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富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陈廷一 人民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陈廷一  页数:449  
Tag标签:无  

前言

春“花”秋“拾”。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我先任副会长,去年又被选为会长。时光真快,算起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顾首任会长、著名作家刘白羽老人家的办会宗旨:抓好学术研究,推人才出作品。应该说这二十多年风风雨雨里,我会会员遍布中华,有的省还成立了分会,得到如此空前发展和团结,学术空气亦浓厚,文风百花又齐放,传记作家辈出,好作品层出不穷。陈廷一先生是我学会的资深理事,他笔耕不辍,辛勤创作,已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会会员中第一个出“个人文集”的作家。我读过他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传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林真传武艺神功盖世、血战沙场又无比忠诚于共和国和人民的大英雄的形象。使我获益非浅!实际上,我后来所著影视剧本《少林将军》就参考了陈先生不少素材呢!相信我们学会有了一个陈先生就不愁其二,传记文学更加百花争艳的春天,将会为期不远。我真正零距离认识陈廷一先生,是在2005年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在郑州的颁奖盛会上。那天正巧是我为陈先生颁的奖,他的为人和风采使我记忆深刻。应当说这个奖项是我学会建会以来、也是建国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大奖。

内容概要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孔子第七十五代玄孙——孔祥熙,走出太谷城;他从一个检煤渣的孩童,到美国留学成为博士;他在民国政坛上平步青云,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南京政府行政院长,兼任财政部长,权倾朝野;他纵容妻儿,以权谋私,坑了国家,肥了自己;他把家产从“山西首富”变成“民国首富”。  这是一部纪实性人物传奇作品,着力描写山西首富孔祥熙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再现中国近代史上风云激荡、天翻地覆的历史真貌,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作品极具可读性。

作者简介

陈廷一,军旅出身,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任中国大地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通俗文艺学会会员。2000年荣获国务院津贴专家,2005年荣获“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称号。出版长篇专著《皇天后土》、《山西首富》、《许世友传奇》三部曲、《宋氏三姐妹》、《毛氏三兄弟》、《贺氏三姐妹》、《孙中山大传》等三十余悦,作品达千万字之多,并三次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引子第一章 “山西首富”“井儿院”主人传奇色彩的经商之路“首富”之子与教会姑娘夭折的爱情门当户对的婚姻和难以为继的票号愚昧的“求雨”之后笼罩着神秘出生的胖小子第二章 孔圣裔孙孔子第75代裔孙来历不凡的名和字无微不至的母爱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烙进幼年心灵为呵护孩子父亲誓不再娶,却不幸染上了鸦片瘾环境所迫,父子同领“庸之”精微第三章 基督信徒重病之下父亲带少年孔祥熙走进福音院传教士治好了病也俘获了孔祥熙的灵魂顶着孔氏宗族的巨大压力走进教会学校读书以日月风雨辩难传教士的优等生倔犟的选择带来真正的发祥第四章 