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育导论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姜继为  页数:316  字数:270000  

内容概要

  思维教育的启蒙之作。
  首次正面回答思维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措施等基本问题,为培养一流人才设计一套系统严谨的思维教育实施方案。
  全书分为四章,研究了三个在逻辑上递进的问题:一是思维教育的意义,从思维和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思维对于知识学习具有关键性、优先性、基础性的论断,倡导开展思维与知识并进的教育。二是探讨了思维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培养健全的思维主体、系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品质的要求。三是系统研究了学校思维教育的实施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思路和措施。

作者简介

  资深教师:198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科研尖兵:持续思考教育问题,已经出版《高校治理结构研究》等多部专著。
  行政干部:现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法学博士,公共管理学教授。
  基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对学生困境的研究,对育人问题的思考,历四年时间写作《思维教育导论》,给学生以指导,给老师以启发,给中国教育以生命力。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思维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思维:知识的源头
 第二节 思维: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第三节 思维比知识重要
 第四节 知识至上型教育及其危害
 第五节 思维:学习能力的关键和基础
 第六节 思维教育:解决学校重大发展问题的杠杆
 第七节 迈向思维与知识并重的教育
第二章 思维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健全的思维主体
 第二节 系统的思维能力
 第三节 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
第三章 思维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转变教学模式
 第二节 开设思维课
 第三节 改造知识的“样式”
 第四节 消纳学科要素
 第五节 阅读教材
 第六节 重走创新之路
 第七节 活用试题
 第八节 自学
 第九节 构建问题教育
 第十节 投身实践
第四章 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语言能力培养
 第二节 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
 第三节 抽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比较、分类能力培养
 第五节 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第六节 反思能力的培养
 第七节 联想、想象、转化能力的培养
 第八节 记忆能力的培养
 第九节 建模能力培养
 第十节 方法、工具、程序思维能力培养
 第十一节 判断、解释、推理能力培养
 第十二节 客体思考能力培养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编辑推荐

《思维教育导论》思维教育的启蒙之作。首次正面回答思维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措施等基本问题,为培养一流人才设计一套系统严谨的思维教育实施方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思维教育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8条)

 
 

