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杜书瀛  页数:379  

前言

  后记  已经晚上八点多钟,电话铃响,拿起听筒,对方声音温和亲切,但是显得有些苍老:  “我是朱寨。”  唉呀,真是稀罕,做梦也想不到是这位八十七岁高龄且身体有病的老爷子!由于我生性懒惰,疏于问候,除了春节,平常一年也不一定给他打一次电话,现在他倒主动打电话来,我心里十分愧疚。因为腰疾,一般我总是半躺在床上,一听是朱老爷子,腾地一下起身,不觉正襟危坐聆听:  “最近重读了你的散文,有话要说。”  原来是朱寨同志要谈谈对我散文的读后感。  他简直是对他手边所看到的我那些散文逐篇评点,连续说了二十多分钟(我真怕他累着)。他的话实实在在。有批评,在别的时候他还批评我文章写得太随便,写完后不肯再认真看一遍,懒于自我审视并进行修改,而且说过我的审美感觉不如理性思维,散文不如论文……句句都点到穴位上,我佩服而感激。而这次,他话语里却常常流露出一些赞扬——这使我兴奋得热血涌动。要知道,这是一位散文行家对我练习写作散文的某种肯定,一位不论人品还是学问都令我非常敬重的长者对我这个虽然不算年轻而仍是散文新手的奖掖。这位散文写得非常漂亮的长者的话,使我觉得自己这个本来不会写散文的人,得了一次大奖;又仿佛三四岁时第一次学会自己拿筷子吃饭、第一次学会自己穿衣裳穿鞋子而受到妈妈鼓励的那种感觉。  这次又感到特别巧,甚至巧得让人不敢相信:此时恰逢我的散文集《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刚刚看完最后一校,即将送去付印。我从未将散文集出版之事告诉朱寨同志,我手上正拿着清样呢,却传来老爷子的评点——他怎么在散文集尚待印刷就用“天眼”看到?  我在电话中告诉朱寨同志:  “正好我的散文集《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即将出版。本来想请您作序,可是考虑再三,没敢。”  我的确动过几次念头,但是,拿起电话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如是者,不下四五次。最后彻底打消这个想法。我不忍心惊动一位年近九旬,又因责门癌做过手术、身体虚弱的老人为我写序。那年他手术后,我同妻子去探望,都开刀一个多月了,仍然只能吃流食。本来他声如洪钟,一次聚会他被逼上台唱了几句陕北民歌“黑板上写字放呀嘛放光明”,那音色颇有杨洪基的味道;可现在声音全变了,不但沙哑,而且变细、变弱,不像从他喉咙里发出来的。而且头发一下子全白了。今年是术后第六载,他身体还算恢复得不错,但毕竟是身兼病体的耄耋老人。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他对我散文的评说。真是喜出望外,又觉得受宠若惊!

内容概要

人生是奔流的河,它的堤岸有松软的泥土,也有坚硬的岩石;时光是它不息的河水,锲而不舍地冲刷着堤岸,泥上冲走了,岩石留下来,成为忘不了的历史雕塑。杜书瀛编著的《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所写,正是作者有生以来没有被时光冲走而凝结成岩石的记忆。里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的形象——何其芳的勤奋和忘我,蔡仪的严谨和执著,吴晓铃的亲切和风趣;有革命家族的历史记忆——提着驳壳枪牺牲在抗日战场的父亲,如同终日劳作在上面的土地一样质朴淳厚的祖父,携子投身抗日队伍以报杀夫之仇的母亲,童年故乡的温馨和大舅的慈爱;有到美国的探亲记——浸透着儿孙亲情,对美国西部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记述……

