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系列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吴琴  页数:240  字数:290000  

前言

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中华的振兴,经历了长期的艰难而复杂的斗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既有国内的封建势力,又有外国的帝国主义势力,二者互为依托,相互勾结,构成一股异常强大的力量,像重重大山一样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中国人民要推倒他们,必须唤起民众,发动社会各革命阶级和阶层,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爱国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形成足以与之抗衡的力量把他们推翻,将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这是中国近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召开的“三大”上,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以便由此展开广泛的统一战线,并提出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革命实践反复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革命的发展或后退是同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之处理是否正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1939年,毛泽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就把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并提,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在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下,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形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在长期的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展现出感人至深的生动事迹,多如星斗,灿若珠玉。其中,邓颖超与何香凝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尤其难能可贵。    邓颖超与何香凝都是华夏的巾帼英杰,伟大的女性。何香凝生于19世纪末叶的1878年,邓颖超出生于20世纪初叶的1904年。当时,号称泱泱大国的锦绣中华,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没落的清王朝,昏聩腐败,苟且偷安,对帝国主义屈膝投降,把领土主权拱手相让,使得山河破碎,哀鸿遍野,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在这苦难的年代,邓颖超与何香凝二人,具有同样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怀有救国救民的宏愿。她们在严酷现实的激励之下,先后投身到拯救祖国的行列之中,并在革命洪流里英勇地站到了斗争的前沿。后来,邓颖超和她的丈夫周恩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为国捐躯,她自己依然与时俱进,成为我国民族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领导者。两人都是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战斗终生。    何香凝出身于香港一个富商家庭,是闭锁深闺的小姐,但是她从少年时代就具有爱国意识和反抗精神,具有浓厚的追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和廖仲恺结婚后,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与丈夫双双赴日留学,很快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成为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此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无论是处于顺利发展的时候,还是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她和廖仲恺始终坚定地和孙中山站在一起,紧紧地追随孙中山,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协助他推进革命。当孙中山作出实行“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和国共合作的重要抉择时,她和廖仲恺是最积极的支持者、最得力的左右手。何香凝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颖超小何香凝26岁,她幼年丧父,生活困苦,到处颠沛流离,饱尝人间忧患。在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年纪轻轻的邓颖超,游行示威冲锋在前,讲演宣传慷慨激昂,又十分机智聪敏、无所畏惧地与反动当局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她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天津爱国反帝运动和妇女运动颇有影响的领导人。1924年,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天津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3月转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在汹涌澎湃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中,国共合作的纽带,使邓颖超与何香凝走到一起来了。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兼广东省妇女部部长的何香凝与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妇女部长兼广东省妇女部秘书的邓颖超,工作上密切联系,互相信任,共同谋划,运筹帷幄。