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张天翼  页数:3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 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宝葫芦的秘密》将精选精编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受小读者欢迎的程度和对小读者影响的广度;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其创作生命力,是否出于高度的使命感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全面:《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宝葫芦的秘密》是最齐全的现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结集。一是囊括了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精英人物;二是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三是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文体类型最齐全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权威:《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宝葫芦的秘密》由当今国内最权威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年岁为序)严文井、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曹文轩组成高端选编委员会。他们都是当代最熟悉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教授和著名作家。  可读:只有进入广大小读者视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经典。我们将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符合少年儿童审美习惯的整体设计和到位的包装营销,让新世纪的小读者,接受并喜爱这些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  开放:组合就是品牌,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大品牌。我们将“百年百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品牌工程来建设,力图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作品,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摇篮。  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有了一个宝葫芦,心里想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会摆在他的眼前。什么金鱼 、画报、玩具……要什么便有什么。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某一只棋子,那只棋子会倏地飞进他的嘴里。他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为班里做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即刻在教室里出现。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要求他重新安装起来时,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考算术时,他望着考卷发楞,可别人完成的考卷与他的空白考卷却在不知不觉中互相对换,此事被监考老师当场发现,使他羞得无地自容。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 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碎片。王葆惊醒,原是南柯一梦……这部长篇童话是张天翼的代表作,也是深深影响了数代中国孩子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今天读来,仍然十分有趣。《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宝葫芦的秘密》中还收录了张天翼的另外一部童话经典《大林和小林》。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总序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作家与作品作家相册作家手迹主要著作目录童话中的扁形和圆形人物试论张天翼早期的长篇童话

章节摘录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一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二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 》、《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神话、童话是否对儿童有害”的辩论, 30年代的“鸟言兽语之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择,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三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文/王泉根)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7月16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 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  本书系将精选精编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受小读者欢迎的程度和对小读者影响的广度;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三是看其创作生命力,是否出于高度的使命感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全面:该书系是最齐全的现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结集。一是囊括了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精英人物;二是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三是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文体类型最齐全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权威:本书系由当今国内最权威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年岁为序)严文井、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王泉根、高洪波、曹文轩组成高端选编委员会。他们都是当代最熟悉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历史和现状、了解儿童阅读心理的权威儿童文学专家教授和著名作家。  可读:只有进入广大小读者视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经典。我们将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以符合少年儿童审美习惯的整体设计和到位的包装营销,让新世纪的小读者,接受并喜爱这些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  开放:组合就是品牌,经典与经典的组合更有可能成为特大品牌。我们将“百年百部”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品牌工程来建设,力图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作品,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摇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宝葫芦的秘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是一部不错的儿童文学,值得看
  •     果然是它,小时候看的就是这个版本。。。。
      
      
      
  •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梦。不论这个梦想是否远大,是否可以被实现,但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久久难以消失。有些是从年少时就延续至今,有些是在某个阶段受到启迪而突然萌发,但无论如何,这种梦想是那么美好,会令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将它铭记。
      
       王葆,是一个十足的孩子。而对于宝葫芦,同样是。这是一个孩子与孩子的故事。至少表面上是。这个故事里既没有西方故事中的“交换”的理念,也没有凡人与魔鬼的交易,而有的是种种说教藏身而后的故事,是灌输大于启迪的一个范本。虽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仆关系,但作者从作品中想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人与精灵之间的朋友关系。但细读故事,反复出现的不断冲击我们的耳膜的却是这么一个词—主人,仆的身份则深深的隐在故事的背后。而在矛盾激发后,抛弃与被抛弃发生了。那短短的几秒钟里宝葫芦被妖魔化了的形象展露出的是一种狰狞可憎的面目。宝葫芦甚至变成了妖魔的样子,而实质上体现的却是人类的恶性的爆发。人与其欲望实际就是一种主仆关系。
      
