当买头改良种小猪崽养,她只好放弃衬衫买了猪崽。陶春时常肚子痛,木生没有重视,直到有一天杏枝将陶春送到县医院查出晚期肝癌。木生知晓后悔恨不已,待陶春出院后处处要她作主。陶春身患绝症终于唤醒了大男人主义的余木生,他在东方初晓的清晨用小轮车推着陶春去看火车,为临终的妻子圆了小小的梦想。
      
      在这部乡土气息浓郁的影片里,导演胡炳榴刻画了一位守候在传统伦理“铁屋”里不出半步闺门的女性形象,他无意批判这种“我随你”的夫为妻纲的观念,以静谧的镜头讴歌传统女性身上勤劳、贤慧的美德。同时,由富有朝气的邻家姑娘杏枝打破旧秩序对妇女的束缚,她经常直率地批评余木生不知道珍惜疼爱春姐,最终用绝症完成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对传统女性最后的赞歌。影片获得第四届金鸡最佳故事片,评委会的评语是:“《乡音》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揭示潜在的封建伦理观念残余对于人们的束缚和影响,总体构思比较完整,艺术处理和谐,声音总谱的构成有独到之处,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特授予最佳故事片奖。”
      
      在本片中饰演陶春的张伟欣是李小璐的母亲,后在黄健中导演的《良家妇女》中饰演善良的农村妇女玉娘,并获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漂亮的女明星奖,80年代末出国留学后成为某跨国公司董事。李小璐2岁时和母亲一起出演《我只流三次泪》,16岁时凭《天浴》获得第35届台湾金马奖影后,也算是女承母业。
      
      
      三、《胭脂扣》――如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年  代 1987年
      ◎出 品 地 中国香港
      ◎导  演 关锦鹏
      ◎主  演 梅艳芳、张国荣、万梓良
      
      
      
      (哥哥与梅姐,已是天堂里的精灵)
      
      
      
      一言点评:半个世纪过去了,她其实已经是个女鬼,从阴间来到人间,以爱的名义寻找她的恋人。找到爱人的那一刻,便是爱情走到尽头的时候。
      
      在《胭脂扣》中,关锦鹏讲述了一段五十多年未了的青楼情缘,横贯新旧两个时代,跨越阴阳两段地界,在人鬼难分、阴阳交错的艺术构思中,深情刻画了一个为爱殉情的风尘女子形象。影片采取主辅两线,如花和陈十二少的爱情作为主线,阿定与阿楚的故事构成辅线。主线故事以辅线为切入点,所有故事都是阿楚和阿定听到见到的一切。主、辅双线使得戏剧张力充足,赋予影片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寓意。如花和十二少是理想主义乌托邦爱情的践行者,阿楚和阿定则是现实生活爱情的记录人。前者的爱情轰轰烈烈,虽美却悲,似乎离你我凡人遥不可及;后者的爱情平平淡淡,虽俗却真,仿佛就是你我凡人的现实人生。
      
      片中,阿楚问阿定:你会不会为我自杀呢?阿定毫不迟疑地说:不会。阿定问阿楚:你会不会为我自杀呢?阿楚肯定地回答:也不会。会为对方自杀的如花和十二少,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见面牵手;不会为对方自杀的阿定和阿梦,在没有约定的时间地点牵着彼此的手。人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难以想象的错位。
      
      如花带着十二少到戏院学艺时,师父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应合这句话,我始终把《胭脂扣》看作是一场人生的梦,是十二少的梦,是阿楚的梦,或是阿定的梦。梦里的主角,都是如花。末尾,片场出现拍戏的女鬼\女侠,侠、鬼两重身份对应着如花的人鬼身份,契合戏如人生、人生如梦的意境。
      
      如花是梅姐一生塑造的最经典的角色。在1998年的这部影片中,如花和十二少双双以死殉情。2003年,香港影坛的两位巨星一前一后撒手人寰。4月1日,“哥哥”纵身高楼,只留阵阵香艳存于观众记忆。12月30日,“梅姐”因病辞世,只留那略带忧郁容颜下乍然开放的笑容。多年过后,关锦鹏无法忘怀这次甜蜜的合作,为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合作而永久抱憾。
      
      
      二、《人·鬼·情》――秋芸:在命运的激流里顽强搏击…
      
      ◎年  代 1987年
      ◎出 品 地 中国大陆
      ◎导  演 黄蜀芹
      ◎主  演 徐守莉 李保田 裴艳玲
      
      
      
      (秋芸把自己嫁给了舞台上鬼怪)
      
      
      
      一言点评:舞台上,她光彩照人;舞台下,她背负重荷。娇美的女子与丑陋的鬼魅合为一体,共诉悲凉的命运与遭遇。
      
      黄蜀芹的导演之路师从谢晋,她从谢晋身上学到了很多构建戏剧冲突的方法,同时融入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柔弱和温情。她是影视双栖的导演,1990年执导的电视剧《围城》获得“金鹰奖”、 “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和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一时间风靡业界。在电影方面,她导演的《画魂》、《青春万岁》、《嗨,弗兰克》都是影迷熟悉的作品,而其中最好的当数这部《人鬼情》。
      
      上世纪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戏班里搭档唱《钟馗嫁妹》,小秋芸暗地里偷着学戏。后来母亲与人私奔,父女因之遭受很多屈辱。父亲欲带秋芸回乡,可她迷恋戏曲躲在戏箱里不愿离开,父亲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天赋极高,加之学习刻苦,很快成为戏班里的台柱,并被省剧团张老师选中正式进入剧团。60年代,秋芸在张老师的传带下成为剧团的头号女武生,师生之间产生真挚的感情。张老师是有妇之夫,为了秋芸的前途,他决绝地离开剧团,而伴随秋芸的总是流言、诽谤、嫉妒和讽刺。秋芸在“文X革”中因无戏可演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文革”后重返舞台蜚声国内外,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钟馗这个不朽形象。但丈夫并不支持她的事业,家庭生活再受挫折。最后,她衣锦还乡,在老父亲为她举办的宴席上痛饮,回想走过的舞台生涯和现实人生。
      
      秋芸的故事仿若是“戏梦人生,人生如戏”的再次演绎。尽管秋芸与《霸王别姬》里混淆身份的程碟衣不同,始终清楚自己是“真女子”,对称她为“假小子”的同伴们严厉斥责,可到了最后她感慨到把自己嫁给了舞台,成了现实中的鬼怪钟馗。钟馗遭人陷害成为冤魂,平反后成为保护民众的捉鬼大仙;秋芸经历亲情、爱情和婚姻的离弃,仍然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最终成为人民的艺术家。因为相似命运际遇,人与鬼从内心里产生了共通,构成一段奇特的“人·鬼·情”。
      
