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论与科学哲学的重建(全二册)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魏屹东  页数:全2册  

内容概要

  《语境论与科学哲学的重建(套装共2册)》从“语境原则”(语境决定文本意义)出发,运用类比或隐喻把这一原则从语言层次扩展到社会、历史、文化和认知层次,然后运用扩展的语境解释事物或者事件的意义。

作者简介

  魏屹东,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认知(科学)哲学研究。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课题2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3项。出版专著《爱西斯与科学史》、《广义语境中的科学》等,主编《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英语分类文献》、《科学大战与后现代科学观》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章 科学哲学:从狭义语境论到广义语境论
第一节 从不自觉的语境论到自觉的语境论
第二节 从独断论到语境论
第三节 从单一科学哲学到语境化的“科学论”综合
第四节 从科学中的哲学到语境论的科学哲学
第五节 语境论与相关理论的区别
第六节 语境论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作为世界假设的语境论
第一节 根隐喻与世界假设
第二节 不同世界假设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世界假设语境论的类型
第四节 世界假设语境论的自然进化观
第五节 世界假设语境论的优势与缺陷
第三章 作为认识论的语境论
第一节 认识的语境论形成的思想根源
第二节 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 虚拟条件的语境论对怀疑论难题的解决
第四节 相关选择语境论对怀疑论难题的解决
第五节 其他形式的语境论及其对怀疑论难题的解决
第六节 认识的语境论面临的反驳
第七节 认识的语境论引发的问题
第八节 相关非语境论解决怀疑论难题的策略
第九节 简要的评论
第四章 语境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第一节 语境论的基本纲领
第二节 语境论的科学知识论纲领
第三节 语境论的科学方法论纲领
第四节 问题发现的语境追踪:近似处理
第五章 科学哲学中的语境论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历史思想
第二节 逻辑经验主义的语境论特征
第三节 证伪主义的语境论特征
第四节 操作主义的语境论特征
第五节 逻辑实用主义的语境论特征
第六节 历史主义的语境论特征
第七节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语境论特征
下册

章节摘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无论是实在论的还是反实在论的,是科学主义的还是人文主义的,是理性主义的还是非理性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是描述的还是规范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语形的还是语义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境作为一个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流派、不同观点既对立又融合,既交叉又重叠,在对立统一中继承与发展,在相互作用中借鉴与扬弃,表现出语境论的特征——用郭贵春教授的话说就是,在本体论上“超越现实,走向可能”,在认识论上“超越实体,走向语境”,在方法论上“超越分割,走向整体”。不同形式的语境论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构成了整体的科学哲学的内在统一,因为“形式语境必然要与语义相关,没有语义分析的形式语境是空洞的;而语义分析必然要涉及社会语境,否则,它是狭隘的和不可通约的。社会语境的目的不能不是促进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要通过修辞语境的具体化来得以完成和展开,所以,没有修辞语境的现实化,社会语境就是盲目的。修辞语境在很大程度上是语用分析的情境化、具体化和现实化,它是以特定的语形语境的背景和社会语境的背景为基础的.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发生”。  由于语境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它的习以为常,在行动中人们常常会省略或忽视他或她所在的语境。这好比人生活在空气中而往往不考虑空气的存在一样。语境由于作为前提,或作为背景,或作为基础,常常被忽视或省却,因为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然而,这些作为前提、背景、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没有它们,人们就无法理解事件或行动的意义,也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研究和认知。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强调语境对于意义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说,在语言世界中,一切都是语境化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认识的界限。  就认识而言,一切知识都是语境化的。因为认识是不能脱离语境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基于语境的世界的。语境分析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寻求的过程,只有找到文本、事件或行动的语境,才能更好理解和把握它们的意义。因此,语境寻求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展现的过程,人的世界就是意义的世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境论与科学哲学的重建(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