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马东玉  页数:267  字数:313000  

前言

幕僚又称幕友、幕宾,是旧时大帅或军政长官的参谋、书记人等。《晋书》记载,东晋大将桓温组织北伐军,用郄超为幕僚,谢安、王坦之等名将诣桓温处议论军事,桓温让郄超卧在帐中床上听之,风动帐开,谢安看见躺在床上的郄超,笑着说:“郄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所以,幕僚最雅的称谓还是幕宾。这个小故事说明军政长官对幕僚的重视程度,桓温用郄超之计两度北伐,取得不少胜利,终为前秦阻扼。谢安以“北府兵”八万人打败前秦数十万大军,取得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八万北府军打败九十万秦军,用的也是朱序的计谋。    军事的重大胜利靠的是多方面的因素,诸葛亮用兵如神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一个文人指挥较弱的蜀军能取得很多胜利,又与他的用兵谋略分不开。所以,名将无不重视谋士,名君也都重视谋臣。    幕僚班子称幕府,幕府的大小、质量在于幕主,即长官的个人气度诸方面,说到底还是个用人问题。    远的不说,近代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其中曾国藩的幕府最盛,人才质量也最佳,李、左两人也都曾是曾的幕宾。李鸿章的幕僚也不少,但人品学问远不如曾幕,鸡鸣狗盗者居多。左宗棠的个人气度差,很不能容人,因此他几乎没有幕僚,他自己也常叹息“营务处视同虚设”,遇事无人商量,也想“得良才勖勷”,但终因“性情太刚,气度太窄,到底不能容人才;真是人才,不愿常为文襄公所用;能够留下的,就余子碌碌不足数了。”     曾国藩深知人才的可贵,也深窥用人的精妙。他尝读《史记.高祖本    记》,刘邦在百官面前承认自己文不如萧何、张之,武更难与韩信相比,但是萧、张、韩三人为什么能听命于他?三人又为什么能各尽其才?这就是三人不如他的地方,这就是刘邦的才能。    曾国藩心里也非常明白,用兵打仗自己是个外行,不仅无法与郭子仪相比。就连手下大将塔齐布、罗泽南等也远远不及。然而,数十年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全赖众人的襄助,倘若没有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他一介书生,凭什么以武功名世?这些人是他或识之于风尘,或拔之于微末,或破格委之以重任,用之任之,不猜不疑。人世间有多少才能,识人用人是一切才能中的最大才能,自己能清楚这一点,并能运用自如,才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曾国藩辞世,与他不睦八年的左宗棠送来的挽联日: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幅联语曾国藩辞世前已经见过,听说曾国藩病重,远在西北战场的左宗棠寄来一封情意真切的信,信中就有这个联语。曾国藩看了十分欣慰,不再归咎这个湖南骡子八年前向朝廷告发他的过错,同时对他非常感激,认为“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是对他一生最为准确的概括,并期望这个评价能得到当世的公认和后人的重视。    时人赞誉他德近孔孟,文如韩(愈)欧(阳修),武比郭(子仪)李(泌),勋过裴(度)王(阳明),是一代完人,后世楷模,曾国藩皆听后哂之.而唯对左宗棠八字评语感到欣慰、感激。左氏概括的那八个字,对清廷的忠诚固然重要但却是空洞,此外便剩下“知人之明”了,左氏“自愧不如”者也正是这个“知人之明”,才使自己的幕中空虚,目空一切的老左也总算看清了个人的最大缺失。    本人读到这里,心有感念。在写罢曾氏、左氏传后,还想把曾氏的用人问题再说几句话。正巧,团结出版社编辑主任张阳同志欲组织一组“幕僚”的书稿,本书便也算凑个份子。

内容概要

  曾国藩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既有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两大重量级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人物。从中可以领略到曾国藩在政坛飞黄腾达的秘密。