反清志士潞河书院作文得零分的学生校监会专门讨论孔祥熙的“品行问题”谋刺慈禧——孔祥熙惊天动地的反清计划第五章 协理教案义和团运动兴起,被迫潜回老家欲救洋人自己差点送命当年恩师到山西处理教案带来机会提出秘密条件使八国联军改变惩罚山西的措施赴美签证和龙图勋章——美国教会与满清政府的双重奖赏第六章 赴美留学赴美途中在横滨第一次求见孙中山以教会名人欧柏林作为人生楷模留学六年三改专业“抢新娘”捉住宋霭龄,慰渴慕初会孙中山第七章 铭贤校长留美的最大成功——用美国人的钱办一所培养中国人才的学校黄土高原上的奇迹——一座中西合璧的新式学校教会孤女——孔祥熙的第一任妻子学校校长兼商团顾问,亦文亦武的地方名人第八章 民军司令发动兵不血刃的太谷起义初战告捷——3000两银子打跑攻城溃兵威风十足的山西中路民军司令和阎锡山的亏本交易——司令换经济顾问第九章 同盟会长创建中美同盟会鼓吹革命在太原聆听孙中山教诲煤油和铁砂生意,孔家财富的奠基石第十章 教会干事奉国父之命赴上海参加二次革命上海街头邂逅王正廷时来运转庆贺荣任教会总干事的宴会,为“三大喜”第一次出拳第十一章 宋家东床以劝募经费赢得重组革命党的孙中山信任黄石公考张良新篇——宋查理初试女婿合格宋家家宴,庆龄玩笑话使孔祥熙终身得了“圣人”绰号彻夜长谈纵论钱“金玉良缘,原是泰山穿针引线”,查理夫妇最满意的儿女婚姻第十二章 夫妻还乡回上海策动反袁起义出师不利庆龄与孙中山结婚。霭龄决定随孔祥熙前往“纽约不如”的太谷新宅当祖宅,既在娇妻跟前有了面子又报了祖上的一箭之仇铭贤奇景——“嘉桂科学楼”高过“亭兰图书馆”第十三章 步入政界孔祥熙没想到自己带回的不仅是个妻子,还是个铭贤急需的教师阎锡山视察铭贤,孔祥熙在夫人暗示下出任参议袁世凯北京称帝。孔祥熙在山西发表讨袁檄文山西大灾中孔祥熙的奇招:以工代赈,修路救饥第十四章 广交朋友与孙中山的连襟关系让善于赚钱的孔祥熙又有了政治上崛起的机遇八方主动结交,孔祥熙暂不出山出关会见张作霖,与张氏父子建立密切关系与吴佩孚成为莫逆之交吴佩孚三答土肥原贤二,不肯为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第十五章 初任公职由处长而局长,孔祥熙的感觉:做官真好!大受鼓舞——潘益民相出孔祥熙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奇相孔祥熙不再想回太谷老死一隅,王正廷推荐出任中俄会议督办公署坐办第十六章 追随孙文宋霭龄为孔祥熙广州探路自己掏钱宣传孙中山《建国大纲》鼓动冯玉祥演出现代活剧“捉放曹”成为孙中山遗嘱证明人主持孙中山葬礼名扬天下指挥移灵别具用意第十七章 择机出山蒋介石善于乱中取胜,一举夺取国民党最高权力由北洋政府的一名小吏而被任命为南方革命政府的代理部长孔祥熙成为南京政府的首任正式部长第十八章 斡旋宁汉奉命拉拢冯玉祥,蒋介石的口谕是:许什么条件都可以,反正我们事后都要赖账孔祥熙巧释空头支票,冯玉祥倒戈向蒋任凭孔祥熙夫妇口吐莲花,宋子文坚决站在武汉政府一边软硬兼施,宋子文向强权屈服;讨价还价,南京武汉拍卖革命第十九章 蒋宋大媒蒋介石辞职下野,孔祥熙到处说项宋霭龄支持蒋介石的两个条件:由孔祥熙任阁揆和蒋必须娶宋美龄为正式夫人第二十章 实业部长紧跟蒋介石,在党内政府内平步青云银弹胜于炮弹,为巩固蒋介石地位不遗余力拿得起、放得下,誓与蒋介石共进退第二十一章 考察特使不吝钱财,积极支援淞沪抗战美国人短视,难以买到美国军火从意大利和德国买到武器,运回国发现多是旧货第二十二章 财政部长宋子良要罚蒋经国。孔令俊硬顶宋子文蒋宋度过蜜月期,孔祥熙从宋子文手上接过中央银行总裁职宋子文继续控制中央银行算盘落空,孔祥熙为己为蒋不惜把国家钱袋子掏空蒋介石、宋子文发生武斗,孔祥熙故作姿态不接财长宋子文丢财长不失风度,孔祥熙因财长历史留名第二十三章 财界称雄放胆施才,金融垄断形成币制改革,“四行”成为金融寡头建立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再树财政金融两支柱间接控制“小四行”,名副其实的财界大腕第二十四章 纳税风波新任市长的气恼:天下未乱,首都先乱;百姓未逃,中央先逃孔二小姐的理论:“交税白花钱。我们不干!”