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洛克菲勒难题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崔基哲,罗锦贤著  页数:178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一天,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给让自己七岁的孙子站在一米多高的桌子上,自己则站在离桌子稍远的地方,伸出双手,面带笑容对孙子说:“跳下来吧,爷爷会接住你的。”孙子看着笑容可掬的爷爷,毫不犹豫地跳了下来。可是这位爷爷并没有接住孙子,而是一闪身躲开了。小洛克菲勒重重地摔在地上,哇哇大哭。老洛克菲勒抱起孙子,对他说:“记住,以后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的爷爷。”过了一段时间,洛克菲勒又让自己的孙子站在桌子上,再次对他说:“宝贝,跳下来,爷爷会接住你的。”小洛克菲勒还记得上次重重的一摔,因而不敢跳。但是爷爷的笑容是那么和蔼那么慈祥,多值得相信啊。孙子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跳了下去。这一次,爷爷没有食言,接住了孙子。这回他对孙子说:“记住,这世界上毕竟还是有一些人可以相信的,何况是你爷爷呢?!”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它给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信任”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在“如何相信别人”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从“该相信哪些人,不该相信哪些人”的角度去思考,或者在“不能不信”和“不能全信”之间寻找平衡点(“度”),这样往往容易造成“半信半疑”、费力不讨好的结果。而洛克菲勒却告诉孙子说,“既要相信爷爷,又不要相信爷爷”,即对任何一个人都要“既相信,又不相信”,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开的“洛克菲勒难题”。    “洛克菲勒难题”答案是: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愿意帮助别人的美好心愿,但不相信他们每次兑现承诺,做好对方违约的准备。比如,有一位朋友向你借5000元,说拿到工资就给还钱。此时,你要相信他愿意还钱的美好心愿,但是他有可能因为父亲突发重病等原因无法还钱,所以你要做好他不能还款的准备。因此,你若有2000元的闲散资源(可有可无的资源),就可以借给他;否则,就对他说实话,你没有这么多的闲散资源,不能借给他。你若有500元的闲散资源,那么可以借给他500元。如果你读这封信之前已经给朋友借了钱,而且朋友没有履行还钱的承诺,那么请你不要否认朋友的美好心愿。    在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美好心愿”和“闲散资源”。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动用血本资源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首先的义务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亲人,然后利用闲散资源帮助别人,这是天经地义的。在人们“美好心愿”的基础上,充分激活人们的“闲散资源”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信任问题的基础。    如果人人都相信别人的美好心愿,而且利用自己的闲散资源帮助别人,那么没有得到帮助的人不会抱怨“人情冷漠”,因为别人失约而遭受损失的人也不会抱怨“诚信危机”。这就像电话一样,只有双方都有电话才容易沟通。如何相信别人,这是很大的话题,除了朋友之间的信任之外,还有恋人、夫妻、同事之间的信任和如何相信自己和别人能做得更好等重要的问题,只靠这封信是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我们相信,这封信会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起点。我们已经有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完整方法,但也不是在一两天内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思考,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本书先借着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他孙子的故事提出“洛克菲勒难题”,在“美好心愿”、“闲散资源”和“代替承担”等新概念的基础上解答洛克菲勒难题,提出提高人们素质和能力的方法。读完这本书,读者将掌握激活周围各种资源的基础知识,树立健康的自信,在恋爱、婚姻、家庭、工作和社会交往等各个生活领域中看到崭新的希望!

作者简介

崔基哲,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5年—2002年以个人方式专门研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英才技术理论及其实践平台;2002年—2005年在三星电子中国总部市场工作,研究英才技术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2005年开始全力推广英才技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背约之隐  第一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绝对缺乏     2.相对缺乏   第二节 原则的副作用     1.什么是原则的副作用?     2.原则为什么会产生副作用第二章 信人之道  第一节 破解“洛克菲勒难题”     1.美好心愿     2.闲散资源     3.美好心愿和不良动机  第二节 时刻准备着     1.个人交往    2.企业应用     3.社会推广 第三章 承担之炒  第一节 代替承担     1.建功立业    2. 学业有成    3.秦晋之好     4.承担要诀   第二节 寻找“第三者”     1.朋友之间    2.恋人之间      3.母子之间    第三节 学会等待     1.冰释前嫌     2.渐入佳境      3.静待其变结语 英才之路