      影片时间跨度大,颇有文艺史诗片的格局,故事极具时代气息,主要演员深情投入,堪称改革开放后难得的佳片,在国内外的电影节上受到好评,斩获得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五届里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第十一届巴黎克莱代尔国际妇女电影节大奖、第七届美国圣巴巴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李保田让观众真正见识到老戏骨的功底,演活了一个隐忍的丈夫和传统的慈父,特别是老年的秋父极为传神,将浓浓的父爱洒在这部女性电影的胶片里。
      
      
      一、《神女》――阮嫂:低贱的女人,圣洁的母亲…
      
      ◎年  代 1934年
      ◎国  家 中国大陆
      ◎导  演 吴永刚
      ◎主  演 阮玲玉 章子直 黎铿 唐槐秋 李君磐
      
      
      
      (“神女”是中国电影的不朽传奇)
      
      
      
      一言点评:为了儿子,阮嫂操起皮肉生涯,在华灯初上的黑夜里出卖身体,于道德沦丧的国度里播种爱心。
      
      现在是个视听轰炸和金钱暴炒的年代,在好莱坞的技术狂欢和国产大片的无耻炒作中,我习惯于退回默片时代体验黑白影像的魅力,国外如《铁翼雄风》以及大师卓别林的系列喜剧,国内如这部伟大的《神女》。
      
      阮嫂是一位单身母亲,也是一位街头妓女,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在躲避警察的追捕中,流氓老大救了她,并霸占了她,更以拐卖孩子相威胁,掠夺她辛苦赚来的钱。她数次尝试摆脱流氓的控制,终以失败告终,只好忍辱负重地过活下去。几年后,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用偷偷存起来的钱供儿子上学。然而,邻里的诋毁带来新的问题,学校职员以败坏社会和学校风气为名,要求开除儿子。学校校长家访后,极为同情母子的处境,以辞职来争取孩子继续学习的机会,终是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阮嫂决定逃离到其它地方,却发现流氓老大偷走了她私存的全部积蓄。心力交瘁之中,她用酒瓶砸死了老大,被判处12年的徒刑。善良的校长被母亲的事迹深深感动,许诺担负孩子的教养。监狱里,阮嫂抬头看着黑暗的狱壁,墙壁上绽放着孩子灿烂的笑容。
      
      本片是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集大成者。在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的各种佳片评选中,牢牢占据着三甲席位,足见影片的伟大成就。西方评论者认为,F·W·茂纳执导的《日出》是默片时代的最后一次纯真的大爆发。完全可以说,《神女》和《日出》共同谱就了无声电影临近“死亡”前的高峰,影像艺术在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得以完美展现。如果中国没有战争,没有文革,没有各色政X治X运动,而是将《神女》的高度保持和延续,那么世界电影好莱坞独大的格局必定会被改写。
      
      在这部表现母爱、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电影里,朴质的现实眼光与表演爆发力有了一次天衣无缝的结合。美工出身的吴永刚将影像语言的奥妙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简约空灵的场景和意味深长镜头传递信息,被赞誉为“灵魂的写实主义”风格化佳作。全剧构思简练,只有母亲、儿子、流氓、校长四个主要人物,紧紧围绕着阮嫂作为母亲和妓女的两重生活、两重性格和悲剧命运展开,简单情节辐射出巨大的戏剧张力。阮玲玉将一个出卖身体赚钱抚养孩子的母亲演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令人心碎,堪称表演艺术的世纪典范。
      
      
      PS:
      更多女性电影话题,有兴趣者不妨参阅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拙作《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的第五场“舞台姐妹”,约4.5万字:
      http://gsgbr.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4067087085085071085087081095087082085064086086094
      一、流光溢彩“半边天”
      母爱无声:为天下母亲树碑立传
      红颜薄命:顺从或者抗争
      女人本色:张扬自强、自立与自尊
      情感关照:爱的心灵体验
      寂寞花开:本能欲望与两性关系
      自觉意识:话语的加冕
      性别解放:从冲出牢笼到另类登场
      二、许鞍华:“影”射巾帼传奇
      三、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以上影片选择和点评,皆为个人见解,难免纰漏、偏颇,敬望高人补充、斧正!拜谢在先!
      
  •     卿本佳人,奈何作妓:不可不看的十部华语妓X女电影…
      文\三错
      20100714
      
      在进入电影话题之前,我想先引述余X杰在《爱与痛的边缘》的跋里讲述的关于一个女孩的故事:
      
      “
      这个女孩从事的是被许多道貌岸然的人士轻蔑地称呼为“妓X女”的工作。“知识分子”们是耻于谈论她们这类人的。女孩出生在川东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奉节县。她的家庭是地地道道的赤贫的农民家庭,她是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每个人只有一套能够穿出门的衣服。女孩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家里没办法供养她上学,初中毕业就从乡下到城里打工。她希望在城里寻找机会,挣点钱给弟弟妹妹上学。开始她到饭馆里洗盘子、在工厂里干粗活、去商店运货物……什么样的活都干过。这样挣扎着过了一年多,收入只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依然没有办法存钱下来寄回家给父母和弟妹们。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她走上一条“不归路”;没有其他的选择可以选择了,她选择了一个年轻女子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她到了灯红酒绿的南方,把自己“卖”了出去——除了身体、上帝和父母赐予的身体以外,她别无所有。作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她是决绝的。对于她来说,只有放弃尊严,才能获得生存;只有出让自由,才能改变现状。刚开始,女孩在最底层的歌舞厅和发廊里进行交易。后来,由于她的美丽和聪明,她进入了这一行当的更高级的层次,寻找到了大款和港台商人作为自己的“买主”。没有人知道这两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这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她把泪水咽到心灵的深处,让它们结晶成最咸的盐;她把伤痕包裹在时尚的衣裙里,不让一丝阳光来抚摸。
      
      两年后,女孩积攒了80万元——这是她在家里的时候无法想象的一笔巨款。带着这一皮箱沉甸甸的钱,她回到了家乡。她告诉父母这笔钱是怎么得来的,而且还说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自己已经染上了艾滋病,只有最后几个月的生命了。这80万的巨款,虽然是“肮脏”的钱,但也是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有了这笔钱,毕竟能够供养弟妹们上学了。她告诉父母,一定要用这些钱将聪明的弟妹们送进大学,圆自己没有圆的梦想。
      
      不久,女孩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被悲痛和耻辱压垮的父母,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他们用一生全部的积蓄300元钱替女儿办了个光彩的丧事,虽然女儿早就遭到人们的指指戳戳。然后,父母将所有的80万元装进女儿的棺材,送进了火葬场。女儿与巨款同时化为灰烬。父母以为,这样就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还女儿以清白。面对吞噬女儿的熊熊大火,两个老人彻底疯了。
      ”
      
