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刘军娣  页数:257  

前言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后出家为僧人,法号弘一大师。他是中国的一大奇人,他不仅有奇才,还有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如一部名著,翻开它,每一页都值得认真品味,每一句都值得仔细研究。    他的一生,从富家公子,到留日学生,再到教师,再到佛教大师,经历传奇,每个角色都“演”得有血有肉,有因有果,果断中掺杂着生命气象,既无人逼迫,又顺其自然。    他本可以在声名鼎沸中安度一生,但是他却选择了出家,并且最终成了启迪国人智慧的一代宗教泰斗。更为惊人的是,在他出家前,他已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全才。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是在多个领域里开创先河的领头人物;在书法上,他那“朴拙圆满,浑然天成”的字画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在音乐上,他的《送别歌》是经久不衰不断被传唱的经典名曲,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在绘画上,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后来他出家,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用赵朴初先生的话说,大师的一生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可这传奇人生的背后,蕴含着大师的苦和泪,更充满人生智慧。每一种变故,每一次转变,都沉淀着大师的处世哲学与做人的道理。    也许我们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是,生命中要是有一位良师,我们的命运也可能因此而改变。弘一大师就是一位这样的良师。不论是在为人方面、处世方面、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工作方面,大师的人生智慧都是我们人生前行道路上的光。    在做人这个问题上,大师总是严于律己,时刻要求自己要懂得反省;与人相处,要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也要懂得施予是福气的道理。总是要求自己要做一个为别人点亮一盏灯的人。    在处世方面,大师从早年追名逐利,以求扬眉吐气,到看破名利之关,遁入空门,潜心修佛,自此与世无争。而在权高位重的人面前,大师向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坚决不做阿谀奉承的“声名和尚”。    在学习方面,大师是现代中国罕见的全才,诗、词、戏剧、绘画、音乐等,他无所不会,无所不通;他博古通今,中外皆知;一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并且有学必成,不成不罢休、不停止。    在工作上,他对学生总是以礼相待,尊重学生,因而也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他那“父亲式的教育”改变了音乐和绘画这两门冷门课在学校的命运,也影响了无数学生的一生。    ……    在这所有的方面,大师所采取的方法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因为其中充满智慧之光,充满深刻的哲理。于是,笔者怀着崇高的敬意,开始认真地了解弘一大师的一生,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地领悟大师的人生智慧,渐渐发现,人生于世,几乎各个方面自己都还处于混沌之中,而大师的人生智慧正如黑暗中忽然亮起的一盏明灯,给我以无尽的启发。    于是,我提起了拙笔,在品读与学习大师的人生智慧中写下了这本书。希望通过这本书与大家分享大师的人生智慧,更希望大家也能如我一样,从大师的大智大慧中受到启发,还希望这本书能为大家寻找快乐生活和成功人生助一臂之力。    然而,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对大师的人生智慧的品读可能不会那么深刻与全面,在此,还望大家海涵,也请多加指正。    刘军娣    2012年2月

内容概要

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宗教泰斗,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于一身的全才,更能找到获得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李叔同,法号弘一大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也是温暖人生的智慧之光。弘一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其品格、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人生态度等,皆是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弘一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颗启明星,它指引人们寻找人生智慧与哲理,教人们与快乐相伴,同幸福为伍。