章节摘录

书摘1996年,我在一家外企上班。那时我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很感兴趣,非常希望能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我读了不少书,查阅了不少资料,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还要工作,要养家,这样就抽不出很多时间来从事研究工作,这让我十分苦恼。    那时,我认识的一位美国人了解了我的情况后非常支持我,答应给我提供生活费。于是我就辞掉工作,一心一意搞研究。然而,他给我提供的生活费,三个月后就突然停了,事先也没有给我任何提醒。就像故事里的小洛克菲勒,我摔了一个措手不及,失去了经济来源,我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当时我对他充满了怨恨,如果不是他给出承诺,我就不会辞去工作,那样我可能晚点进行全职研究,但决不至于落到如此糟糕的地步。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美国人自己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没有多少有余的资金可以帮助别人,当时他自己的生活都面临了困难,只好停了答应给我的生活费。而这些,碍于面子,他又不告诉我,以至于那段时间我们之间产生了不少误会。    这件事给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让我知道,一个人违背约定并不一定都是品质有问题,而是由于资源的缺乏。就像这位美国人,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自己生活的时候,他怎么有资源去履行帮助别人的承诺呢?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心里对他的怨恨就少了很多。虽然他以后没有继续帮助我,但他的承诺给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持方式,不久,我又找到了新的支持者,继续我的研究。    P4-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经过5周的对比实验表明,研读本书的同学对人际关系、恋爱、工作、社会和谐等各方面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该结果证明这是值得研读的一本好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王二平    本书引进“美好心愿”、“闲散资源”、“代替承担”等新概念,提出“原则不是友情的杀手,而是巩固友情的助手”的新思路,这将打破企业为了盈利而不敢讲人情的传统思路,使企业进入“盈利”和“人情”双赢的时代!    ——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培训总监吕伟    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一年级至三年级共31名同学试读本书,大部分同学认为本书的内容比较新颖,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实际生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共青团清华大学电机系委员会    希望这本书有别于其他“畅销书”,不仅仅在于掀起一阵风暴,而是真正成为一种类似于工具书的价值,被珍藏于书架的显眼处,并能够经常可以“开卷有益”。    ——北京华旗咨询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员工

编辑推荐

怎样既相信别人又保护自己?怎样既坚持原则又加深情谊?怎样既自我独立又获得帮助?怎样解决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读完这本书,读者将掌握激活周围各种资源的基础知识,树立健康的自信,在恋爱、婚姻、家庭、工作和社会交往等各个生活领域中看到崭新的希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开洛克菲勒难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本普通的益志书,没什么意思!!!!!!!!!!!!!!!!!!!!!
  •     《洛克菲勒难题》总体概括
      作者:崔基哲 罗锦贤
      2006年6月第1版 定价18元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书,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更多的强调宽容和换位思考的成分,虽然开篇有点做作,初始阅读时让我觉得作者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是通读全文后,会发现有很多引人思考的成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宽容、助人、尊重他人和换位思考的思想,与其他书籍不同的是,作者给出了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法。不得不承认作者的勇气,因为给出道理很容易,想说出一番道理更加容易,想说清楚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实现,但是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作者必须冒着为人评价“幼稚”、“理想主义”和“不全面”、“有待商榷”的风险,但这本书,还是成功做到了提供可参考的方法。给作者的建议是,开篇换一种手法,前几章是论证作者观点的重要部分——原因和全部解决措施的基础——这部分,应该有更为全面和详实的论证以及缜密的逻辑,否则很难让人信服。
      虽然在总体上肯定该书,但对其中观点,我依旧像对待其他任何一本书籍一样,持存疑态度。整体来说,书中强调的内容与我的思想基础并不非常相符,对我来说,作者有些理想化,更多的相信“人性本善”,我不想在这里探讨人性问题,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探讨,但是当我面对这个话题时,不能不让我想到自己在诸多管理书籍阅读中所遇到的困惑。在诸多管理书籍中,我一直心存疑虑,究其根本,我并不非常相信人性本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虽然我很讨厌用这种词汇来概括自己,不过这个可以简单的说明问题,我一项认为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持悲观态度,而日常充满了快乐不过是因为我太过悲观,而希望更快乐的迎接每一刻——所以我比大多数人快乐。对这个话题,我在逐步思考,但相信不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结论,我只希望自己能够从更为乐观的角度看待更为深入的问题,并将这种乐观情绪直接反应于自己的管理风格上,以及像本书强调的人际交往上来。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gudao.mysmth.net
      
      《洛克菲勒难题》信任和背约
      作者以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一则小故事为始,提出“信任”问题的一个崭新思路:对任何人都要“既相信,又不相信。”这里的“既相信,又不相信”与半信半疑有很大区别,半信半疑“很难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41)”。
      