      这个故事是四川省报的记者讲给余X杰的。在这个大呼和谐的社会里,余X杰已经不知“去向”,他的名字在某些网站也成了敏感词,而类似的故事一直在这片热土上反复上演。我引述这个故事,不是意为操皮肉生意的人叫屈鸣冤。在我的朋友周耀武(雨不亭)的处女作《黄瓜》里,做了妓X女的可可用编造的悲惨故事,把涉世尚浅的中学生骗得一楞一楞、感动得一踏糊涂,誓言要把躺在怀里的可可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结果反倒成了可可和伙伴们的笑话。《租妻》里的猴子也说,从那些三陪女口里掏不出一句实话。事实上,对于这个独特的边缘群体,我们不必求全责备,树大必有枯枝,风尘中有懒惰不甘吃苦者,有贪图荣华富贵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风尘女子磨难多,靓女未必不痴情。
      
      今天,我写这些文字,也只是出于一个理由:她们谋生亦谋爱!
      
      
      十、《旺角黑夜》:天堂与地狱之间的黑暗时空…
      
      ◎英 文 名 One Night In Mongkok
      ◎年  代 2004年
      ◎国  家 中国香港
      ◎片  长 107分钟
      ◎导  演 尔东升
      ◎主  演 吴彦祖 张柏芝 方中信
      
      入选理由:在复杂的警匪角力中,一个妓X女改变了另一个陌生人的命运,也开始调转了自己的人生航标。
      
      严格来说,这是一部有关妓X女题材的警匪片,遵循的依然是警察追捕罪犯的传统套数。而在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里,萍水相逢的妓X女的出现左右了故事的全局。当警方错杀人时,谁又能证明捉“老鼠”的“猫”就是正确的呢?
      
      来福为了寻找到香港的未婚妻阿素,在同乡老六的期骗下偷渡到港做杀手,不知不觉卷入黑社会帮会的仇杀中。同时,老六又是警察的线人,他将来福持枪杀人的情报提供给警方以换取酬劳。来福遂成为替罪羊,在警方严密的追捕下开始逃亡。丹丹是从内地到香港卖身赚钱的社会底层妓X女,遭到地痞流氓欺负,来福路见不平出手相救。落寞的两个人萍水相逢,在彼此了解对方故事之后,决定一起寻找阿素的下落。在警察的步步紧逼和黑社会的追踪下,在不断的逃亡或躲避中,两人互相依赖,培养出一份难得的相濡以沫的情谊。拂晓时分,来福到路旁的商店买东西,被警察认出并意外击毙。命运的无常,令丹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决定回乡开始新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尔东升是香港影坛的多面手,导演和表演兼修双优。与《新不了情》、《烈火战车》、《忘不了》这些脍炙人口的温馨爱情片相比,《旺角黑夜》是尔东升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也是结构最为复杂的一部作品。影片根据警察方面的真实故事改编,在短短的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将内地一个妓X女、一个偷渡者与香港黑帮社团和警察之间发生的事情组织起来,通过沉静的镜头语言和逼真的演员造型奠定了严肃写实的整体风格。关于剧情设计,尔东升认为陈果的《榴莲飘飘》拍得太好了,所以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主人公离开家乡就开始编故事。在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九、《安阳婴儿》:底层社会的灰暗人生…
      
      ◎英 文 名 The Orphan of Anyang
      ◎年  代 2001年
      ◎地  区 中国大陆
      ◎片  长 82分钟
      ◎导  演 王超
      ◎编  剧 王超
      ◎主  演 祝捷 孙桂林 岳森谊
      
      入选理由:令人压抑的皮肉交易,映照真实的社会景观和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本片算不上一部纯粹的妓X女电影,但其间的皮肉交易涉及了很多港台妓X女电影鲜有涉及的话题,包括对偏僻城乡景观、底层卑微生活的描摹,故而遭到同样多的批评与赞扬。影片是王超根据自己同名中篇小说改编拍摄的导演处女作,入选第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深受西方观众的好评,认为是“对中国社会的一方面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洞察与思考,拍摄风格大胆而富有革新意义”。
      
      下岗工人大刚生活窘困,在街头闲荡时看到一个弃婴。婴儿身上的纸条告诉他:谁收养这个孩子的话,将会每月得到200元的报酬。所以,大刚决定收养这个婴儿,并按纸条留下的号码联系上了婴儿的母亲冯艳丽。她是一位从东北地区来的“三陪小姐”,为了摆脱生存压力丢弃婴儿。大刚找到艳丽,并与她发生关系。艳丽由于在歌厅里没法长混,便和大刚开起了“夫妻店”,在大刚家里卖XX淫。婴儿的父亲是一个身患晚期血癌的黑社会老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为满足母亲的愿望,尽最后的孝道,决意从大刚处索回婴儿,结果,在双方争执时被大刚误伤致死。大刚因此进了看守所,被判处死刑。艳丽在一次扫黄行动中被警察擒获,慌乱中她把婴儿放在一个男人的怀里。在她恍惚的眼光里,看到那个男人竟然是大刚。
      
      影片主线明晰,遵循弃婴――拾婴――夺婴的线索展开,描绘了三个中国底层社会人物的坎坷命运,抒发了导演从底层生活提炼的寒意,赋予影像深厚的人文气质和人性感怀。全片采取近似纪录片式的写实拍摄手法,以固定机位的长镜头组织简单、畸零的现实生活,没有运用人造灯光与背景音乐,画面保持色调阴暗、粗砺的生活质感,演员操一口浓郁的河南方言,配以大街上喧嚷的同期音,展现出一种游离于主观之外的冷静与真实。影片的结尾,给绝望的宿命带来一丝亮色,也引发了观众的争议。有的视大刚之手为“上帝之手”,是神来的画龙点睛之笔,有的则认为是导演对体制做出的妥协,削弱了批判的力量。
      
      
      八、《租妻》:男人主导下的妓X女传奇…
      
      ◎英 文 名 Lease Wife
      ◎年  代 2006年
      ◎出  品 中国内地
      ◎片  长 98分钟
      ◎导  演 路学长
      ◎编  剧 路学长 巩向栋
      ◎主  演 潘粤明 李佳璇
      
      入选理由:一个妓X女的哭诉,释放出对尊严的渴求和内心痛彻骨髓的悲凉。
      
      在当代内地的电影中,妓X女却是一个忌违的话题。本片将镜头对准妓X女这个饱受争议的群体,没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判断,不做文学影视化的颂扬,只是通过莉莉这样一个三陪小姐,揭开人性的痛痒和社会的伤疤。
      
