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的智慧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余玮 吴志菲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到北京会议中心5号楼看望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代表。宾馆大堂里有一内部书摊,我上前去问服务员,哪些书好看。服务员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中国高端访问》丛书,我一看作者名字,就忍不住笑了——“余玮、吴志菲”这两个名字再熟悉不过,前者是我们报刊社的首席记者,后者是他的夫人。    《中国高端访问》丛书余玮给我送过,在书店、机场、书摊我也见过,但在全国人大代表驻地成为向客人推荐的第一书,还真出乎我的意料。此时我心情既高兴又充满感慨:高兴的是自己职工获得如此成就,其著作已经进入畅销书的行列;感慨的是后生者的无畏、勇敢和坚韧的探索精神。    我与余玮同在中华儿女报刊社工作。办报刊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当今中国,采写事件容易,采写人物难。而在人物采写中,写死人容易,写活人难;写英雄人物容易,写平凡人物难;写草根百姓容易,写高端人物难媒体中。而在高端人物中,要采写高级领导就更是难上加难。偏偏《中华儿女》正是人物类的期刊。这本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刊物在24年前创刊之际,充满着活力与锋芒,将那时候的青年政治精英作为主要报道对象,为他们锐利的思想提供了发表的阵地,但很快就尝到了苦头。遭受挫折后的《中华儿女》由此走向了挖掘老一辈革命家轶闻的“红墙纪实”路子,果然一炮打响,走红市场。中国的人物类期刊,也正是从挖掘党史题材、历史人物、红色会议中迅速发展,形成集群的。在对人物题材看好的潮流中,许多报刊同时将报道视角瞄准财富英雄、成功人士、业界精英、明星人物等,人物期刊、人物版面、人物节目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形成媒体一个独特的新形态,广受读者观众的欢迎。进入21世纪,人物类的报道又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着眼于平民与草根,增强了人性与悲悯,更开拓了广阔的人物空间。人,没有任何时候能在中国媒体和出版物上当起如此鲜明的主角。    就在媒体和出版物掘金人物市场的战鼓擂得山响,人物的细分已具体到某一群体(如农民工、打工妹)的时候,却依然有一块巨大的阵地令人瞻前顾后、裹足不前,那就是高端人物、特别是高端政要人物的市场。在人物采写的领域里,这里的确称得是“特区”。目前除了中央电视台利用其独特资源优势开辟有“高端访谈”节目外,还没有哪个媒体敢在这片阵地上举起自己的旗帜。即使央视这个节目,也主要做一些外国元首的当面访谈,很少有中央领导或政坛新秀作客期间。    这个领域之所以成为“特区”,首先是由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在长期“官本位”的基本国情中,高端人物大部分也是官场人物。在世界各国,政坛人物是理所当然的风云人物。从政,本来也是一个正常的职业。每个国家领导人,都能以上美国《时代》周刊每年评选的封面人物为荣,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不例外。但在国内,从政者都强调一个“低调”。特别是年轻的领导人,更要处处内敛、稳重、少说。对官员,  “盖官定论”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尽管媒体每年都要推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典型报道,但不是已经去世,就是身患绝症,鲜有正当身强力壮、事业如日中天者被推选为时代人物的。个别敢说话,有个性的官员,很容易被视为“另类”,公众喝彩,官场大忌。    其次是访问高端人物难。采访高端人物尤其是高级领导有多难,当记者的最知其中心酸。领导能否接受采访,第一关得看媒体的牌子。不管记者有多少才华本事,得看你是什么规格的媒体,级别越高越容易答应,否则一律用新华社通稿;第二关是难从领导嘴里掏到东西。一般领导接受采访前得要采访提纲,然后让秘书班子写好,采访时以念稿为主,能与记者拉几句家常算是特殊待遇了。准备好的稿子肯定是重点介绍分管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基本是“履历+工作+政绩”的套路,既无个性,也无感情,更不会把个人的因素捎进去;第三关是难审核。记者写好的稿件,必须送本人起码是委托的秘书审核。记者写稿时有些带个性、感情的话,此时也会被删得一干二净。    三是明规潜规难过。采写高端人物尤其是政坛人物,有着许多明文规定。如果要报道被采访者本人的事迹,规定就更为严格。所以,要取得采访领导人的一张“通行证”,首先就得“过五关斩六将”,否则即使你进得了门,别人也不敢接受你的采访。近年来,对一般领导的采写规定放开多了,但对高层人物的采写却越来越紧。2006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规定,对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以及涉及老一辈领导人、现任领导人的报道、出版,明确了十分严格的送审制度,使历史题材和高端人物题材的采写面临更大的约束。除了明文规定外,一些官场潜规则经常也难以逾越。如只要涉及个人,书:记没宣传,市长就不敢接受采访;正职没出面,副职就只能先避让……否则不是给被宣传者增光,而是增加压力与风险。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难关,才会使媒体和书籍出版面对这样的“特区”望而却步。长期以来,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个人经历的报道和传记出版,几乎成了港澳台的专利。内地读者要了解领导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执政理念、喜怒哀乐,得通过各种渠道到港澳台去寻求读物,还得冒着被海关查缴的危险。