      第一章 背约之隐
      人们违背约定的原因,作者认为有两种:
      1、 资源缺乏:这个包括绝对缺乏和相对缺乏:“绝对缺乏意味着人们根本没有遵守所需要的资源。(3)”关于这一点,我还是很认同的,但是自己需要注意,认清自己有哪些资源,不要轻易做出承诺;“相对的资源缺乏,是指人们在履行约定的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投入过大,而违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却不大,这样便中断履行约定的过程。(8)”对于这一点,应该注意在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对方的理解。
      2、 原则的副作用:在这部分中,作者认为当有些人在并不缺乏资源的条件下,依旧没能履约,其根本原因就是“原则的副作用”。作者列举了几种常见的例子以便于大家理解,比如破罐子破摔(作者称之为肆无忌惮,比如一个人杀人后,认为杀一个自己也是死,就不在乎多杀几个了),不堪重负,高不可攀。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几个例子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破罐子破摔”。最终作者给出一个结论就是,“原则的副作用让违反原则的人陷入绝望,进而做出的消极逃避、自虐、极端暴力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否认了原则(“原则的五个层次:良心、人与人之间的约定、规章制度、道德、法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P31)”),就不可能再遵守这一原则了。这就是洛克菲勒难题所说‘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原因。(36)”
      
      《洛克菲勒难题》第二章 信人之道
      对于“美好心愿会不会成为人们辩护自己过错的借口?(59)”,作者认为“在美好心愿和最后行为之间增加一层‘动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59)”
      “认可别人的美好心愿,不是非得承认别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善良动机;反过来,即使对方不认可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善良动机,只要对方清楚‘美好心愿’和‘不良动机’之间的区别,不否认自己的美好心愿,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60)”对于心愿和动机之间的区别,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虽然不能否认可能存在“撒气”的“不良动机”,但是不可否认其“美好心愿”。所以作者的答案是:“相信别人的美好心愿,但是不相信别人每次都兑现承诺。(62)”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既然不能相信别人一定兑现承诺,那么我们就要做好对方失约的准备,帮助别人的时候,或者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都要激活自己和别人的闲散资源,这是正确应用洛克菲勒难题答案的关键。(62)”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gudao.mysmth.net
      
      在后面的例子中,作者从个人和企业两个方面介绍这一点,对个人来说,我的理解是,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给自己留后路,首先要相信对方的“美好心愿”,这样避免当遇到“被耍”的情况发生时怀疑对方的动机,而另一方面又要给自己留好后路,也就是预备计划,一旦对方没能达到承诺,自己也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这样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不会有很大的损失。我还是认为人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经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同一件事情“被耍”,如果自己的损失很大,那么对他人的“怨恨”会很强烈,而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则很可能一笑而过,其实这里的Plan B也是让自己不蒙受很大损失,又能够理解他人的保证措施。同时作者很强调闲散资源,因为闲散资源给他人是既不让自己有很大损失,又能够帮助他人的一种方式,我不知道心理学上的名词,但是肯定是更好的获得心理平衡和愿望的优秀方式,把闲散资源利用起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道理!具体的做法个人认为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自己都有那些闲散资源,同时他人有什么需求,随时关注,一旦可以给他人提供帮助,就应该主动去帮忙;同时,更加也不要忘记关注他人的闲散资源,当你需要求他人帮忙的时候,如果您的要求是他人的闲散资源,那么这也就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在这一点上,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的“度”的把握。至于对企业的东西,我个人不是非常赞同作者观点,就不多说了。
      当人们与他人合作时,总是会冒着一定对方失约的风险,作者在一个例子中提出了他对承诺方是否会履行约定的评判依据:“可以估算实现盈利过程中张总(承诺者)和自己各需投入多少,如果估测的投入比例在25%-35%之间,那么张总(承诺者)兑现承诺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张总投入的比例远远超过70%,但是他认为在以后的事情上或者在别的事情上你(自己)能帮助他(承诺者),那么他也可能为了长远的合作而放弃现在的利益,兑现他的承诺。否则,他以后很可能认为当时的约定是一个‘不对等’的约定,不兑现承诺。(76)”(最重要的是该承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P83)这让我想起来刚刚看完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股票培训班》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人说他能够弄到便宜的某种东西,当别人问他是否签订协议时,他说:“如果价格比我们约定的高,那么他不会发货;如果价格比我们约定的要低,我也不会付款。”当时我很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当你把这句话脱离那个买卖关系,而放到这个例子中时,就可以发现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关键在于双方对各自付出或者说损失的评估,即使双方之间有文字性依据在,对方兑现了承诺的款项,同样也会希望在其他方面把损失“找回来”,即使没有办法,也会在未来的合作中寻求其他方式或者不与之合作。同时当我们对待失约时,作者也提出了他的观点:“当对方失约的时候,看作是投资失败,而不是人品问题。(72)”他在例子中投入了他的闲散资源——时间,为一家公司提供帮助,但是对方最终并没有兑现承诺的金钱,因为对方并没有认可他的付出,结果他离开了,作者认为如果开始时提出报酬,可能因为对方无法支付而无法开展这个项目,而他的闲散资源——时间也无法有效利用,所以作者把这件事情看作是投资失败,而非信任危机。这种方式在我看来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公司之间的合作,或者是合同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通用的评判合作、信任和承诺的方式,虽然我认为在这方面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评判依据依旧粗糙和单纯,但是这给我提供了一个把握其中“度”的思路,在这方面来说,非常感谢作者。还有一个需要在承诺时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原则,人与人之间合作应该是平等的,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至少在感觉上是不平等的,人们可能由于儿时经历的原因,公司可能因为大小或者所处地位的原因而迫不得已同意对方的“承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更加注重沟通,并关注双方之间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因为我还是那个观点,“总有一天是要还的”,如果不是一种平等的合作,总是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当强势一方承诺弱势一方时,一定要注意,对方是自愿和慎重思考的,而非出于无奈或者愧疚。在我的工作中,由于我所处公司是出资一方,不可避免的对我管理的公司项目部来说我们处于一种强势地位,虽然大多情况下我会努力将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上,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条件所迫,我必须“压”对方完成某些事情,当然基本上每件事情还都是成功了的,我觉得这是因为对方更多的是看到长远的利益,而非这一刻的得失,关键还是在一直以来的做事方式。
      需做:闲散资源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资源,自己都有哪些?
      