      家驹是创业受挫的大学毕业生,刚与女朋友分手,老家的父母迫切希望他能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莉莉是在打黄扫黑中失去居所的三陪小姐,迫切需要一个安身之处。两人自然而然有了一个互补性的需求:家驹付出一定的费用租莉莉冒充女友,带回家以安顿父母操劳之心;莉莉找到一个既可以创收又可暂避风头的去处。两人一拍即合,在租赁契约上双双签字。到了家驹的闽南老家,按照长辈的心愿完成了一次正式“婚姻”。在这段姻缘中,莉莉受多种因素的左右和拷问,立场、情感产生了细微的变化。然而,家驹始终以鄙夷的眼光对待她,内心潜伏的尊严驱使她选择离开。最后,当两个追债者拿着刀要砍掉家驹的手时,莉莉用自己靠出卖身体、灵魂与尊严换得的八万元救下了这个看不起她的男人。
      
      本片除了捕捉到卑贱地存活于社会底层的妓X女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外,还构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撞击的叙事架构,以及展现了现代文明思潮影响下价值观念动荡的当代农村。片中,莉莉因受到家驹的鄙视而决意离开,在村庄的路上她把一支口红给了因做小姐而被家人抛弃成疯的女子,却对紧跟着她不放的疯女哭着怒斥:“别跟着我啊,我都不知道到哪儿,我怎么带着你啊,你干嘛要疯,你难道不知道我们这种人是永远没有脸面的吗?”在煽情的音乐中,屏幕一头是莉莉行走的背影,另一头是疯女茫然无知的身影。就是在这一刻,我被打动了,被这群“永远不能要脸”的人所打动。影片的结局充满希望,家驹从拘留所见到的是一个与王莉同名的妓X女,在他回家公司路上的十字路口,阳光照耀在身怀六甲的莉莉脸上,曾经的妓X女获得了新生。
      
      
      七、《金鸡》:任何人都有快乐的权力…
      
      ◎英 文 名 Golden Chicken
      ◎年  代 2002年
      ◎地  区 中国香港
      ◎片  长 106分钟
      ◎导  演 赵良骏
      ◎主  演 吴君如 曾志伟 陈奕迅 张坚庭 胡军 刘德华 梁家辉 黄日华
      
      入选理由:以小见大,借一个妓X女的传奇故事,表现时代的沧桑变迁和市民的生存信念。
      
      这是一部典型的优秀的香港电影,保持着足够的娱乐指数,同时在一个边缘人物的身上投射下深刻的寓意,使其摆脱了纯商业电影的低级恶趣。或许,阿金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妓X女,她比《性工作者十日谈》里的HAPPY还要开朗还要乐观。正是因为这样,那些看似离奇的故事才会在她身上发生。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徐娘半老的妓X女阿金到银行取款机查询自己帐户的余额,遇到憨厚的盗贼持刀抢劫。由于阿金银行卡上只剩98.20港元,劫贼行凶计划落空。就在他俩将要离开时,取款厅停电,电子门被锁,两个无所事事的孤男寡女决定用阿金的故事消耗时光。阿金从15岁开始做鱼丸妹,随后做舞女和按摩女郎,最后成为“一楼一凤”的个体户妓X女。25年的妓X女生涯看似平淡又颇为传奇:敞棚跑车里,她曾和一个善良的客人给夜空中遥远的行星命名;一场冰雹雨阻止了她与儿子见最后一面;她曾替年轻时候的影帝按摩;她甚至还爱上了一个姓叶的神秘客人并借给他十五万元,但他只留下一段残缺的电话号码和一句一定归还钱的承诺.....在新的一天即将来临时,取款厅来了电,劫贼告诉阿金自己叫阿邦。两人告别后,阿金把银行卡重新插入提款机,惊奇地发现帐户变成了948,511.42港元。带着喜悦,她追上了阿邦并告知是叶先生兑现诺言连本带息还回了借走的钱。
      
      本片采取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将香港二十多年的历史巧妙地融入到一个社会普通妓X女的故事中,勾画出俗世的变迁和历史的兴衰沧桑。对于妓X女并没有过多地从伦理道德层面进行深层刻画,重点通过卑贱职业从业者的乐观姿态,展现港人自强不息、共渡难关的精神与信念。吴君如饰演的阿金,时间跨度长,内心刻画难度大,表面的嬉笑乐观掩不住内心的悲伤。她的表演收放自如,喜悲不落痕迹,斩获第4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影片明星云集,大腕客串,具备极强的娱乐观赏性,在本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次年,主创班底借势推出了续作《金鸡II》。
      
      
      六、《天上人间》:把伤痛埋藏起来…
      
      ◎英 文 名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年  代 1999年
      ◎出  品 中国香港
      ◎片  长 109分钟
      ◎导  演 余力为
      ◎编  剧 余力为
      ◎监  制 关锦鹏
      ◎主  演 王宁 吕丽萍 梁家辉 周智生
      
      入选理由:生活碎片的组织艺术,爱与痛的独孤体验。
      
      陈果拍完“九七三部曲”后,计划拍摄“妓X女三部曲”,最终只完成了《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好莱坞》,第三部迄今未面世。陈果自称,余力为导演的《天上人间》是“妓X女三部曲”的延续。就题材而言,这部电影与《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极为相似,以纪实镜头语言描写“北姑”往事;在时间上,1999年的这部电影(在内地被禁七年、2006年解禁)并非后者延续。尽管如此,这三部电影用胶片记录世纪之交香港“北姑”的生存侧面,树起“北姑电影”的一面旗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英带着美好的设想从武汉到香港追求梦想,感情创伤和艰辛生活令她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生计方式,穿梭于钵兰街区之间疯狂接客。阿健是一个私营色情音像小店的老板,生活就像色情录像带里的内容一样空洞、干涩。阿燕是一家公司的电梯小姐,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失去了儿子并断了腿,她是阿健的同居“女友”,维持两人关系的不是爱与情,而是精神生活残留的依靠需要。“排骨仔”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电梯修理员,工作异常枯燥乏味,沉迷于电台call-in和色情报刊。与繁华似锦的香港景观格格不入,他们形只影单生活在各自封闭的世界里。然而,命运让他们在钵兰街邂逅,生活中激起了些许爱与痛的涟漪。
      
      《天上人间》是余力为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云集了梁家辉、吕丽萍等影帝、影后级大腕,更有王家卫、许鞍华、贾樟柯任总监制,关锦鹏义务担任执行监制,可谓是众星捧月,在当年的香港国际影展推出并获得国际影评人联盟特别奖,一举进入199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作为贾樟柯的“御用摄影师”,余力为在他的处女作的影像风格上保持了贾樟柯电影的平实和冷静,画面的真实感直抵内心。影片充分体现了导演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反应和细心洞察,抓住世纪之交香港“北姑”风行一时的现实题材,剥掉香港的华美衣袍,把徘徊在街头巷尾的草根们推到“舞台中心”,让繁华香港的“另一面”进入观众视野,引导观众用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别人的人生以及生命的真谛。
      