在这种扭曲的市场格局中,《中华儿女》杂志也看到了其中蕴涵的机遇与商机,从2008年起明确举起主打“高端政要”的旗帜,并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但也更加充分体会到要闯进这个“特区”付出的艰辛和曲折。以致一段时间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置疑这条路到底可否走得通,能坚持多久?    余玮、吴志菲这一对年青伉俪,以他们勇敢无畏而又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开通了一条向“特区”前行的道路,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而且为媒体和出版从业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自《中国高端访问(之一)——影响中国决策的18人》出版以来,我们就抱着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看投下湖面的这块石头,会激起什么样的波浪。出入意料的是,引发的正面效应很快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各媒体转载连篇累牍,各方读者好评如潮,有关图书专家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当今重量级的、有着很高美誉度的省部高官的全纪录。在大家最担心的上层,也是积极的评价。自此,两位作者与出版社紧密合作,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连续系列地推出,现在已经出版到第15部。他们将这部丛书的定位是“《中国高端访问》:600位社会名流解密”。余玮、吴志菲也被出版界给予“高层人物的解密者”、  “智囊传记专业户”等一个个美称。    《中国高端访问》已经高跃年度畅销书的排行榜,新的系列还在源源不断问世。读者在赞誉著述成功的同时,十分惊叹两位作者的才华和效率。因为两年内出版15本著作,对任何高产作家来讲,都是一个创记录的奇迹。于是,有入研究起这两位作者著书的“诀窍”,想找到他们成功的“秘笈”。作为余玮的直接领导,我最清楚他们成功的“秘笈”所在,简言之就是坚韧毅力与把握能力。    “高端访问”,最偷不得懒的就是访问。访问首先得靠腿走出来,其二得靠嘴问出来,其三得靠手记下来。这两位作者分别供职的媒体虽说都是中央新闻单位,但并非强势媒体。要约这么多日理万机、德高望重的“高端”人物,让他们腾出大段时间接受访谈,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联系到一个人物,可能不知要反复做多少工作。何况余玮还有一个作为记者不利的弱点——湖北赤壁的口音非常重,许多话得重复多遍对方才明白。可他就是凭着自己的韧劲与毅力,贴近一个一个“大人物”,让他们愉快地接受自己的采访,并成为好朋友。正像他自己所说:“访问时我们尽可能以平等的心态走近他们,从来没有‘见官矮三分’的意识,也没有以‘无冕之王’自居。”看到书中作者与那么多“高端”人物合影的照片,连许多权威媒体的资深记者都惊叹:他们到底是怎么钻进去的?    “600位社会名流解密”,解什么密?这是高端人物访问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把人物从事的职业和工作正面介绍一番,不仅读者不爱看,被报道的人物也不一定领情。反之,太多地着眼于主人公遭受的坎坷经历,蒙受冤屈,衬托社会的阴暗面,以体现文章的“深刻”,肯定就容易惹麻烦。如今,高端人物特别是政坛人物之所以越来越受公众关注,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民主化推进的步伐在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从政者的执政理念、人生际遇、仕途甘苦、铁腕柔情、生活情趣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中国高端访问》的问世,应该首先得益于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大背景。余玮、吴志菲的成功并非什么异军突起,而是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脉搏,在认识人物“解密”的时代关系和公众的需求上体现了自己把握能力。    既然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当然就有个切合实际的“度”。在余玮、吴志菲访问的“高端”人物中,涉及数百位政界要人、中央智囊、两院院士、戎马将军、经济学家、理论大家、驻外大使、文化名流、企业领袖、奥运冠军等等,都极其注意把握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作用、人物的聪明才智与祖国人民的命运、人物的坎坷经历与历史的局限、人物的辉煌成就与国家的强盛等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高端”人物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经受过什么样的风浪,都贯穿着这样的“红线”:具有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满怀理想的成长历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谦虚谨慎的求知态度、卓尔不群的思想品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个性鲜明的人生情趣……总而言之,这些人物都比较“主旋律”,同时又是一曲曲积极向上、充满激情、内涵丰富、打动人心的旋律。所以它能雅俗共赏,不同凡响。    