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与他的村庄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铁流  页数:239  
Tag标签:无  

前言

  铁流的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载于《中国作家》杂志),不像大家熟知的许多报告文学作品那样,报告的对象是一些人们瞩目的大事件,大人物,而是描写了一个村支书和他的村庄几十年来深刻巨大的变化。但是,这作品绝不是一篇思维细小内容浮泛的平常之作,而是一篇在小处看世事,在小处见精神的优秀作品,读来十分引人深思和感动。  地处青岛郊区达翁村的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生活着,虽然期间也曾经历困苦,但因为有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是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在这里。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末的时候,这样的稳定的局面被打破了。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和许多原本多年以农耕生活为主的村庄一样,也被迅速地卷入城市。时代和现实逼迫这些农民必须要告别自己心爱的土地,开始适应进入城市之后的新生活。这样的情形,在全国的每一个城市都在发生着。所以,就在中国的所有城市都造成了一种“城中村”现象。城中村的存在,对城市是一种严重的不协调现象,而对于村中的人们来说,也因为观念和劳动方式改变,生计的艰难而带来很多新的困惑。如何平稳、合理、科学、迅速地摆脱这种不协调和困惑的现状,如今是很多城市领导和村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地方,达翁村的成功转变具有了很好的范例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从而成为了作家铁流倾心关注和深入报告的对象。在认真仔细地走进了达翁村之后,铁流突然发现,在青岛许多有相同命运的村庄(有的几乎就是近邻),唯有达翁村实现了健康、顺利和发展式的转变,正是因为这个村子有一个叫高新敏的村支书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所以,这个叫高新敏的村支书几十年的曲折经历,就深入地融进了这个村子的历史,也同时变成了其他“城中村”历史和现实的一面镜子,足可以镜鉴出自己的成功和教训。所以,《支书与他的村庄》对于如今依然备受“城中村”困扰的各地领导和同样正处在“城中村”叹息的人们来说,都会是有不少启发借鉴作用的对象,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人及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习惯和命运的转变情形,都是会有许多帮助的。  高新敏也是个农民子弟,在他的幼年也曾经遭受贫穷的压迫。这情形,只要看看作品第二章中高新敏因为家庭穷困得连一碟咸菜、一根扁担都没有,以至和姐姐跟随妈妈出门讨饭的令人辛酸的文字描写就有很真实具体的了解。但是,高新敏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不断有创造激情和智慧的人。当他早年感到自己在村子里无法施展,就出门去开拓,结果收获成效显著,不但自己家里摆脱贫困,还盖起了将军楼。也许正是这种成绩的显示,当村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因为历史和现实、观念和习惯、惰性和无能等因素严重拖累,无法前行的时候,上级领导认定和看中了他。在不能够眼看着乡亲们被现实困扰,继续贫困的心理指导下,高新敏顶着压力和风险担起了村支书的担子,开始了自己艰难、曲折、开拓、成功的人生,深刻和有力地改变了达翁村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稳妥成功地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的转换,创造了达翁村新的历史和现实的新神话。

内容概要

  《支书与他的村庄:中国城中村失地农民生存报告》在探讨中国城中村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通过对一个城中村的解剖,生动地反映了村支书高新敏带领全村村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对着种种矛盾困惑和纠葛,成功完成自救,并最终从乡村融入城市的艰难心路历程。  作家笔下的村庄,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农村变迁兴衰的缩影。作品通过对一个村庄的剖析,提炼出了许多启人心智的宝贵经验和深度思考,为解决农村和城中村问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模式。  这是一部关注时代变革,关注社会历史进程的长篇力作。由《中国作家》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关注。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城中村,当城市空间得到了扩张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该如何生存?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喧嚣的城市中能否寻到一片栖息之地?