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宗法传统根深蒂固的社会里,打破男尊女卑、歧视和轻视妇女的偏见,撑起妇女解放的大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她们唇枪舌剑,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妇女解放的必要性,阐述妇女解放与国民革命的关系,使大家明白社会的进步与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妇女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同时,妇女只有在国民革命中才能真正获得自身的解放。她们一方面努力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广泛发动工农商学各界妇女,通过办妇女刊物、开妇女干部学校和各种培训班,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产技能,使她们增强自立于社会的才干和信心。由于国共两党妇女领袖的远见卓识,由于国共两党妇女领袖的共同努力,妇女运动在广东树立了丰碑,在全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平坦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两位杰出的女性以无比的坚强和勇敢,战胜艰难险阻,并且相互支持,相互鼓舞,于危难处见真情,她们的情谊因屡经磨砺而更趋笃深,也弥足珍贵。1925年,廖仲恺被反革命派暗杀,何香凝面对亲人的殉难,发出“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对廖仲恺的蒙难,邓颖超十分悲痛,她无微不至地关怀何香凝的生活,并在工作上勇挑重担,慰藉何香凝的不幸。特别是她和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对缉凶的态度十分坚决,与汪精卫、蒋介石之流消极敷衍、另有图谋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给予何香凝以真诚而有力的支持。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提出“整理党务案”以排斥共产党,何香凝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四一二”和“七一五”以后,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陷于极端困难的境地。邓颖超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从事险象环生的地下工作,又经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严峻考验。何香凝在短暂的迷惘和彷徨之后,很快就奋起与蒋介石展开斗争。她不顾个人安危,严厉斥责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积极营救和掩护被捕和被通缉的革命者,为维护人权而奔走呼号。她愤而辞去国民党中央委员,毅然抛弃国民党政府授予她的一切职务,不拿他们一分钱薪俸。“皎洁无尘石作家,枝清叶净弃繁华”,“闲来写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展示了何香凝冰清玉洁的品格。她像永不凋谢的苍松翠柏一样,傲然挺立于高山之巅,任凭狂风呼啸,冰雪压顶。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I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华民族生死续绝的关键时刻,邓颖超与何香凝携手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御日寇而努力。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契机,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何香凝积极配合,欣然出席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她已有10年不肯参加国民党的任何会议了。会上,她与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人士13人联名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从内部推动和敦促蒋介石改弦更张。在彼此呼应、内外夹击之下,终于出现了国共再次合作一起抗日的局面。    当抗日硝烟弥漫中华大地的时候,邓颖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坚持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置生死于度外,以又联合又斗争的高超领导艺术完成艰巨而复杂的政治任务。何香凝以其在海外的社会联系和声望,不辞辛劳地向广大华侨募捐钱物,全力支援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此后,邓颖超与何香凝共斥汉奸卖国贼汪精卫,痛击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在战火纷飞、变化万端的八年里,她们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经过几度风雨春秋,几度安危与共,何香凝对共产党的认识日益深刻,思想不断升华,逐步认清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便把希望逐渐地完全寄托到中共身上。解放战争中,邓颖超与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展开一系列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卓有成效的斗争。何香凝则以其国民党元老的崇高威望,团结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了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何香凝、邓颖超和毛泽东等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以无比欢愉的心情参加开国大典,共同享受了人民胜利的喜悦。随后,她们二人都走上了年轻共和国的重要领导岗位。虽然何香凝已年逾古稀,但是,她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呕心沥血地主持国家侨务工作,关心国家统一和妇女运动,奋力从事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成为民主革命中寻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者,使灿烂的晚霞大放异彩。而邓颖超更是激情满怀,意气风发,勤勤恳恳,昼夜拼搏。她在台历上写下自己最喜爱的诗句: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    谁的生命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邓颖超文集》,第22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邓颖超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是她一生工作和生活的生动写照。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通过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历史。