孔祥熙税后报复南京市,石瑛掷出大墨盒第二十五章 海龟交易孔祥熙回上海度周末,早有人等他发布内部经济消息杜月笙差点让“骨头”噎死,他把账算到孔祥熙头上棺材作证,一只海龟50万美金的公平交易第二十六章 外交特使浴室定计,为抗日出国求援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孔子第75代孙往贺法国人着力介绍飞机,孔祥熙有意购买潜艇德意志印象:戈林比希特勒傲慢,日本比中国重要罗斯福同意贷款,在美国买到军火第二十七章 战时院长战时出任行政院长,明言不培植个人势力增税印钞票,全力维持战时财政恢复旧制,解决战时粮食供应举办专卖事业,各方褒贬不一出任第二任中国奥委第二十八章 两番糊涂兄妹争财,二小姐扎出林世良三大员遭遇蒋官邸,孔祥熙避战巧藏身顾翊群东窗事发,宋美龄数落姐夫第二十九章 顶峰跌落就任财政部长10周年纪念会上被捧为当代萧何租借物资管理权之争,流血的家族会议开罗会议期间,被怀疑牵涉进政变阴谋催还垫款,招致美国人痛恨在国外干得红火,在国内连丢要职爆出美金公债案,蒋介石借机表态:庸之只好辞职第三十章 诀别大陆本人欲进立法院,川人要求孔去主政,蒋介石摁住统统不行重返太谷辞别祖宗,第一次向霭龄吐露幼年家境真情领受世态炎凉,愤而骂娘后匆匆赴美第三十一章 财产之谜杜鲁门不相信孔家的财产是中国1920年前一个财主所能拥有的美国财政部为孔祥熙的贫穷作证孔令杰修建1800万美元的防空避难所,孔家财产扑朔迷离孔祥熙想叶落归根,蒋介石要预选墓地蒋介石为孔祥熙之死发布《褒扬令》,功过是非难以定论附录本书征引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山西首富” 井儿院主人传奇色彩的经商之路从山西太原往南90华里,就到了太谷县城。“太谷城,真有名,鼓楼盖在城当中。东寺园里游九曲,田儿后头绞活龙。”在老城,还可以看出这鼓楼乃是从前全城最高的建筑。以它为中心的十字街,纵横南北,两侧都是老式的店铺门面,述说着昔日的繁华。出县城西关,约有五里地,有一个环境优美的村子,名为程家庄,这是孔祥熙的出生之地。村子里有个远近闻名的井儿院,这是孔家的老宅,土地改革时分给了一户贫农。由于上面的政策,几十年来这里一直保持了宅院的原貌,乡亲们一直也都盼孔祥熙和宋霭龄以及他们的子女有一天能回到老院看看。然而孔祥熙和宋霭龄自1947年离开大陆,再也没有回来过。如今他们已经相继谢世,再也回不来了,有人说他的灵魂曾经回来过,毕竟这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啊!当然阳世之人难证阴间之事。但他们在太谷出生的大女儿孔令仪健在,还有小儿子孔令杰和他们的后代,总有一天会回到这里看看吧。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座院子。 在黄土高原上,水是很宝贵的,并不是哪里都能打出有水的井。这个院里紧挨着北上房的前面,有一口甜水井,它给院子的主人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让周围的邻居羡慕,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院子的特殊名字——井儿院,它的主人当年更是以此为自豪。这口普普通通的水井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方便,更主要是一种象征,一种与众不同的福祉的象征。这口水井和当年宋霭龄的父亲宋查理在上海虹口郊区选择的“砂环水绕”的建房地址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主人相信这福气总有一天会在他们出人头地的后代身上显现出来。这座院子有两进,前院主要是农家必需的辅助生活设施,后院才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在北方农村,更多的建筑格局是人住的院子在前,那些辅助的设施放在后面,那样给外来人的视觉印象好一些。当然井儿院这种布局也是常见的。布局方式不能说明主人的主观意图,只能说明当时受到某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得不这样安排而已。在后院,北屋是上房,一明两暗。西屋是厢房,进深很小,窄窄的一溜儿。北头靠近水井的那间小屋里,朝东盘着一盘北方最普通的农家土炕。后来跻身于旧中国“四大家族”并成为中国首富的孔祥熙,1880年就诞生在这里。太谷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内陆型高原气候,冬冷夏热,无霜期较短,传统的农业很难使人富足。改革开放后,经专家研究确定,这里特别适宜种植西瓜。