作者简介

  铁流,1967年12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1998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十月》、《解放军文艺》、《报告文学》等多家刊物,并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年度作品选本。电影文学剧本《沂蒙小调》已拍摄公映。著有《铁流中短篇小说选》、《铁流报告文学选》。长篇报告文学《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中国驱逐舰备忘录》、《槌下硝烟》、《中国本色》、《支书与他的村庄》出版发表后,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其中多部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畅销书摘》、《作家文摘》等报刊连载、选载和评介。曾荣获2006年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大奖、2007年度首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作品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书籍目录

和谐社会的创造者(代序)引子 我们不是城市的痼疾第一章 传统与进步1.土地崇拜和它的守望者2.新与旧的碰撞第二章 地阔群生1.一个小村的贫穷史2.22岁的生产小队长3.倾斜的村庄第三章 民降大任1.富了不能忘了父老乡亲2.上任伊始3.好日子胜似过好年第四章 工商精神1.“先手”理论2.鸡合孵出大经济3.诚信为本4.财发外乡人第五章 心底无私1.打铁还得自身硬2.我没有枕边风3.感谢不同意见的人4.只要为老百姓全神贯注第六章 和谐之律1.为什么怕见群众2.每年都来磕头的人3.12天的速度4.别样的村庄5.达翁村的启示附录:小人物写大历史——长篇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研讨会发言我的农民情结(代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传统与进步  2.新与旧的碰撞  早在1995年,高新敏就为村民跑开了农转非,直到本世纪末的1999年春天,连续跑了3年的高新敏,最终让自己的村民成了居民。  2000年的年初,在一次村委会上,高新敏说,村里富了,我们村民要充分享受到富裕的果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村里拿出1000多万给村民投保。  在这之前,高新敏对负责此事的其他村干部说,把这件事跟大家说明白,不要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不要做了好事还落了很多不是。可其他村干部觉得太麻烦,也就没有去做细致的解释,没想到麻烦也就来了。  投保了,有些人很高兴,有些人也说,还不如把这钱分了,那多实惠。  这时候,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村里说,我打电话查了,咱自己的账户上根本就没有,高新敏这是糊弄咱们,钱肯定让他吞了。  其实,这笔钱是交给政府了。  风波就是这样起来的。  一大早,一帮人喊叫着涌进了办公楼。  “老子不投保了,把钱分了,分到手里老子睡觉也踏实!”  “高新敏,你把贪污的保钱吐出来!”  “高新敏,你滚出来,不要做乌龟!”  整个楼阁里充斥着吵闹声和骂声。  在混乱中,有人开始喘门,有人砸碎了玻璃。  这个时候,一个年逾古稀的小脚老太太进了办公室,后边跟着几个摩拳擦掌的儿子,犹如穆桂英挂了帅,小脚老太太一脸斗志,她一进门就先来了个开场锣鼓:“今天我要找村干部,找高新敏好好说道说道!”  ……

编辑推荐

  《支书与他的村庄:中国城市村失地农民生存报告》通过对达翁村的解剖,详细地报告了村支部书记高新敏带领全村村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了自救,并最终从乡村融入城市的艰难心路历程。作家笔下的村庄,其实就是整个中国农村变迁兴衰的缩影。作品通过对一个村庄的求解,提炼出很多开人心智的宝贵经验和深度思考,为解决农村问题和城中村改造,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模式。  王平(大学生):我虽然出生在城市里,对农村和农民都很陌生,但刊发在《中国作家》上的《支书与他的村庄》,却能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我觉得很振奋,同时也很沉重,其实,每一个领导干部,只要有责任感,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张富华(农民):《中国作家》发了一个好东西,这本杂志在我们农民工手里传来传去,我读了很多遍,每次心里都热呼呼的,我想说,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了我们农民,我们都很感谢这个作家,他写出了我们农民的心里话。  李炳银(著名评论家):这部作品对于如今依然备受”城中村”困扰的各地领导和同样正处在“城中村”叹息的人们来说,都有启发借鉴作用。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人及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习惯和命运的转变情形,都是会有许多帮助的。  田珍颖(著名评论家):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写这样题材的本身就需要有胆识、有认识、有高度。通过这部作品,我们看到转型时期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种新的人文形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支书与他的村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