著名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说过:“一个负责任的写作者应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写作的人不仅要不断发展采访报道的技巧,还要扩展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读懂了余玮、吴志菲的《中国高端访问》,你就会突然发现,其实人物访问并无“特区”,而是我们能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时代,理解了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高端”人物。    很高兴,注意到红色记者余玮、吴志菲伉俪又有新作《见证履职》姊妹篇《参政的艺术》、《议政的智慧》出版。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大会,是我国集中民智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走向的大会,是每年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备受国内外民众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记者是社会的嘹望者、时代的参与者、历史的见证者。作为上会资深记者,作者带着中国民众的热门话题,站在新闻现场采访了许多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就其人生经历、上会感受、如何履职、如何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等进行专访、对话,见证他们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真实过程,反映民声,直击大会本质,还原代表、委员的履职人生。    “两会”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殿堂与平台,是汇民意、聚民智的大会,从这里可以听到许多声音,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高层次的代表性人物。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有一位位代表、委员不为人知的建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人代表、委员背后,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s作家余玮、吴志菲以记者特有的身份见证、对话、纪录、还原……在此,我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及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和一切关心中国时政新闻与时政人物的读者特别推荐《见证履职》丛书《参政的艺术》、《议政的智慧》。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

内容概要

  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最高殿堂。红色作家余玮、吴志菲携手跑“两会”,直击大会现场,聚焦与会抢眼要人,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代表委员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在这里全景再现。
  《见证履职》姊妹著是代表委员最给力的中国民意读本、高层政要新闻记者的时政红宝书、中国民众民情民意破译的参考书。
  李鹏爱女李小琳的家事、心事与国事、为医疗改革开“药方”的内情、首倡“国民素质国策”的背后、主倡“低碳生活”的传奇、政协委员的人生拐点与心灵史……所有这些在全国政协委员卷《议政的智慧》一书中“读”领风骚。

作者简介

  余玮,非虚构作家、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与“为红色中华立传”之誉。湖北赤壁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红歌纪事》《红墙见证》《世纪小平》《敦厚朱德》《魅力陈云》《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从下塘街到中南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新闻老照片的背后》等,并有作品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著述共计1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出席过2007年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在新闻出版界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百岁名流》《第三只眼看人居》《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我们跨过鸭绿江》《芳菲年华:李菲传奇》等,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读者》《家庭》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书籍目录

序 勇闯人物访问“特区”的前行者?李而亮
马万祺 见证澳门风云的诗家
 在澳门生活了60多年的澳门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
 广州沦陷后避居香港,后移居澳门
 对叶帅和邓小平先生很崇敬
 爱写诗词的他拥有美满幸福的大家庭
陈竺 直面医改困局的院士部长
 受命危难之间直面医改困局
 著名血液学专家的起点是赤脚医生
 科技伉俪在海外并肩作战的岁月
 海归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挑战从学者到部长的无缝链接
 邰丽华 借助手语议国是
 行走在舞台与政坛之间的艺术家
 近乎完美的二人世界
 用“心”演绎“千手观音”的脸
 另一种语言和一个久违的梦
 用感恩的心传递无声的另一种美丽
 镜头外快乐而率真的“邻家女孩”
邓敏 剧坛“铁姑娘”的真情世界
 舍弃学音乐、汉剧,千里求师改学京剧
