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史话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隗瀛涛 沈松平  页数:16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重庆,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华蓥山南麓,地当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是长江上游的水运枢纽。它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不仅控川西、川东、川北、川南的冲途,而且扼云、贵、康、藏的门户,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南的军事重镇。
近百年来重庆这座城市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清朝末年的被迫开放、“华西的上海”经济地位的形成、反洋教怒潮的风起云涌、刘湘统治下重庆经济的畸形发展、抗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山城的最终解放……
这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都使得重庆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城市。

作者简介

沈松平,1969年8月生,浙江省平湖市人,四川大学中国地方史专业博士。现为宁波大学入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地方志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获“宁波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方志学。出版专著《宁波通史·民国卷》、《马衡传》(与人合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浙江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有关近代中国思想和社会、方志学方面的,论文50余篇,现主要致力于方志学研究。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古代巴渝
 1.两江合抱的山城
 2.巴渝地区的开发
二 重庆开埠
 1.被迫开放
 2.“华西的上海”
三 重庆经济中心的初步形成
 1.商业、金融、交通中心的确立
 2.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四 山城风雷
 1.反洋教怒潮
 2.“西学西渐”
 3.保矿、保路风潮
 4.蜀军政府
 5.五四运动
 6.大革命在重庆
五 在刘湘的统治下
 1.重庆建市
 2.凋敝的民族工商业和畸形繁荣的金融业
 3.民生公司的崛起和川江航运
 4.参谋团人川
六 陪都
 1.国府迁渝
 2.后方经济中心的形成
 3.民营工业凋敝,官僚资本崛起
 4.抗日烽火中的重庆
 5.同室操戈
 6.民主宪政
七 蒋介石重庆残梦
 1.重庆谈判
 2.经济的全面崩溃
 3.歌乐忠魂
 4.山城解放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市政建设,因此,重庆设市成了工商界和地方士绅普遍的愿望。但是,由于辛亥革命以后,四川处于军阀防区割据时期,大小军阀连年征战,你争我夺,几无宁日,重庆更是川、滇、黔三省军阀争夺的重镇,一年数易其主。驻城军阀对重庆只顾搜刮,根本没有心思关注市政建设。这一状况直到1926年6月,四川军阀刘湘驱逐黔军袁祖铭,独占重庆后才得以改变。1926年7月,刘湘委任师长潘文华为重庆商埠督办,筹备建市。1929年2月15日,经刘湘批准,成立重庆市政府,潘文华为第一任重庆市长,重庆正式建市。起初,刘湘并没有严格划定重庆市的辖境范围,仅临时指定“重庆(长江)上下游南北岸环城30里”为市政区域。1930年2月,刘湘第二十一军召集审定市县权限委员会的划界,从巴县划人68.125平方公里,从江北划人63.12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共131.25平方公里。但因江北县和巴县士绅的反对而作罢。1932年冬,二十一军再次召集重庆市与巴县、江北县有关方面会议共同踏勘,至1933年始确定辖区,巴县划人的场镇有两路口、姚公场、南城坪、海棠溪、弹子石及县城全部;江北县划人市区的有江北县城及附近的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和溉澜溪、香国寺两码头。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近代区域文化系列:重庆史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重庆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作为一方人,应该了解家乡的历史
  •   重庆人要知道的历史
  •   没想象的厚,资料介绍比较详细,内容嘛,喜欢的人不会觉得枯燥的。
  •   这本书不错!!!!!!!
  •   还没读完,但是写的很好,读起很感兴趣
  •   很适合在枕头边阅读 非常满意
  •   104千字,约160页,201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纸质好,字体清晰。作者 隗瀛涛 沈松平 。全书分七章。 一古代巴渝,二重庆开埠,三重庆经济中心的初步形成,四山城风雷,五在刘湘的统治下,六陪都,七蒋介石重庆残梦
  •   一个城市的历史往往很少群体关注。我们关注的都是中国的历史。
    其实,这种城市的日志历史才更能反映城市的发展。
  •   装帻美一些,写法活一些就更好
  •   挺不差的。
  •   一般般吧,能看
  •   虽然其中一些问题的论证缺乏史料支撑,如巴人与土家族的渊源,陶潜桃花源的考证等,但作为了解重庆读物还是不错的。
  •   对重庆的历史人民特点说的少,偏向于记事性,缺乏分析
  •   内容简洁可信,基本上对了解重庆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