这里出产的西瓜,可能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因素有关,个大、皮薄、瓤甜、汁多,在北方城乡颇负盛名。石家庄、太原、郑州以至西安,天气转凉后的一个时期,太谷西瓜是很响亮的牌子。8月初秋,只见满眼的土地都是瓜田。县城里西瓜价钱的便宜让人不安。在农村里,家家都有专门存放西瓜的屋子,从地面可堆到屋顶,煞是壮观。在本世纪初,这里还没有铁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太谷这样一个地方,却出现了一大批有名的富户。他们当然不是靠传统的农业,而是靠了经商。据县志记载,清代中叶,这里已是商贾辐辏,甲于三晋,以经营票号、典当、茶叶、绸缎、药材等大宗生意名传遐迩。经商者的足迹遍于全国,以致在蒙俄边地有“小北京”、“金太谷”之称。太谷县上庄的王氏、沟子村的员氏、北勾村的曹氏等,都是山西有名的巨富。太谷人经商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到1936年日军入侵前,太谷县的商户共2094户,9031人。而城关之内,从商者就有6075人,占总人数的80%。孔家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投身于商业,并富裕起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孔家走上经商道路过程中却浸染着不少传奇色彩。据说孔祥熙的曾祖孔宪昌聪明过人,16岁应童子试得了第一名。多年以后,他雄心勃勃要夺取拔贡,从而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光宗耀祖。但偏偏当地又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秀才孟洋,也在觊觎这仅有的一个拔贡宝座,二人未上考场,就先展开了一场暗中较量。都在以对方为竞争对手,日夜用功苦读。孔宪昌自以为学问大进,比起孟秀才,要略胜一筹,因而上考场前,发出豪言壮语:取此拔贡,已如探囊取物,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三场考试下来,自我感觉良好,又把答卷默写出来,请高人过目,备受称赞,都说此等华章,分明东坡再生,韩愈转世,莫说考取拔贡,就是考进士也定能金榜高中,虽不敢说稳拿状元,探花榜眼怕是跑不了的。孔宪昌知道这些人多是逢场作戏,多说说拜年话而已,不过内心里也觉得把握不小。发榜那天,家里来了不少亲戚朋友,都等着祝贺。谁知皇榜一到,却是孟秀才独占鳌头,拔贡与自家无缘!孔宪昌当着众亲友的面,心里有些话又不好说,一口鲜血喷射而出,竟从此一病不起。孔宪昌临终之前,拉着9岁儿子孔庆麟的手立下遗嘱说:“读书可以致用。凡我子孙,但求读书明理,经邦济世,便是孔家好子弟,千万不要再应科考试,重蹈我的覆辙,切记切记!”说罢撒手人寰,一家人好不痛苦!孔家子弟本来个个精明过人,既不走科考道路,在其他方面发展起来,也是全力以赴。孔宪昌的弟弟孔宪仁,变卖了部分耕地房屋,凑起一笔资金,想加盟员志诚在县城创办的“志诚信票号”。票号这时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方兴未艾。它主要办理汇兑和存放款,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银行。用钱生钱,当然比用别的东西生钱更直接便当,利润来得快。可是员志诚的票号已有相当规模,不愿意让孔家来自家锅里捞现成肉。孔宪仁不慌不忙,讲出一番道理:“票号这行当,是钱越多越值得信任,别人把钱存你这里放心,来你这里贷款能贷得,钱当然赚得多。现在县城有几十家票号,规模都差不多。我这笔钱反正是要投资于票号,你如果接纳,志诚信票号因资金雄厚立即会鹤立鸡群,引来百鸟朝凤。我自然是走捷径得了便宜,但你从壮大业务中也决不会吃亏。你如果不接纳,我或者自开一家票号,无疑给你增加一个竞争对手,或者与别人合资,压你一头,哪个合算,你可以掂量!”孔宪仁的话抓住了要害!员志诚接纳了孔宪仁。从此,“志诚信票号”不光是资金猛涨,成了县城最大的票号,还因此得到了孔宪仁这个精明能干的经营人才。孔宪仁在经营上果有奇招,他一反以往票号只办理民间业务的老例,专在吸引官款上大做文章。他一身绸布长衫,文质彬彬,完全不像多数票号掌柜那样油嘴滑舌。他给人以干练可靠的印象。