书籍目录

活在心中的人们
痛失良师——回忆何其芳同志
劳动已成为第一需要——悼念其芳同志
我所知道的蔡仪先生
忆吴晓铃先生
与吴晓铃先生一起吃圆鱼
读顾准
巍巍乎陈独秀
瓦茨拉夫·哈维尔:倡导“尊严地生活”,做“真正的人”
家族记忆
爸爸
大舅
大舅撑起我的天
名字
我家有个梨树园
故乡的春节
坐在汽车上看美国
走马看花——题记
来自重庆的“技术移民”——同路人掠影之一
“刘姥姥”只身闯美国——同路人掠影之二
蓝天白云绿草坪
能源之都
“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欢乐
黄石归来不看泉
死木头·活赌城·野比尔
“魔鬼之塔”
风洞
坏土地
拉皮德城和它的总统铜像
总统山
雕刻故事
疯马
“玉米宫殿”
坐在汽车上看美国(续)
国花牡丹盛开在牛仔之乡
男女平等第一州
倒时差·放风筝
贺父亲节游维达坞
关于“革命”——回忆父辈和祖辈
游怀俄明“东隔壁”内布拉斯加
洲洲为什么哭
波德印象
美国独立日
衣着之类
购物中心所见
从“先驱”想到的
礼仪礼貌
空军学院
“众神之园”
陶斯:城小名气大
汽车上有关历史的遐想
“印第安一墨西哥风”
信仰之城圣达菲
班德利尔
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在这里诞生
80号公路上的林肯纪念碑
一棵从石头里长出来的树
大自然的赏赐
一座历史上的监狱
七十二岁生日
善安先驱节
寻找中国人的痕迹
摩门圣地盐湖城
犹他是个大公园
云遮雾罩大峡谷
丹佛艺术博物馆
后记

章节摘录

  我最后几次见到其芳同志,是在医院里,他躺在病床上。那是一九七七年七月中旬,天气特别闷热。当时我正被借调在一个杂志社帮助工作。一次,回到所里,有同志告诉我:其芳同志因病住院了,是胃大出血,已经开刀,发着高烧,时常昏迷。这个同志还用忧郁的声音在我耳边悄悄说:“听说,经医生化验,确诊是胃癌。”听到最后这几个字,我的心便突突跳起来。这不祥的消息好像更增加了天气的炽热和郁闷,我冒了一身汗。  下午我便跑到医院去。那是三层楼上一个朝西的病房,西晒又额外给房间里增加了许多热量。电风扇不住地吹。其芳同志躺在病床上,闭着眼睛,脸烧得红红的,呼吸急促,头上放着冰袋。他的身上同时插着三根管子:鼻孔里是输氧的管子,腿上是切开静脉血管输液的管子,腋下还有一根开刀后从胸腔引流的管子。显然,死亡在威胁着他。我进去时他正处于昏迷状态,我默默站在旁边,戚然地看着他。一会儿,其芳同志醒来了,看到我,微微露出笑意。我连忙走前几步,向他点点头,然而,喉咙像是被什么堵塞着,竟连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又过了一会儿,其芳同志在说着什么,声音很弱,仔细听,他是在问身边的同志:“清样来了没有?拿给我,校对一下……”听到这几句话,我鼻子一酸,泪珠差一点滚出来。一个生命垂危的人,一个时常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当他稍一清醒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工作。我知道,那一段时间,他正拼着老命写一部有关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回忆录,题目叫做《毛泽东之歌》。其芳同志要的,就是这本书的清样。  我说他拼着老命,是因为按照他当时的身体情况,应该停止一切工作,好好休养。近几年来,其芳同志身体越来越不好,心脏病、高血压,特别是脑意识障碍症,一起来纠缠他。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正讲着话,突然因脑意识障碍症而中断,就像夜间突然停电而造成一片漆黑,等一会儿恢复过来,竟忘记前面讲的是什么,须别人从旁提醒,才能接着讲下去。有时早上拄着手杖来上班,碰上大脑“停电”,他会在路上愣半天不知去向,别人十分钟的路程,他要走半小时、一小时……他常常丢书包,失手杖,甚至跌倒在路上。有时在写字台前工作或看书,突然头贴到了玻璃板上——昏过去了。这对于一个做脑力劳动的人来说,情况是很严重的。在一般人,处于这种状况,完全可以不工作了;但是其芳同志却每天紧张工作十小时、十二小时,甚至更多。他常常从晚上八点或九点,连续工作到第二天早晨五点。那本回忆录有六万多字,就是仅用了十来天时间写出来的,而且这十来天中,还要外出访问,搜集材料。  P3-4  ……

编辑推荐

  人的一生,会结识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在记忆中流失了;有的却历久弥新,怎么也忘不了。  忘不了,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也永远活着。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所记,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