  •   在我国教育中,有些方面明显薄弱,如公民教育、常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它们开展得不足,实效性不高,严重影响人才的质量,导致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不够。
    而与众多的教育薄弱方面相比,按说我国现在的知识教育是相当强盛的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提高“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困难,二是改进“学困生”无良策,三是“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思维教育没跟上知识教育是发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思维是知识的本源、加工的器具,如果学生思维发育较好,知识型的学习和考试就能应付较好,如同有了优良的机器便可生产优质的产品一样。而学困生之困,往往也困在思维能力不足上,钝斧斫硬木,越砍越气馁,只有让学困生手握利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学困问题。至于杰出人才,实际是具备突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他们的共性是思维发达,拥有优秀的思维品质。学校教育在思维上作为不多,没有培育出大批思维能力和品质俱优的学生,所以最终成为杰出人才的便少之又少。
    虽然很多老师和专家都看到了我国思维教育严重不足这一问题,也给予相当重视,可有效开展的思维教育却很少,还没有哪所学校开设思维教育课,也没有哪所学校研制出系列的思维训练计划。更严重的是,对于思维和教育交叉领域的深入研究国内也不多,多数研究都局限于思维领域或教育领域,两者分渠并行,尚未搭界。个别研究涉猎了思维教育,但还处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综述外围学术观点的文字太多,正面回答思维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内容较少,尚欠深入性和实用性。坊间出版家们看好了思维教育的紧俏卖点,推出了大批“思维革命、经营思维、领导思维、设计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创新思维、柔性思维”等图书,但对思维本身和思维教育都未作出严肃的研究,核心之处都是文化概念与心理学名词,和思维教育几无关系,属于贴上思维教育标签的“成功学秘术”或“心灵鸡汤”。
    与我国思维教育的落后局面相比,西方思维教育研究得较早,成果也比较多。洛克很早就注意到了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斯腾伯格、吉尔福特、波诺、巴赞等人,更是深入研究,创建了众多“说法”。但是,这些大家多数侧重心理学、认识论、智力、创造力、思维研究,属于理论上、观念上、方法上的散论,很难直接移植成“思维教育”,也不能说对思维教育做出了一般性解决。而且,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差别,思维教育在西方不像在我国这样紧迫,问题显现也很不相同,所以,“中国风格”的思维教育概论仍为必需。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给我国教育界找出一套思维教育的方案,特别是回答思维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一般性问题,作者从2008年开始持续研究,深入多所学校观察分析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听取学生、老师、校长们对于思维教育的想法、意见、建议,研读了相关著述和文献,吸收了现有的成果和观点,努力归纳、提炼思维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措施,现在可以说,已经初步地认识到思维教育的一些规律,可以解决一些真问题了。
    本书从教育的角度研究思维,从思维的角度思考教育,认为思维教育不仅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好办法,是提质减负的良方,是优异的教学策略,而且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目的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工作。因此,本书设为四章,研究了三个在逻辑上递进的问题。其一是思维教育的意义,从思维和教育、教学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思维对于知识学习具有关键性、优先性、基础性的论断,倡导开展思维与知识并进的教育。其次,探讨了思维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培养健全的思维主体、系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品质的要求。本书特别详细地分析了思维能力,提出20种思维能力项目,为思维教育奠定了基础。最后,本书系统研究了学校思维教育的实施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建议。
    本书只是初步的思维教育研究成果。作者意识到很多问题,目前只初步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例如,思维能力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分层,各项思维能力的关系,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学科方法的关系,思维测评、个体思维诊断、思维咨询,思维教育评估,学科思维教育,学段思维教育,老师思维培养,专门人才的思维训练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我们期待更多的同仁参与到这一时代课题中来。
    思维教育是目前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是限制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全局性不出“大师”的主因。我们由衷希望学校开展思维教育,提高一代新人的思维水平。否则,学校业绩仍离不开“好生源”(实则是思维受到其他渠道的教育而得到较好发育的学生),学校人才培养仍然乏力,我们的毕业生仍比不上钱学森等上一代科学家,也比不上居里、牛顿、欧几里德等老数辈的科学家、思想家。
    应该说,本书研究思维教育,只解决了“知识教育纠结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其他很多重大教育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更具优先性,如公民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如果这些教育不能很好开展,我们把知识教育、思维教育功夫做得再足,也还是改变不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人才的质量仍不高,培养出来的顶多是“好学生”,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会主动适应社会并开创美好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距拔尖创新人才更是相去甚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本书很多观点还不成熟,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敬希同行批评指正。
  •   思维:知识的源头
    思维,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的重要本质所在。人类文明,人化的世界,重要源泉是人的思维。
    思维对于知识具有本原作用。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知识是从人的头脑中生长出来的,是人类头脑思维的产物。没有文明的人类就没有知识,没有那些善于发明创造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也没有知识。

    一、人类的思维创造知识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于知识的来源、起源等问题一直很感兴趣,形成了一种叫做认识论的理论,提出多种多样的看法,对于知识来源、起源、动力、标准等问题思辨得很细。例如,经验论预设了一个先天的等待我们去认识的客观世界,认为认识的过程就是用我们的主观思维去映照这个客观世界,从而得到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唯理论则认为,知识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而德国哲学家康德则提出“人为自然立法”,认为知识是人用先天的范畴加诸各种感性材料上得到的。现在流行的认识理论则说,知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知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抛开唯物唯心的争议,综合认识论各派观点可以看出,它们都认为,离开人类的思维,不可能发生知识;思维是知识发生中的加工机器、必要条件和必经环节。
    活跃在地球上的生命种类数以万计,但只有人类有知识,其他或高级或低级的动物都没有知识。同样的高山大川,人可以得到“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观念,动物没有;都看到日升日落,人提出地球自转形成昼夜,动物们则不懂。猿人没有加工出知识,众多的动物也没有创造出知识。只有文明的人类,凭借进化了的头脑,靠着思维的机器,把自然世界加工成人的知识体系。知识唯人类具有,唯思维能产生。在思维与知识的关系上,思维是第一位的,具有决定意义。