      
      五、《法内情》:温暖的亲情战胜冰冷的法律…
      
      ◎英 文 名 The Truth
      ◎年  代 1988年
      ◎国  家 中国香港
      ◎片  长 116分钟
      ◎导  演 黄泰来
      ◎主  演 刘德华 叶德娴 秦沛 刘兆铭 周海媚
      
      入选理由:通俗的故事,伟大的母爱。
      
      麦当雄电影制作公司不见得会拍什么寓意深刻的艺术片,却经常会拍出感人至深的通俗剧,《法内情》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一连串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和熟悉的戏剧矛盾中,直接抖落出人世间最动人、最珍贵、最温暖的母子亲情。
      
      大律师刘志鹏在孤儿院长大,曾为被指控杀人的妓X女刘惠兰辩护洗脱罪名,但他并不知道惠兰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警察肥仔以权谋私经常收取黑线,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志鹏的出身证明,便以母子的秘密关系敲诈勒索惠兰,迫使她到赌馆出老千被毒打,最终走投无路杀死肥仔而被捕入狱侯审。志鹏接手此案,惠兰不想因为她低下的身份影响儿子的光明前程,完全承认自己杀人的事实,并企图自杀幸而得救。孤儿院老修女玛利亚出于良告,告诉志鹏两人真正的关系,刘惠兰不仅是志鹏的母亲,还是背后支助志鹏上大学成才的“无名叔叔”。血缘亲情让志鹏挺而走险,不择手段,收买证人,造假口供,事情败露后面临法律的惩罚。最后,作为辩方律师的志鹏在法庭上撕毁所有的总结陈词,讲出事情的真相,歌颂了惠兰低贱职业下的伟大母爱,赢得陪审团的同情和宽待,情义在法律的地域得以张扬。
      
      1985年,改编自西片《秋霜花落泪》的《法外情》在香港影坛受到广泛好评,捧红了刘德华与叶德娴的母子拍档,随后麦当雄、萧若元趁热打铁编写了这部续集的剧本。从影片架构和主题来看,本片与《神女》极其相似,颂扬妓X女作为人母的伟大。较之《法外情》,该片更具戏剧风格化,一方面是母子相认后的知法犯法,另一方面是志鹏与法官和检察官之间的积怨对抗。剧情设计采取煽情路线,以人物的悲惨遭遇和母子情深打动观众,加之流畅的摄影和主要角色精彩的演出,取得了良好的娱乐效果。随后,麦当雄电影制作公司又推出《法内情大结局》,惠兰带病为被人诬陷入狱的儿子奔走呼号,最后病死医院,志鹏与早已失去音信的父亲相认。
      
      
      四、《香港有个好莱坞》:邪恶天使降临人间…
      
      ◎英 文 名 Hollywood Hong Kong
      ◎年  代 2001年
      ◎出  品 中国香港
      ◎片  长 108分钟
      ◎导  演 陈果
      ◎编  剧 陈果
      ◎监  制 陈果
      ◎剪  辑 田十八
      ◎主  演 周迅 陈英明 黄又南
      
      入选理由:一个妓X女实现梦想的沉痛代价,一个家庭静如死水的卑微生活。
      
      《香港有个好莱坞》的“好莱坞”既指影片中的“好莱坞广场”,也意指“好莱坞梦想”,一个具有不同含意和层层递进的梦想。底层棚民朝朝暮暮向往摩天大楼,繁华香港念念不忘好莱坞。对于低矮屋区的阿明、阿细来说,住进高大华贵的好莱坞广场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对于居住其中的红红(东东)来说,要去大洋彼岸追寻明星梦想。我更倾向把片名中的“好莱坞”看作是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红红(东东)做起了妓X女的行当。
      
      老朱、阿明、阿细三父子住在香港最后一个棚村大磡村,生活在日常琐事的压抑下。因为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相貌,他们在自卑中日复一日地活着,甚至丧失了情感的寄托。东东是来自内地的“北姑”,与某位流氓集团的律师合作;她为律师提供“友情X性X服务”,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支持和打手行骗;她计划着存够足够的钱后,离开香港奔赴美国好莱坞。东东的出现改变了阿细一家人的命运,老朱和阿明在与东东发生关系后分别收到了指控他们对未成年少女性侵犯的巨款勒索信函,最终导致一家人不幸的发生。最后,香港政府宣布迁移大磡村的决定,老朱一行人无法抗争,带着满身的伤痕悄然离开。
      
      在这部充满浓郁、荒诞、怪异和绝望的黑色幽默的电影里,陈果对香港底层投入了热切关怀与注视,用镜头这把“手术刀”切开香港底层生活的内核,既有沉重又有轻松,既有悲观又有乐观,既有冷酷又有温情。他对香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向批判,对于个体(老朱、阿明、阿细、阿强、东东)并没有进行道德诘问,相反呈现出这群底层生命的卑贱,他们不过是欲望的俘虏和生活的奴隶。为什么选择妓X女题材?陈果说:“我对生活在那样一个贫民区的男人遇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妓X女会发生什么很感兴趣……还有什么地方比贫民区和妓X女更原始、更野蛮的?”或许,只有当我们走进城市底层社会的生活空间时,才能静心阅读陈果构建的独特文本。
      
      
      三、《海上花》:一场游戏一场梦…
      
      ◎英 文 名 Flowers Of Shanghai
      ◎年  代 1998年
      ◎地  区 中国台湾
      ◎片  长 115分钟
      ◎导  演 侯孝贤
      ◎编  剧 朱天文
      ◎摄  影 李宾屏
      ◎主  演 梁朝伟 羽田美智子 刘嘉玲 李嘉欣
      
      入选理由:侯孝贤用自己的美学取向,细腻描绘风尘中善男怨女的爱恨癫痴。
      
      《海上花》原本是韩子云1894年用苏州方言写成的一部小说,后来张爱玲曾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注解。侯孝贤将这本小说搬上屏幕,第一次远离了熟悉的台湾乡土题材,凝眸于地道的风尘,显现出他求变求新的创作取向。片中的男女情爱关系,既不控诉皮肉生涯,也没有制造轰轰烈烈的爱情神话,只是透过细腻的言行举止和微妙的情感变化,传达出人生飘泊的幻灭与哀伤,一如片名“上海的花朵”或“海上的浮花”。
      
