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绝望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武志红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富士康深圳园区发生了十几连跳的惨剧后,我看了上百篇相关网文,其中一些自称是富土康前员工们多一致谈到,他们会头痛。例如,一名自称在富土康工作仅半年后来又移民加拿大的网友说,这种在富士康工作期间产生的头疼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他们的这种头疼,可以称之为神经性头疼,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他们为什么会头疼呢?这可以在好莱坞系列影片《谍影重重》中找到答案。这部影片中,一些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特工们为了“保护美国”,甘愿接受洗脑。将自己的记忆全部抹去,并接受特殊训练,最后成为价值3000万美元的超级杀手。但这些超级杀手会有情绪不稳定的因素,所以需要监督,而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杰森·伯恩(马特·达蒙饰),就在一次暗杀行动失败后彻底失去了记忆。此后,一方面cIA要将其杀人灭口,另一方面伯恩要找回失去的记忆,而这也意味着他还将要找回被洗脑前的记忆。他们情绪不稳定的表现中,就有“头疼”。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头疼,是因为别人的意志强行插入到自己头脑中,甚至貌似都成为了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部分,但真实的自我意识会对这种外来的东西进行抵制,而这种强行插入的和抵制的斗争,就成了头疼。杰森·伯恩是为了“保护美国”,而甘愿舍弃自我意志,这意味着,他是主动让别人的意志——主要是领导的意志——插入到自己头脑中。那么,那些富士康的前员工们又是为了什么呢?表面上,是因为生存压力,很多人觉得,得到富士康这样一份工作不易,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不得不接受富士康过于严格的管理体系。譬如,一位记者对我说,他和富士康员工们的7个QQ群有联系,他们均透露,在富士康,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并且不可越级反映问题。绝对服从,就意味着要接受别人的意志强行插入自己头脑。根本上,是因为在我们文化下,我们习惯了让别人的意志强行插入到自己头脑中。、《谍影重重》和富士康十几连跳所不同的是,杰森·伯恩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回自我,而我们那些可怜的年轻人,他们选择了自杀。前者是抗争,后者是无助地认命。这个不同之处的关键在于,西方文化鼓励自由与独立,而东方文化鼓励顺从权威。用鼓励这个词还远远不够,更合适的词是美化。CIA是一个体系,富士康也是一个体系,这两个体系都庞大而成功。面对这样一个体系,普通人是缺乏底气的。但是,因美国鼓励自由与独立,所以杰森·伯恩们底气变得多了一些,而我们的文化鼓励顺从,所以我们那些年轻人的底气弱了很多。如此一来,当冲突出现时,杰森·伯恩们会更容易怀疑体系自身的问题,而我们那些年轻人会更容易怀疑自己。

内容概要

  《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精选了武志红发表在《广州日报》、《心理月刊》等报刊及个人博客上的精彩文章,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对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自杀或杀人等生命逝去的悲剧事件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这些事件表面上是因为个人心理脆弱造成的,实际上却都有着深刻的家庭或社会根源。作者犀利又不乏温暖的文字,不仅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些事件的本质,也让读者在警醒之余,更加地珍视生命,善待他人,防止此类悲剧事件的重演,促进社会的和谐。

作者简介

武志红,著名心理学者,咨询师,培训师,心理畅销书作家,《广州日报》“健康□心理”专栏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著名心理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社任国际新闻记者,2005年担任“健康□心理”专栏作家。是国内把专业心理学知识