    二、“思想者”创造了知识
    知识不是地下的玉石,虽然隐蔽,但只要细心就能找出;更不是海边的贝壳,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任人去捡拾。具体的、一个一个的知识的来源,都是某一位或几位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的思维,是他们思考和研究后创造出的、建构起来的。在牛顿前没有牛顿定律,在门捷列夫前没有元素周期表,在马建忠前没有汉语语法……人类知识,离开那些思考的人和头脑,并非亘古永存。“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例如,很多人认为,三角形面积公式S=1/2LH是天经地义的。但实际上,这是埃及人发明的公式。如果不是埃及人,这个公式可能会很迟才出现,也可能会呈现另外的样子(如S=LH、S=2LH……相应地,只需要把其他面积公式调整即可)。再如,中国人登上泰山,都会吟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首诗,其实在杜甫前后上泰山的人无数,千百年来泰山的壮阔依旧,但只有杜甫留下了千古诗篇。数理化、文史哲等每个领域,每一个知识成果都是思维的产物,都是一个个杰出个体的杰出贡献。自然界没有电压、电阻、电流、欧姆定律等概念和定律,是有了欧姆后,人类才“看见”这一切!这和自然界本没有发电机、计算机、直升机一样,因为出现了法拉第、楚泽、莱特兄弟,尘世才出现了这些神奇的器物。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发现世界的奥秘,建构出一条条“真理”,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三、思维是加工知识的机器
    知识是一种很精巧的精神产品,如同玉器一样,虽然以来自大自然的石头为基础,但要经过玉工打磨、加工方变成宝贝。思维是加工知识的利器,是产生知识的工作母机。“客观的原材料”在思维加工下,不断萃取、提炼、变形、升华,最后成为精致的知识产品。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S=1/2LH,虽只有4个参量,但达到这一步需要几千年时间,要完成若干次思维飞跃:①提出数量概念,能够计数;②提出长度和单位概念,能量长度;③提出“形状概念”,分清各种形状;④提出“面积”概念;⑤归纳出“方形的面积公式”。所以,看上去很简单的公式,实际消耗了大量的智慧,需要数辈人的思维接力,在持久的思维加工下才打磨成型。其他种种知识,也都是历经思维的辛苦,经过思维长期孕育而产生的。如《史记》,我们常常简单地把司马迁定性成天才,似乎因为他是天才,所以很自然地就写出了《史记》。实际上,就是天才如斯,也要花费大量艰辛的思考。司马迁写《史记》,遍寻名山大川,广征野老遗闻,不断筛选,不停比对,精心构思,勤奋增删,穷究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多年呕心沥血后才有了《史记》。其思维的发达、勤奋、独立、缜密,都是人类罕见的。
    玉藏于石头中,石头埋在河床下,玉工把它挖出来、剖开,因循物理琢磨成器。“知识的宝藏”也掩埋在茫茫的客观世界中,直到出现一些爱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人们,敲打它、探寻它、实验它,不断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才逐步发明了知识、发现了真理。思维让知识呈现、让知识定型、让知识现实化。

    四、思维是人类新个体获得知识的途径
    孩子呱呱坠地,实际是小动物,没有思维,也没有知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思维的发展,孩子的知识也逐步发展。思维发展到哪里,知识也发展到哪里。人生来是一张白纸,但由于人类的特性,辅之以教育的手段,思维能够不断发展,因此在发展的思维之上,不断吸纳、消化知识,成为一个文明的个体。个体的思维和知识之间,虽然事实上相互伴生,但从逻辑上分析,思维是在前的,为吸纳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个体的知识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其背后是因为思维能力有差距。三岁小儿与二十岁青年,思维层次不同,拥有的知识和能接受的知识大不相同。一些所谓的神童,实质是思维能力因为生理或教育原因超前发展了,所以超越一般的同龄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其中也有些儿童思维并未超前发展,是强行灌输了较多知识,成为假象神童的。
    思维是生产知识的机器,是知识发生不可或缺的纽结。不管实践也好,客观事实也好,离开思维中介,都不能产生知识,思维使知识变成现实。从思维开始研究知识的发生、传播、教育、学习,既合乎历史的真实,也合乎科学的逻辑。
  •   书里的主要观点:一是,思维能力对知识学习具有关键性、优先性、基础性。我来理解,如果孩子脑子不好使,肯定学习不好。第二是说怎样来培养思维能力。 写的洋洋洒洒,里边的很多话,很有启发,笼统来说,好好看看孩子脑子想事、做题的方法、能力有没有问题,哪方面不行,就重点提高哪方面。不过,不能光靠家长,要是老师也懂这个道理,用一套讲究思维训练的方式讲课、布置作业、写批语,才是“思维与知识并重的教育”。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我们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不足就是答案之一。那么若在我们的学校深入开展思维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何愁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思维教育导论》给我们的学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指导。我得好好读一读……
  •   第一部分讲思维教育的意义,道理好像谁都懂,说得这么头头是道,这么全面深刻,以前真没看到。我们只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原来只看到了事情很表面的层面。单纯学习知识,累死有时也是白死。没有思维能力、没有创造力,我们勤劳勇敢也只能是给世界打工的劳力者。

