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传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林洪亮  页数:395  字数:39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然而这一次和弗里秋的相见,却在马利亚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嬉戏玩耍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么是弗里秋现今的如日中天的名望吸引着这位热爱音乐的少女,总而言之,马利亚完全被弗里秋吸引住了,而肖邦也为马利亚的气质所倾倒。在德累斯顿停留的两个星期里,弗里秋几乎天天都要来到沃津斯基一家的住处,好像他又回到了亲人之中,回到了童年。事实上,无论是特蕾莎夫人,还是她的两个儿子,抑或是她的三个女儿都对他热情相迎,真心相待。特蕾莎夫人还公开宣称,弗里秋是她的第四个儿子。马利亚小姐更是和他形影不离,有时是弗里秋特意给她上钢琴课,有时是四手联弹,有时是马利亚拿出自己谱写的乐曲来向肖邦请教,后来马利亚总是称肖邦为老师,而把自己当作是他的秘书、学生,原因就在这里。每当下午出去散步时,他们两个总是走在一起。马利亚是个非常聪明的姑娘,又善于卖乖,谈话尽拣弗里秋爱听的话题来谈,而且她说话时总是温言细语,声音里带有一种柔情。短短数日,弗里秋便视马利亚为音乐知己,对她萌生了爱意,而马利亚对他也是情意绵绵,开始坠人了爱河。尽管他们都还没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但他们相爱的传言却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华沙,弗里秋的姐姐就从华沙中学校长林德的夫人那里听到了这种传言。1835年9月22日,弗里德里克在离开德累斯顿前,在马利亚的纪念册上写下了他的《降E大调夜曲》(作品第9号第二首)的前三节,还在离开的那一天,把他新谱写的《降A大调圆舞曲》(作品第69号之一)的手稿赠送给了马利亚,马利亚称它为《告别圆舞曲》。肖邦还亲自弹奏了这首乐曲,作为临别赠言,并和马利亚约定明年他们再相会。在肖邦离开几天后,马利亚便给他写了一封充满情感的长信,描述了他们一家人是如何的想念他。

内容概要

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钢琴作曲和演奏闻名于世、流传千古的音乐家。他的乐曲充满浓郁的波兰民族、民间特色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富于深邃的想象力和抒情色彩,又被称为“钢琴诗人”。出于对肖邦音乐的喜爱和对他的人格魅力的崇敬,今年是肖邦逝世160周年,2010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此书的出版将与明年波兰大使馆的一系列纪念活动相呼应。

作者简介

林洪亮,研究员,1935年9月生,江西省南康市人。1953年至1954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1954年至1960~g在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60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东欧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苏联东欧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理事。1984年获波兰政府颁发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1994年获波兰颁发的“心连心奖章”,2000年获波兰总统颁发的“十字骑士勋章”。个人专著、集体合著、参与编选或主编的各类有关东欧文学的著作数十部,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戏剧卷》《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辞典》《世界著名作家大辞典》《诺贝尔文学奖词典》《外国文学作品提要》等十多种辞典撰写有关波兰文学的词条;为商务印书馆版《欧洲文学史》撰写东欧文学的有关章节。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世 波兰啊,波兰 1810年3月1日 父母第二章  童年 华沙,生命的摇篮 迷人的音乐 音乐启蒙教师齐夫内 第一次第三章  少年时期 康斯坦丁亲王 音乐更能表达我的感情 华沙的音乐氛围 新的音乐教师 热拉佐瓦·沃拉第四章  学生时代 华沙中学 在沙法尔尼亚度假 五年级的丰富多彩生活 重访沙法尔尼亚 不平静的六年级 在杜什尼基第五章  大学生活 华沙音乐学院 悲伤的1827年春天 丰富的暑假生活 大学的第二年生活 柏林之行 创作实习的成果 尼古拉一世和帕格尼尼 梦想的破灭第六章  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第一次维也纳之行 康斯坦兹雅·格瓦德科夫斯卡 两架钢琴协奏曲和三场音乐会 告别故国家园第七章  重访维也纳 旅途见闻 在维也纳的经历 华沙反俄武装大起义 思念,焦虑,担忧,悲愤 爱国情感的大爆发第八章  巴黎 初到巴黎 与卡尔克布雷纳的相识相交 巴黎的首场音乐会 在自己人中间 幸福在向他微笑 肖邦和外国朋友第九章  多彩的生活 肖邦的愉快岁月(1834—1835) 和父母相逢 马丽亚·沃津斯卡 在期待中 “灰色时刻” “我的不幸”第十章  乔治·桑 “讨厌的女人”,最初的印象 一封长信诉衷肠 在马略卡岛第十一章  甜美的爱情 在马赛 初到诺昂 和莫谢莱斯的相见第十二章  鼎盛时期的肖邦 平静的1840年 波兰文化史上的两大伟人 生活安宁,事业辉煌第十三章  美好生活在继续 1842—1843年的肖邦 悲喜交集的1844年第十四章  走向决裂 矛盾在加剧 不平静的1846年 《柳克丽齐娅·弗罗利亚尼》 决裂前的风波 最后的决裂第十五章  最后的岁月 音乐会,1848年革命,斯特林 英国之行 巨星陨落

