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李小荣  页数:606  字数:4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小书的基础是我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和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虽然前后写了4年之久,但我自己并不满意:一则离当初设定的目标相距甚远,二则对许多佛经文体的分析仅是点到为止,未能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的探讨。不过,为了引起学术界对汉译佛典文体的关注,我想除了先行出版可以按时结项外,或许还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至于书中存在的不足,往后我一定会再加思考,尽力弥补;也恳请各位读者多予批评,以促进我的后续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师友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如敦煌研究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富学研究员,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陈明教授,同门学兄安徽大学中文系陈道贵教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冯国栋教授、朱大星教授以及新加坡佛学院纪赞博士等,他们不辞辛苦,或帮忙查找域外文献,或帮助复印最新研究资料,省却了我不少的麻烦,解答了许多的困惑,于此谨致深切谢忱。此外,本书的部分章节及相关成果,曾先期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福州大学学报》、《兰州学刊》等刊物,在此,也对各位编辑表示诚挚的谢意。

内容概要

本书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小荣教授对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研究之又一学术成果。     作者对汉译佛典之十二部经,这一自成体系的佛经文体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对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偈颂、本生、譬喻、因缘、论议、未曾有、授记诸经之文体性质、功能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进而又以个案形式检讨了它们对中国各体文学的具体影响。此外,作者还特别关注佛教仪式中的应用文体,极大地拓展了佛教文学的研究视域。全书内容翔实,例证较为丰富,对古代文学、比较文学和宗教文体学的研究,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小荣,男,1969年生于江西宁都。1986年7月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南开大学1996年,复旦大学1999年),并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浙江大学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领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相关研究成果简介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    三、篇章设计与写作原则第一章  佛典汉译文体理论概说  第一节  直译意译与质文理论    一、直译与意译    二、质文之辨  第二节  原本崇拜与本土中心    一、原本崇拜    二、本土中心第二章  汉译佛典之“契经”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略说  第二节  文体性质  第三节  影响第三章  汉译佛典之“偈颂”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辨析    一、绝、绝句    二、偈、颂、偈句、偈颂    三、祗夜    四、伽他    五、首卢柯    六、散偈、杂赞  第二节  文体性质    一、组织结构    二、表达功能    三、音乐性    四、仪式性  第三节  影响第四章  汉译佛典之“本事”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略析  第二节  文体性质  第三节  影响第五章  汉译佛典之“本生”及其影响  第一节  “本生”含义及历史变迁    一、含义略说    二、历史变迁  第二节  文体表现及叙事功能    一、文体表现    二、叙事功能  第三节  影响    一、文学影响举隅    二、艺术影响举隅第六章  汉译佛典之“譬喻”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略说  第二节  文体表现及功能    一、文体表现    二、文体功能  第三节  文体影响    一、形式影响举隅    二、内容影响举隅第七章  汉译佛典之“因缘”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略说  第二节  文体表现及功能    一、文体表现    二、文体功能  第三节  文体影响    一、叙事逻辑的影响    二、内容影响举隅第八章  汉译佛典之“论议”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简介  第二节  文体表现、特点及功能    一、文体表现    二、文体特点    三、文体功能  第三节  文体影响    一、对“论”之文体认识的影响    二、对三教“论议”程式的影响    三、对论议伎艺化的影响第九章  汉译佛典之“未曾有”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略释  第二节  文体特点与功能    一、文体特点    二、文体功能  第三节  文体影响    一、叙事模式的影响    二、神通(神变)故事或相关情节的影响第十章  汉译佛典之"授记"及其影响  第一节  含义简介  第二节  文体特点与功能    一、文体特点    二、文体功能  第三节  文体影响    一、内容影响    二、形式影响第十一章  佛教仪式中的文体应用  第一节  佛教仪式文学的渊源与特点    一、佛教仪式及其类别    二、佛教仪式文学之渊源    三、佛教仪式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佛教仪式文学之应用文体举隅    一、斋文    二、忏悔文    三、愿文  第三节  佛教仪式性文体与汉译佛典之关系    一、汉译仪式性佛典的范本性质    二、中土佛教仪式性文体的创新性简短的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主要表现形式(1)音译在佛典中,有许多表示思想概念的专有名词以及印度所特有的事物,在翻译时,往往用音译法,此在直译派与意译派中都如此。但从量上来说,直译派更倾向于用音译,意译派少用音译(甚或有个别译师,完全排挤音译),所以,笔者把音译主要放在“直译”中来论述。对此,顾满林在《试论东汉佛经翻译不同译者对音译或意译的偏好》一文中②,对东汉佛经翻译做过系统的考察’,其结果颇具说服力。他指出:东汉从事佛典汉译且有作品传留至今的主要有五个团体或个人,其中,“安世高:以意译为主”,“支谶:把音译运用到最大限度”,“安玄、支曜:崇尚意译,排挤音译”,“康孟祥等人:音译意译各得其所”。而安世高、安玄即是早期意译派的代表,支谶则是直译派的代表。  (2)对译  这里的“对译”,盖指译本在文体形式、表达方式、思想内容  ①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第44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又,对于“直译”、“意译”的定义,近来学界颇受西方学术的影响,方法上也有所更新。如有人借鉴符号学原理,指出直译是“忠实于原著的所指和能指”,意译是“跨越语言障碍,但原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不同程度地走失”(参黄天源《直译和意译新探》,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第74-78页)。考虑能、所之语源与佛教关系密切,故这种定义也有相当的合理性。  ②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编《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五辑,第379-390页,成都:巴蜀书社.2 002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译佛典文体及其影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我读这本书是为了对汉译佛典有更多了解,以便更好地阅读佛典,并不是为了研究其文体。阅读中,感觉很好。
  •   可以从过去的语言方式了解现在人们是不是正确的在理解问题
  •   好好一读,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