       宝葫芦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欲望的,有着奇妙能力的、在王葆口中是没有脑子的精灵。它有的只是忠诚,一种作为仆人对主人的忠。宝葫芦的能力很奇妙,但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也许,这是它能够一直保持单纯、保持善良的原因。不然,在接触到那么多的人性的黑暗面之后,它早就会堕入魔道了。它在整个故事中只是不断满足王葆作为一个普通人类小孩的欲望。之前的故事中,王葆对它的各种抱怨,宝葫芦都没有放在“心”上,当然它到底有没有心还值得另外探讨。宝葫芦只是奇怪,为什么它不断地满足小主人内心的欲望,虽然有些时候小主人并没有将这些欲望说出口来,但最后得到的往往是主人的埋怨。尽管受到如此不公平的“礼遇”,宝葫芦仍然是快乐的,依然是单纯的。就算是被王葆抛弃之后,宝葫芦依然惦记着它的主人,或者应该说是曾经的主人。
      
       当王葆用自己的能力赢得游泳比赛之后,回到了和宝葫芦初遇的湖边。他去是为了证实是否真的是自己赢得了比赛,并不是为了寻回宝葫芦。毕竟作为一个孩子,他的欲望不是那么深刻。或者说,故事中的孩子才是孩子,毕竟没有像成人一般对满足无尽欲望的执著。最终,宝葫芦还是离开了,带着仆人的身份离开。
      
      
       一个后进的孩子,一段奇遇,一个反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先是心想事成,而后乐极生悲。经过短暂的挣扎,突然开窍一般,抛弃了所有的陋习,真的鲤鱼跳龙门,如梦一般,绚丽但是不可信。读完作品,我再遥想西方浮士德的故事;思辨的德国人的故事。想有所收益,就需要付出代价。所谓与魔鬼的交易,只有出卖灵魂才能换来超凡的能力。这其中仍然无可厚非,体现的是一种等价交换的思想。作品的最后并不是由作者给读者明示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通过描画其情其景,给读者的思想留白,给人们思索的空间,由人们自己去分辨是非。作者创作出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挺身而出去充当先知或者救世主的身份,试图向人们去教化些什么。
      
       我注意到,在《宝葫芦的秘密》这部作品中,王葆在最自己失意的时候来到一个奇妙的地方,这是一个明显与现实场景不符合的地方。正是在那里,王葆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了法力无边的宝葫芦。人想要什么,只管去要,不用付出什么实质上的代价。作品中,,王葆和宝葫芦的主仆关系的确认是通过“拉钩”的传统形式达成的。王葆承诺保守宝葫芦的秘密就可以成为宝葫芦的主人,但若违反约定的话,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宝葫芦,而成为主人的王葆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简直就是真是大大的不劳而获。同样是东方人,日本人创作的机器猫的故事,也有着相似的模式。康夫有机器猫,王葆有宝葫芦,满足欲望都是假手他人。宝葫芦们和机器猫扮演的是救世主般的角色,但他们的身份却趋向于是奴隶。
      
      
       作品的结局看起来是一个好的节局,王葆最终意识到自己守株待兔的惰性思想,终于鼓足勇气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勇敢地将宝葫芦的来由和经过道了出来。然而,作者在故事的最后突然笔锋一转,表明了上面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所有的情节也都是来自梦中的情节,并不是出现在作品的真实场景中。这又是一处看似无意确和值得玩味的地方。作者可能是意识到整个故事所蕴含的主题过于露骨,因为在西方的圣经中,人与神立约,负约的代价由享受到契约利益的人类付出。而在西方国家的现实世界中,公民和国王也是被允许可以坐下来平等地讨论彼此间的契约关系,这种有价交换的思想在西方很早就有了,但在中国,直至今日,却仍未收到很好的成效。人情和契约的矛盾不断地存在并且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左右他们的行动。
      
       也许是因为自己已不再是孩子,沾染了太多的俗气,一部本来可能很单纯的片子被我从多方面看成了一个棱体。或许作品本身本没有那么深刻,但也只是我个人阅读后的一些感想,其中必然不乏许多错误,也请观者不吝指正。总的来说,这部作品不失为一部经典并且优秀的国内儿童文学阿品,它并不把教育和启迪作为它的初衷,但是却在最大的娱乐化效果中,让所有阅读这部作品的人,感受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启迪。
      
