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接受论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赵毅 著  页数:252  

前言

  2005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经过复旦浓浓的学术气氛熏陶的《新世纪修辞学书系》,终于从今年起陆续交付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在海内外友人的大力支持下,数年来我为这套丛书的奔走,现在即将结出果实,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复旦大学被誉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摇篮,恐非偶然,一代又一代修辞学研究者的修辞学成果可以作为佐证。被公认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先师陈望道先生,1920年到复旦大学任教后,即开始从事修辞学研究:开设修辞学课程,陆续发表修辞学论著.他正式以修辞学命名的一批论文(如《修辞学在中国之使命》等)虽发表在1924年,但早在1921年,他的《文章底美质》《作文法讲义》等与修辞学关系很密切的论著业已发表。1932年,他历经10多年研究结晶的《修辞学发凡》问世后,被公认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作。三四十年代,复旦的赵景深、郑业建、郭绍虞先生的修辞学专著和论文,曾引起全国学界注目。

内容概要

  2005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经过复旦浓浓的学术气氛熏陶的《新世纪修辞学书系》,终于从今年起陆续交付山东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在海内外友人的大力支持下,数年来我为这套丛书的奔走,现在即将结出果实,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作者简介

  赵毅,河南商城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大学《秘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编辑工作之余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学研究。曾参与撰写《言语交际学》、《中国修辞史》等著作数部,发表修辞学、言语交际学、秘书学、编辑学等领域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修辞接受的定义和性质第一节 修辞接受的定义一、修辞接受限于对话语的接受二、修辞接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三、修辞接受包括正误两方面的接受第二节 修辞接受的性质一、修辞接受的广泛性二、修辞接受的选择性三、修辞接受的相对性第二章 修辞接受研究的学术背景第一节 现代汉语修辞学两个主要的理论来源一、西方古典修辞学的风格论二、现代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第二节 中西修辞接受研究的传统回顾一、西方修辞学史上的接受研究二、中国修辞思想史上的接受研究第三章 修辞接受研究的意义第一节 学科内部的意义一、修辞接受与修辞效果二、接受研究与修辞学的发展三、接受研究与表达研究四、接受研究与学科划界问题第二节 学科外部的意义一、当代哲学与修辞接受二、文学批评与修辞接受三、传播学与修辞接受四、人工智能与修辞接受第四章 修辞接受活动中的诸要素第一节 语境一、语境及其构成二、语境在修辞接受中的作用第二节 话语一、话语的定义二、话语的意义第三节 接受主体一、接受主体的概念二、接受主体的能力三、接受主体的心理第五章 修辞接受过程初探第一节 话语的感知与理解一、“图式理论”与话语感知二、“解释学循环”与话语理解三、“接受焦点”初探第二节 话语语用意义的推导一、“会话含义理论”模式二、“关联理论”模式第三节 话语的评价一、“角色期望”与话语评价二、“语域预测”与话语评价第四节 积极修辞接受过程初探一、侧重形式辞格的接受二、侧重内容辞格的接受第六章 修辞接受失误初探第一节 误解概说一、误解的界定二、误解的特点第二节 误解的类型一、误解的对象类型二、误解的阶段类型三、误解的结果类型第三节 误解的根源一、语境根源二、话语根源三、心理根源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本书是专门研究修辞接受的,所以采取的是以上C模式的视角,即本书把言语交际中的听读者,或称接受者视为交际主体,也就是下面将要详细阐述的修辞接受主体。与此相应,本书把言语交际中的说写者,或称表达者,视为交际对象,归人接受主体应当适应的“语境”的范畴。关于这一点,在本章第一节“语境”中已经作过详细阐述。  在本书第三章中我们谈到,在信息时代,芸芸众生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听读者”,他们作为表达者的机会比作为接受者的机会要少得多。那么,普通人在充当修辞接受主体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呢?这些是我们分析修辞接受主体的重点。  二、接受主体的能力  作为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体之一,修辞接受主体的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和层次上。譬如说,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交际主体不能有使用语言方面的生理缺陷。从事口头交际时,必须能说能听,不是聋哑人;从事书面交际时,必须能写能认,不能有文字书写或认读方面的残障。这些能力是一个人从事言语交际的最起码条件,没有这些能力当然也就谈不上相应的言语交际了。但是,这些并不是修辞学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不作为本书讨论的重点。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修辞接受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