章节摘录

1810年10月1日,肖邦一家来到了华沙,便在华沙定居了下来。热拉佐瓦·沃拉是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出生地,不过他只在那里生活了7个月便离开了,后来他也只回去过几次,而华沙才是他生命的摇篮,才是他成长的地方。华沙——多么美妙的名字,多么壮丽的城市。在它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是一片浓密的原始森林,林边有一条大河蜿蜒流过,那就是维斯瓦河。在河的左岸,有一块南北纵向的高地,一条溪河从西向东穿越森林直泻而下,流入维斯瓦河。有一天,一对年青的猎人夫妇来到此地打猎,他们一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便在这里开劈出一块空地,盖起了茅屋,从此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他们在此过着男耕女织、狩猎渔樵的生活。这对夫妇男的叫瓦尔,女的叫沙瓦。后来又有一些人看到这里土地肥沃,林密鱼多,也都迁到了这里,这里渐渐成了一个村庄。为了给这个无名的村庄起个名字,他们便把最先在这里落户的这对夫妇的名字连接起来,成了瓦尔沙瓦,也就是华沙(那是后来根据英文转译而成的)。在华沙众多的传说中,有一则关于美人鱼的传说,让弗里德里克和他的姐姐路德维卡百听不厌:那是在遥远的古代,维斯瓦河——这条波兰人的母亲河,从上流冲积下来的沃土把玛佐夫舍平原滋养得土肥物丰。可是在河里却出现了一个妖魔,时常兴风作浪,残害其他生灵,不仅闹得鱼虾禽兽不得安宁,还威胁人类的安全和生存。突然有一天,从波罗的海游来了一条美人鱼,她逆流而上,一直游到了华沙这个地方。她看到妖魔在这里肆无忌惮地残害生命,便义愤填膺,发誓要清除这个妖魔。于是她一手拿剑,一手拿盾,和妖魔展开了厮杀,最终把它消灭了。从此维斯瓦河风平浪静,人们安居乐业。但是,美人鱼依然守护在维斯瓦河上。每当黎明初露,河上便响起了美人鱼的美妙歌声,歌声响彻天际,她是在唤醒沉睡的人们起来工作,辛勤劳动。她还经常手持剑盾巡视在维斯瓦河上,保卫着华沙人民的安宁,因此华沙的人民便把美人鱼看作是自己城市的保护神,为她在维斯瓦河畔树起了塑像。如今在华沙的古城和维斯瓦河畔,都屹立着一座一手持剑一手拿盾、英姿飒爽、令人肃然起敬的美人鱼塑像,供人瞻仰。华沙美人鱼的传说在弗里德里克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华沙也从一个小村庄渐渐变成了一座大城市。成了玛佐夫舍王公的都城。1595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了华沙。他在古城边建起了一座豪华壮丽的皇宫,他的继位者又为他在皇宫旁建起了一座高高的像柱。从此,华沙便成了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嗣后它有过令人炫目的辉煌,也有过悲惨的遭遇,多次被外国侵略者占领,甚至遭到摧毁。但在弗里德里克出生的时候,华沙却获得了暂时的独立,成为华沙公国的首都。

编辑推荐

《肖邦传》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肖邦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很详细,很真实,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其实不太喜欢,但第二次第三次就融入其中了,作者将肖邦的生平记事记录的非常详细,其实作者的文采并不是最佳的,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肖邦本人,更能了解波兰这个民族的荣辱兴衰史,建议愿意增加国外历史知识的读者们看一看,我要先告诉大家,这是本传记,不是小说,如果想读优美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就不要选择这本书了,但想增加见识和了解肖邦这本书还是最好的选择,其实现在能精通波兰语的人很少,这本书卖这个价格想必有道理,本书介绍肖邦的详尽程度,是十块二十块的青少年读物不可比拟的
  •   不错,很厚的一本,还没看完
  •   内容非常详实,作者通过阅读和汇集大量的史料,将一代钢琴大师的一生经历徐徐展开给读者。通读全文,让我们对那些聚集着大量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剧作家的欧洲著名城市(维也纳、巴黎、柏林等等)充满了崇敬与向往!顺便提出一点,似乎是文中的错误,供大家求证:在文章最后部分(具体页码记不太清了),肖邦已经病重,搬到了巴黎的一所新的居所。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不准确,大概意思):我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巴黎的美景,铁塔。。。等等。这里所说的”铁塔“是埃菲尔铁塔吗?如果是的话就有问题了。埃菲尔铁塔始建于1887年,1889年正式竣工。而肖邦的生卒年是1810~1849,也就是说,肖邦生前埃菲尔铁塔还远没有开始修建。请阅读这本书的其他读者再次印证一下,是否是这里出现了错误。
  •   非常好看的一本传记,一口气看了三分之一,很有趣的故事。
  •   书的质量一般,内容上存在一些小错误,对音乐本身关注少了一些,感觉作者主观的成分比较多
  •   内容还算翔实,不过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中外文对照很少;其二,基本没有参考注释。(同一作者的另一本书《肖邦通信集》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读者有理由怀疑:有的内容属于作者自己的推测。个人感觉,作者过于偏重肖邦的爱国主义立场,因而,从音乐家这个角度来阐述略显不足。不过,似乎中文版的肖邦传记不多(至少我没有发现),就算开卷有益吧。
  •   是个了解肖邦的好途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