这是一个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时代,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不寻常的时代。邓颖超与何香凝的交往与合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伟大时代中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无数辉煌的历史篇章。追本求源,她们的情谊,是深深地扎根在爱国主义的沃土之中,是热诚的爱国情愫构成两人一生联系的纽带。她们共同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亿万人民的幸福,面对衰微孱弱、受人欺凌的祖国,以身许国,以身报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在经历很多的迂回曲折后,终于和人民一起使祖国挺直腰杆,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们又面对一穷二白、贫穷落后的祖国,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疾病,在各自的岗位上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和人民一起又促使祖国日益走向繁荣昌盛的光明大道。她们心系中华,魂系中华,完全置个人荣辱利害、生死安危于不顾,相互支持,配合默契,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近50年,邓颖超与何香凝共同肩负祖国的忧患,人民的苦难,共同享受了前进的喜悦和胜利的欢乐。虽然,聚少离多,又分属不同的党派,但是,她们的心总是息息相通。邓颖超在《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一文中说:“我们在不同地区,不同战线,各自在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斗争,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几句话用在邓颖超与何香凝的关系上也是完全适合的。    邓颖超与何香凝的交往与合作,不仅事事、处处闪烁着统一战线的光辉,还有其他人难与相比的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情谊笃深。由于二人均为女性,她们之间的情谊特别细腻与深厚,邓颖超视何香凝为尊敬的革命前辈,每逢何香凝的生日,她和丈夫一起几乎年年总是带着鲜花去祝寿;在邓颖超与周恩来结婚二十五周年时,何香凝特为绘画送去致贺。她们相互间推心置腹,精诚相交;声应乞求,风雨同舟,彼此的关怀和帮助,体贴和慰藉,一桩桩、一件件,充满了无数感人的事迹,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其二,时间持久。她们二人在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结下的情谊,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达近半个世纪。这样长久的深厚情谊,在近代革命史上是罕见的。她们所放射出的绚丽的人性之光,迄今依然照耀于世间,给人以启迪。    其三,惠泽子孙。这种不同一般的可贵的深厚情谊,不仅使当事者终生难忘,还泽及子孙后代,出现了周邓与廖何两家的三代友好。第二代的廖梦醒和廖承志,视周恩来为尊敬的兄长,把邓颖超当敬爱的大姐,亲密无问。第三代的李湄又做了周恩来、邓颖超的干女儿,经常问寒问暖,给他们带来欢乐与安慰。而邓颖超和周恩来对何香凝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则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如此三代的友好,赢得人们普遍的赞扬,成为传颂于世的佳话。    像邓颖超何香凝这样两位交往与合作中闪耀着斑斓光彩的事迹,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给予认真地总结,并有史书留存下来,借以缅怀前辈,激励后人,使这种美德懿行能继承下去,进而促使在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统一战线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扬光大。最近,吴琴教授经过勤奋笔耕,将《邓颖超与何香凝》一书告成,完成了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填补了这一课题的空缺。    喜读初稿后,深感它是作者在认真研读了邓颖超与何香凝二人的著述,查阅了大量的报刊和档案资料以及许多有关的专题论著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对邓颖超与何香凝二人交往与合作的历史,通过两次国共合作和妇女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具体事件,都作了细致的研究、分析和探索,阐述和总结了她们从相识到相知的历程和相互的影响等,比较全面、系统和清晰地反映出二人双向关系的全貌和发展脉络。书中不仅仅着眼于邓颖超与何香凝二人,而是把她们的个人经历同所处的整个历史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历史时代中予以剖析,有时甚至不惜用较多的笔墨来描述这种历史环境,使人得以了然其来龙去脉,又能从一个侧面理解到她们共同推动的伟大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必然成功。全书广采博引,叙事周备,文笔流畅,描绘颇为生动,既通俗易读,又不失为一种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读它是很受教益的。    当书稿杀青时,承吴琴教授的好意,推我写序,兴之所至,便写了这几段话。    是为序。    尚明轩    1998年3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邓颖超与何香凝是华夏的巾帼英杰,伟大的女性。她们具有同样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怀有救国救民的宏愿。她们虽然分属不同的党派,但是她们共同肩负祖国的忧患,人民的苦难。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坚持革命斗争,她们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邓颖超与何香凝》详细介绍了邓颖超与何香凝的交往与合作,处处闪烁着统一战线的光辉。
《邓颖超与何香凝》的作者是吴琴。

作者简介

吴琴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曾先后任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系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离休后被聘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学检查专家组专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革命史》等教材3种,担任《孙中山词典》《宋庆龄词典》编委,撰写《民国著名人物传》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共合作大业相携
