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山野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作者:刘先平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前言

呼唤生态道德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 生态道德的缺失,造成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的危机。 感谢大自然!在山野三十多年的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描写在大熊猫、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或是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的伟大,呼唤着生态道德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世界承受着环境危机的重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都在纷纷追究其原因,并积极寻找应对方略。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生态危机。 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生态文明的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与生态道德的树立,进而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有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道德,却根本没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关于“道德”的释文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足以证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 的范畴,缺失了生态道德;或者说生态道德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发现生态与人以及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今日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法律也严重滞后,对大自然进行了无情的掠夺。无视其它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与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人类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才得以突显。强调生态道德,在于强调、突出它比之于其它道德的鲜明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急需建立对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环境危机,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 与树立生态道德相比较而言,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品质,带有自觉或自我约束的性质。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却并不适用于道德。比如某一行为并不违背法律,却违背了道德。这大约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个启蒙和培养的过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对一个人来说,它甚至是终生的使命。 三十多年对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三十多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有不少已经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   记得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美丽而壮阔的景象,使我心潮澎湃。如今,滇池早已被污染,湖水发臭。二00七年十月,我再去川西,所经岷江、大渡河流域,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筑坝蓄水。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将干涸,到哪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大自然无序、愚蠢的“改造”,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已有所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九米,它在雨季吸水,干季溢水,一千克干泥炭可吸蓄八到十二千克的水。若尔盖是黄河上游的天然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百分之三十(一说百分之四十)是由这里补给的。但在上个世纪,人们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 最发人深思的是,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电视剧时,竟然无法找到足够深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黄河屡屡断流,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的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使人类的健康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余湖泊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污染等等生态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过了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危险,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或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是总也避免不了描绘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压迫下苦苦挣扎。无论是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的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 这使我无限忧伤、愤怒,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 正是大自然当前的状态,激起了我决心在每篇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三十多年来,大自然以无比真挚、醇朴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我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河流、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因而这套书取名为“我的山野朋友”,以表达对它们的感谢、思念、问候和祝福。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应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人类的初期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曾有过很多充满智慧的表述,比如天人合一之说,再比如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纪之说等等,至今仍是经典。从世界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于自然的认识,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河流、森林、环境和资源等等,一直是教育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了。   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我希望用这些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启迪智慧,健康成长。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人类的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成就斐然。而即使到了今天,生命起源仍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艰巨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和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治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我想将大漠赠给每个人作为故乡,使我们时时眷恋着母亲——大自然。   

内容概要

《爱在山野》中,一对热恋中的黑麂伴侣,同样面临着“爱为何物,竟以生命相许”这一千古命题。生命的光华拂去了视野的盲区,使我们看到了野性钟爱的纷繁、热烈、无私、崇高……洋溢着东部地区绮丽的风光,似水的柔情。 

书籍目录

爱在山野黑麂告状发现“长脚的蛇”是女王领导相思鸟迁徙?遭遇浩浩荡荡的野猪群猪蛇大战重阳岭上人家小张不像猎人“女贼”很漂亮发现情况狼嚎惊心月夜狩猎野兽找药粪粒中的情报跟踪的学问刻在树干上的宣言决斗下吊弓>双重间谍我最喜欢猜心思爱的呼唤后记结在树上的果橙红的槟榔智慧果酸甜的可可豆木瓜诗后记燕喃空谷后记 

章节摘录

我的决定是迅速的,看条子时已作出了:去考察黑麂。其实,队长也知道我肯定会去重阳岭。几年来的相处,他们对我的脾性切得很准,还略施了激将法的小伎俩。考察队出发时,一般只带一两支猎枪,这次特意给我留了一支,还有十颗霰弹,就是最好的证据。 房东告诉我,重阳岭离吊桥庵不远,从这里走有四十多里的山路。他问我去过没有。我摇了摇头。他对我上下打量了几眼,然后说这一带是深山,沿途没有村寨,路很难认,还要翻三个山头。虽说多年没看到老虎,但豹子、红狼、野猪、毒蛇还是不少的。意思很明白,我不能只身前往。 其实,他所说的种种困难和危险,无疑是给我作了最好的动员。我酷爱冒险,喜欢解难题。 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情况有了变化,我想孤身去重阳岭,队长也不会同意。我决定不和房东争论,只是非常详细地询问了去重阳岭的路,画了一张草图,然后多给了一斤粮票,请他明早为我准备一点干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野生生物资源、生存状态、濒危情况的考察也才刚开始,更谈不上给黑麂确定保护级别,但黑麂的珍贵、稀有,考察队的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 黑麂又名乌金麂。它属鹿科动物,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全身毛色近于黑色,闪着乌金般的光亮;臀高大于肩高,体型非常漂亮,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黑麂,而它只生活在安徽的黄山和浙江的西部地区。 关于黑麂种属的定名,还是外国人于一八八五年在中国采到标本后作出的。别说我国动物园从未展出过它的活体,作为中国的动物学家,尚无一人采到标本。队长王教授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上次,小邢他们曾发现过似是黑麂的动物,可惜因为林子太密,草太深,未能看清,更未采到标本,闹得小邢懊恼不迭,考察队的队员们更是扼腕叹息。 天刚亮,我就出发了。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小山村,静悄悄地藏在树林中。这个季节,山民们总是天不亮就上山讨生活了。淡淡的晨雾中,鸟鸣声也显得十分飘逸。 出了村子,就开始爬山。山很陡,比昨天的来路要险得多,又背了支猎枪,虽然挺神气的,但它老是跟窄路旁的石崖磕磕碰碰的。山民们说的路程,往往比实际距离要短。我估计今天最少要走六十里的山路,再加上要寻路,如能在傍晚到达重阳岭就算幸事了。可是,我还是一再告诫自己放慢脚步,因为一旦失足,可找不到人来帮助。

编辑推荐

作者刘先平是我国现代意义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作品丰富,获得国家奖八项,很多作品已成传世名著。三十多年来或参加科学考察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足迹遍及我国的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多次穿行于横断山脉。 书中,作者秉承了固有的风格,以文学性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因而特别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作者并不满足于大自然探险种种奇遇的描写,而是努力揭示生命形态种种科学的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在山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