他出入官府,却十分善于在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内心深处却极想捞钱的官吏们身上做文章。不久他把省县两级衙门平时收缴的税捐、上面下拨的官府用项款、军协各饷等等,都吸引到了票号里,需要解送京城的,由他代办汇解;每月开支用度的,由他按时提送。这样一来,他的票号一是资金数额大增,从此实力雄厚,在山西全省成为数一数二的大买卖;二是票号从此也有了靠山。官员们把官款存到这里,吃到了利息,为了保证这笔收入长年不断,他们必然全力支持“志诚信”,决不会坐视它被挤垮,或者横遭勒索敲诈。有了这两条,“志诚信”如日中天,红红火火,分号遍布全国,甚至开到了日本、俄国、泰国、新加坡。孔家弃儒经商,看似出于无奈,但却因此带来大实惠,家道从此富足起来。钱袋子鼓了,便也处处受人尊敬,有人为了得到贷款,也不得不降尊纡贵,说话赔上笑脸,真比一些科考上来的穷官还风光体面。孔宪仁为孔氏家族在经济上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孔家经商的开山祖师。“首富”之子与教会姑娘夭折的爱情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孔宪昌聪明过人,本想踏上仕途,光宗耀祖,结果投身科考却落得个一事无成,吐血而亡;孔宪仁谨遵乃兄遗教,弃儒经商,本意不过想挣口饭吃,做一个衣食自足的小民,却反而腰缠万贯,风光无限。这真是树挪死,人挪活,山不转水转,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辉。又有一句话叫商场得意,情场失意,自古两难全。孔宪仁生钱有术,生子却无方:任凭他怎样殚精竭虑,老婆在生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之后,肚子就再也鼓不起来了。眼看花甲将至,还是没有儿子。他为人耿直,不肯走那讨小纳妾的歪路,只好自叹无福。老了之后,便把一份票号事业,交给哥哥孔宪昌的长子孔庆麟继承。孔庆麟,字瑞堂,同样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事业家。俗话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在叔叔开创的基业基础上加上他自己的苦心经营,票号像一头精壮的母牛,“仔牛下仔牛,三年一大溜”,没多久又生出许多分理机构。太谷又开了“义盛源票号”,在北京设了“志一堂镖局”,还有做杂货生意的“会通盛”、“义合昌”,做绸布生意的“会通远”,在广州开了“广茂兴”,在沈阳开了“源泉博”。后来在太谷又盘下了别人的“三晋源”。据说还在日本的大阪、神户,越南的西贡等地开设了分理机构。孔家的金融业和商业,这时真是如日中天,达到了全盛时期。清朝末年,各省各县都有评选本省本县首富或首户的惯例。首户要从诸多方面衡量,比如德行、见识、人才等,因素多了,评选起来就麻烦些,而且见仁见智,别人也不见得服气。而首富当然就标准比较统一,也好衡量。孔家在那样的鼎盛时期,这“山西首富”自然当仁不让。孔庆麟尽管忙于经商,却并没有丢掉孔家攻习诗书的传统,只不过他没有再走父亲的路,去进考场。生意场上,他知书达礼,也算得上一位儒商。且又乐善好施,时时周济朋友乡亲,尤其在社会公益事业上,舍得花钱,像修桥铺路的事,他都是愿意出资的。那个年代,修桥铺路,被认为是积阴德的事,会福荫子孙的。他的文化修养和慈善之举,在当地颇有口碑。人们不用世俗的“老板”来称呼他,而尊称他为“先生”,这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一种敬称。他也的确不愧此称谓,远不像有些人,一沾“商”字的边,就一头钻进钱眼,别说为他人着想,常常连自己的子孙也顾不上,往往弄得万贯家财,而子孙却只知玩乐,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孔先生时时警戒这一条,为了避免因自己长年在外奔忙,孩子们荒废了学业。忘记了做人的要义,他特意亲手写下了一副对联,悬挂于上房中堂作为家规家训。这副对联是: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横批是:虚心体味孔庆麟共有五个儿子。这副对联的用意,其实还是教育他们做人处世的,至于对儿子的诗书学业上,他更不肯怠慢,专门延请了名师在家教授儿子,只是仍然要求他们记取祖训,不能应科考试。