作者简介

马东玉,生于1945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曾国藩大传》 《张之洞大传》《出轨的历史——真实的武则天》《正说清朝非常人物——慈禧和恭亲王》《从晚清重臣到立宪皇帝——真实的袁世凯》《梁漱溟传》《八国联军侵华史》《雍正帝本传》《清代社会文化——清代人物传稿》《清朝通史》(咸同卷)《辽宁通史》(经济卷);主编合著出版《中日关系全书》《清代全史》《中华百科要览》《中国历史学大词典》《经济人物列传》《中华魂·廉政卷》《中国近代史》等书。发有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
一 犯颜直谏而被荐
二 第一个幕僚
三 罗泽南献计平祸端
四 识之于风尘,拔之于微末
五 衡州集贤才
六 有军必有纪,有客先有主
七 轻用其芒,临机取决
八 小姑何曾嫁彭郎
九 大帅被逼良为盗之时
十 拒绝一个心怀异志的幕宾
十一 莫道书生空议论
十二 “善胜不败,善败不亡。”
十三 湘潭大胜,向自己头上砍了一刀
十四 想萧韩,萧韩到
十五 夺取武昌,还有一个战场
十六 千寻铁锁沉江底
十七 幕友的点子,敌人的刀子
十八 罗泽南坚持“打蛇头”
十九 彭寿颐献策解了燃眉之急
二十 曾老九的谋略
二十一 曾左论道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吴文镕是曾国藩会试时的阅卷大臣,是他考取进士的恩师。先为贵州巡抚,太平天国向两湖进攻时,调为湖广总督。西征军进攻武昌,吴文锫也多次向曾国藩求救兵,曾也拒绝赴援。咸丰四年一月十五日(1854年2月12日),吴文镕在黄州堵击太平军,发生激烈大战,清军大败,吴也投水自杀。 吴文镕死前又给皇帝留下遗疏,认为三江两湖,只还有曾国藩一军可战;同时留给曾国藩一封遗书,让他好自为之。 江忠源、吴文铬的兵败自杀,对曾国藩的刺激太大了。江忠源战死,正应了当年他“以节烈死”的预言。在清军将领中,唯江忠源一直赤心拥护曾国藩,一直向皇帝作保证,让咸丰放心使用曾国藩。江忠源战死,他心中的一根支柱被摧折。 此时,围攻武昌的太平军分出一支军队,由翼王石达开的胞兄石贞祥和秋官正丞相曾天养、春官副丞相林绍璋,金一正将军罗大纲率领,挺进湖南,企图打通天京至两广的道路。大军行进的号召,就是消灭曾国藩新编的湘勇。 原先如出兵是作为援军,救南昌或庐州或武汉,曾国藩可以拒绝增援,只要找到理由,皇帝拿他没有办法。“败不相救”,曾国藩用这个理由杀了金松龄,说的义正词严。而江忠源、吴文镕要求他救援,他却“败不相救”,没有人惩罚他,他只有心受惩罚。 现在,太平军打上门来,就找他算账,点名要捉住“曾妖头”,要消灭他的湘勇。他无法回避,湘勇能不能接招都得接,因为他想逃想退也无处可退。皇帝两只眼睛盯着他,长沙城的一群官员在瞪着他,失败的清军将官也在看着他到底能战还是不能战。 总之,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 好在新编的三营水师练兵特别起劲。尤其是杨载福,一身的水上功夫投处可用,如今有新造的船供他使用,又有一班江蛟般的水手由他指挥。他如龙得水,每天领着快船在湘江上训练,旗帜招展,喊杀声连天,好不热闹。 彭玉麟是个寡言慎行的君子,但受曾国藩的知遇,又多年演练《公瑾水战法》。如今给了他一支战船,他按周公瑾的战法排练,也是得心应手。 褚汝航管带过清军水营,对水师也不生疏,也不想落在彭、杨之后,每天指挥水师操练。 湘江一向平静,犹如一个待守闺中的淑女,如今一天到晚杀气腾腾,变成了翻云吐雾的蛟龙。 曾国藩每天同黄冕等一邦幕友观看水师操练。 “曾大人!”黄冕说:“三营水师进展神速,但只有三营难以抵挡长毛的战船,他们有几万水军啊!” 曾国藩听了默然不语。他知道黄冕说的很对,但要扩师,就得扩大造船厂,哪有这么多经费?郭嵩焘在湘阴募集的二十万饷银汇到了,但水陆爾军的日常用度,就靠这笔钱了。何况,一旦用兵作战,就马上需要大笔军费,因此他不敢大笔放手动用这笔款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蒋介石: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一书,……民围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宄……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卜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钇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人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曾国藩识人之鉴越轶古今,或趔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行迹之表,确然许为导才。

编辑推荐

《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中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马东玉教授写的一本好书,他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我看过他写的《曾国藩大传》和《张之洞大传》,很不错。
  •   了解历史,有很高的可读性。
  •   人才济济,阵容豪华。
  •   喜欢这种写法的历史
  •   更像是小说演义,内容一般。不过对于了解曾国藩的团队和那个时代,还是有作用的。尤其对赵烈文感兴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