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张训华  页数:404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约30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总结在中国境内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宏观特征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三横指的是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南岭,是不同块休的结合带;两竖指的是贺兰山-龙门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巨大重力异常梯级带;两个三角则指的是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在“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结合带上,是构造活动、岩浆作用活跃的地段,应有各种金属矿床赋存;在“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结合带上,是沉积盆地分布的地区,从而也是油气与沉积矿床的主要研究目标。应该指出,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动力学深化可归纳为“跷跷板”过程,即古生代末,中国西部特提斯洋退出之前,地势低,而东部却地势高,有些地层受剥蚀而缺失;中生代期间,地壳遭受构造运动的强烈挤压、抬升,地壳厚度增大,地势增设,特提斯域演化形成青藏高原;随后,滨太平洋域爱到S-N向拉张,地壳减薄,地势降低。而中国海夹持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它的形成深化是这三大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渤海、黄海属内陆海,而东海的冲绳海槽和南海则属于边缘海,随着印支运动(T2-T3)揭开阿尔卑斯构造旋回,地壳深化进入新全球构造发展阶段,而中国海雏形的最终形成则是在早第三纪晚期。总之,中国海陆地壳盖层特征和大地构造深化可归纳为:“一个分界,两条锋线,三次,四条转换断层,五幕演化史”。

内容概要

该书从海洋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中国海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地层、断裂、岩浆岩、沉积盆地、构造区划和形成演化等方面对中国海域构造地质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做了探讨,并取得一些新认识,也有若干新见解。这对于中国海及其邻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益于中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    该书注重了地质构造学基本概念的阐述,特别是各章节问题的叙述都有新近实际调查研究的资料和数据。这对高校地质、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石油勘探的专业科技人员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我祝贺她的面世,并写下这篇文字,权以为序。

作者简介

张训华,男,山东省淄博市人,1961年11月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球物理学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地球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到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杂志社“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和“海洋地质动态”主编;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与硕士生导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大陆边缘、中国海和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地质地球物理和构造地质研究。在“中国区域地质”、“科学通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等核心刊物上发表45篇;著有《中国近海地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地形地貌》等多部专著;被评为原地矿产部百名跨世纪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海洋勘测专项表彰“突出贡献者”等;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1项,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6项,“八五”国家科技成果大奖1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构造地质学发展历史与研究方法 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及中国海构造地质研究现状 海洋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第二篇  中国近海构造地质背景 概论:板块构造学说基本理论  1.1 大陆漂移假说  1.2 海底扩张假说及其三大理论支柱    1.2.1  海底扩张假说理论支柱之一——海底磁异常条带    1.2.2 海底扩张假说理论支柱之二——来自深海钻探的成果    1.2.3  海底扩张假说理论支柱之三——转换断层  1.3 板块构造学说    1.3.1  伴随洋壳新生和海底扩张的分离扩张型板块边界    1.3.2 伴随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的俯冲汇聚型板块边界    1.3.3 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2  中新生代以来欧亚、印澳、太平洋三大板块的相对运动  2.1  印度洋板块扩张与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的活动    2.1.1  深海钻探计划的数据    2.1.2 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的活动 2.2 太平洋一库拉一菲律宾海板块及其活动    2.2.1  太平洋板块及其形成演化    2.2.2 菲律宾海板块及其形成演化  2.3 板块构造理论扩展——前中生代陆核与大陆增生作用研究  2.4 西太平洋边缘海与沟一弧一盆体系    2.4.1  海沟    2.4.2 边缘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2.4.3 边缘海盆地成因演化研究与盆地类型 3 中国海地质构造特点  3.1  中国黄海陆架海  3.2 中国东海边缘海与典型沟一弧一盆体系    3.2.1 调查研究    3.2.2  东海典型沟一弧一盆体系    3.2.3  东海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剖面  3.3  台湾近海及其典型弧一陆碰撞系统    3.3.1  相关研究历史    3.3.2  台湾形成演化    3.3.3  台湾以东海域构造演化  3.4 南海大西洋型小洋盆    3.4.1  南海小洋盆与磁异常条带    3.4.2 南海海岭    3.4.3  南海大陆边缘 4 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现状与问题  参考文献第三篇  中国海域地球物理场 l 地球物理场概论  1.1 地球物理场概念、原理和方法  1.2 地球物理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l.3 地球物理场在海洋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2 中国海重力场  2.1 重力场概述  2.2 重力场分区特征    2.2.1  渤海、黄海、东海及邻区重力场特征    2.2.2  南海及邻区重力场特征  2.3 重力场地质解释    2.3.1  重力异常的宏观地质特征    2.3.2  重力异常的分区地质特征 3 中国近海磁力场  3.1 磁力场概述  3.2 磁力场分区特征    3.2.1  渤海磁力异常特征    3.2.2 黄海磁力异常特征    3.2.3  东海磁力异常特征    3.2.4  台湾东部海域磁力异常特征  ……第四篇 中国近海地层第五篇 中国海断裂第六篇 中国海岩浆岩活动第七篇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第八篇 中国海域构造单元第九篇 中国近海形成与演化总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总论1 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海洋是地球上连续分布并由海水覆盖的所有海、湾和大洋的总称,占地球总面积的70.8%。海洋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战略地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环境变化和大陆起源与形成的重要领域;沿海是世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沿海国家都非常重视维护海洋权益,在海洋事业上投人大批人力,耗费巨资,设置众多的海洋调查、研究和管理机构,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展海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地球岩石圈层由地壳与上地幔组成,是地球系统……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幔与地核等)的组成部分。岩石圈层的构造及其发展演化受外部和内部因素控制与影响。外部因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幔、地核和以太阳、月球为主的其他星系;内部因素包括岩石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内部构造与变化、应力展布与作用等。构造地质学是以地球的上部圈层,即岩石圈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等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后记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在覆盖地球表面71%面积的13.7亿Km3的海水和海洋底床中,蕴藏着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所需要的极为丰富的资源,海洋对稳定地球地球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陆地资源日淅枯竭、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深入地勘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对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海洋大车,拥有18000余千米的大陆岸线和14000余千米的岛屿,拥有约300万Km3可管辖海域和6500多个大小岛屿,沿海优良港湾众多,自然环境优越,海岸带及陆架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砂矿等其他矿产资源。近年来又发现了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樗。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跨越是中华民族的世纪梦想,实现这一梦想,科学技术工作必须先行。

编辑推荐

《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已收到货,这个商品不错,装订差了点,给好评!!
  •   很好的一本书,看了一点了,写得不错,没得废话...
  •   买了后发现都是些复杂的地球物理数据,对于我来说阅读有些难度,不过还是会好好利用的,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