      19世纪末,上海英租界区高级妓院――长三书寓――日日宴歌,宾客盈门,觥筹交错,唯有王莲生闷闷寡欢。王莲生深爱着西荟芳里的头牌沈小红,而小红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戏子。于是,他决定迎娶东合兴里的张慧贞,怎奈慧贞又勾搭上了别人。情无所归的王莲生借升官之机离开了上海。尚仁里的黄翠凤精明干练,与社会名流罗子富关系密切,按照自己的设计赎身脱离青楼。公阳里的周双珠洞察风尘、处世练达,平息妓X女间的争风吃醋,排解身边人的人身官司,赢得公子爷洪善卿的赏识。周双玉涉世不深,梦想改变身份嫁给五少爷,无奈五少爷的婚事早由长辈决定,生性刚烈的她欲吞食鸦片殉情,也是无人相伴,只好草草嫁人……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因剧组无法到上海实地拍摄外景,不得不隐去了原著的历史背景,全部采用室内取景,镜头之间采用淡入淡出切换,影像以灯下昏黄的暖色调为主。全剧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关系交织,细节繁复,表演淡雅,增加了观众品味阅读的难度。但影片取得的艺术成就受到广泛肯定,法国《解放报》如是评论:“导演自第一个镜头开始,便以一条神奇的线将我们带到十九世纪末上海英租界区的十里洋场,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人性的迷魂阵。他惯用的连拍长景(侯孝贤已是这种严谨的导演手法最后的大师)在这里发挥到极致,如同牵引着观众细看慢品的一双手。”
      
      
      二、《爱神·手》:东方人的性感和性爱…
      
      ◎片 文 名 Eros
      ◎年  代 2005年
      ◎国  家 中国香港
      ◎片  长 30分钟
      ◎导  演 王家卫
      ◎主  演 巩俐 张震
      
      入选理由:唯美、写意、伤感的的大师手笔。
      
      《手》是《爱神》中的第三段,前两段分别是米开朗其罗·安东尼奥尼(意大利)执导的《欲》和斯蒂文·索德伯格(美国)执导的《梦》。三名国际大导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勾勒心中的爱与情欲。王家卫站在东方文化的视角,用一段独特的故事表达世人内心无法压制的爱欲。
      
      裁缝店学徒小张第一次独立量体裁衣,客人是城中当红交际花华怡宝。恰逢华小姐在香闺接客,房内传出的滛声浪语和香艳胴体让入世尚浅的小张起了生理反应,用纸袋挡住裤裆。华小姐猜到情形后让他脱下裤子并抚摸她。随后她的手在小张的双腿之间游走,在近乎晕瘚的悸动中完成男人的第一次。这次情欲的经历让小张对华小姐有了奇妙、复杂的情感,既恨她又时刻想着她,甚至暗恋她。时过境迁,小张的业务蒸蒸日上,华小姐却渐渐失宠。香消玉损的她沦落街头拉客为生,小张成了唯一关怀她的人。几年后,华小姐染上不治之症并且性病缠身,既不能接受小张的亲吻,也不能与其同床交合。生命垂危之时,为了报答小张多年来的关爱,她再一次将手伸进了他的双腿。
      
      在这部短片中,王家卫始终贯穿和体现着他的典型的作者风格,用手提式摄影机不稳定的跳跃镜头、美酒和性感的旗袍、夹杂香港话的吴侬软语、老上海的怀旧风情、迷离气氛和小提琴的孤绝忧郁来包装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舒缓而优雅地阐释了中国人含蓄、悲伤、隐忍的性感和性爱。《手》是《爱神》三部短片中最出色的一部,北美公映之后,影评人称赞有加,认为该片唯美而精致,表演有力,水准超过了其它两部分。奥斯卡最佳导演索德伯格评论:《手》是一部美得让人心痛的爱情故事。扮演华小姐的巩俐也感叹:“《爱神》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王家卫把它拍得很清晰、很美。看完《爱神》的人,多半都为这个女人感到心痛。”
      
      
      一、《榴莲飘飘》:归家与出走的隐忍之痛…
      
      ◎年  代 2000年
      ◎出  品 中国香港
      ◎片  长 115分钟
      ◎导  演 陈果
      ◎编  剧 陈果
      ◎监  制 杨柴明
      ◎摄  影 林华全
      ◎剪  辑 田十八
      ◎音  乐 林华全 朱庆祥
      ◎美  术 田木
      ◎主  演 秦海璐 麦惠芬
      
      入选理由:最真实、最全面、最深刻的妓X女电影。秦燕之痛,从头到尾,由少增多,以至回归到老家俨然活在了痛的包围之中。这种痛是精神上的痛,是身边没有人体知的痛,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的痛。
      
      在世纪之交香港电影整体滑入低谷的时候,本片如耸入云霄的高峰,称得是香江影坛的一朵奇葩,在第38届台湾金马奖和第20届香港金像奖上大放异彩,斩获多项大奖。这些奖项不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精彩,或者说,这些奖项无法回应我对这部电影的钟爱。在商业电影主打的香港影界,不论是叙事上的谋篇布局,还是形式上的运镜与配乐,不论是演员表演,还是台词表达,都体现出罕见的思想性、现实性与艺术性。
      
      对于最钟爱的电影,我习惯不去陈述它的故事。这部电影里,有很多的精彩。比如,片中唱起了一度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两首歌曲“结婚离婚”和“原始社会好”。秦燕回到东北生后,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母校到河边到村头寻找儿时记忆,在一次同学集聚笑闹时,小名先唱:“结婚了吧,傻B了吧,以后要赚钱就两个人花;离婚了吧,傻B了吧,以后要打炮就要买单了吧。”紧接着秦燕也献上一曲:“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男女光着屁股跑,男的追,女的跑,追到以后按在地上搞一搞,搞的女的哇哇叫,掀起了原始社会的性高潮,性高潮……”可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导演的随意安排,实际上两首歌意味深长,富有多层用意。
      
      陈果是一个全才,上面的“田十八”和“田木”都是“果”字的拆分,指的都是他一个人。自2006年的手机电影《A+B=C》之后,陈果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新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片。这,叫人很期待。在我看来,陈果及其电影,称得上是华语影坛的一个传奇。他的出现,曾让无数影迷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复兴希望,可他不经意间淡出了视线。这,叫人很怀念。在他的电影中,有人说《香港制造》最好,有人说《去年烟花特别多》最好,而我始终觉得这部《榴莲飘飘》难以超越。它提供了一个透视成果作品的最佳范本,从中可以窥探到陈果作为一个作者导演特有的艺术风格。
      
      《榴莲飘飘》和《香港有个好莱坞》,探入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禁区”,描摹了世纪之交的“北姑”现象,没有猎奇,只是诉说,没有纯粹的妓X女,只见万千的凡人,没有皮肉生涯的批判,只有现实生活的关照,个中甘苦任由胶片外的你我体味。
      
