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论人和不同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张曙光  页数:467  

前言

  这篇自序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序,简要地回顾我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是各卷中相同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分卷,介绍各卷的内容。是各卷中不同的内容。  二OO九年农历九月初八是我七十岁诞辰,也是我从事经济学学习和研究五十周年。《张曙光文选》的编选和出版,一方面是对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的家乡是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山脚下的偏远农村,距西安市50多里。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寡母勤劳刚毅,耕织皆是一把好手,在传统社会,能够顶门立户,将我养大成人,教我读书成才,其所受的身体之痛和心灵之苦,是外人难以理解和体知的。先母1983年病故,生前母子分处西安和北京两地,我也很少尽人子之孝。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我始终怀着深厚的崇敬和感激。  1959年,我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系统计学专业,开始了经济学的学习和训练。在校期间,对我影响大的老师有何练成、冯大麟、吕其鲁三位教授。我的第一节政治经济学课是何老师讲授的,后来还听过他的多次报告,他传达孙冶方先生价值论的报告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一进校,就从“反右倾”运动的小字报中知道冯大麟和陈维满合作出版了《中国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的著作,冯老师又给我们讲授《国民经济计划》课,因为培养了我这个“白专”典型,并支持和指导我报考研究生,文革中曾经受到冲击和批判;文革后曾任陕西财经学院院长,每次来京总要来家看我,并一起交谈。吕老师给我们教《国民经济统计》,当时因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而受到师生的拥戴,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内容概要

学术批评是一件对事(书)不对人的事情,中心是阐明书中的真理成分,肯定作品对人类知识生产和学术进步的贡献,揭示作品的不足和失败之处,探寻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这里讨论的问题包括,书中所论问题是否得当,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框架设计是否清晰,逻辑推理是否严谨,所用资料是否翔实,分析方法是否适当,论证是否充分,有无发展和创新之处等,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书评与人际关系无碍。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生态中,这样说易,这样做就难。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关系,特别是大家都是学界同仁,能够批评和敢于批评以及敢于面对批评的,水平尚在其次,是需要一点勇气和雅量的。对此,笔者在《书评集》初版和修订版自序中曾经有过论述,针对一些新的情况,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讨论。    《学术书评卷》共收入了36篇评论文章。其中10篇是原《书评集》中收入的,除“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成果”外,其余24篇都是21世纪以来撰写的。分为五个部分编排,宏观经济理论书评5篇,企业理论书评6篇,制度分析理论书评10篇,一般经济理论书评7篇,哲学和其他著作书评7篇。新收入的25篇书评大部分都已经公开发表,“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只发表了一部分,没有发表的有“企业组织和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及其演进”,“计划经济在中国是如何建立和运作的”,“思想家的沉浮与言论自由”,“从‘儒法互用,礼法交融’谈起”,“对‘C模式:自律式发展’的评论意见”,“校勘与解读,生财与修德——读《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

作者简介

张曙光,经济学教授。1939年9月8日生,陕西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
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63~1966年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特别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等重大课题。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2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著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1982),《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1990),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1 Economics & Uniru1e Institute of Economics,Washington,DC 20036—1207(《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合著,1998),《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1999),《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主编,共6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主笔,共6集)等。

书籍目录

自序一、宏观经济理论书评 再生产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评王梦奎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 总量关系及其制度分析——兼评宏观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 国家能力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兼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附录:张曙光挑战国家能力论  胡鞍钢接招答辩诉初衷——北京天则所开学术批评讨论新风 探寻中国腾飞之路和推进国家兴衰理论——兼评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附录:评答成理各抒己见  学术有进共受其惠——北京天则所评说《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有益探索——评王曦著《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二、企业理论书评 企业理论创新及分析方法改造——兼评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 附录:张维迎的回应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产权问题——读肖耿先生著《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 企业治理结构及其改革——兼评谭安杰著《中国企业新体制——督导机制与企业现代化》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读郭梓林的《企业游戏——近距离文化观察》 企业组织和产权制度——兼评费方域的《企业的产权分析》 企业理论的创新和进展——评杨其静著《企业家的企业理论》三、制度经济学书评 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祝贺茅于轼教授70岁寿诞兼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经济学(家)如何讲公平——读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经济学理论抽象的正确途径——答评周冰先生 市场化的进程及其测度——兼评《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 ……四、一般经济理论书评五、哲学和其他著作书评附:张曙光主要著述

章节摘录

我觉得,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该书比当前其他有关论著阐述更明确,或者在理论上有所前进有所创造。1.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正名或确切表述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感到或者指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这一表述不够确切,但都没有展开论证,也没有明确提出应该如何确切地加以表述。该书作者认为,不论是“优势”、“优先”或者“首要地位”的提法,都不能确切地表达这个规律所包含的内容,反而容易引起关于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何者在先、何者在后,何者重要、何者次要之类的误解。作者根据列宁使用的概念,建议把这一规律表述为“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或者简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第71页)。2.关于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时期的上限,即它从何时起发生作用的问题。这是作者几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而在本书中作了发挥的。作者根据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脚注,即“资本主义技术发展的低级阶段(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还没有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只是到了高级阶段(机器大工业)这种生产才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根据对二百多年产业革命发展历史的考察,认为考察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或者说它的作用时期的上限,“只能从机器大工业产生以后开始,而不能从‘还没有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 (第109页)。3.在对影响两大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的因素进行考察时,该书分析了几个以前不为人们注意的因素。首先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影响。作者用大量资料说明,随着防止污染以及保护环境投资的迅速增加和其在投资中所占比重的提高,生产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的设备的工业部门正在成为新兴的并且迅速发展的工业部门,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这是当前工业结构变化中值得注意的新现象。另一方面,防止和消除公害的结果只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综合利用增加的产品除外),因而,“考虑到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的因素之后,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要快的趋势将会更清晰地显示出来”(第205页)。其次是军工生产的影响。作者认为,武器本身既不是生产资料,也不是个人生活消费品。

编辑推荐

  人常说,文如其人。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可以了解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态度,而且可以了解我的脾气禀性,为人处事。总之。可以对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是非功过,任由大家评说。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读书、思考、写作就成了我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浸沉在这样的氛围中。整天忙忙碌碌,干自己所想和所好的事情,我的确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评书论人和不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