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闻事业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阿诺德·S.戴比尔,约翰·梅里尔  页数:498  译者:郭之恩  
Tag标签:无  

前言

理解传播即是理解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时代:传播的目的是按照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现实力量的对比关系来营造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如果把传播视为一种进步力量,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历史进程中,都可以观察到传播的影响。传播在政治权力的确立与合法化的过程中,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中,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以多种具体形式——例如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信息表现,等等——参与了传统文化秩序的衰落、现代职业伦理的形成与巩固,以及生活价值观的不断更替。很多时候,通过大众媒体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传播行为,被视为主要的社会影响力。人类的传播行为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口耳相传的音调,到自然语言向对象语言的过渡;从甲骨竹简到纸张印刷,再到电子显示屏,都强调了社会主体传播活动的内部反应,或者社会主体间互动反应的关系。没有一个信息能够脱离社会结构,或者脱离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共处的具体环境。信息的存在方式绝不仅仅是信息本身:信息总是处在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互动关系当中。可以设想,在一个传播行动当中,我们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提取特定的信息作为我们意识当中的表象,来作为支持自己的信念和观念的依据。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世界逐渐平面化的时代,这个平面化的过程是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完成的。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全面普及,人类的传播行为几乎与真实时间和虚拟空间形成一种技术上的平行关系。一方面,如何建构社会主体间的关系取决于信息传播的行为效益,信息博弈是传播权力社会化膨胀的表征;另一方面,时空分离的流动结构同时也产生着身份重叠和身份压缩,信息传播的瞬间效益驱动人类行为的快餐化。

内容概要

25年来,《全球新闻事业》已经成为国际传媒领域值得信赖的权威之作。第五版继续保持声誉,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为新一代的新闻传播研究者、学生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服务。本版经过全面修订,增加了新的章节,补充了新的作者,讨论的是当下全球新闻事业最重大的议题和传媒体制最深远的变革,是一本学理和案例交融的专业教材,为学界及从业人员认识这个日益全球化、媒体角色日趋重要的世界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

陈卫星,四川人。法国司汤达大学信息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学术研究领域包括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和媒介文化,代表性论著有《传播的观念》。

书籍目录

总序陈卫星序言展江前言关于本书上篇:全球新闻事业:理论观点 第一章 西方全球新闻学理论导论 第二章 批判的及非西方的新闻哲学中篇:全球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中的障碍 第三章 全球通讯社与国内通讯社 第四章 传媒发展的障碍 第五章 新闻自由在世界 第六章 全球新闻学伦理 第七章 全球广告和公关业 第八章 持续的传媒争议 第九章 全球新闻学教育 第十章 新闻工作者:国际概况 第十一章 海外报道 第十二章 全球新闻:全球新闻业易变、难以捉摸却最为基本的特征下篇: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业 第十三章 西欧 第十四章 东欧、欧亚和俄罗斯 第十五章 中东和北非 第十六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十七章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第十八章 澳大拉西亚 第十九章 拉丁美洲 第二十章 北美洲撰稿人参考书目索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上篇:全球新闻事业:理论观点第一章西方全球新闻学理论导论自由与责任提起新闻自由,“语义噪音”是其最大的难题。“语义噪音”指传播者之间对于意义共同理解方面的困扰。比如,对于新闻自由这个术语就有多种解读。知识阶层,在更为自由的语境下,支持新闻自由。一来,它听上去很妙:讨论自由与民主使人在这个日趋黑暗的世界上找到了光明的一面。让我们听听全世界对新闻自由略显嘈杂的不同见解:我们的新闻界有支持国家政策的自由。我们的新闻界是自由的,自由到可以对人民的意志置若罔闻。我们的新闻界无法摆脱社会及传统的束缚。我们的新闻界是自由的,不过我们仍有道德规范。除了一系列新闻法外,我们的新闻界是自由的。不考虑股东、经理和编辑们的私心,我们的新闻界是自由的。我们的新闻界是自由的,却受制于广告商。新闻自由属于人民,不是新闻界的特权。新闻自由是新闻界的权力,与民无干。我们的新闻界是民主的新闻界。我们的新闻界不自由亦不民主。我们的新闻界有不刊载不雅、不道德内容的自由。我们的新闻界没有逐利的商业大鳄的掣肘。我们的新闻界不为国际传媒寡头及贪婪的财阀所左右。如果愿意,还能再举出例子。在美国,人们简单地认为新闻自由是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权利,美国的记者就一定明了什么是新闻自由。然而,实情却远非如此。《第一修正案》讲到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自由的法律,但并未言及何谓“新闻自由”,且只字未提自由有何限制,更没有说清何谓“新闻界”。也许是出自美国新闻哲学对全球的影响与巨大作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相对明晰的新闻自由的理念——基本上是美国的模式。虽然也有语义上的噪音,但这个概念仍得到了长足发展。美国定义的核心是:新闻自由是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请注意美国人基本不谈诸如商业势力、广告商、公民压力集团、发行人、主编等对新闻界的干扰。它关注的是政府,新闻界的自治——独立于政府的控制。

后记

最后几个外国新闻机构的名称核定完毕,我舒了一口气。想想当时陈卫星老师嘱我接受这本《全球新闻事业》的翻译任务还是夏初,如今已到了新一年的立夏时节。第一次“面见”《全球新闻事业》的原版是在传媒大学的外文图书室里。80年代的版本,水红色的封面。在那个国门刚刚洞开的年代里,梅里尔的这样一本介绍世界新闻业概况的书,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同样,2009年这本书的第五版也让我们获悉其他国家记者的生存状态:“红包”可不是中国记者的“专利”,你看非洲有“贡博”、俄罗斯也有“车马费”;有比咱活得“滋润”的,如北欧诸国的同行;当然也有比咱活得惨的,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他们命如草芥。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晦涩的“主义”,《全球新闻事业》以开放的心态告诉我们世界同行们的活法,并对我们要往哪里走、别人走了哪些弯路进行了探讨。对于这本书的解读,我们不应满足于了解。我想,在这本书提供的事实基础上,有很多“盲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新闻自由的评级。这种评级是如何得来的?虽然,国内学者几乎每年都有立场坚定的表态,却很少有人真正细究这个问题。无论这种评级友善与否,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依据,才能“有的放矢”,不是吗?展江老师对本书的上篇进行了审读,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教会了第一次接受译书任务的我很多的好方法、好习惯。我个人认为,新闻传播学“译界名家”这个称号对他不是谀赞。《全球新闻事业》是对世界新闻业的全景式扫描,涉及的国家众多,文化、语言又不尽相同。一个人完成这样“鸿篇巨制”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幸好,我有很多学习小语种的师妹(学外语的女性偏多,传媒大学尤甚)。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她们的帮助,陈丝纶、夏天、王礼陈、钟谷婷。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样本好教材的中文版的问世,对于日益重视国际新闻传播理论、教育和实践的中国新闻和大众传播学术界、教育界和实务界来说,恰如一场及时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展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全球新闻事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