 通过舞台还原“真正的东方公主”
 在“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上感动得观众直掉泪
 舞台就是一亩三分地
 育儿经历让一位爱心妈妈更懂民生的疾苦
樊锦诗 “嫁”给敦煌的守护者
 与“墙壁上的博物馆”的一见钟情与长期磨合
 夫唱妇不相随的两人自天各一方到“嫁”给洞窟
 “年迈”的石窟如何延年益寿令“敦煌女儿”牵肠挂肚
 “十大女杰”的薪火相传与最大满足
舒乙 众人称甲的“爱国者‘捣蛋’”
 奔波在胡同与四合院里的“政协委员”
 不看他人脸色就是给自己“面子”
 几个第一眼和几个最后一眼回首早年难忘的辗转岁月
 不“认”父亲的孝子半路出家研究“先生”的“空白”之谜
 解密扑朔迷离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
 完成一代宗师的“人生最后一件大事”
 与一个好嗓子结缘的“滴溜溜转”的小男孩“大器晚成”
陈建功 “委员作家”的人生拐点与发“家”史
 细述中国文学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的轨迹
 文学大发展大繁荣是“陈建功们”的一个梦
 母亲“怂恿”出的《日出》和《欢歌》
 从几个人生拐点看一个作家的心灵史
 让丰厚的文化资源走向普通民众
 跟进时代的紧迫与超然物外的洒脱
杨伟光 “传媒大鳄”见证新闻大战
 从中央电台“下放”到中央电视台的心路历程
 “小弟弟”与“老大哥”进行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
 首闯禁区的电视转播让海内外反响强烈
 走钢丝的舞者擅长“度”的艺术
 中国第一强势媒体的奠基人原本寒门骄子
 难舍的广电情怀与高声疾呼的“精品论”
徐锡安 不辱使命
 让网络世界阳光普照、绿意盎然
 大学、大师与大社会的教诲或历练
 换位子跟着换脑子
 关注“无冕之王”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周海婴 生活在鲁迅的影子之外
 一代文豪十分珍爱“上天赐予的礼物”
 被贴上“鲁迅之子”标签的率性之人
 老“火腿”不老的真情故事
 永远的镜匣人生
梁从诫 “低碳生活”理念的主倡者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绿色组织”
“人间四月天”里真正的生活原型
 为文物与环境的保护鼓与呼
 “不受欢迎”的“低碳生活”主倡者
 永远的“中国公民环保启蒙的先驱”
 解思忠 首倡“国民素质国策”的红墙智囊
 首次提出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本国策
 一次会议促使他开始思考国民素质问题
 “不正业”而收获叫响社会的“国民素质三部曲”
 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提升国民素质
孙晓华 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号脉
 成功切换不同的人生角色
 探寻民企危机管理的良方
 为“金融海啸”闯关掬尽心智
李小琳 李鹏爱女的家事与心事
 一盏煤油灯与一辈子的梦想
 直面“煤电顶牛”的现实
 以“静水深流”构建和谐企业
 红色家庭背景的熏陶
 “女强人”对“美力”的诠释
伍淑清 “合资001”女主人的两重世界
  中国“001”号合资企业的诞生与年轻港商结缘
 在中国与香港及世界之间用心架起彩虹之路
 在西部大开发中甘当“红娘”
 工作与生活的两重世界
夏家骏 “布衣常委”是顶沉重的桂冠
 我没有特权,只有胆量
 湘西孤儿:周总理亲自过问办理我的进京户口
 长了两个胆的人:“成克杰案”是我开的头一炮
 苦行僧:享受部级待遇的他为省手机费发短信摁肿了大拇指
 大杂家:走遍全国习字著书是他所期待的退休生活
李春岩 德业相济的“神经内科NO.1”
 破译“格林—巴利”之谜的“神经内科NO.1”
 “双高”院长与所挚爱的“责任田”
 院士委员为医疗体制问题开“药方”
顾心怿 我为祖国找石油
 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迫于生活压力差点辍学
 发誓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
 “胜利”昂首阔步迈向大海
 不通“世故”难尽孝心的本色院士
 情系“民生”直面“能源危机”
跋 春天的约会

章节摘录

版权页:马万祺 见证澳门风云的诗家在澳门生活了60多年的澳门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莲花喜爱艳阳天,安定繁荣美景妍,祖国关怀恩义重,前途似锦众心坚。”这是马万祺写的一首诗作,也是马万祺对澳门回归以来的总结。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回到祖国母亲温暖怀抱已是10个多年头了。在这10年多里,澳门特别行政区沿着“一国两制”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在澳门进行了创造性的成功实践。1999年12月20日,当中国人民事一审解放军第一次跨境,威风凛凛地站在受殖民统治百年的澳门土地上时,当地10多万居民自发地夹道欢迎,场面的热烈,不知道有多少澳门人为此流下激动的泪水。一时间,亿万颗中国人民的心,一齐飞向伶仃洋畔,飞向濠江。但许多人不知道,早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动议之前,葡萄牙政府在与中国政府的谈判中提出,多年来葡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能驻军。

后记

