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伟光,郑国光 主编  页数:306  字数:35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伟光等编著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低碳投融资研究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追踪国际气候谈判的最新进程,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充分展示低碳金融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传递中国政府推动低碳金融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思路。《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对读者了解和认识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形势、理解和把握国家低碳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王伟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六次、第十七次、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要有:《社会主义矛盾、动力和改革》《社会生活方式论》《政治体制改革论纲》《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和哲学》《经济利益、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王伟光自选集》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通史》(八卷本)。译著主要有《历史与阶级意识》《西方政治思想概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理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CCOS)主席、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协调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常任代表、WMO执行理事会成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GSP)成员。  长期从事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以及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曾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台专门用于模拟冰雹生长的风洞,在层状云降水机理、冰雹云形成机理和人工增雨业务示范系统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中国气象学会首届涂长望青年科技奖二等奖、世界气象组织UAE人工影响天气奖以及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书籍目录

Ⅰ  总报 告
1 多哈规划未来——《京都议定书》的延续与德班平台的展望
2 科学认识与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
3 低碳融资的需求与政策分析
Ⅱ 国际低碳融资的热点议题
4 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谈判新进展与新格局
5 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经验比较
6 2012年后欧盟碳交易政策的挑战
7 欧盟将民航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政治和金融因素分析
Ⅲ 国内低碳融资的实践与探索
8 碳交易市场与能源改革及金融创新
9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与展望
10 低碳转型的公共融资机制
11 商业银行在低碳融资领域的探索
12 利用碳金融推广节能产品的实践与探索
——引入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推广节能灯的案例实践与分析
13 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例
Ⅳ 气候风险与适应融资
14 中国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预估及可能的风险
15 主要流域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效益评估
16 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
17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18 气象灾害风险转移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
19 商业化气象指数保险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Ⅴ 研究专论
20 里约20年回顾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21 反思碳交易与碳税在中国特色减碳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22 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潜力
23 气候变化评估中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Ⅵ 附 录
24 附录1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
25 附录2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数据(2011年)
26 附录3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能源与碳排放数据(2011年)
27 附录4 2011年中国分省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
28 附录5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构成(1978~2011年 )
29 附录6 2011年分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30 附录7 全球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31 附录8 中国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32 缩略词

章节摘录

  六 各方对峰会成果的评价  南方集团和北方集团尽管在里约峰会谈判中有矛盾冲突,不同国家在不同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但各方妥协后最终通过的成果文件还是受到了多数国家的肯定。  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认为,成果文件有助于各方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目标。这是一个磋商的成果,一个囊括了大量不同参与者不同观点的磋商文件。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每个国家或许都有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文件中也有值得改进之处,但他对会议成果还是给出了肯定的评价。他认为,会议最终能达成这一文件本身就是各方向前迈出的坚实一步。与会各方已完成了制度上的一些重要事情,包括在联合国系统中显著增强环境规划署的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等。  俄罗斯代表团成员亚历山大·别德里茨基认为,俄罗斯一直以来没有一份可称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件,而这次峰会的成果或许能改变俄罗斯人的看法,并让他们在这方面形成更完整的认识。就俄罗斯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上所承担的义务,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 “我们正有条不紊地履行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的义务。我再次重申,俄罗斯在2020年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5 010。”他还呼吁其他国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说,有必要在绿色发展的框架内,建立各国定期交流优秀实践经验和技术的机制,联合国应在这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中国筹委会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认为,这份文件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合作精神,展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对确立全球可持续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杜鹰指出,最终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国际发展合作指导原则免受侵蚀,维护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和框架;大会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就加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发出重要和积极的信号,为制定2015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重要指导。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给爸爸买的,他还比较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