书籍目录

生命为何脆弱(自序)
那些化为碎片的年轻人
胡益华被捕时为何微笑?
人没有威胁别人的自由
用权力感追求亲密感
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
郑民生为何向孩子挥起屠刀?
杀幼案反思:我们必须直面真相
谁杀死了女大学生刘伟?
付成励弑师是在转嫁失恋的痛苦
示范高中为何会吃人?
董玉飞之死的警示
宽容,但不是和稀泥
刘德华完美的真相是什么?
谁逼死了杨元元?
怎样摆脱病态的纠缠关系?
深圳富翁为何杀妻?
大兴灭门案:暴富的诅咒
大兴灭门案的心理分析
六岁女孩为何自断手指?
女人,请善待你的女性亲人
强建周为何想轰动全国?
你是哪个单位的——金牌内定门的权力逻辑和专业逻辑
比网瘾更可怕的是什么?
天津贵族女缘何嫁北川农民?
中国不高兴: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我的柔情,你可以不懂——悼陈琳
韩国明星为何频频自杀?
卢武铉:被自己的生存策略杀死
他们为何成为校园杀手?
他们为何沦为兽父帮凶?

章节摘录

文裕章父亲病危时,为了插输氧管而曾被割开喉咙,但他不久后还是死去。现在,这一宿命要再次在妻子身上重演,一样也是病危,一样也是为了插输氧管而割开喉咙,一样也是没有多少希望。2月16日上午,医生再次告诉文裕章,胡菁的病情没有多少希望。考虑到这一切,如果你是文裕章,你会怎么做?核心或是生存逻辑的冲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当我说“如果你是文裕章”时,你更可能会用自己的逻辑去套文裕章,而不会去理解文裕章自己的逻辑。那些在被严重控制的家庭中长大的乖宝宝,多数是抑郁的,他们会有强烈的无能为力感,很容易看到事情的悲观一面。所以,如果真的能站在文裕章立场上,也许会明白他匪夷所思的做法中的道理。但是,胡菁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妈妈的女儿和姐姐的妹妹。并且,她们的世界观,显然与他大有不同。她们是积极取向的,她们认为,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绝不能放弃。并且,这种逻辑中,也有着与命运的抗争。此前,胡菁父亲在深圳病逝,而且病因是血管疾病,现在医生又说,胡菁的病情可能和父亲一样是遗传性的血管疾病。这种命运的两次重复,对于胡菁妈妈和姐姐这种持有积极逻辑的人来说,又如何能承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而且越到危急关头,我们对这一套逻辑就越容易执著。胡菁病危,是一个危急关头。在这个危急关头,文裕章会更冲动也更悲观,而胡菁的妈妈和姐姐则可能会更积极更执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坚信自己的文章能帮助读者,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合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武志红专业的心理学原理与概念在作者笔下变得如此生动鲜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和接受。  ——《科学时报》武老师就是一个温暖的过客,好像是上天安排的使者。如果没有您的文章,也许自己永远也走不出家庭的束缚,做回真正的自己。  ——新浪网友作者武志红不仅是一个心理学者,更是一名传媒工作者和专栏作家,因此成功炼就了一手犀利又不乏温暖的文字,让人警醒之余,又心生感动。  ——豆瓣网友 绯色小剑

编辑推荐

《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富士康12名年轻员工先后跳楼身亡。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一条毛巾痛苦地结束一生。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家乡跳崖自尽。李磊将自己全家“灭门”,惨绝人寰。……是他们背叛了家庭和社会。还是被逼走上绝路。从“疯狂”到“绝望”。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人这一辈子,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做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我算是幸运,找到了心理学,现在深信,这就是我要做的事。这样写的时候,还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一点使命感。但走到现在,也是一波三折。先是考大学。我是1992年考上北大的,因为是高考暴发户,成绩不足以被录入北大最热门的专业,最终被拨到心理学系来。当时,信誓旦旦要进入北大后转系。不过,读了一个月的心理学书,我就对自己说:这才是我真正想学的。到了大二,已看了不少心理学著作,越发喜欢,于是立下志向:做一名最好的心理学者。但2001年研究生毕业时,这个志向已严重动摇了,最后鬼使神差地进入了《广州日报》社,做起了国际新闻。我这人做一行爱一行,国际新闻越做越投入,最终开始梦想成为一名国际问题专家。剩下的就是第三折了。2005年,因为诸多因素,我又回到心理学的道路上来,开始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虽然做国际新闻的感觉不错,但回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的感觉更好!感谢这个专栏,它可以让我无比投入地工作,并享受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读绝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5条)

