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任平 主编  页数:353  字数:357000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总第1辑)》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范式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综述温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研究综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部门哲学等。

书籍目录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任平
一 范式专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 曹典顺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 冯建华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范式研究 杨思基 丁振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范式研究 车玉玲 袁蓓
“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研究综述 温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吴昕炜
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范式”研究综述 张天勇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部门哲学 于桂凤
二 专家评论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 李景源
“中国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 欧阳康
三 学术争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与问题 杨思基
理论自觉与范式转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建构 白刚
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样式 刘德中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述评 谢永康
四 国外视点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美]小约翰·柯布
后现代科学、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文明:怎样避免西方的现代性错误 [美]菲利普·克菜顿
五 发展理论
对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的新思考——重新反思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论争 杨学功 张胜
科学发展必须把握的矛盾运动规律 郭祥才
中国新现代化论 陆树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评价与批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范式演变的方向 哲学家论证逻辑的不同,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百花齐放。从逻辑与历史的意义看,这一百花齐放具有的思想史意蕴和现实意义是巨大的;从教科书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看,则有着不利于人们对教科书进行选择的困难。而后者,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是教科书存在的意义,因此,应该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进行评价与批判,以便能更好地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引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演变。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进行评价的前提和最大的理论困难在于评价标准的确立,在我们看来,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演变方向的评价标准,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否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相适应。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任何社会状态都处于发展之中,因此,作为思想中的时代的哲学也要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看,虽然中国社会长期都处在变革之中,但当今时代与其他时期相比,差异十分巨大,许多领域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文献中都没有论及,而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又必须回答,比如人们熟知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而言,回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它的基本责任,因为人们要用教科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是否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的不仅仅是“百花齐放”,还有“百家争鸣”,而且争鸣不仅仅反映在其它学科,也体现在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中。前文提及的对教科书体系的理解,有许多学者以“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践人本主义”来替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虽然这些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历史贡献,还有待检验,但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作为体现“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应反映这些以“时代精神”的名义面世的研究成果。第三,是否反映当今中国整个哲学界的学术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它既不是凌驾于其它思想形态之上的思想霸主,也不是封闭的自我发展体系,相反,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总第1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