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商资归农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许永峰 著  页数:307  字数:323000  

内容概要

  在近代以来的大多数历史时期,对于中国都市银行界来说,农村几乎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时至今日的许多银行亦对其“敬而远之”。这主要是因为投资农村的风险、成本与利益不相匹配,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是农村金融的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金城、中国等银行为代表的一些都市商业银行依托当时的农村合作运动开展了一场“资金归农”活动,这场活动存续时间仅有数年,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可以大书特书的“新鲜事物”。其尽管是在当时中国农村“金融贫血”和都市“金融充血”的特殊背景下发生,但银行家的开拓进取精神和服务社会意识可嘉可赞。这场活动显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农村危机之深化与农村合作运动之新趋向
第一章 1930年之前的合作运动
第一节 20年代初期:合作思潮传播与早期合作社实践
第二节 1923-1930年:华洋义赈会农村信用合作社实验
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危机之深化
第一节 农村危机之一般特征
第二节 农村之“贫血症”
第三章 救治农村的路径选择与农村合作运动发展之新趋向
第一节 “合作运动:救治农村的良方”
第二节 农村合作运动之新趋向
第二编 “商资归农”之实践
第一章 都市的“充血症”
第一节 都市银行业的“繁荣”
第二节 潜伏的危机:资金呆滞、收益萎缩与非生产性投资“偏好”
第三节 银行业投资视线之转移
第二章 “商资归农”的实践过程
第一节 “商资归农”之“三巨头”:上海、金城、中国
第二节 商业银行之联合放款:从组织中华农业合作贷款银团到参加农本局
第三章 “商资归农”的实践特点及绩效,
第一节 投资数额
第二节 投资区域
第三节 投资方式
第四节 信用方式、贷款期限、手续及利率等
第五节 特征概述及绩效总评
第三编 关于“商资归农”问题之讨论
第一章 福耶?祸耶?——关于“商资归农”的三派之争
第一节 否定派
第二节 肯定派
第三节 中间派
第二章 两难困境:关于“商资归农”问题讨论的若干焦点
第三章 探索出路:关于政府统制商业银行农贷及建立合作金融系统之议——以1935年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为中心
第一节 关于政府统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贷款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建立合作金融系统问题的讨论
第四编 “商资归农”终结与国民政府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之建立
第五编 “商资归农”命运之透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他看来,农村放款要严格适合合作原理,只能以农民利益而不是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赢利本位的放款是不应让其侵入农村的;农村放款要注重扶助小农贫农,要特别将农民信用放宽,注重没有抵押品的小农贫农的人格信用,这样才能达到扶植小农、救济贫农、渐渐制造自耕农及耕者有其田的目的,但这样的放款只有国家或慈善家方能为之,商资绝对不可能做到。因此,商资流入农村势必产生严重后果:“农村中间封建的剥削虽已成低焰而还未除去的时候,反加上资本主义的剥削,封建制度下之高利贷固可怕,而资本主义下之变相的高利贷,其可怕当更十倍。而且往往为营利起见,忽略了农民的真正利益,很容易和农村资产阶级结合去谋利,形成了有力的榨取作用。名为活动农村金融,实则成为帮助地主剥削农民,或者造成新的资产阶级。并且可以利用在都市玩惯了的营利的手段去操纵农村经济,不啻从都市上多加了一个吸收农村金融的管子。久之,会把都市上的工商业的病菌都传染到农村生产业里去,致将正在含苞将吐的合作萌芽连根破坏。”概言之,农民所受剥削会加重,农村金融会更加困窘,合作事业会因之遭到根本破坏。  关于步骤。他认为于经济最发达地区优先办理合作亦即商资首先流入发达地区有悖于合作之初衷。因为合作制度原本是为救济农村,何处农村最衰农民最穷,则何处最需救济,“合作是雪里送炭,不是锦上添花”;然而,“择肥而食,商资本质使然”,故经济越落后、农民越贫困的地区越是“无人顾及”。进而指出,这样的合作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信用合作制度“本来就带有使于富农的惯性”,“若再惟经济力最充之地区是择,则占最大多数之贫农小农将益发向隅,陷于不利的地位。其结果,非但使资本主义向农村为进入的延长,且恐使阶级斗争向农村有激成的危险”。因此,这样的合作毫无意义:“不知调剂区域之繁枯不均正是办合作的极要要求。若举沦到十九层地狱以下之农村不稍微一顾之赐,而惟使最繁荣之区益臻繁荣,则何需乎合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30年代中国商资归农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