 
 

  •   武志红的书写得浅显易懂,通过分析社会上的一些热门自杀和杀人事件,揭示个人内心的冲突导致这些悲剧的发生,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啦!
  •   读武志红一个系列最深的感悟是他在成长,从最初的心理分析、整合,到对咨询者的深刻反思、提点,再到这一本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人文关怀。
    我们总自诩自己是正义的、讲道理的,多数人却害怕看到真正黑暗,要么一边倒的去声讨,要么就沉默着轻叹,还有无视、回避者甚多。但无论是蜘蛛著的侦探小说,还是武志红这本对于生活中一些疯狂的举动,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面对。
    “恐怖”、“疯子”、“变态”,这些骇人的字眼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发生在我们所处社会。如何持有自身的“正常”看似容易,其实那些“不正常”恰恰就在再正常不过的人身上发生了。
    印象最深的是6岁女童为了澄清自己是清白的,没有拿妈妈职责中提到的“偷了5毛钱”,就用菜刀割下自己的手指,而且,医生认为对于小女孩来说她需要砍6刀才能成功。震惊之余,细细去看作者分析,才了然,家庭、关系模式、自我,是如何重要。
    就自己而言,非常感谢有这样的作者,勇于做自己、善于钻研并在内心充满慈悲。
    心理学正是在一部分有着这样职业道德的作者中渐渐趋于成熟,人们也从最初的用心理学界定一个人是“疯了”还是“有精神病”,到后来的心理健康,再到现在上升为从心理看人的行为、价值、关系、社会责任等等层面。
    也许,仍有很多需要探讨,但现在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学习,并与学来的只是交融,与自己对话。这,算不算是人类的新型进化呢。
  •   武志红的文章在广州日报周六的心理版都有发表,
    但是他的合集,我还是想买,这是武志红的第五本书,期待下一部。
  •   武志红讲的心理分析比较浅显易懂,没有其他心理学书上看到的让人似懂非懂莫名其妙的专业术语
  •   最近在看心理方面的书,看到了武志红老师的作品,大受启发,真的很好!
  •   武志红的书 讲的很实用 跟国内情况接轨 超推荐的
  •   武志红值得推荐,真心不错!适合夜读
  •   武志红的书我基本都买了,计划把他的签名书买一套,没看呢,应该不错
  •   一直就很喜欢武志红的书很实用
  •   买了武志红的其他书,还不错,这本还没看,看了再来反馈
  •   不错,细致的心理分析。
  •   之前看到杀人的新闻,就很奇怪他们到底是怎么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和儿时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希望能吸取教训,给孩子一个自由美好的童年。我也有一些人格障碍,幸好只是很轻微的一点点,所以我有信心让孩子也只是轻微一点点。
  •   多了解人的心理。不过感觉没有其他系列的好看
  •   心理学的解读
  •   我是因为好奇,也是对心理学感兴趣才买的,不错
  •   对于想了解心理学的人,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都很有帮助!
  •   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从书中可以看到我平时一直思考但都疑惑不解的问题
  •   很好的心理学作品,受益匪浅
  •   每个人都会产生过绝望的念头,读了此书就懂了自己。
  •   了解绝望
  •   从心里角度看事情。
  •   非常喜欢武教师的书,很好看,推荐
  •   武老师的书都很好,值得一看。
  •   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挺好的
  •   这个应该看看,然后教育孩子,塑造孩子的人格
  •   不知道怎么了,只要是武老师的书,我必定要看的,看他的书呀,既不累,也很有趣,而且还有一份好奇心,总有对人深深的关怀和包容
  •   书刚收到,内容还没看
  •   很好,独到见解一针见血
  •   昨天下午下的单子,今天中午就到了,速度真的没话说,书也很好,下次还来这里买书,值得信赖!
  •   因为喜欢其他的书,所以也买了这本,相信也会很好看的。
  •   帮人代购,无破损,完好,很满意。
  •   武老师的书,本本都值得看。顶!
  •   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受益的书哦。