      
      另外,还有两部有关妓X女题材、堪称伟大的电影,一部是伟大的阮玲玉主演的《神女》,一部是伟大的哥哥和梅姐主演的《胭脂扣》。这两部伟大的电影刻画了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我们亦可归入女性电影的范围,故而今日未选,寻机细说。
      
      PS:
      更多话题,有兴趣者不妨参阅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人拙作《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的第七场“恋恋风尘”,约4万字:
      http://gsgbr.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4067087085085071085087081095087082085064086086094
      一、风尘女子,光影中起舞
      回眸:从文学作品到影视艺术
      情感:是爱人,亦是母亲
      创作:社会写实与喜剧娱乐
      透视:揭开人性和生活的底面
      二、陈果:哀民生之多艰
      三、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借孔庆东之言:“俺要去吃大米饭了,绿翠的小辣椒炒金黄的鸡蛋。所以,那些批评俺的人,俺感谢,攻击俺的人,俺把他们当鸡蛋就完啦!”呵呵。对这些电影的评述与选择,朋友们随意拍砖、乱砍、乱弹吧,辣椒西红柿鸡蛋都可以炒菜,上好的砖块正好修房盖楼,这年头奶奶的房价真是高。欢迎大伙儿随意补充、拨乱反正!!!
      
  •     《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文\三错
      
      
      由我著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一书正式出版,即将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
      
      这是一个做了1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梦。梦醒时分,我却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这个梦,实在实在太漫长太辛苦。
      
      近几年,我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天马行空,千奇百怪,五彩缤纷,被人追杀过,也追杀过别人……
      
      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可我从来没梦到过与这本书有关的任何事情!对于这一怪象,我十分不解胡乱寻思:是不是托梦的周公看到这个孩子因这本书太过于辛苦,而不忍心让这个孩子在睡眠中再为这本书折腾?
      
      这个联接影像与现实的人生之梦,如此的漫长,如此的艰辛,如此的坎坷,一做竟是三年半载。
      
      2006年10月,为纪念我最爱的小马哥的20周岁生日,我写下一篇《世上已无英雄时》的文章,在网络各大社区广受关注,也吸引一个素来对电影怀有热情的清华编辑的注意。她发来“伊妹儿”,说有意约我写一部关于金庸武侠电影的书籍。几番交流过后,我受宠若惊,忐忑领命,思前想后,放弃“成人的童话”,选择“现实的人生”。
      
      王国维说过“人生过后唯存悔”。而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这个“悔”字,我更信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的“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为了无悔无怨,在身边的年轻人谈名车、论股票、话豪宅和纵情都市夜晚狂欢的时候,我默默地进入到一场光影的梦幻之中,甚至从网络社区论坛中消失。为此,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影友们疑惑:三错死哪里去了?这个电影狂人是不是从人间蒸发了?怎么这么久不见他在网上发文章了?
      
      这些日子里,我总是静坐桌前,投入到那些无休无止、反反复复的事情中:看电影,做笔记,读影书,查资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敲击键盘……我早已数不清自己重温过多少部关联电影,做了多少万字观影记录,查阅了多少篇相关资料,核实了多少句剧中台词,梳理了多少个人物角色,搜索了多少个汉语词汇,查寻了多少回相关电影的发行消息,还有为寻一部电影跑过多少个碟店、打听过多少个朋友……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初稿形成后,我抱着“十步九回头”的姿态,走上了一条字斟句酌的漫漫之途,纵使是一个标点、一个量词都要精雕细究,那些数番打印的文稿一次次地被改得面目全非,而电子版更是多达三十多个版本,真切体会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百般甘苦。
      
      然而,正如《曹刿论战》里所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长达近两年的反反复复的删增改修,使我陷入一种难言的困惑和气馁中,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只是我不想留下一段后悔,不想自己落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泥潭,几番挣扎终于坚持到底,迎来充满阳光的朗朗晴空。
      
      对于最终的送审稿,我并不认识的终审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以‘影疯’自诩的作者激情澎湃、信马由缰地在光影与现实的世界穿梭、驰骋,书中信息量大,给人汪洋恣肆、铺天盖地之感。作者语言练达流畅,淋漓尽致地抒发个人对影片的情感体验,诠释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生活的见解。”
      
      宿梦已醒,心明眼亮。我无怨无悔大言不惭地说:这本书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其间的文字比我在网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更加简练、更加系统、更加真切、更加厚实……
      
      我要说,任何的果实都需要有人撒下一粒饱满的种子。这本书的种子,由那位热爱电影的清华编辑一手撒下。如果说我扮演了耕耘者的角色,她便是无可替代的播种者。没有播种者,耕耘者无法找到劳作的田地,更谈不上付出的意义。漫漫三年半,关于她的帮助、理解、鞭策、坚持、包容、委屈、左右为难和绝不少于我的无尽付出,远非只言片语能够表达,我愿将其作为一个话题在将来细细回味、记录。
      
      我对电影心存感激,它带我渡过了至今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电影,我结识了很多热爱电影的朋友,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李大哥的长久鼓励,头狼的大胆提携,阿木的千里寄书,与舒颖姐聊影视艺术,与千里兄和妖娆姐姐在论坛里嘻嘻哈哈,与火雀和叶开贤弟的漫漫笑谈,与飞扬和夜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淘碟,与[卡夫卡·陆]和信使在皇城把酒言欢,与阿KEEN、青枫、雨不亭、大刀兄、释凡、子辛、玻玟、色狼们集体看电影,还有很多很多一起真诚讨论电影的可爱的影友们……或许我们未曾谋面,或许我们久未联系,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旧精彩鲜活,那些与影结缘的友情不曾退色。
      
      这本书,我尽吾志,可以无悔。但是,我的阅历远不足以洞悉现实这个博大的命题,我的视野远不能望尽人生这个无垠的舞台,我的观片量亦不能涵盖那些光影里飞扬的生命,这些都会使这本书存在超出我个人能力之外的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用心、用情的文字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如是,我将以感恩的心说一声:谢谢!
      
