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吴三忙  页数:200  字数:205000  

内容概要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书中明确指出我国地区间资本形成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是导致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FDI非均衡分布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FDI数量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分布,这种FDI数量非均衡分布使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资本形成;二是由于FDI技术溢出效应分布也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分布,导致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简介

  吴三忙,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等研究,已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经济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园家部委委托项目20余项,参著《2030年的中国经济》等著作4部,曾获得国家商务部研究一等奖等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
一、稳定状态的定义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地区经济增长收敛
第二节 新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
一、引入广义资本的新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
二、引入有目的的R&D活动的新增长理论与地区
经济增长收敛
第三节 国内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
一、国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证研究
二、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证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演变
一、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演变的描述性分析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演变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一、不同阶段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演变
二、我国各省区增长情况分析
第三节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检验
一、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方法
二、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形成机制研究
第一节 我国地区劳均资本收敛性分析
一、各省资本存量估计
二、地区劳均资本收敛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收敛性分析
一、省级生产函数估计
二、地区TFP收敛性分析
第三节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解释
一、特点一
二、特点二
三、特点三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FDI数量分布非均衡性与地区间资本
形成差异研究
第一节 我国FDI数量分布特征与演变历史轨迹
一、我国FDI数量分布特征
二、我国FDI地区分布差距演变轨迹与形成的地区构成
……
第六章 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别研究
第七章 我国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中西部地区FDI投资环境评估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虽然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要素市场信息披露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制约要素流动的条件依然存在,这包括对国有企业直接和间接的支持,对地方企业雇佣外地劳工的限制,劳动力流动的明文限制,对地方居民在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保福利上的优惠待遇(Cai et al,2002;Yang,2002)。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已由农业转移至乡镇企业,而内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则缺少这样的机会。另外一个特征是劳动力市场的零散化,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Cai et al(2002)指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84%发生在地区内,他们的计量分析也证实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是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文献中常常所忽视的一点是劳动力的非同质性。对于技术性的劳动力而言,跨省跨地区的流动相对比较容易,他们趋向于在沿海地区找到报酬较高的工作。然而劳动力的这种流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作用则是模棱两可。一方面,从内陆到沿海的技术性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家乡汇款,从而促进了内陆地区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技术人才的流出会抑制家乡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可能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中国地区间的投资是不平衡的。资金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在地区内部(Wei,2000)。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开放到90年代早期,中国采取了财政投资分权化的政策,旨在提高资金分配和管理的效率,该政策虽然扩大了地方政府积累资本以谋求发展的自主权,但却降低了中央政府分配资金的能力,这产生的一个后果便是沿海和内陆在投资上的差距。增长速度快的一些沿海省份的固定投资增长较快,并且较少受国家预算或国有银行资助,而一些增长速度慢的内陆省份则完全依赖于中央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在资金的去向上,沿海地区的大部分投资被回报率高的非国有企业所吸收,而在内陆地区,大部分资金却被人员富余、管理不善、技术陈旧、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所占用。 (4)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说 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说认为区域差异是源于不同区域的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亚当•斯密对于专业化和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过详尽的论述,其认为专业化和分工会促进经济发展。Becker(1992)提出经济增长是知识进步、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调成本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显然,在其看来,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水平影响经济发展。在知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协调成本的高低制约了分工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而也决定了专业化经济效果进而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初期,专业化经济效果往往不明显,在此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制度决定的协调成本高低便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分工发展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他认为西部经济发展滞后是由于协调成本过高而导致内生劳动分工水平低造成的。东西部地区之间专业化和分工水平差异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佐证,如东部的温州、台州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专业化及分工所形成的集群经济高度相关,而西部经济发展滞后和其专业化程度、分工水平低下有着直接联系。 (5)体制差异说 体制差异说认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是体制差异,而体制差异既表现在宏观层次的体制差异上,又表现为微观层次的体制差异。宏观层次的体制差异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市场制度等方面,而微观层面的体制差异表现在企业制度等方面。党兴华(1999)认为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西部企业技术创新中缺乏相应的体制基础,微观主体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导致技术积累薄弱,技术创新活动呆滞,最终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Sylvie Démurger(200)②对中国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体制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白永秀(2002)认为区域差异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根源在于体制差异,体制差异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市场主体的成熟程度、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政府调控职能发挥等方面。

编辑推荐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讲述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以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