  •     30岁的我,重拾这本小学时候读过的书,觉得故事中的宝葫芦还是那么的神奇,回忆小时候的自己也曾憧憬着象王葆一样幸福的捡到宝葫芦,想什么来什么,今天再重新读过,还是憧憬,哈哈…
  •     小孩子们小时候没有不喜欢读书的,当然我说的不是学校里的课本,而是课本之外那些有意思有图画的书。那个时候好多次见到一片写着字的纸都要捡起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有意思的故事。这些都源于孩子好奇的天性,正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才急切的想知道那么多,那个时候我甚至希望书可以像糖块一样是可以吃进肚子的,这样一来,你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书上的内容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会手里有一本类似于百科书籍的书,名字是记不清楚了,只知道那里面都是些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百科知识,而我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睡莲”的故事,书上写了睡莲的叶子很大很大,就是一个小孩子站在上面都不会掉进水里去,那为什么不会掉进水里呢,当然是因为它特殊的水上浮力和支撑力。那个时候我并没有见过睡莲,即使今天也没有见过睡莲,但小时候我在脑子里不止一百次的幻想过睡莲的叶子和它那神奇的叶子,幻想着自己站在那巨大的叶子上漂在水上,就是跺跺脚都不会掉下去,当然为了记住睡莲这个名字,我也刻意记忆了很多次,毕竟没有见过睡莲是什么样子。莲这类植物在北方本来就少见,不如南方的水乡。
      
      这几天又开始读起了小时候的书,有些忘记了,有些还记得,有些没看过,有些看过,只是感触却变了。当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去读本来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应该读的书籍时,这感触不能不变。不过这感触因为有了社会经历因为有了生活经历也因此广泛起来,不止是停留在小孩子的幻想上面。就比如这个宝葫芦,小时候我也想要一个的,尽管它给王葆带来的并不全是好事,但一个小孩子想要很多好东西的欲望你抵挡得住吗?然而现在,这样的宝葫芦就是白送我我都不会要的。
      
      不管是童话还是故事,都不只是给孩子看的,成年人也需要看,而且更需要看一看。只要想想写这些故事和童话的人都是成年人,你就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
  •     和我一样生长的花花草草们都读过或者看过的书吧,《宝葫芦的秘密》倒是看过,似乎还是借的,小的时候,买书,是件必要的奢侈,当然,这样的书,不会买的,只有借来读了。当时看过的后果就是自己也想有个宝葫芦,好把梦中宝贝一样一样叫出来,哪怕,宝葫芦是件可怕的东西,今天看来,宝葫芦其实就是心底的欲望啊,一样一样的,呼之欲出……,故事只是故事,何况,还是借来的书。《大林和小林》的木偶剧吧,看了很多遍的,木偶剧的主题曲也似乎就在嘴边而又忘却旋律,双胞胎的故事,记得大林变得很肥很肥,而小林变成了模范孩子,今天看看,大林真多啊!想起来一件事,一回跟一个小姑娘一起走路,她在上小学,她看过《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先生的,我说,三毛多苦啊,没爹没妈没衣服穿没饭吃,你知道解放前吗?小姑娘回答我,不知道,还有,哪儿有那么多倒霉事发生在一个小孩身上啊!!我,无言。
      又联想起一个地方来,上海一个叫达伶港的地方,做新概念川菜的,我们这里的包厢向来蛮注重隐私的,而哪儿的包厢却有面玻璃格子墙,这面玻璃格子墙,无端端的总让我想起三毛愁眉苦脸的站在有钱人家窗外挨苦收冻窗内大吃大喝朱门酒肉臭模样的画来,此是题外,不多说也。
      
  •   我就是一个爱的奴隶
  •   这是我小时候唯一的课外读物
  •   “宝葫芦其实就是心底的欲望啊”,您这句说出了我小时候想说又说不出的话。那时候我跟您一样,很想要一个自己的宝葫芦,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