      
  •     
      
        
        初到天涯社区时看到三错影评,写的客观认真,言之有理有据,不像很多影迷瞎骂瞎吵。从论坛交流到网下,发现距离很近,约好见面聊电影。周末在北师大附近的某饭店见到帅气的三错,坐定后点了几个小菜,要了几瓶小酒,边喝边吃边聊。
        
        三错说话很幽默,介绍自己是在政#府机关里做“神枪手”,源于一篇叫《秘书都是“神枪手”》的文章,主攻毛主席老人家反对的“党八股”,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四话新人”――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这段调侃的自嘲让我忍俊不禁,减少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话题很快转到电影上面,谈到电影三错果真是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很有“影疯”本色。他的看片数量之多令我惊讶,他对电影的思考也让我惊叹。
        
        我说看三错写的影评,应该更喜欢文艺片。三错说,其实不是这样,他喜欢所有的好电影,只是文艺片更容易评论,最喜欢的类型是武侠、功夫、黑帮和史诗,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的很多电影都看过五遍以上。说到武侠片,一口气从胡金铨说到徐克:胡金铨拍的电影比张彻、楚原少了很多,但胡才是真正的大师,潜心研究过佛学和禅道,美学功底相当深厚,很多武侠电影是讲“禅”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绝笔,比如《空山灵雨》里物外法师在寺里讲经时,让带来的侍女在旁边脱衣戏水,很多六根未净的和尚侧目偷瞟,那种感觉是张彻和楚原拍不出来的。徐克是个怪才,武侠电影只是徐克的一部分,片中个人的民族历史感和责任感很强,老怪喜欢玩电影,而且很多电影引领风潮,等别人跟风拍时,徐老怪又转身玩别的东西了,现在非常期待他的新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说到黑帮片时,三错对小马哥是赞不绝口,认为华语电影里没有任何单个角色能超过小马哥,每看一次《英雄本色》都热泪盈眶。喜欢黑帮片主要因为性格里迷恋江湖侠客,黑社会里的很多大哥与武侠小说里的大侠没本质的区别,都是重情义讲义气的男子汉,只可惜现在不会再有经典黑帮电影了。
        
        我说三错写的影评多是华语电影,很少评论国外电影。三错说,他看过的国外电影不比华语电影少,不写主要因为存在客观的文化差异,与华人导演的距离更近些。中国电影其实没很多人骂的那么差,每个国家每年都会拍很多破片,像中国的烂片不会传到国外一样,国外大把大把的烂片我们也看不到,看到的国外电影基本上都是好电影,而这些电影确实值得中国导演学习,特别是影片对现实的揭示、对人性的描写、对美好的宣扬,但很多国外能拍的东西在国内是明令禁止的。
        
        我们还聊到了当前的台湾电影、香港电影、日韩电影和内地电影,三错对多位著名电影人进行了点评,推荐了《人在囧途》、《一席之地》等小成本电影,不理解拍《三枪》的张艺谋,但还是关注《山楂树之恋》,说如能拍成加强版的《我的父亲母亲》也不错,期待后半年《剑雨》、《让子弹飞》等大片。
        
        时间过得很快,没知没觉过了近四个小时,分别前三错从包里拿出自己写的《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送我一本,简单讲了这本书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成书的不易过程,说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影评集,想的是通过电影看现实看人生,是自己对业余爱好的一点思考和总结,是一本闲书,仅供闲阅消遣。
        
        与三错分别后,我回到住处躺在床上一气读到凌晨四点。说真的,读着三错辛苦码的这些文字,我很激动也很感动,一个现实中与电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居然会对电影有这么深的爱和理解,一行行激情澎湃的文字将电影与现实和人生牢牢地系在一起。通读全书,正如三错在自序里写的那样,这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合于任何与电影有缘的读者。
        
        这本书不是那种装清高扮专家的影评集,所有喜爱阅读的人都可以细读。书的核心不是讲电影,电影只是载体,三错要讲的是我们的人生和我们所处的现实,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世事、人情、命运和芸芸众生相。对于现实和人生的感悟,三错没有局限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同时精心挑选许多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国内外的名言警名以及文学典故。如在写小资时,从明代的冯小青和她痴迷的《牡丹亭》讲起,细说当代小资内心孤独与忧伤的一面;在写妓#女时,从宋代的青楼文学谈到影视的高级妓#女,再引出“第六代”导演和陈果等人对底层妓#女的描写;在写少年成长中的叛逆时,从贾樟柯的《任逍遥》,联系到好莱坞老片《逍遥骑士》以及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在写《如果爱》时借林见东受伤的故事,既抒发了个人对爱情的看法,也引用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倡导因爱受过伤的人不要对爱情丧失信心,要“学会面对感情的RUIN”。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现实中喜欢看电影的朋友看电影,大多是把电影当作是一种简单的打发日子的消闲工具。我就是这类人抱有这种想法,可当我读《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时发现,电影原来可以有很多种看的方式,电影里原来有那么多的东西。我们在消磨时光的同时,如果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得到点启发,岂不更好?对于初级影迷而言,读这本书可以获得一种消遣电影的方式,可以把电影作为一台快乐“发动机”和知识“制造器”来对待。
        
        对资深影迷来说,这又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电影书。资深影迷不光看的电影数量多,而且对好电影会有思考,床头会收一些有关电影的书籍。三错在每一场的“幕曲”里写了近三十年里华语同类电影的评述,又引出此类电影中最具权威的七位著名导演,小资电影的王家卫,江湖电影的吴宇森,女性电影的许鞍华,青春电影的贾樟柯,父亲电影的李安,同志电影的关锦鹏,以及妓#女电影的陈果。这些话题和导演都是资深影迷经常谈论的话题,三错在书里作了自己的总结,相信会引发很多同类影迷的共鸣。
        
        对媒体的电影编辑、电影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电影的专家来说,这本书同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错说自己从学生时代就非常注重文章的系统性。有了这种功底,他之前多篇电影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这是很多专业人士做不到的事情。这本书对小资、江湖、女性、妓#女等七个话题和七名导演的梳理都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如果要深入地了解江湖、父亲、女性等电影,深入地研究王家卫、李安、贾樟柯这些大导演,或者要写关于这些题材电影和导演的论文、专题,这本书里的相关章节就是最好的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联接电影与现实的书,同时在“入戏”之后成功“出戏”,不像程碟衣那样将“戏”与现实混在一起。三错认为电影源自现实反映现实,但不同于现实。我尤其认可他在书中写的这段话,摘抄在这里,与喜欢电影的朋友共赏共勉:
        
        “我们生活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处处可以看到所谓的叛逆、新奇和另类。我们可以怀揣梦想,自命为被上帝遗忘的天才。我们可以愤世嫉俗,自称为理想的隐士。但是,我们更要明白:电影里可以享受别人的故事,电影外必须正视自己的生活;黑夜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梦,天亮时必须踏踏实实地前行。”
        
        与三错聊,感觉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读《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觉得这是一本很有内容和思想的书,真真切切让我明白电影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     一部好的影片,能唤起观众在电影之外种种的联想和记忆,记忆里有我们已失去的童年的梦,有每个人一生里最美好心酸的时光......
  •   也许这就是爱电影的原因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