广州沦陷后避居香港,后移居澳门    1919年12月12日,马万祺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南岸村。父亲40岁才生马万祺,在为孩子取名时想到,乱世中的人们渴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使百姓能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国泰民安,而《诗经·大雅·行苇》有“寿考维祺”句,《荀子》有“俨然壮然祺然”句,“父亲就给我起乳名‘阿祺’好了,学名为‘万祺’”。    马万祺满月后,母亲却因患了乳疮不能哺乳。因为没有奶吃,马万祺肠胃不适应稀粥米糊这类食品,身体并不强壮。  “母亲十分疼爱我,经过多位朋友介绍请奶妈喂奶,直到我会行走了才离开奶妈。对于这位奶妈的哺乳之恩,我长大成年之后没有忘记,经常接济她家人的生活,并帮助她至终老。”    春天的约会    三月,光秃秃的树上开始抽出嫩绿色的新芽,迎春花开始绽放美丽的花瓣。    三月,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的大幕隆重开启。“两会”期间,世界瞩目中国,神州情牵北京。    “两会”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舞台,也是亿万群众论政的平台。期间,数千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上民意,带上嘱托,带上真知灼见,带上期冀,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公众视野。一年一度的盛会,成了代表委员汇民智、抒民意、议民生、商国是的最佳场所,也是各大媒体记者追逐新闻人物、聚焦新闻热点的好去处。    凝智聚力参决策,民意民生总关情。早在“两会”开幕之前,相关话题已成社会热点。公众对全国“两会”的关注,源于两会议题紧扣民生,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破解民生难题的答案;也源于对美好未来的信心,这份信心既体现在对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民有所呼,  “会”有所应。正是出于对民意的尊重,才使得人民大会堂里的每一项表决,都凝聚着亿万群众的热情和智慧。新闻记者从这里可以挖掘到丰富的新闻“富矿”,乐此不疲地采集到新鲜、一手、滚烫的新闻素材。    人大全心为民表情意,政协锐意参政促和谐。做足功课、有备而来的代表委员说实话、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探寻症结所在,提出务实之策。他们尽心尽智尽力履好职、发好言,把百姓的愿望带到“两会”上,把群众的关切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具体思路,将他们的期待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转方式、调结构、稳物价、增就业、保民生、缩差距……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作为央媒记者,我们有幸一次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有机会与这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有机会聆听国家领导人与代表委员的对话,有机会以更宽广的视野关注火热的社会政治生活,有机会真切感受共和国心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脉动。百姓的期盼和诉求,既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破解现实难题、推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更是国家未来方针政策的落脚点。我们以新闻记者这一特别的身份见证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盛况,捎上中国民众的期盼,寻访代表委员最真切的声音,还原代表委员推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个片面,直击大会本质,记录中国走在特色道路的前进足音。    每年的“两会”,是代表委员议事论政的窗口,是中国发展改革的年检,是思想智慧的汇集,是社情民意的涌流。“两会”是代表委员履职的“考场”,也是新闻记者“履职”的新考场。业界把记者采访“两会”称之为“跑两会”。在全国“两会”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许多同行与我们一样马不停蹄,  “日以继夜”,跑会场、抢新闻,我们为自己、为自己的同行跑新闻的劲头感动,的确“两会”报道是“七分跑、两分采、一分写”。    代表履职,委员参政,不只是写好议案或提案,建言献策,而且也包括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代表委员这些“民意代言人”的工作,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在全国“两会”的采访期间;我们努力打消个别代表委员对记者的戒备心理,尽可能避免报道后的负面影响,争取代表委员接受专访,满足公众知情权。他们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都成为我们访问的核心内容。他们牢记使命,访民苦、察民意、集民智的细节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为民生事业改善上下奔走、为百姓幸福献策献智的赤诚让我们感动。我们奔走在各驻地、各会议中心、各记者会现场,进出人民大会堂这建言献策的最高殿堂,为的就是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见证中国民主政治的真实,见证中国社会的进步,努力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新闻人同样是在履职、在为人民“代言”,惟有沉下身子访问,才能写就许多富含“泥土味”的佳作,给力新时期的和谐中国。    《见证履职》丛书《参政的艺术》(全国人大代表卷)、《议政的智慧》(全国政协委员卷)是我们近年全国“两会”采访的收获,不敢说是代表委员的手边书或新闻记者的枕边书,也不敢说是中国百姓的民意读本,只企望能破解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一个侧影。    一年之计在于春。代表委员们将再一次聚首红色殿堂,共议国是、代言民生、把话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跑在路上”,是新闻人的职业常态,愿与代表委员们共赴“春天的约会”!

