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水陆画研究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戴晓云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佛教从印度东传以来,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绵延不绝。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译经与格义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初扬时期,其结果是以某一经论为核心而形成了部分学派,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宗派大成的阶段,华严、天台、禅宗等宗派的形成,表明了印度佛教在理论思想上的全部中国化。而宋元之际的佛教,又以禅、净为主流,进入佛教中国化的鼎盛时期,在民间发生了全面影响.到了明代,圆融的思潮已经成为佛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清末民初,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回归印度佛教的思潮,以欧阳竟无、太虚大师为代表。今天,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思想、文化、学术之中,多元文化互相渗透,既有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又有东西文化的辩论,中国文化面临着转型与重组,古老的佛教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继续传统、发扬光大,如何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当今佛教界的最大课题。  历史早已说明,佛教的发展与弘扬,不可能超越于时代的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学术之外。虽然20世纪的中国佛教曾经面临着西方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巨大冲击,但是由于在一批高僧大德、檀那信众,以及社会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努力下,最终艰难地度过一个世纪,现在正在朝着健康的轨道上运转。  佛教从来都是一个讲智慧的宗教,尤其重视智慧的解脱,在思想方面它曾经对中国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代高僧大德、学士文人都非常看重义理的建设。

内容概要

  戴晓云同志是古典文学研究生毕业,很早就学习佛学,博士期间经过美术史的专门训练。她学习、研究十分刻苦努力,这使她具有扎实的阅读文献和分析图像基本功。  她也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她几乎跑遍了整个河北和山西,收集需要的图像及文献资料(碑记、傍题和题记)。实地考察自然成为她完成论文的重要环节。因此文章中才会有十分翔实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  这篇博士论文无论是对北水陆修斋仪轨《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的考订还是对水陆画的释读都完全证明她无愧于这样的评价。  北水陆修斋仪轨并非逸失,而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散逸在佛藏外。要把这样的一份散逸在浩如烟海中的佛教文献和要研究的水陆图像对应起来,没有阅读大量的水陆图像和其他宗教图像、扎实的佛学知识、古文献的解读能力以及敏锐的学术眼光,是无法做到的。  北水陆修斋仪轨重新发现,对宗教界和学术界的意义是很大的。  首先是宗教意义。北水陆修斋仪轨对恢复了失传多年的曾经在元明清历史上流传十分广泛的主要水陆形态北水陆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北水陆修斋仪轨的发现,对宗教界而言,无疑是个福音。  其次是学术意义。经过她的研究,现存北方地区的水陆画均为北水陆图像,对应的仪文是《天地冥阳水陆仪文》,这为解读现存图像提供了文献依据,水陆画研究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得到解决,纠正了学术界很多关于水陆画的误读。寻找文献是为解读图像服务的。水陆画的研究中存在难点和重点:很多神祗名称难以确定:比如十大明王的本尊名称、菩萨名称、一堂水陆画中逸失的神祗图像、壁画中榜题缺失的图像;水陆画题材的判别。前代学者为解决这个问题呕心沥血。无奈文图不符,无法深入研究。今有赖《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和戴晓云的辛勤工作,问题一一得以解决。

