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编  页数:371  字数:740000  

前言

  “特岗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09年2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特岗教师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报名人数也与日俱增。我们总结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规律,探讨了未来的考试命题趋向,并以此为基准,及时组成精锐的丛书编写小组编写了本套丛书,包括:中学部分(含职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教育专业知识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小学部分(含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教育专业知识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小学通用本《面试》,共计九册。它以简练的行文体例、实用的知识要点、众多的历年真题、权威的专家详解为基本特色,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会考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准确地把握考试的命题命脉,以做到从考试中脱颖而出。  本套图书有以下特点:  ★专业的写作团队,权威的考试宝典  本系列教材是在组织教育界相关专家学者在充分调研各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太纲(要求)、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组织精锐的编写团队进行编写的。不论是从知识内容讲解方面,还是从体例安排和考点预测方面,均显示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较强的权威性。  ★全面的内容设置,广泛的适应性  教材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教材内容,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学技能与实践、学科教材教法、教育写作、现代教育技术、面试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其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极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详尽透彻的真题解析,实现速度与技巧的突破  真题均配有详细的试题解析,注重对各选项之间的辨析与区分讲解,注重对重点知识的强调,注重对命题意图的分析。真题讲解详尽而通俗易懂,在保证答案精准的同时,力求为考生总结最快速、最实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历年真题的透析,让考生真正地把握试题规律,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渐次推进的习题设计,深入细致的专家详解  教材采用讲练结合的编排方式,打破传统习题只注重基础训练的机械模式,及习题量少、答案较为简略的弊端,先对相关考点进行细致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精髓,再针对考点按照由易到难渐次推进的原则巧设大量习题,同时配以权威资深专家为习题作全面、集中而又细致的解题思路分析,使考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适用的模拟试题,热点重点的全面透析  精选的模拟题预测了2010年考试的方向,涵盖了近年考试的热点考点,保证了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学习收获,让考生在测试中,发现自己的劣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形,拾遗补阙,完善知识结构。  该系列图书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策划、编撰、核对和审定。主要编写人员有李晓洁、李振丽、冯英丽、单晓迪等,其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中学)(小学)、《面试》主要由李振丽编写,《教育专业知识》(中学)主要由冯英丽编写,《教育专业知识》(小学)主要由单晓迪编写,其中李晓洁为总纂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同人不吝指正。衷心希望本系列用书能为广大考生朋友的复习备考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组织教育界相关专家学者在充分调研各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太纲(要求)、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组织精锐的编写团队进行编写的。全书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其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极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教学(上)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六章  教学(下)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教学策略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七章  德育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  德育模式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八章  班级管理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班集体的形成   第五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评估   第三节  心理辅导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  教师心理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理念与目标   第三节  新课程结构   第四节  新课程标准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新课改中的中学教育变革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三章  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校本课程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节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变化   第三节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课程评价改革概述   第二节  学生评价   第三节  教师评价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第二节  教师劳动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    经典试题名师点评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附录  教育法律法规附录一  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录二  教育规章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教师资格条例    同步特训    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6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传统的个别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于是,西欧的一些国家便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在先进的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了前人经验和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工业革命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欧美逐步推广开来,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我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因而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大量的学生同时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班级授课制在教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教学规模。在国家急需大量建设人才,而又缺乏教育经费的条件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班级授课制能够保证教师高效地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班级所有的学生,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积极的集体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全面发展。另外,各学科教师轮流上课,他们在思想品德、业务能力、教学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

编辑推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中学含职中)》适用于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教育局公开招聘考试,教师入编考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0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快递公司服务态度差 书还没看不知道怎么样呢
  •   我是为了考事业单位的教师职位买了这本书,内容和考试大纲要求基本一致,书的质量也还好,总体来说比较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