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读本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长安  作者:张荣臣//谢英芬  页数:416  字数:250000  

内容概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以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17届6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重要精神。胡锦涛强调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同时指出: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本书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讲话精神,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书中收录了胡锦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关讲话,是党员干部加强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权威辅导读物。

书籍目录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周永康在研究部署信访工作时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信访工作
周永康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绪论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
 三、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
 二、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
 三、继承和弘扬党的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
第三章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
 二、世情、国情的新变化
 三、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分化
 四、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第四章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联系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宣传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组织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
 四、服务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
 五、团结群众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优势
 二、脱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
 三、进一步密切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
第六章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思想
 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第七章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
 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
 二、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二、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综合运用群众工作的各种科学方法
附录
 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郑青原
后记

章节摘录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和执政事业的基础。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首先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根基。“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突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和客观基础。综观中外历史,无数的史实雄辩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对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伟大作用,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辩?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理论观点,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重要哲学依据。因此,在群众观点的表述上,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醒目地放在首位提出来,就使整个群众观点的表述有了充分的客观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理论依据,使群众观点有了无可辩驳的真理性。  人民群众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物质文明。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历史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应?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有了创造物质资料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人们才能从事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等其他社会活动。因此,历史正是由创造物质资料的人民群众创造的。没有人民群众进行物质财富的创造,人们便无法开展其他一切活动,便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也无法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动中,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和精神文明。精神财富的创造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实践活动为前提的。一切科学、文化、艺术、政治等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这个物质基础是人民群众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所提供的。同时,任何精神产品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性活动对精神财富的创造固然有重要贡献,但这种创造的最终动因和认识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毛泽东在谈到文艺的源泉时曾指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0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作为实践的主体,决定了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是由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由于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进行着量的变化,往往使原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性质从相适应?步变得不相适应乃至最终产生尖锐的矛盾。当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一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时,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就必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并进行革命斗争以摧毁旧的政治上层建筑,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开辟道路。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每一次社会形态的交替,都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但又不完全适应,这就要通过改革,以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种改革也同样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自觉行动,也就是说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群众及其实践。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杰出人物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人民的愿望,对于一定时期历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他们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提出先进的思想,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担负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责任。但是,应该看到,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历史的产物,是从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是时势造英雄,是群众的实践造英雄。他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发挥推动历史的作用。任何杰出人物离开了社会的进步潮流,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及其实践活动,都必将一事无成。也就是说,个人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  总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从而使党的群众观点建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建立在充分肯定和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之上,从而为我们党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向人民群众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实现途径。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毛泽东在1943年发表的《向群众学习,与群众结合》一文中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并表示要“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毛泽东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拜人民群众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毛泽东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不乏我们党的一些政策和路线是向群众学习而来的、我们的党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向群众学习之意。毛泽东还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向群众学习。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又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开辟了一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途径。  因此,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增长才干,是我们党的一贯倡导的思想观念的领导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使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使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转变成一个社会主义中国,使一个一穷二白的社会主义中国转变成一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中国,归根到底就在于我们党时时刻刻注重向人民群众学习,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建议,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人民群众中吸取了营养,从而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共鸣,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获得了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根本。  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党的干部虽然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考验,按照严格的程序提拔起来的党性强、作风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分子,但这并不能构成可以不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理由。一方面因为干部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也应该经常向群众学习,使自己的思想、领导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领导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带领人民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要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不仅需要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精神状态,而且必须真切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这也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绝对不能脱离人民,必须是人民中的一员,必须与人民一起打拼,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有相同的情感经历,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知道人民的需要,有同人民一样的追求目标;才能想民之所想,求民之所求,乐人民之所乐,悲人民之所悲;才能具备领导人民拼搏、奋斗的能力,具备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和思想,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领导者。  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在群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实践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得到提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向实践学习,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实质上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才是领导干部正确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脱离实践、脱离群众的学习是不可取的。  事实证明,中国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由人民群众首创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就是领导和决策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努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推广改革开放经验的历史过程。历史已经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和首创者,向不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不向社会实践学习,是决定领导能力和领导决策正确与否、决定前进的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对于这一认识的检验,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程中是有多次深刻教训的。  但是,毋庸讳言,现在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做的却不是很好,“向群众学习”仅仅是一句口号。这从少数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中便可略见一斑。他们总认为自己学历高、实践经验丰富,而群众的知识储备少、文化水平低、素质修养差,因而看不起群众,不愿意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个别的甚至变着法子增加群众的负担、对群众颐指气使,这与我们党的宗旨和党员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对党的事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们坚信,只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与他们打成一片,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设身处地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的党将永葆生机与活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将一定实现!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目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群众观点中的具体体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过去,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现在,我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的领导力量。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因而,我们?调党的群众观点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目标的最好诠释,也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根本目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历史性变化,使我们党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为此,党中央反复告诫: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国际上一些执政党垮台的教训警醒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忘掉权力是怎么来的。把过去群众的无私支持看作应当应分,把党自身的先进性当作永恒,久而久之,忘记了群众这个根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一条根本的、共同的原因,就是这些党脱离群众、失掉民心。苏共的例子特别典型。1991年,苏联共产党作为曾经是世界上共产党的“大哥大”,作为执政历史最长的共产党,从执政地位上垮了下来。苏共亡党有多种原?和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讲是苏共脱离人民群众造成的。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党变成了一个自身封闭的系统,成为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的体系。这样,党内不仅极易滋生各种与共产党的形象不相符合的消极腐败现象,而且由于这种机制本身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乏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能力,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僵化的体制,失去了解决自身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失去了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先进性,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所以说,能不能把党的群众观点执行好、坚持好,这是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大?题。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利益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执政条件下,如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人民群众的意志,如果党的干部的行为违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就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党的威信,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极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也昭示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可否认,党内确有极少数腐败分子。这些贪官不仅给自己的人生画上极不光彩的句号,而且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党的形象和威望造成了严重?响。因此,我们党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疑是对党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现在的很多官员都应该好好学习学习!
  •   写作参考用书,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