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刘俊昌,李红勋,等  页数:232  

内容概要

  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程的建设效果。《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以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理论(生态系统学理论、生态工程学理论、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管理理、系统工程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等)为指导,对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探讨了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借鉴国外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的一般管理模式。同时,结合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重大林业工程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分别构建了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与实践结合紧密;可供相关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生态工程与管理模式一、生态工程与林业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二)林业生态工程二、管理模式(一)管理模式的定义(二)管理模式的分类(三)管理模式涉及的因素第二章 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一、生态系统学理论(一)生态系统结构(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育观(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工程学理论(一)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二)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三)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三、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管理理论(一)生态经济学理论(二)生态经济管理理论四、系统工程理论(一)系统与系统论(二)系统工程五、项目管理理论六、参与式发展理论第三章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一、林业生态工程发展阶段二、我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退耕还林工程(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四)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七)长江流域等五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第四章 国外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模式一、国外林业生态工程概述(一)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二)前苏联西伯利亚等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三)加拿大“绿色计划”(四)法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和意大利政府的生态环境建设(五)评述二、美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模式三、国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启示第五章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模式一、中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一)传统的造林管理模式(二)国家补助性质的工程造林管理模式(三)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项目管理模式(四)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运作的管理模式二、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一)项目发展周期比较(二)项目管理理念比较(三)项目管理过程比较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管理问题(一)整合前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管理问题(二)整合后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管理问题四、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工程参与方责任义务没有合理划分(二)工程没有按项目进行管理(三)工程建设的市场化外部运行机制没有建立五、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一般模式(一)政府推动(二)一家负责,多部门分工协作的一体化管理(三)按工程化运作,按项目化管理,对重点工程进行全过程控制第六章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管理模式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况综述(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基本涵义(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基本原理(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内涵、目标和内容(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成效(五)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二、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的核心(一)经济需求逐年增长,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二)生态需求增长迅速,供求矛盾日益显现(三)天保地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具有了潜在的需求(四)林业职工、农民对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三、以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一)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目标的生态资源经济化模式(二)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产业转移和重构模式(三)小结:两类模式的综合分析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模式案例分析(一)选点依据(二)宝兴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三)天保工程实施后对宝兴县的影响分析(四)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五)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机制(六)宝兴县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七)小 结第七章 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模式一、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综述(一)我国实施退耕还林的背景分析(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三)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四)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和成效(五)退耕还林的特点分析(六)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问题与管理机制(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过程的总体认识与分析(二)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三)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机制三、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模式(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比较和评析(二)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模式的设计第八章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概况(一)我国实施三北工程的背景分析(二)实施三北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三)目前三北工程的目标和主要成就二、三北防护林工程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一)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发展历程(二)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营管理思想的演进(三)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相关政策三、三北防护林工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模式(一)工程管理机构和责任主体(二)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学理论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物质等),就构成了生态系统。也可以说,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可以将生态系统形象地比喻为一部机器,是由许多零件组成,这些零件之间靠能量的传送而互相联系为一部完整的机器。即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生物组成的,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把这些生物和环境统一起来,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一)生态系统结构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生物系统包括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环境系统包括有太阳辐射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的成分。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单位)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根据它在生态系统的功能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有分解,在消费过程中有生产和分解,而在分解过程中也存在生产和消费。  1.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尽管生态系统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组成成分:生命成分,即生物群落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如绿色植物、光能和化能自养微生物)、消费者(如动物、人)和分解者(如细菌、真菌);非生命成分,即物理环境的能源和各种物质因子,如太阳辐射、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氧气及各种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