  •   我想《为什么家会伤人》当时给了3个星给少了,其实不是这些书看完了会让人觉得是个人 就有病,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到处剥夺他人意志的原本就是病态的社会里!我从那本书到这本书渐渐的读懂了一个30多年前自杀的亲人渴望被人听到却无人听到的内心,可惜,我来的有点晚,到现在才听到她的绝望..我的家族亲戚圈子,充斥着各种道德自恋“有爱”的知识分子,或者一些身份体面职业的人,他们用各种“爱”,伤害着很多的人。而坚决抵制他们的各种洗脑和思想强加的我,就是传说中那个从小有问题的孩子哈哈哈哈,不过孝和精神活着,我 选择了后者
  •   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书,有时间一定看一下
  •   武老师的书很喜欢,以后会经常拿出来读,很流畅。。。
  •   这本书里头的部分文章在武志红的BLOG里头已经先看过了,再看还是有收获的。但是远远不及读他最开始那几本《为何家会伤人》《七个心理寓言》《七种心理武器》来着好,因为他的论点几本已经在前几本书阐述得很清晰了,姑且不论是否承袭国外的心理学家的论调,但是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初接触心理学的人。而后来这几本更多的只是在分析案例,将一些新闻类的事件用他的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   让读者在警醒之余,更加地珍视生命,善待他人,防止此类悲剧事件的重演,促进社会的和谐
  •   看过武老师四五本书,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购买这本书也是慕名而来。书中针对近几年社会当中发生的一些自杀与他杀的案例分析向读者展现了事情背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让我们从日益繁杂的媒体报道中理性的去识别事情的真相。只不过书中很多案例都是在诸如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等著作中引用多次,所以震撼性会相对减弱。但总体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性,对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方说“要选择和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建立关系”,不要欺负沉默的老好人,因为那些内向的老好人已经将自己对外的底线设置的很低了,如果一味的去触犯他的底线,当愤怒最终爆发时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最后伤害自己和他人。
  •   看了武志红的几本书,觉得不错,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边缘人的心理分析的很透彻
  •   还没看,武志红的书,应该还不错
  •   喜欢,对心理学就很感兴趣,特别是比较特别的例如精神病和自杀之类的,所以很喜欢,
  •   之前有看过,分析到位且浅显易懂。
  •   错字很多啊,正版书都这么多错字。作者的有些观点不赞同。
  •   还蛮好的,可以看看,关于内在的平衡关系
  •   直面生活,真情实感。
  •   还没看,但是觉得还可以吧
  •   还没看,看完再补评论
  •   朋友推荐的,觉着还可以
  •   超级喜欢这本书,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心里的阴暗角落。
  •   一点都不闷的心里书籍,好看,可以受到很大的启发
  •   喜欢武老师的文章
  •   这本书和武志红其他的书一样,都是专栏或博客中的文章集结,题为“解读绝望”,应该是一个好名字,但对于我这几年的“问题自己”,其实最明显的感觉是粘滞的“无望”。连续读了几年的武志红的博客和书(当然还有别人的啦,但就心理学读物而言,他的文字是最干净最有力量的),同时调整着身体的状态,从头脑到心灵的改变渐渐展开,从去年开始,我知道,我已穿越这种无望的感觉,进入明亮的世界了,我仿佛更改了我的内置设置,那些已经锈了的僵化的对于外界的反应机制开始润滑。 以前曾认为武志红是中国的斯科特派克,现在觉得他的功力其实已经超越了派克,虽然名气还没有走向世界。之所以这么说,是从派克的书中提到的冲绳女子自杀的案例中,竟然看到他在某些问题上回避了“自我觉察”,也许因为觉察虽最终会带领人前行,但先到来的是剧烈的痛苦。相对于派克,武志红在冷静地分析一个个案例的时候(包括他的来访者),从未丧失过对自己的觉察。也因此,这是我最喜爱的心理学作家。