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胜忠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2l世纪后,我国经济和居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从109655亿元增长到183085亿元,增长了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860元增加到10493元,增加了5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从2366元增加到3255元,增加了37.6%。此外,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1 5.2%下降到1 2.6%,农村人口的比例从2001年的62.3%下降到57%。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起广泛关注,各种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出现。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正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互相交织、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在各种挑战中,“三农”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地矛盾、粮食产不足需、农民权益亟待加强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都反映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过去的儿十年中,中国的农业和农民为国家的工、世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内容概要

由于参与主体在资源禀赋、利益偏好和角色作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异质性成员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盟”组织。  在经营策略具有市场导向性和成员资格具有异质性的条件下,如何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在成员之间分配成本和收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形成和实现稳定性的关键。  在成员异质性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利益冲突、代理问题以及“隧道效应”等治理问题。  由于内部成员资格的异质性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转型时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功利主义”和“标准规范”的混合认定。

作者简介

黄胜忠  男,1979年9月生,湖北竹溪人。2002年武汉科技大学经济学学士;2002至2007年在浙江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其中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德国吉森大学学习(中德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2007年12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组织经济学、合作经学、市场营销、农村法制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校级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两个基本概念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2 合作社理论评析  2.1 合作社的出现  2.2 合作社的本质 2.3 合作社的市场战略  2.4 合作社的制度安排  2.5 合作社的绩效  2.6 总结和评论3 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分析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环境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参与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路径  3.4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3.5 本章的基本结论4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4.1  引言  4.2 合作社的成员资格与组织结构回顾  4.3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4.4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的实证分析 4.5 本章的基本结论5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  5.1  引  言  5.2 公司治理问题回顾  5.3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5.4 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的基本结论6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认定  6.1  引  言  6.2 组织认定理论回顾  6.3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认定  6.4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认定的实证分析  6.5 本章的基本结论7  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承诺 7.1  引  言 7.2 组织承诺理论回顾 7.3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承诺 7.4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承诺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的基本结论8 总结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启示  8.3研究展望附录  附录1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  附录2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合作社理论评析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加拿大高等商业研究学校合作经营管理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 998年年底,全世界农业合作社总数为539196个,社员人数为4.16亿人,年营业额为61 31.06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的合作社数与社员人数最多,分别占68.25%和86.30%,欧洲地区的营业额最高,占42%;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市场经济后,原国营农场及集体农场约有65%改制成农业合作社,受到西欧农业合作团体重视.系统地提供发展计划,协助成立不同类别的专业性合作社,成效不错。可以说,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以及资金融通等方面,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这种组织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经济组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受“全球化”与“科技化”的双重冲击,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有了显著的变革,不仅要适应国际化、自由化的外在环境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扩大创新活动,以提高产品的供应链价值,不致在冲击中丧失竞争力。因此,创造竞争优势是当今各国农业合作社经营的共识。为了降低经济环境变迁带来的风险,各地农业合作社也作了结构性的调整,如经营策略由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以多维向度架构起新的经营模式,因而跨国合作社、多层合作社、新一代合作社、合作集团及策略联盟相继出现,活化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但仍保持着传统的合作理念。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农业合作社的制度特性,为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提供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本章首先从回顾新古典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博弈论关于合作社出现的解释开始展开对合作社的研究。然后,运用多理论的方法来研究合作社的本质属性,为此,我们从新古典经济学、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中选择关于合作社的有代表性和影响性的研究进行述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型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合作社成员的异质性是合作社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合作社要做大,在成员与资金的来源上都必须有突破,异质性的研究是必须的
  •   很好,收益良多
  •   内容不错,很有收获和启发
  •   通过异质性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合作社的发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