编辑推荐

《议政的智慧: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议政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8条)

 
 

  •   议政的智慧: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破解“两会”、预测“十八大”权威红宝书;全国政协委员人生私家相册首度曝光,政协要...
  •   现在是个经济社会,但实际是个政治时代,谁不讲政治谁就吃亏,王丽娟就是这样被牺牲了,在中国必须紧跟两会走,否则冤死了都没人埋。越到高层越讲政治,人民大会堂就是讲政治说理的地方,关注两会,关注政协委员、关注人大代表,关注《议政的智慧》《参政的艺术》,不然你就OUT啦
  •   中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面对当今社会形式,物价的飞速上涨值得特别注意。更需尽快解决。不然人民活不起了。这些代表委员确实是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高层智囊,代表了老百姓的声音,可惜主席看不到。
  •   余玮、吴志菲两口子合写的又一本书,也是“参政的艺术”的姊妹篇。这里是采访的一些政协委员,中心是怎样当好一名名副其实的政协委员,更好地反映百姓的呼声和要求,当然,既要反映民声、民意,又要政府易于采纳,这就有个智慧的问题。所以,要当好一名政协委员也不容易。
  •   通过此书,深入了解了故事背后的详细内容,了解代表委员的人生本色,不再那么神秘。十八大前的风向标,人物有意义。考公务员必读,想当大官也要读。
  •   这本书很有意义,真正是中国式民主政治参考书,政坛官场工作者“首长指南”
    原来中国的民主议政是这样玩的,委员也成长的不容易
  •   此书带领我们见证了一个个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履职过程,没有付出是没有收获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   看了有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悲惨经历,不禁暗自下决心。在过去那个艰苦的条件下,人们都能不放弃,求上进。不怕吃苦,苦苦奋斗这。我们又有何颜面喊苦喊累,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二号首长是一个传说,走进人民大会堂全是真相
  •   作者将18个政协委员的人生经历浓缩在这本书里,每位委员都有篇幅短小的小传记,生动而贴近生活,有趣又不失深度。
  •   第一次了解政协委员的生活和工作,了解中国政治的真实情况。
  •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腾飞,离不开这些政协委员的出谋划策。只要社会那个地方不对,容易出乱子,总会有政协委员站出来说话。所以中国是一个集体智慧的国家。
  •   直击大会本质,看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怎么样反映民声,个人人生经历,这本书得以体现。还不错
  •   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本是从群众中来,应该到群众中去。不管怎样,不要忘了自身的责任。书里写了你们光辉的一面,但是人都是有缺点的。都该好好反思。为祖国的建设做多点贡献吧,别把民主权利的舞台当成了打瞌睡的地方。
  •   真实反应了现任政协委员的人生历程。不错
  •   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能光靠经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也很重要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也要反复思考,反复估量,得以改进。委员代表参政议政,有的是花瓶是复读机,但也有些是真家伙,议政的智慧让我知道了真相。
  •   议政的智慧亦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一通而百通,就算不是政协委员的,也可拿来学学如何做人。
  •   人大和政协举报和提案,有时候也是拿着脑袋办事。在地方惹了那些人的利益,人大代表的生命安全也难保。做代表委员也需要勇气。
  •   真实描写了这些政协委员的人生和生活。了解他们真实的一面。
  •   作者将每一位政协委员的人生经历浓缩在一篇篇短小的采访稿中,读者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委员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房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工作,油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节约,肉价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减肥,蔬菜上涨是为了让我们低碳生活,墓地上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活着,工资不涨是为了我们努力奋斗。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高尚的生活,国家真是用心良苦,感谢政府,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没有发现这些社会现象