      《洛克菲勒难题》第三章 承担之妙
      作者认为“导致人们偏离美好心愿的两大原因是缺乏资源和原则的副作用,而后者是主要原因。(90)”为了“脱离原则的副作用,帮助他实现美好心愿的方法,就是给他补充资源,并让他看到以后的希望。”作者认为应该做到:“第一,要明确原则;第二,要相信对方有遵守原则的美好心愿,美好心愿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宜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第三,利用闲散资源,做好承担他不能遵守原则的后果的准备,即代替承担;第四,要给对方一定的空间,耐心地等待他的改变。”简单概括就是:“明确原则、相信美好心愿、利用闲散资源提供代替承担和等待。(90)”
      在培养他人自信方面,作者举了一个陈维的例子,强调注入资金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自信需要资源的支持,“对一个缺乏资源的人简单的强调自信的重要性,只能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95)”
      对于子女教育,作者认为“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什么都听孩子的。(107)”“父母要100%地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同时要100%的尊重孩子的意见。”解释起来,“父母可以强迫孩子学习某项技能,但孩子没有完成好时应由父母承担(给孩子发泄的机会。作者的例子中,孩子弹钢琴,弹错了,要打手指——打父亲的手指)。这样孩子既可以得到尝试的机会,又不会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的小事上,给孩子提供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代替承担。”
      在上下级之间,“上级应该尊重下属的意见,同时要具备强制下级完成业务的权威。企业之间的和睦,以及各级员工之间的和睦,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牺牲和睦为代价的更好方法也许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不利于长期发展。反之,牺牲短期效益的和睦,可以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能为了和睦而放弃原则。(109)”
      在上述四点中,承担责任时很重要的一点,对此,作者做出了更详细的说明,“承担要诀:从狭义上讲,代替承担只是代替别人承担违背原则的后果,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从广义上讲,代替承担应该包括原则、相信美好心愿、利用闲散资源提供代替承担、等待全过程,它是主动的。(116)”“闲散资源是0,原则、相信美好心愿、等待三项可以说成是1,两者结合可以变成10、100甚至1000.。(117)”
      “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只讲原则的人在一起,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讲原则的人在一起——原则和感情的冲突。”“答案在于代替承担。代替承担包括原则明确、美好心愿、闲散资源和等待。对违背原则的人,首先明确原则,执行惩罚,减少其资源以后,用自己的闲散资源提供代替承担,以此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对方不仅不会受到伤害,而且还会感激。因此,有了代替承担以后,原则不是伤害感情的杀手,而是巩固感情的助手。(119)”“大部分情况下,被罚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执法者的代替承担,而是执法者的美好心愿。(119)”这个可以理解为处事中的“放和收”,在做事过程中,尤其是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收有放,唯有做好了“收”,才能更好的做到约束,才能树立权威并避免错误;而唯有做好了“放”,才能将获得对方的理解,使合作持久下去。在这一收一放之间的艺术就是管理的艺术,也就是“度”的把握,本书给这种把握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思路,后续我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后面的部分提到了一个“等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点每个人都清楚,个人没有从作者的描述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不做摘录。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gudao.mysmth.net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