以往看到的大多数心理学通俗读物(不通俗的看不懂),作者写着写着就具有了某种身份感,或劝导、或自得、或炫技,这就冲淡我继续阅读的兴趣,作家的小我已经开始当家了。最怕在心理分析中看到“应该”二字,谁还不知道啥叫“应该”啊。 对于像我这样的急性子,第一遍都是看故事啦,真是非常精彩,没有丝毫的说教,也没有“应该”,只有冷静的观者,冷静的觉者,在看了那么多极端的...非极端的绝望的案例之后,回到现实,我发现,在我们只携带着一种或几种生存模式的情况下,我们的确容易感到绝望,也因此,通过自己不断的、细微的觉察,放弃或调整一个又一个生存的模式,当我们放弃所有的模式时,自由就到来了,穿越绝望将不那么困难啦。 昨晚看了很久这本书,不管是多么极端的案例,我都能从主角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推荐曾绝望、正绝望的人,能看看这本书,当你抬起头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又大又明亮。 现推荐几篇令我颇感震动的:谁杀死了女大学生刘伟/如何拜托病态的纠缠关系/宽容,但不是和稀泥谁逼死了杨元元/卢武铉:被自己的生存策略杀死/示范高中为何会吃人? 特别是写卢武铉的文章,以前就看过,现在重读,仍能被深深地震动。模式,模式,原来我们都穿着模式的橡皮衣,而从未真正感受过自己和别人。 你会发现,那么多人,他们带着你的某种特质,某种模式,在戏剧化的冲突中活到了终点,而你多么幸运,在他们永远倒下的地方还有站起来的机会,修改自己的模式,继续前行。 算是有感而发的广告吧。 阅读更多 ›
  •   一直很喜欢武志红的文章。特别针对这本书。我们只有去了解惨剧背后的因素,才会避免惨剧的发生。越回避越绝望。很多变态者的行为,其实都是我们不了解那看不见的内在原因,正是内在原因的推动,使得他们做出来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实,每一个变态者都有一个被极度压抑或者扭曲的灵魂,找到原因,给灵魂松绑,而不是简单看现象,才是真实的解决。新书,寒假的时候会读。
  •   武志红的书没的说,就一个字"好",值得一读
  •   没有书名写得那么系统科学,主要是评析各种社会重大案例。
  •   书里写的挺好的,虽然实力比较久远,但是说的很真实,通俗易懂,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些心理吧
  •   没大读过心理方面的书籍,所以没有对比,个人感觉还不错
  •   作者怀着悲悯分析了一个个悲剧故事主人公的心态,探索深层原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救赎。
  •   珍惜生命,也请善待别人的生命。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不容践踏的,时刻谨记!
  •   武志红的书买了好几本,本本精华,值得购买。
  •   解开了我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大赞
  •   不错的书,外观与图片相符,书本完好。
  •   书送来的很快,到了以后就马上迫不及待的拆封了,武老师对很多事件的评点都很精彩,看完以后感觉到获益良多感觉这本书买的很值
  •   武志红的书我基本上都很喜欢
  •   看了网上的评论买对,看完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错。
  •   书中通过分析一些轰动的社会事件背后的心理因素,这个方向非常贴近生活,也提到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者的分析显得太过主观,而且事件没有系统的分析,只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还混杂了社会学方面的分析,显得事件分析不到位。这本书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心理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但如果是主修心理学的朋友,就不大推荐了。
  •   武老师必读的书!大爱。
  •   书的内容很不错,但需要比较坚强的内心,否则容易悲春伤秋,但对人性的洞察和厉害哦
  •   好书-关于生命
  •   很好的书~!~~
  •   我的读书感言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
  •   侄子买来随便看看
  •   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
  •   觉得不错的书,看着是正品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