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许丽 编  页数:167  

前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针对中职护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遵循“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基本原则,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基础知识三门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重组,合而为一,形成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新的学科。其中病原生物由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大学科组成,主要是研究这些病原生物的基本特征及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免疫学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免疫学知识在医疗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等内容。在教材编写中,一是注意把握综合化教材的深度与广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删繁就简,并保证其正确性和实用性。对不常见的病原生物进行了表格式的归纳法,便于对比鉴别,将抗体、补体等免疫分子均归属于免疫系统,更加完善了免疫系统的组成。整合后的教材更加贴近护理专业,适应就业市场,科学继承,有所创新。反映了护理人才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标准,符合综合、够用、精简、实用的课程优化原则。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护理实践,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扎实基础。二是内容的编排方面,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学习动机和态度,采取了“分段描述,适时点拨”的表现手法。用“学习要点”“重点提示”和“讨论与思考”等强化学习效果的方式,将大纲的基本要求、学习难点、重要知识点、易混概念、临床意义、执业考试注意问题和学习技巧等予以提醒或解释,或让学生思考与回答。讨论与思考题的形式借鉴护士执业考试题型,采取小案例式思考问题方式。题的基本结构是:每道题开始先叙述一段教材内容(知识点)、或描述一个情景、或提出一个简单的、学生完全能理解的小病例等。每章节后设有2~4道讨论与思考题,每道题提出2~3个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经讨论或思考后归纳总结找出答案。思考题的内容尽量跨度大,避免出现在一节内。形式新颖,文字描述浅显易懂,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或开启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与方法。  教材的编者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大、中专院校,均具有多年的教学、医疗和护理实践经验,这些都对教材的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内容概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针对中职护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知识的程度,遵循“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基本原则,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基础知识三门学科进行了有机整合重组,合而为一,形成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新的学科。其中病原生物由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大学科组成,主要是研究这些病原生物的基本特征及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免疫学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免疫学知识在医疗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第1章 免疫学概述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与功能一、免疫的概念二、免疫的功能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16—18世纪末)二、科学免疫学时期(18世纪末一20世纪初)三、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至今)第2章 抗原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性能一、抗原的概念二、抗原的性能第二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四节 医学上的重要抗原一、异种抗原二、异嗜性抗原三、同种异型抗原四、自身抗原五、肿瘤抗原六、佐剂第3章 免疫系统第一节 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第二节 免疫细胞一、T淋巴细胞二、B淋巴细胞三、NK细胞四、抗原提呈细胞第三节 免疫分子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二、补体三、细胞因子第4章 免疫应答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二、免疫应答的类型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二、体液免疫的生物学作用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二、细胞免疫的生物学作用第四节 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一、免疫调节二、免疫耐受第5章 临床免疫第一节 超敏反应一、I型超敏反应二、Ⅱ型超敏反应三、Ⅲ型超敏反应四、Ⅳ型超敏反应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一、自身免疫病二、免疫缺陷病第6章 免疫学应用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一、免疫学预防二、免疫学治疗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一、体外免疫学检测二、体内免疫学检测第二篇 病原生物第7章 微生物概述第一节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种类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二、微生物的种类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布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二、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第三节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第四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第8章 细菌概述第一节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二、细菌的结构三、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四、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五、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一、基本概念二、物理消毒灭菌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三节 细菌的感染与抗菌免疫一、细菌的感染二、机体的抗菌免疫第9章 常见病原菌第一节 病原性球菌一、葡萄球菌属二、链球菌属三、奈瑟茵属第二节 肠道杆菌一、埃希菌属二、志贺茵属三、沙门茵属四、变形杆菌属第三节 弧菌属一、霍乱弧茵二、副溶血性弧菌第四节 分枝杆菌属一、结核分枝杆菌二、麻风分枝杆菌第五节 厌氧性细菌一、厌氧芽胞梭菌属二、无芽胞厌氧茵第六节 其他病原菌第10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节 螺旋体一、钩端螺旋体二、梅毒螺旋体第二节 立克次体第三节 衣原体第四节 支原体一、肺炎支原体二、解脲脲原体第五节 放线菌第11章 真菌第一节 真菌概述第二节 常见病源性真菌一、皮肤丝状菌二、白色念珠菌三、新型隐球菌四、卡氏肺孢菌第12章 病毒概述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三、病毒的增殖四、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五、病毒的抵抗力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抗病毒免疫一、病毒的感染二、机体的抗病毒免疫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13章 常见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二、SARS冠状病毒三、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二节 肠道病毒一、脊髓灰质炎病毒二、其他肠道病毒第三节 肝炎病毒一、甲型肝炎病毒二、乙型肝炎病毒三、丙型肝炎病毒四、丁型肝炎病毒五、戊型肝炎病毒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五节 其他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狂犬病病毒三、汉坦病毒四、疱疹病毒第14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三、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第15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第一节 医学蠕虫一、线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第二节 医学原虫一、叶足虫纲二、鞭毛虫纲三、孢子虫纲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一、节肢动物的特征与分类二、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附录A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实验室规则实验一 超敏反应实验二 免疫学应用实验三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四 细菌的培养与生长现象观察实验五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六 常见病原菌实验七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及真菌实验八 病毒实验九 医学蠕虫实验十 医学原虫与医学节肢动物

章节摘录

  1.抗原、抗体的调节。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抗原的性质、浓度以及进入机体的途径等均会影响和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抗体是免疫应答的效应产物,反过来又可以对免疫应答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清除抗原、抑制B淋巴细胞活化等方式抑制免疫应答。  2.免疫细胞的调节。免疫细胞调节存在于整个免疫应答过程中,如抗原提呈细胞通过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Thl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TC细胞增殖分化,上调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上调体液免疫应答;TS细胞则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下调免疫应答。  3.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神经一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释放递质、分泌激素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可抑制免疫应答,而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则增强免疫应答,如果机体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受到干扰、调节失常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或异常,从而发生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应性疾病。  二、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对某种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个体,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不能产生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但对其他抗原刺激仍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诱导耐受形成的抗原称为耐受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