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声音”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邹军  页数:1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文丛”是我院近些年来又一批科研成果的汇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1995年建院以来,先后经历了师资队伍普遍学历偏低、科研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的局面,终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迎来了科研的黄金时代,而创建这一黄金时代的主力军,正是我院一大批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勃发的力量,令我很欣慰地看到了学院未来的灿烂。  这些博士的培养,或立足于本院,或借助兄弟院校的扶持(比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他们或“从一而终”地在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研读,或从其他学科“半路”跨入新闻传播学,或就职于本专业却去相关学科攻读博士,或自始至终在相关学科中学习,却在毕业后成了新闻传播学的门内汉。总而言之,学缘结构多元、专业结构多元是我们这批作者的特点。

作者简介

邹军,新闻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先后就渎于陕西师范大学(1989-1993)、南京大学(1998-2000)、复旦大学(2005-2008),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新闻与艺术。著有《网络传播法规与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作者),参著、参编《解码新媒体)等作品多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研究课题各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舆论”的含义与舆论研究回顾
 一、舆论的概念及研究概述
 二、舆论、舆情和民意:概念辨析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含义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
 二、关于中国网络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作为民间表达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主体的“草根性”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总体特征
 二、网络舆论主体的倾向
 三、对网络政治舆论主体的重点考察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民意彰显
一、网络舆论是民意表达的重要形式
二、网络舆论的民粹主义、非理性和全球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样化与直观性:网络舆论的形态秘生成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主要形态
一、以新闻跟帖为代表的传统网络舆论形态
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另类”网络舆论形态
三、以博客为代表的传统Web2.0网络舆论形态
四、以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型Web2.0舆论形态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生成:“可视化”的意见汇聚
一、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基于信息来源与流动的考察
二、网络舆论的触发机制和生成标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动与提升:网络舆论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
 第一节 网络公共领域的局部呈现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
二、“华南虎风波”:网络狂欢背后的理性表达
三、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互联网与中国市民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市民社会的基本概念及中国的市民社会
二、网络表达对市民社会的提升
三、市民社会的发展促进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繁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呈现与建构:协商民主实践中的网络舆论
 第一节 互联网对协商民主的拓展
 一、协商民主的一般理论
 二、网络公共领域对协商民主的有限推进
 第二节 网络协商的实现:以中国公众假期调整为例
一、背景
二、网络协商的主要形式:网上调查和网络讨论
三、协商过程:被建构的舆论与自在的民意
 ……
第六章 动员与抗争:社会运动听网络与论
不是结语的结语:网络与论的过去与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中国的学者也注意到,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国家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并没有完全独立于国家的新生的社会力量出现,国家与社会的分立并未完成。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发展——“国家在社会中”这一国家一社会关系理论的新视角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的转型,也为研究网络舆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网络舆论的“草根性”决定了其归属于民间舆论,网络表达可以视为民间社会的表达。由此,网络舆论的生成、扩散和发挥影响体现的就是民众对于政治权力的作用,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所面临的控制、渗透和引导等正体现了现阶段复杂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比如,网络民族主义不仅仅将矛头指向外国,也常常因目的达不到而迁怒于中央政府;而对于个体权利遭受侵蚀的网络抗议指向的却是地方的、局部的权力,其背后的依靠力量往往来自于更高一级的权力直至中央。这正体现了“国家”在理想与实践两个维度上的分野。因此,引入这一理论框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舆论在中国兴起的时代背景,更可以理解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而后者正是舆论研究的意义所在。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舆论、网络舆论、民间舆论、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等。这些概念不是平行的,而是遵循着依次递进的内在逻辑。网络表达的遭遇正是中国市民社会的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关于上述概念的解释在本论文中将有详细的探讨。

编辑推荐

《看得见的"声音":解码网络舆论》是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文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看得见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网络是个虚拟的场域,但是网络舆情绝不是看不见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舆情是怎样反映民意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