  •   书中涉及到的被采访者都是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她们的成功经历无法复制,但是很值得借鉴。
  •   邓小平,也是很多政协委员们书中所提到所佩服的人,怀念老领导,不知您看到如今的景象,有何感言啊
  •   文字很朴实,政协委员们奋斗的历程、成长的经历中穿插的小故事都挺感人的。
  •   许多大事、大问题、大案,都是在政协两会上提出来解决的,中国需要像他们这样的人。
  •   写的都是政协委员的智慧,真切又翔实,内容含量高。
  •   虽然说写的是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事儿,在其中也能窥探到他们成功的原因,这或许就是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   对政协委员们的奋斗历程表示很钦佩。
  •   政协的委员都是名人,或者他父亲是名人。
  •   全国两会代表的议政智慧,给力。
  •   作者并没有刻意去逢迎这些名声在外的政协委员,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和文风讲了一个个故事,哪怕讲的是工作内容,仍然很有可读性。作为读者,我感到这就是一个写作者的功力所在。
  •   中国的进步和改革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委员代表,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繁荣他们做了很多贡献。
  •   政协委员,这个群体都是在相关领域有成就的,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是神秘的,也是不可企及的,将这样一群人的生活、情感展现在普通百姓面前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   能让更多百姓了解现在担当重要职务的政协委员的工作和生活的书,可是少之又少啊。
  •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而这张嘴每天除了吃饭喝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说,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本书委员的话语为出发点,对中国当下民情进行了一番阐述,很有见地,值得一看。
  •   乱事出豪杰,这里的政协委员一个个都还挺为人民着想,挺佩服的。
  •   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挺潮,现在都流行开微博,纳谏。紧追时代潮流,挺好
  •   以前只知道“人大拍拍手,政协举举手”,现在知道,当政协委员,有时候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   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不乏缺少女性同志,她们在困苦面前都选择坚持奋进,堂堂七尺男儿哪能在社会上工作就喊苦喊累
  •   政协委员不简单
  •   嘴上说谁都会,主要还是看行动,选的这些政协委员们都还是很有实干精神滴!
  •   都是许多名人的人生经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李鹏的女儿李小琳、老舍的儿子舒乙等等。都 不错
  •   写的这些委员都挺不错的,像邰丽华、舒乙、梁从诫,都是声名在外的名流。
  •   解了委员代表的人生故事和艰辛,知道了每个国家决策的历程
  •   “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智囊”这个切入点很吸引人,看了内容也还不错。
  •   代表委员是人民的发言人,看了这本书后深刻的认识到了那些议案背后代表委员的付出。致敬
  •   十八大政策多,代表委员献策多,当当实惠多。
  •   书中有很多独家图片,还原了代表们的生活,让他们更有血有肉了起来,愿意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委员,而这也体现出了人民的心声。
  •   书很不错,红皮红宝书。参政议政必读。
  •   希望更多的代表、委员像徐光春一样,多关注下农民工,他们付出最多的汗水,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没有保障。请社会各界都多关注多关爱他们一些
  •   都是一些政协名人的人生和议政经历,不错。
  •   少谈点历史,多做点实事,原来委员代表也是有上中下之分,傀儡不能太多
  •   很真实的一本书,讲述了很多委员的人生经历和成就
  •   这本书深刻展现了委员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高层委员真实的一面,原始态,很赞!