孔庆麟还立下家规,不许他们娶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为妻,以龟官府衙门的官场陋习侵凌门户。这些规矩,有它朴实、积极的一面,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家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儿子们的视野,使他们不能主动去迎接社会变革的大潮,难免显出一些迟迟暮暮的落伍之感。目.说孔三公子孔繁兹,生得一表人才,读书刻苦,学问有成,最受慈父孔庆麟老先生钟爱,他受到家父格外栽培。十六七岁时,父亲把他派到了北京“义合昌”任总文书。在那天子脚下、人文荟萃之地,他愈发增长了见识,生意经更精了,还接受了社会改良思想,穿衣打扮上也洋派起来。几年之后,当他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时候,一位在教会工作的大家姑娘向他抛出了绣球。二人鸿雁传书不时约会,感情迅速发展。不意就在这时,孔老先生到北京巡察生意,破获了这个秘密。思想正统的孔老先生一是看不惯青年男女的自由来往,二是根本不能接受来自外国的宗教信仰。他不动声色,回山西的头天晚上,突然宣布孔繁兹结束“义合昌”的生意实习,回太谷去掌管“三晋源”和“义盛源”。孔繁兹开始还想争取留在北京,但看到父亲那张铁青脸,就猜到了几分深层的原因。一贯以孝悌忠信为人生信条的孔家弟子,根本缺少与父辈对抗的基因,他默默收拾了东西,第二天一早就跟随父亲上了马车。他甚至没有跟要好的姑娘打个招呼——倒不是他薄情寡义,而是孔老先生雷厉风行,根本不给他留那个机会。孔繁兹满腹愁怅地离开京城,心中明白再不可能与那位温柔美丽的教会姑娘相聚了,但这一段经历却使他因这位姑娘在内心深处存下了对教会的好感。门当户对的婚姻和难以为继的票号回到太谷,孔老先生在程家庄选择了一块有水井的菜园子,盖起了著名的井儿院,作为三子孔繁兹娶亲的新房。这也是他对三公子的一片厚爱之心,当然也可能含有对割断儿子情丝补偿的意思。在建房的同时,孔庆麟赶紧为儿子物色对象,不久有媒人提起太谷东山底村庞先生的二姑娘。这庞家跟孔家家境相当,亦儒亦商,也算是太谷县的大户人家,加上庞二姑娘秀外慧中,能背些唐诗宋词,能绣些芍药牡丹,被孔家一眼相中,顿时就下了聘礼。新房建成,选了个黄道吉日,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伴着唢呐锣鼓的阵阵吹打,一乘花轿把新娘子抬进了家门。孔繁兹虽还难舍那位教会姑娘,但已自知今生没有缘分了。到入了洞房,掀掉新娘子盖头一看,庞姑娘红唇白牙,杨柳细腰,水灵灵的大眼睛,含羞带娇,分明一枝带露鲜花,顿生怜爱。心里想明白了,不能为那虚远缥缈的教会姑娘冷落了这位将伴自己终生的女子。同时再仔细看时,遂觉得庞姑娘是那种自己从小看惯了的、完全认同了的本地美人儿,骨子里透着一种紊隋。也就对庞姑娘真心相待,在外面亲戚朋友的哄闹声中,二人在充满温馨的洞房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新纪元。看着儿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孔老先生感到总算完成了自己挑着担子该走的那段人生道路,票号事业越来越难经营,自己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他干脆把家分了,让儿子们去各显其能。孔先生生前,曾为自己人丁兴旺,有五虎上将般的五个儿子而骄傲。孔先生死后,五个儿子分家单过,昔日由孔先生一人掌管的票号铺子,分别归到了五兄弟各自名下,从此孔家再不是一只能够昂天怒吼震动三晋的经济雄狮,虽说仍可称五匹骏马,但毕竟已是势单力薄。再加上19世纪后半期,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清朝社会更加动荡,许多商路不通,更有连年的水旱灾害,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

编辑推荐

《山西首富孔祥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西首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真正翔实的分析有点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