    第二部分,思维教育的内容,是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图景,让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自己成为思维主体,脑子里塞的都是别人给我们的东西,那我们活该总是被动地、永远做没有自主性的奴才。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是训练出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品质,这个应该是个常识性问题,可是,今天有几个人真正懂得!

    这本书把思维能力分成20种,对怎样训练思维能力,提出很多方法。这书好像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看的。不过,我们要把我们孩子一生的学习放到学校去。我们明白了什么重要、教育应该怎样,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做家长了,还是没有判断力,不知道学校、老师做的对不对,孩子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我们怎样帮孩子成长,劝这样的家长不必看这本书了。真把孩子教育当回事,就从这本书出发。越早越好,早看早受益。
  •   此书把我们原来以为只有哲学才讨论的思维问题,与教育教学育人结合起来了,对于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令人振奋,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大有帮助。
  •   我国学校教育中,呈现出知识教育强盛而思维教育不足的现象,片面传授知识不过是“授人以鱼”,开展思维教育和训练,才是“授人以渔”。《思维教育导论》一书正是从教育的角度研究思维,从思维的角度思考教育。读了此书,我深觉受益匪浅,渔获颇多!它是值得教育工作者研读的一本好书!
  •   “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这是一个中国妈妈跟一个美国老师的对话,《思维教育导论》这本书全书就是讲怎样才能让一个孩子真正聪明的。没有美国老师讲的生动,但其中的道理,对中国家长格外重要。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把孩子送出去的。
  •   朋友们最近都在讨论这本书,大家都认为重要,但是读起来还是需要时间的。更主要的是,按照书上的方法,教育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好像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培训。再说,孩子本来作业就多的不得了,真没有专门的时间、精力顾到思维训练。准备几个家长每人研究明白一块,经常碰头,看看有没有这方面新的信息,能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大家不要几分钟热血。我们的学习小组能坚持下去。
  •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书。难得,推荐,值得老师家长好好学习。以前人们以为学习思维方法、提高逻辑能力是大人的事。实际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项目。
  •   知识教育与思维教育应该是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片面注重知识教育,思维教育的一翼发育不良,以致我们的学生飞翔起来难免踉踉跄跄……。注意发展思维教育,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飞得高远!
  •   教育问题关系所有家庭,如果作者探讨的问题,真正实用,那是一个重大贡献。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吃力,语句不是能很好进入脑子,在坚持,准备按书中的方法去学习,去做,希望能帮助我的孩子建立思维的自主性,成为思维发达、视野开阔、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成为学习的机器——像作者期望的那样
  •   放在《思维教育导论》的框架下,《思维导图》不过是把20种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建模能力延展、细化并夸张后的一种放大
  •   看过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真开窍。我再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成为“知识至上型”教育的牺牲品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我们越听话,最后我们的思维发展越被束缚,高考完,绝大多数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剩下来的,是我们偶尔悟到的一点点思考。强烈推荐给还被传统教育误导的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一定要看懂这本书。
  •   买了这本《思维教育导论》,在读书学习中自觉进行实践,发现学习效率比之前死读书的时候提高不少……
  •   思维教育的启蒙之作!
  •   用来学习思维教育的,有些内容很受启发
  •   思维教育研究方法经典用书。
    书质量不错,到货也很快。