作者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出家后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严于律己, 时刻警醒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别让良知沉睡不醒
 做人恰如莲花开
 切记祸从口出
 人生需要忏悔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第二章 浓泊名利,宁静致远
 清澈似水,利世而不争
 简朴生活比奢华生活更快乐
 看淡名利方可活得从容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沉沦
 视名利为平常,享受淡然与洒脱
 名利面前,要管好自己的欲念
 抵制诱惑,一切都会过去
 人生须知知足常乐
第三章 人生真味,全在内JC
 内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养生,关键在养心
 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体验人生需要保持乐观
 抵制愤怒,就能抵制恶果的侵袭
 保持心中空明,则人自明
 珍惜生命,但无须畏惧死亡
 不苛求完美,人生因缺憾而完满
第四章 坚守本色,话出真我
 捍卫尊严,不可无骨气
 别让精心维护的自己毁于晚节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勿求尽如人意,以自己的方式活
 别被他人的评论挡住你前进的路
 追逐潮流,却不可盲从于潮流
 坚守原则,坚守最真的人格
第五章 心怀慈悲,善待众生
第六章 容人之星,大如海洋
第七章 能忍善让,吃亏是福
第八章 勤勉学习,惜时如金
第九章 谦虚认真,积极进取
第十章 坚韧挺拔,风雨不惧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何谓良知?良知是孟子的“不虑而知”,是王阳明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通俗地说,良知就是天之常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诚如人生来就有饮食住行的本能一样,良知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许有人会说,要果真如此,那为何世上还会有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发生?这恰恰是承认人具有良知的本能的表现,试问,如果良知并非本能,哪里又有“丧尽天良”一说?做人,不能没有良知,一旦良知缺失了,接踵而至的就是犯错,甚至是犯罪,而这样的罪过,通常是天理难容的,显然,这对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悲剧。为了规避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良知,尽管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也会和赖睡的人一样,沉睡不醒。因此,良知是需要勤拂拭的,这样才能让它正常运作,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提到良知,多半指的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态度。一般没有良知的人,可能会对父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我国,这是深为人们所谴责的。关于这一点,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嗜赌成性的赌徒,终于有一天,他输得倾家荡产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和别人赌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赌博。这天,他又去赌场,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赌注了,于是拒绝他加入。再三乞求下,有人答应了,但是条件是要拿他母亲的心来做赌注。他听完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对他母亲说:“娘啊,我已经输光了,但是这次我一定会连本带利都赚回来的,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做赌注了,让我拿您的心去吧。”他的母亲听了,老泪纵横地说:“要是拿了我的心去,你就能醒悟的话,那你就拿去吧。”于是,他挖出了母亲的心,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赌场,路上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母亲的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时,它忽然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吧?快擦擦……”这时候,儿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坐在地上哀号了起来……故事中的儿子是一个让良知沉睡的人,因此,他才会做出亲手剜出母亲的心的事来。人生一世,不孝的事常有,不论大小,无不是良知沉睡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时时拂拭自己的良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禽兽尚知反哺,何况是人?而这,只是对良知的狭隘理解。。从广义上看,良知所包含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伟人为了大义而献身,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等等,这些无不是有良知的表现,也无不属于良知的范畴。李叔同先生为世人所颂扬的良知,更多的是广义层面上的良知。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良知的一生,这也正是人们钦佩他的原因之一。青年时期的李叔同,有着人人歆羡的家世和才气,也正因为如此,他能融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于一身,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几乎没有他不会的。可是,他却收起铅华,摒却丝竹,剃度为僧,遁入空门了。对于他为何出家一问,众说纷纭,包括他的好朋友丰子恺和柳亚子等,也给出过很合理的解释,但到底这还是一个谜。但是联系一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李叔同的骤变有如当今社会众人的骤变,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与无奈,遁人佛门,不应当做避世的解释,而是他对现实的嘲讽与反抗,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独自扛起这么重的社会责任来?要是没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常人是无法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路的。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叔同不穷,看似他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他出家是对自己忠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潜心修佛,专心悟道。但这背后潜藏着一股看破红尘,彰显着他那“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宏愿。他从自己出发,先度了自己,卸下追名逐利之心,一心悟道。若不是带着高度的个人良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又怎能放下一切闭关研律?再有,早年,先生学习的是艺术,并且小有成就。但是他却在声名鼎沸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育事业。因为当时正是革命风暴涌动的时候,他看到,能唤醒人们、拯救人们的是教育事业,而不是艺术事业。最后,李先生发现,良知,和学识无关,和外表无关,它和人的本性有关,只有教育能把人的本性做些改良,因此他执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先生的这个选择表明他始终秉持做人的良知的信条。在意识到自己的良知的同时,他还不忘去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任何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本着不同程度的良知的人。不论走上哪条路,有什么样的志向,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良知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凡事我们应当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带着高度的社会良知去要求自己,这样才会少犯错,甚至不犯错,才能引领自己走向坦途。否则,就可能背负“丧尽天良”的骂名。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从小的方面来看,对父母长辈存有良知更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总而言之,我们要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的良知要勤拂拭,不能让它沉睡。任何可能有悖良知的事,我们都应当放弃;反之,则应当坚持。这样一来,凡事坦荡荡,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自然而然便悄然而至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

编辑推荐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编辑推荐:弘一大师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每一个人。读其文如读其人,字字含真情,句句是真理;观其行,品其言,个中启示均让人受用一生。《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弘一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颗启明星,它指引人们寻找人生智慧与哲理,教人们与快乐相伴,同幸福为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