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国胜 编  页数:342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奠基”作用的基础教育,是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环节。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渠道,教师教育必须敏锐感知基础教育对师资素质的需求,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实施主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近些年来,适应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师院校普遍进行了教师教育改革,千方百计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近年来,山西师范大学集中力量实施教师教育改革,并对国内外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考察调研,在《光明日报》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选择》、《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与实践》等理论文章。虽然高师院校的改革模式各有特点,但都能紧紧围绕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这一核心,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和教学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重点作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内容概要

  本书形成了三个较为鲜明的特色:  其一,这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论凸显了实践性。我们大篇幅压缩了学科理论的陈述内容,将原先学科教学论中教学艺术一章的内容,分解成为九章,详细对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诠释,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领。为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政教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其二,这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论彰显了资料性。资料的缺乏是教学实践中常常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尤其面对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教材可读性增强的现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运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执教已经力不从心。但是在课改进行中这方面的成文材料又很少,为了便于我们学生和在职教师研究需要,我们广泛收集整理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此书将会是目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研究成果的最新反映,拥有它必将有益于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其三,这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论反映了时代性。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最终的表现是人才的较量与人的素质的竞争。我们的教师如何才能将中学的思想政治(品德)课讲得有别于知识课,以突出它的德育学科性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与紧迫的课题。本书力图从教学的可操作性上,解决大四学生如何面对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他们讲好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为其实现学科教学“懂、信、用”这一终极教育目标提供些许方法,这自然成为本书编写时代性特色的应有之意。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论通常是由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三部分构成。我们这本书的创作重心主要放在了教学上,而且,是放在了课堂教学的方法论的探讨上。这既是本书的特色,又是本书明显的“缺陷”。致使学科教学论的结构在逻辑上欠缺严谨,给予学生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完整性略显不足。同样,这本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论在如何处理好本学科教学中理论常识性与生活常识性的有机结合上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作者简介

  韦磊,1976年12月生于安徽六安,200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中国学研究。研究特色是立足学术史,从跨文化角度重点研究美国中国学,近年来围绕该研究方向在《现代国际关系》《社会》《世界民族》《人文杂志》《新视野》《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1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的认识与使用第四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针、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五节 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法简介第六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二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与使用/50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与使用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解读与使用第三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备课技能/78第一节 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第二节 钻研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第三节 研究学生第四节 制订思想政治(品德)课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第五节 编制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案第四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导入技能/112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导人的基本要求和功能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导人的类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导人技能训练第五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讲授技能/131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讲授的功能、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讲授的类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讲授技能训练第六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提问技能/157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与功能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提问的类型与案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第七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讨论技能/174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讨论的功能、基本要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讨论的准备与组织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组织课堂讨论技能训练第八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组织技能/195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组织的含义、功能和基本要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组织的类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组织技能训练第九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收束技能/211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收束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收束的类型及案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收束技能训练第十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板书技能及仪表教态/224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板书的功能和基本要求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板书的类型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板书技能训练第四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仪表教态及训练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技能/242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原则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研究技能训练/266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和步骤第二节 选题技能第三节 搜集与分析资料技能第四节 研究成果的表达技能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技能/289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课件开发技能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实习/313第一节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的素质第二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实习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第三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第四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实习的组织工作参考文献/337后记/341

章节摘录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既教书又育人,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过程。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学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是这门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二,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任务所决定的。这一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健全心理”四者的有机统一。我们开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觉悟,培育“四有”新人。培育“四有”新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所规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能力和行动。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  第三,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就是通俗化、具体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要求我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变化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  第四,这是被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设置思想政治(品德)课并上好它,是区别社会主义学校教育与一切旧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的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实践一再证实,每当在教学中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就生机勃勃。反之,就受挫折,就失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