第一节 未曾谋面先并肩
一、开纪念“三八”节之先河
二、女界国民会议运动
三、在“五卅”反帝斗争中
第二节 邓颖超来到广东
一、与周恩来喜结伉俪
二、与何香凝危难相交
第三节 广东妇运树丰碑
一、甘为孺子牛
二、潮梅显身手
三、齐心争女权
四、警醒众姐妹
五、干部是关键
第四节 忘年之交情更深
一、经历是生动教材
二、苦难是一所学校
第五节 同舟共济勇向前
一、制止排斥共产党
二、北伐中的妇女
第二章 风云突变各自为战
第一节 腥风血雨“四一二”
第二节 战场不同心相通
一、虎穴长征显智勇
二、彷徨过后更奋发
第三节 廖承志脱险
一、慈母奋力救子
二、周恩来智胜张国焘
第四节 力促国共再合作
第三章 抗日烽烟力挽狂澜
第一节 抗战初期
一、何香凝在淞沪
二、邓颖超在武汉
三、重逢在香港
第二节 坚持抗战
一、共斥汪精卫
二、击退反共潮
三、斗争多样似
四、战友情谊深
第三节 争取胜利
第四章 前赴后继换了人间
第一节 和平为上
一、重庆谈判与旧政协
二、悲喜何香凝
第二节 制止内战
一、团结奋战勇斗顽敌
二、揭露真相教育人民
三、中共代表团告别
第三节 筹建新中国
一、何香凝组建“民革”
二、新政协运动
三、迎请宋庆龄
四、开国大典
第五章 海阔鱼跃天高鸟飞
第一节 何香凝老骥伏枥
一、为侨务呕心沥血
二、为统一敦促故旧
三、为妇女满腔热忱
第二节 画骨铁铮铮
第三节 邓颖超风华正茂
一、培养女干部
二、立法护权益
三、顶起半边天
四、让中国妇女走向世界
五、争取全党做妇女工作
第四节 三代之交
一、友谊天长地久
二、冒风险护战友
三、了却何香凝心愿
四、悼念周恩来
五、夕阳无限好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较西欧落后了近一个世纪,它萌发于戊戌变法时期,经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随着西学东渐,到了“五四”运动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女权运动的传播和影响下,我国才逐步有所开展,但仅囿于少数知识妇女的狭隘圈子里,范围很小,妇女解放的成果也十分有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妇女解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开辟了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通过《妇女运动决议案》,明确提出建立妇女统一战线的方针,号召全国妇女大联合,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实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目标。 孙中山对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以及它同国民革命的关系缺乏认识。以致国民党的政纲中没有提出妇女问题。在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他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启示,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何香凝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妇女解放的提案。因而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的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一大”后,孙中山对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包括男女平权,作了更明确的说明。1924年初,他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上说:“我们主张民权革命……要政治上人人平等,就是男女也是平等,所以我们革命之后,便实行男女平权。”他希望女师学生把“民权主义中所包括男女平等的道理,对二万万女子去宣传”,从女子这一方面“建设民国的国基”。 为了开展妇女运动,1月3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中设立妇女部,国民党各级党部亦设妇女部。这样,国民党内的妇女运动领导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成为国共合作的妇女运动的公开领导机关。从此,中国妇女运动在国共两党杰出的妇女运动领袖的共同领导之下,开始了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 何香凝在“一大”后,一度在国民党宣传部任职。但她一直密切地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热情地参与妇女运动。1924年8月,由于前面任妇女部长的曾醒和廖冰筠的辞职,何香凝接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继而又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之后更加积极地肩负起引导广大妇女进行解放斗争的责任,从各个方面推进妇女解放运动。

后记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是本社列入国家“九五”规划的重点图书。初版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同志亲自作序,并指出:“编撰和出版这套丛书,既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更可以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作用。”丛书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法,聚焦钩沉老一辈革命家与爱国民主人士的历史交集、人生交往,以丰沛的细节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历程,本套书属于首创,是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项富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别是为满足今日青少年学习历史、汲取智慧、健康成长的需要,本社决定修订再版此书。在此,我们向给予此书诸多支持的作者们、读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华文出版社    2012年5月

编辑推荐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邓颖超与何香凝》详细介绍了邓颖超与何香凝的交往与合作,处处闪烁着统一战线的光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物传记系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没看过关于她的资料,了解太少,这本书给我个了解的机会
  •   商品感觉还不错,目前来说,,受益很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