  •   这本书应该大学生人手一册。是一本很好的思维能力科普书,不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大学课程学不懂、学不好。换句话说,没上过大学的,读懂这么一本书,大学不上了,也不比一般大学生差:我们具备了现代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思维能力,我们是智力上的强者!当然了,前提是:你有定力、有起码的智力,读懂这本书。
  •   读了这本书,收获颇丰。是学习思维教育方法的好教材。
  •   搜索《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本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还没细读——有点深奥,看序言就很喜欢。中国的教育,需要反思的太多了。
  •   很经典的思维教育书,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读。
  •    只知道被动吸纳知识、苦苦做题解题,老师、家长说什么做什么,就是用脑不卫生不科学。认识思维的工作原理,最大限度地开发思维能力,具有了思维主体性、获得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激活了自己沉睡的大脑,激发起自己的上进心,这样的大脑才是健康、聪明的大脑。这本书不是这样说的,但它启发我想到这些,谢谢作者。
  •   这书需要边看边思考,大受启发。作者给我们的提示不单纯在20种思维能力都能够训练,还在于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思考。值得研读。
  •   现在的社会获取知识太容易了,不光是在学校课堂上,公共图书馆里。随手点击,百度google,多少问题立马解决。关键是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综合……,从而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说到底,还是靠思维能力。“思维比知识重要。”真的没错!
  •   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启发了许多思考,更重要的,培养孩子,要站得高,看得远。努力帮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成为生活、学习中的清醒者。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水平,不做糊涂父母。这本书真的很有爱。
  •   人活在世上,思维能力,是生存质量的保障,值得为这个问题多花时间,学习、提高。这本书很有启发,对我口味,推荐。
  •   刚买这本书没仔细看,以为买错了,觉得只是给学生老师读的一本书。之后认真翻了翻,发现这书可不是光讲给学校的人看的。书里的很多观点我颇为认同,准备介绍给公司员工看看,争取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   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学到多少知识都重要——而现在的学法教法,根本不关心孩子思维是否训练了,反而用知识学习压倒一切的做法,妨碍了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这是这本书提醒大家、并试图带大家走出这个困境的努力。
  •   用三天时间读完了全书,喜欢。作者太有才了,里面说了好多大家想到说不好,或者没机会说出来的话,教育无小事,希望更多老师看到这本书,不要总跟着别人跑,不要总是责备你的学生,好好反思一下中国教育,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再成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帮凶。我自己没受到好的教育,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像我一样,正是因此买了这本书,太高兴了,我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有信心了,这本书,给了我支持。
    作者说还会出更多这方面的书,期待中。
  •   从来没想过,其实上学读书是为了解决思维问题。太好了,建议大家都看看。
  •   作者从育人的角度考察教育教学,实在是高人。关心孩子成长的人都该读读这本书
  •   现在大多数人的思维都需要提升,不只是老师学生。
  •   不要被教科书一样的书名吓着,其实是一本非常讲究实际、联系实际很紧密的书。思维训练原来没那么玄,当然也不像某些不负责的大忽悠搞得那么简单,好像几个学习方法,就成了灵丹妙药、金钥匙。作者说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有20种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记忆能力……解释能力与论证能力、反思能力、质疑能力、判断能力、建模能力、观察能力、方法、工具运用于发明能力、程序思维能力等等。还有些地方不知是什么原因,还不太明白。会继续探讨下去的。
  •   思维,你一说我就懂,不过,跟学习相关的能力只有20种,这个还是第一次听说。书写的很明白,但不是看完书,这20种能力就具备了,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提高。这个路还是很漫长的。不知脑子里这根弦能绷多久,不训练了,是不是思维能力就发展不好了。提醒自己,思维训练比单纯记忆知识、学习例题重要一万倍,真正的事半功倍在于,时刻把思维训练当回事。
  •   学习不是单纯学知识,是要掌握学习利器——思维能力。靠思维能力驾驭学习方法;这是学习和成长的踏踏实实的路。
  •   孩子在学校读书读得很吃力,我有点儿犯愁。无意看见这本书,买来翻翻,觉得讲的很有道理。学着这书讲的思维方法在家指导孩子,发现还是蛮有效果的。赞!