作者简介

  戴晓云,字泊涵。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学古典文学唐宋方向文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佛教美术专业文学博士。现在国家文物局直属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专职从事佛教美术、中国古书画和鲁迅研究工作。
  参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雕塑全集》辽金元寺观造像卷,编写《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壁画全集》水陆画卷。现担任《中华大典·艺术典·绘画分典》副主编、编委,《赣文化通典·书画卷》主编。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厚引论第一章 北水陆修斋仪轨的发现 第一节 水陆法会的起源和中兴 第二节 南水陆和北水陆第二章 北水陆修斋仪轨的考订 第一节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若干考证 第二节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的学术价值和宗教意义 第三节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介绍第三章 北水陆修斋仪轨和唐密的关系 第一节 北水陆修斋仪轨和正纯密教 第二节 北水陆修斋仪轨和瑜伽密教 第三节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祈请的神祗鬼灵第四章 水陆画题材的判别 第一节 水陆画中的释、道、儒和民间信仰神祗 第二节 进入佛教水陆画中的道教神祗 第三节 进入佛教水陆画中的民间信仰神祗 第四节 法会的超度对象第五章 水陆画的释读 第一节 现存水陆画的位置、可考年代和构图方式 第二节 明代水陆画内容考释 第三节 清代水陆画内容考释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水陆画中的第五组是《往古人伦》和《孤魂》。《往古人伦》图像中出现许多儒教历史人物,这是学界认为水陆画是儒释道三教合一题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历史人物包括往古圣德明君、往古后妃宫院夫人、往古协赞臣僚、往古为国亡躯力士、往古儒流贤士、往古孝子顺孙、往古贤妇烈女等等,这些人物在图像上也沿用了以往创造出来的固有的形象,也就是说水陆画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往往让人误认为是儒家题材。但在佛教水陆画中,这些儒家历史人物是佛教佛事水陆法会的超度对象而不是儒家题材,这是判断水陆画题材的重要依据.为何说儒家历史人物是水陆法会的超度对象呢?下面这段话是水陆仪文中奉请往古人伦之前的叙述:盖闻上自三皇,下该五帝,明王圣主,次第相承。或临万国以称尊,或居一方而独霸。金枝玉叶,圣后贤妃,文卿武将,为国亡躯,一切英贤,九州岛四海之内,儒流释道之间,乃至今宵施主,檀越家亲等众,任是荣枯贵贱,终成白骨微尘,同居幻化之乡,未出轮回之际,纷纷天谢,实可哀怜,若非甘露门开,毕竟无由解脱。是以今宵会首,大启无遮,西资极乐之因,上助菩提之路,今当召请,即是往古人伦。这段话明显体现了佛教的六道轮回的思想。“佛教在时间上将世界分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认为一切众生之轮回,总在此三世中往复。而在种类上,则将一切众生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六种,称为‘六道’。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教水陆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好啊,对水陆画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专业的书目,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   书不错,尤其是文章内容很难得,图版质量就很一般了。
  •   书内容不错,就是排版比较普通。
  •   对水陆画研究实属不易。因可供参考内容已不多,而且水陆画本身多源自民间,又属佛教大中国由盛至衰后期产物,历来不被收藏、研究界重视,因此,在该领域研究有难度。
    但是,作者对佛教艺术的整体理论及认识都有待大幅提高,对佛教及艺术的渊源,汉化过程应进一步理清,才能在文中不至于武断下结论,如中国儒释道之间关系等这核心的中华文化问题;南水陆画现存情况都需实查方能阐述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结果。因为,我就收藏着一些与中原地区壁画风格不同,远大于一般水陆画轴的帛质佛教绘画(长3M宽1.6-1.8M),还有20多幅明末清初到清后期的水陆画轴,从风格细腻画艺精湛,到粗制滥造的都有,但是,这批画有印章可视为出于一处,风格用笔设色倾向于江浙一带,是否是南水陆的壁画或水陆画都有待考证。
    中国历史是长期稳定的农耕经济,其对文化保留、传承有其特有的地理、经济与人文优势。因此,南水陆与北水陆画差别多少?是否还留存在民间?可以,从历史经验与文化流传论会有一些差别,也可以肯定说南方水陆画仍存在,仅是未被重视与挖掘。
    作者的研究方向应大力肯定,也给我极大信心,我也将认真研究。
  •   文章内容一般,排版不太规范。开篇的总序部分,第二段第三段即空出三字。通篇只是对于文献的介绍,几乎研究没有深度,而且结论较为草率匆忙。不过,当前国内的水陆画研究几乎都是如此,且相关的著作更少。此书只可作为参考资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