  •   低调做人,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学代表,学委员
  •   每个委员代表都有每个委员代表的见解,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都有自己的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大代表能为人民办实事
  •   看委员们的不同人生
  •   看到这些委员的人生事迹,不得不感叹,他们确实不容易,但他们值得获得此样殊荣。
  •   每一个重要国策出台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人大代表。而这些人大代表又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每个人的光鲜的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经历,那些是不为人知的,《议政的智慧》《参政的艺术》带你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   任何国家的决策,都离不开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声音。中国式的民主议政,跟古代食客出谋划策类似,不过现在的民主,却比以前有更高的水平,集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各个角落的问题,每年都可以得到反映和完善。
  •   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能够让人读下去,并且真切感受到委员们的智慧,很好,我大力推荐!
  •   想在中国玩民主,玩政治,这些都是必读的教科书。
  •   一个个委员都是人中龙凤,优秀中的优秀,人与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看了两会代表们的“时装秀”,再看书中代表们的图片,我不禁笑了
  •   中国式民主政治参考书,政坛官场工作者“首长指南”
  •   对政治一窍不通,政协是干嘛的还搞不懂,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
  •   看了此书,觉得有些心酸,有些感动,这些代表为我们在苦苦奉献着,带着一份感动的心来关注今年两会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两会召开,议政出版上市,好想你一切都在这个春天出现了,希望春天安好,一切顺遂。
  •   这本书写出了有些委员的幽默与智慧,诙谐中解决问题,喜欢
  •   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这些委员的成功无一不是磨练出来的`~`
  •   话说这些委员们太低调了,都木有听过几个人。
  •   看着这18个委员的成长轨迹,没有谁的路是平坦的,都是经历了很多波折之后才历练出来的,精神都很可嘉。
  •   医疗、农业等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如果委员们都能关注一下,社会也就稳定了,我们对生活也就没有那么多期许了。
  •   看着这些委员们的经历,羡慕的同时不禁感慨,一个人有多大本事,能做多大的事,千万别惩强,做些好高骛远的事。
  •   作者没写一个人都会写到距离缩短了,委员是如何如何的平易近人,感觉就是换个名字,复制而已
  •   上面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重新审视对这些委员的认识
  •   这些委员们真该走进农村好好地看一看,真心心疼他们,付出很多,收获很少
  •   本以为只是简单枯燥的介绍个人历程的,结果没想到是以叙事的方式描述委员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非常好的一本书
  •   这些委员的风采在书中被描述的很美,只是只有一本太可惜了,应该再出更多的书,把更多的委员收录进去。
  •   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人物传记,这本书中尽量用客观的角度记述了人大代表在中国政治发展的风雨中走过的路。
  •   应该让委员们亲自谈谈,然后再读这本书,会更有体会的。
  •   有作者的体会,也有委员的表白,较好的还原了历史
  •   听说有许多委员签名,签名版卖吗
  •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三国时蜀国的诸葛亮,是参谋、是军师、是宰相,是皇帝的第一参谋。今天的政协,同古代的宰相类似,虽没有宰相的权,却做的都是宰相的事。
  •   《议政的智慧》就好像几个牛人简短的传记,被作者综合到了一本书里,非常牛
  •   v怎么才能当政协委员呀
  •   了解了委员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   这些委员们看问题都非常透彻,也足见他们的社会阅历
  •   委员们是我们的榜样
  •   如题,支持马委员。
  •   从中可以看出委员们的风采。
  •   看了这本书觉得真不容易,委员们辛苦了
  •   好书,值得一看,了解这些委员们的点滴
  •   委员们真应该多看看这本书,提出的很多针对性问题都还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   每年是小丫跑两会,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感觉有一种特殊感,春天?又长大一岁?仍然忧伤?说不好,不好说。
  •   不像人大,政协的工作都是得罪人的事情,非常不容易。
  •   这本书和《参政的艺术》为姊妹书,首先包装质量不错,印刷精美,内页质量也很好,在网上看到这套书,正值两会,很好值得收藏
  •   这两位是《中国高端访问》的作者吧,当年这本书卖得不错。
  •   中国政策的出台背后有他们的一份力量跟智慧。
  •   《议政的智慧》《参政的艺术》,何为智慧,何为艺术?既然议政需要智慧,参政是门艺术,那就需要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把这门智慧,这门艺术扎扎实实的搞好啊
  •   可以买来学习一下,看看这些前辈是如何从小礼堂奋斗到人民大会堂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