  •   思维训练不再是神话,这本书把人的思维能力分成20种,每一种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怎样训练进行指导,是一种真正的学习的革命。非常实用、有用!
  •   本人一直喜欢思维方面的书,好书都是外国人写的。这本书是针对国内情况写的。作者很了不起,对思维进行了分类,很有启发。
  •   这本书好像没有写思维和逻辑的关系,是我看的不仔细吗
  •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就爱玩,虽然考试过得去,但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本书给了我信心。孩子在游戏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恐怕要好过那些听话的孩子,能玩的时候,让孩子开心地玩吧。一个快乐,有生活情趣的孩子,长大以后,差不了,有同感的家长,支持一下。
  •   思维能力全面发展了、学习、考试,就不是拦路虎了,这本书太有爱了,强力推荐
  •   很好的书,大爱。思维的事,中国人称为悟性。悟性高的人也是要受到启发或者经历复杂,经历以后才能开悟。这本书相当于许多许多人开悟的合集。
  •   每个人都有思维能力,如果你对书里提到的各项思维能力,都有意识的训练、提高一下,你是不是会有一颗更智慧的大脑?挺有意思的,值得试一下。
  •   20种思维能力,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分法,思维原来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希望更多地人知道思维可以实实在在得到训练。
  •   书很厚,不过很有启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具备思考能力,现在的教育误区太多了,为了孩子,为了责任,要好好学习教育原理。这本书正是我需要的
  •   推荐几个一起探讨过孩子教育问题的朋友买了
    冲着作者批评“知识至上型”教育买的。
  •   跟思维相关的书籍实在不少。这是我这两年第一次看激动了的思维书。厚厚的一本,感觉非常好,内容是我们关心的、没有想透的,还有许多,真是闻所未闻,简直爱不释手。
  •   这本书把思维这个高深的概念具体化了,让思维训练落了地,读起来比较艰深,喜欢就不怕,强力推荐!
  •   这本书所揭示的深刻的教育反思理论、学习应用方法的高明所折服。
  •   对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是很好的帮助
  •   很适合教育工作者研读
  •   看看这本书,给你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思考----
  •   前面几章很有启发,认同作者的想法。后面应该很实用,不过,不知为什么有点读不下去
  •   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希望我能用里面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孩子,让她早点开悟,成为有“思想”能力的人。
  •   内容的编写简单易懂
  •   很喜欢,内容翔实,符合我的需求
  •   书的质量不错,送货很快,内容精彩!
  •   以前有本书叫“学习的革命”大家狠狠滴跟着激动了一把,这本书不闹革命,但同道的都该看看
  •   对于学习教育学的人来说挺有用的,家长看看也有好处,很不错的书。
  •   好书,一并送好友!
  •   见解不凡!推荐大家一读!
  •   满意啊!
  •   很喜欢这本书,送货速度很快,态度很好,好评。
  •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现这本真正的好书
  •   找到这本书是缘分,非常的幸运! 也许只有幸运的人才能找到这本书!
  •   买了,还送了朋友一本、
  •   买了,值得
  •   很喜欢,理论很到位。
  •   挺好的,物流也超级给力
  •   这是本经典的书
  •   
    要是我早点知道书上讲的这些道理,是不是……
  •   好书,不贵,收获很大。当当现在送货太快了
  •   作者挺有忧患意识的,开篇就说钱学森之问,肃然起敬。
  •   书到了,正在看,的确很不错!
  •   我敢预言,这本书会成为经典,哈哈,我是伯乐。
  •   国内作者写出这么有真知灼见的讲究科学方法的书,大力支持
  •   教育学必看书之一
  •   书的质量也不错!值得信赖!
  •   同学说还不错。他们做教材用。
  •   朋友推荐的。看完了,真的很好,对教学很有指导性,我在一些场合对本校老师进行了讲解,也给学生讲过,现在高三学生都知道姜继为,都知道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有条件的话,我想在下学年的新高一开始开设思维教育课,现在真在着手自编教材。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个人的愿望,我先自己做,等做的有点眉目再说。我不是专家,但我对自己的职业、对教学效果一直在追求。
  •   帮领导买的一本书!领导说很不错!
  •   一本受益非浅的好书
  •   同学说还不错。他们做教材用。
  •   不是不好,只是思维的事需要静下心来了解,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你一定要看这本书。兴趣不大的话,劝你还是不要买了,这本书要耐心消化。
  •   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有些话,说的太好了。就是后面思维训练部分,看起来有点吃力,写的也不够吸引人——这是我更关心的部分。不知别人怎么看?
  •   这本书可能有洗脑作用,承受不了的,别看。
  •   观点实在,问题实在,解决的办法实在。值得研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