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新修

出版时间:2008-8-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廷俊  页数:594  
Tag标签:无  

前言

  拜读了吴廷俊教授《中国新闻史新修》一书,眼前一亮,觉得这是和中国新闻事业史有关的同类专著中的佳构,是一部从史实出发,不落窠臼,言所欲言,充满了新意的好书。  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正规地说来,是从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开始的。中经几个阶段,到20世纪的80年代,进入了它的繁荣期。从那时到现在,据有关专家统计,以“中国新闻事业史”或类似的文字命名的专著和教材,已不下60种。早出的几部,处在拨乱反正的时代,还能使人耳目一新,觉得与“文革”和“文革”以前的那一时代的写法毕竟两样。但后续出版的,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趋同,使读者难有新鲜感。  吴廷俊教授的这部新著不一样。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是框架新。它把一部中国新闻史分成“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共和国时代”三个大的板块,分别用形象化的语言“八面来风”、“五方杂处”、“定于一尊”作标题,以为区隔。其中的“帝国晚期”部分,以回溯的方式追记了“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即把古代报纸历史的那一部分也囊括在内。这种大的区分格局,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按古代近代史、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写新闻事业史的模式,既符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实际,又颇具匠心,颇有新意。  其次是体例新。例如古代的部分,不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按“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和“合法民报”三种类型,分别开来,综合起来写。这是纵的方面。横的方面,则每章必设专节,以“本章概要”打头,以“本章简论”作结,以便于读者省览。其中,后一部分的内容,有点像《史记》中的“太史公日”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沿用的其实是中国史家的传统,因为此前未被重视,使读者反而有新的感觉。

内容概要

  《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新闻史新修》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在已出版多本相关著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本集大成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著作。全书以时间为序,“上编”、“中编”和“下编”分别叙述了“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并用“补编”的方式叙述了我国台、港、澳地区1949年以来新闻事业的变迁史。作者认为,“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形态特征分别是“八面来风”、“五方杂处”和“定于一尊”。这是“史实”的一条线。“绪论”和各章“简论”构成了全书的另一条线——“史论”。基于各章史实,《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新闻史新修》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在横向上论述了在中国环境中主要生长出了“利器媒介”、“喉舌媒介”和“官营媒介”;在纵向上论述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沿革呈现“承袭型”,发展的动力是“政治推进”,生存方式为“依附生存”。此外,无论是“史”还是“论”,《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新闻史新修》对1949年以前的民营媒介和自由主义报刊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作者简介

  吴廷俊,1945年11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兼职有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新闻教育学、网络传播学。主要著作有《中国新闻传播史稿》、《新记大公报史稿》(获第三届吴玉章新闻奖)、《马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史》、《科技发展与传播革命》、《网络传播学导论》(合著)等。

书籍目录

序绪论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业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本章概要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溯源一、史官的新闻传播活动二、乐官的新闻传播活动三、古代报纸的出现第二节 朝廷官报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二、官报的历史沿革三、官报的编发与管理第三节 非法民报一、非法民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三、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第四节 合法民报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与盛行二、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本章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第二章 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本章概要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在华外报的出现一、传教士和教会的办报活动二、商人和政客的办报活动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一、有新变化的教会报刊二、有新发展的外商报刊第三节 在华外报的报刊业务与办报思想一、采编业务与印刷技术二、报刊理念与办报思想本章简论:在华外报是西力东渐的产物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本章概要第一节 从译报开始一、林则徐与《澳门新闻纸》二、其他译报活动三、魏源的“夷情备采”译报思想第二节 洪仁圩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一、洪仁玕与《资政新篇》二、《资政新篇》中关于新闻事业的构想三、巩固中央集权是洪仁圩新闻思想的出发点第三节 早期的民间办报活动及其遭遇一、汉口的《昭文新报》二、上海的《汇报》与《新报》三、广州的《述报》与《广报》第四节 王韬与《循环日报》一、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裂变二、创办并主持《循环日报》三、首创中国报刊政论文体四、提出“立言”的办报主张本章简论:爱国主义推动国人办报发轫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本章概要……第五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政党报刊斗争中编 五方杂处: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第八章 大革命推动新闻事业黄金发展第九章 两极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第十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第十一章 两极对决中的新闻事业下编 定于一尊:共和国时代的新闻事业第十二章 新中国成立与新闻事业一元格局形成第十三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与黑暗新闻业第十五章 走进新时期与新闻事业新篇章补编第十六章 1949年后台、港、澳的新闻传播事业后记

章节摘录

  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溯源  一、史官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甲骨文中已有“御史”的记载,自周代和春秋时代起,就有史官之设。史官既掌握国家的法典,又记载君王的言行,并规定:“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史官的后一种职能颇有一点类似近代跑中央机关的记者。他们记载的君王言行,保存下来是历史,传播开来是新闻。  《墨子?明鬼篇》中记叙了杜伯追杀周宣王于圃一事:“其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数百乘,从数千,人满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射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作者强调“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既说明这件事是真实的,已经载入史册,又说明这件事在当时曾经作为重大新闻广为传播。  《左传·宣公二年》中记载了“晋灵公不君”这段史实,当时任晋国史官的董狐敢于直书“赵盾弑其君”一事,还与赵盾面对面地辩论之后,“以示于朝”。“以示于朝”是说不仅写在史书上,还要把它公之于朝堂。由此可见,当时的史官不仅有时记录重大的朝政大事,而且也把这些大事作为新闻加以公开传播。

编辑推荐

  《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国新闻史新修》被方汉奇教授誉为“体例新,内容新,观点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开阔的视野”,“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理论勇气”,以及“对整个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全局的和准确的把握”,并认为此书于“史胆、史识、史才都有所追求,也都有所表现”,“十分难能可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闻史新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